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平  熊惠平 《甘肃社会科学》2007,(2):199-200,223
中国的家文化是一种扩展性和包容性极大的伦理规范.海外华商通过它构建了广泛而密切的社会网络,提高了华人家族企业聚集资源的能力,增强了华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文化视角下的家族企业制度变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种企业制度总是与它所存在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相联系的。在当前中国的社会背景下,家族企业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家文化”内涵的深刻影响和社会信任制度的缺乏是家族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变革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3.
翁俊山 《理论界》2010,(4):146-147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是一种整体文化所体现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在整体价值观念视野下,以人为中介,构成了自然、家庭、国家、天下的一体化结构。儒家"家文化"是在"家-天下"框架中形成的,"家族精神"对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制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笔者在分析儒家"家文化"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将分析中国社会经济的起点设置为"家-宗族"联合体。着眼于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在于"家-天下"范式下的"家族企业-企业联合体"的创新、变革与繁荣。  相似文献   

4.
5.
论我国家族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广西社会科学》2004,(10):162-163,167
随着我国家族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竞争环境的复杂化 ,家族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如何继续保持发展的竞争力 ,已成为学界与实际部门之间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加强家族企业的文化建设 ,促进家族企业文化与现代经济的融合 ,是促使家族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舞蹈文化艺术历史十分悠久,日本传统舞蹈,就是在吸收中国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与日本民族自身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现从中国对日本舞蹈艺术发展历史的影响、日本舞蹈动作特征以及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加以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两分法"并未充分认识到企业间合作的资源配置的多样性制度安排,企业网络理论的建立与发展弥合了传统抽象理论和现实世界之间的鸿沟.企业网络能够扩大经营规模,降低交易费用和企业成本,使企业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构建网络关系而寻求网络化成长已经成为复杂的全球化环境下家族企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和策略.从家族企业在建立企业网络或参与网络合作时所表现出来的合作特征出发,通过建立合作模型,对家族企业的合作倾向与合作能力做出假设,并依此对我国家族企业网络化发展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墨学与家族企业文化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帆 《广西社会科学》2009,(10):125-128
墨家学说具有融合传统和吸呐西方文化的内在动力,与儒学有极强的互补性。兼爱、尚贤、节用集中体现了墨家的基本思想。以墨学塑造家族企业文化,应以兼爱精神强化家族企业的凝聚力,以尚贤气度增加家族企业的开放性,以节用品格催生家族企业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9.
家文化视角下的公共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文化中既存在阻碍公共参与的因素(只有家族主义而无公共精神,只有家族生活而无社团生活,只有集体主义而无个人主义),也不乏促进公共参与的积极因子(泛家族主义的公共精神、社团化的家族自治。包容性个体主义),且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与公共领域结合在一起有其必然性。因此,应全面考量家文化对公共参与的影响,规避改良其消极因素,挖掘提升其积极因素,推动公共参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家族企业的成长:文化约束与文化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于中国家族企业的成长 ,学术界形成了制度约束、融资约束、管理约束和信任约束等观点。在评析上述观点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 ,在同样的产权制度和市场结构条件下 ,文化成本是中国家族企业成长的主导性约束条件。只有当潜在的边际收益超过边际文化成本时 ,家族企业主才可能放弃或转变自己的特定文化取向 ,做出拓展交易的选择 ,如引入职业经理人、外籍员工和外来资本等社会资源。这一约束致使中国家族企业的成长轨迹呈现出创业期、突变期、分化期三个不同的阶段特征。案例研究显示出中国家族企业成长的特定阶段主要由文化成本状况决定。企业家必须积极理解与吸取不同的文化观念 ,并在全社会中形成一种包容新思想观念和外来文化的氛围 ,才能实现中国家族企业的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1.
中日双方拥有广泛的文化贸易基础,但在当下中日文化贸易中,中国却处于逆差地位。通过对中、日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的研究表明,中国文化贸易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是文化产品单一、文化人才缺乏、文化创作成本过高、文化政策支持不足。为扭转中国文化贸易竞争力弱的局面,我国应开发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产品,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构建完善的融资体系,加强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在全社会营造本土文化情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有邸报、京报,日本则有“瓦版”,但产生年代要比中国晚一些。近代史上,两国近代化报型形成的年代十分接近,但形成的途径殊不相同。近代报纸向现代化转变的进程,中国要比日本慢,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报刊产生的时间要比日本早。二战后,日本走上了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自由”与报业垄断的发展道路,而我国伴随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形成了人民新闻事业。中日两国现代化报业有相似之处,也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3.
书信不仅是思想感情、信息的载体,更是文化的载体。中日两国书信在名称、记录符 号、语言、书与工具、信文格式、信纸及信封等诸方面,既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又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作为汉字文化圈的母体文化,在历史上给了韩国语和日语以深刻的影响,三者在语言的运用上呈现出某些相同的文化印记.但又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各自的特色.汉字具备可读性、可识性、可习性、可衍性,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韩国语不能废除汉字,汉字是东方文化的共同财富,应共同继承与发扬.日本是最早引进汉字的东方国家,近代以来大量引进西方外来语,但应学会取舍,规范自己的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15.
日本公务员制度已相当成熟和完备,尤其是公务员制所确定的公务员范围以及公务员工资、休假、考核等相关制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制度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论文廷式的中西文化比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中西文化冲突进一步加剧,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西文化的优劣高下成为当时学术界竞相探讨的话题,文廷式就是其中较有成就的一位学者。本文就文廷式对中西文化比较的认识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背景、局限与地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日汉字文化的互动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文化圈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存在共同的文化传播工具——汉字,因而又称为“汉字文化圈”,中国是汉字文化圈的“直属圈”,日本是汉字文化圈的“自治圈”。在古代,源自中国的汉字广为影响日本,日本也逐步实现文字的“和风化”。近代日本在译介西洋语汇时,大量创制汉字词,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择取中国古典词翻译西洋术语;(二)利用汉语词素和汉语造词法,创制汉字新词,以翻译为洋术语。这些日制新词在清末民初大量输往中国。故中日汉字文化呈现历时性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立法已明显表现出强化法院职能 ,弱化调解的改革意向 ,调解结案率仍一直居高不下 ?调解的存在果真只是传统的遗留 ,低素质法官的偏好吗 ?本文希望以过程性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 ,通过历史的溯源以及与邻国日本相似制度的比较 ,从解决纠纷的层面上而不是单从工具主义出发探讨调解制度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王勇 《学术探索》2011,(5):41-45
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方面有颇多值得中国借鉴之处。尽管中日两国的国家制度不一,但两国的经济都经历了非常相似的发展阶段。本文比较分析了中日两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中日两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体系;第二,中日两国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虚假宣传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和商业诋毁行为。第三,中日两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责任。从而既厘清了两国法律的差别又指出了其优劣。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改要在既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稳妥地进行。  相似文献   

20.
“怕漏型”民间故事在中国、朝鲜和日本流传非常广泛,但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怕漏型”故事在朝鲜流传和演变过程中显示出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