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功能划界说”质疑》的质疑──与李文辉韦连文同志商榷柳士发李文辉、韦连文两位同志在《“功能划界说”质疑──虚词究竟能否充当句子成分》一文(以下简称《功文阿中说:“虚词不但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还可以充当句子的状...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许多语言工作者都在积极地从不同角度探讨现代汉语中实词与虚词的划界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邓福南先生在其专著《汉语语法专题十讲》一书中,把历来各家给实词、虚词划界的标准归纳为三类:(一)根据意义的实在与否;(二)根据句法功能,又根据意义的实在与否;(三)根据语法功能。其中的(一)是意义划界说,(二)是句法功能与意义结合划界说;(三)是语法功能划界说。本文不想对这三种划界说进行全面评述。只想对其中的第三种即“语法功能划界说”(简称“功能划界说”),提出一点疑义,以此向专家、学者请教。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必然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的变革,而这一变革又会对经济运动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我国,受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和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极其不相适应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大潮冲击之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重义轻利”向义利统一转变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是“重义轻利”,把道德与经济利益看作是水火不相容的,认为发展经济、追求物质利益必然会引起道德的衰退,甚至会引起社会的混乱。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批“唯生产力论”,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又使道德过分政治化,其结果是“道德至上”与“政治挂帅”合为一体,居于至尊地位。道德建设脱离经济建设,并凌驾于经济建设之上。这种脱节与对立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科技与政治的发展,更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违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意味着要正确处理政治、道德与经济的关系,使道德重新坐落于现实的经济基础之上。价值观由“道德至上”向重视经济利益的转变,并不意味着以社会主义的道德退化为代价。市场经济的功利价值观所孕育出来的是追求创造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4.
当前,理论界有一种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混同于一般审场经济、以法律取代道德、将中国传统道德与市场经济相时立,进而把合道德性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基本属性中消融掉的倾向,从而导致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属性和特征的片面理解。实际上,经济与道德、法制与道德、传统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自觉的道德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之一,法制经济与道德经济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传统道德所固有的两重性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须辩证对待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与道德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在经济转型的同时,必然同步或非同步地伴随着社会意识形态体系的转变。因此,当一系列道德问题相继出现Z后,惊恐者高呼“道德滑坡”、“道德沦丧”、乐观者寄希望于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会理顺和抚平这场阵痛带给人们的纷乱与困惑。于是,出现了“代价论”、“爬坡论”、“二律背反论”、‘戍U界论”等等观点。这充分说明了这场变革对于中国社会的巨大冲击以及我们对此理论准备的相对不足。在社会转型时期,道德问题往往是倍受关注的。道德的重要性在此时受到高扬,一方面是由干道德作为…  相似文献   

6.
论经济福利与政府经济行为朱荣科一、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使经济学成为独产学科以来,古典经济学家们都十分崇尚自由市场经济。但是,市场不是调节经济的万应灵方。为了说明市场调节经济的局限性和完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伦理道德状况进行了评析,认为当前的道德“滑坡”现象严重,并依据史实论证了“爬坡”论的谬误。同时,阐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并非完全同步,并提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与伦理协调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外灌”和“内引”东方朔认为,在理论上,市场经济与道德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寻求其联系与整合可以借由"外灌"和"内引"两种路径。时下不少论著中存在这样一种倾向,认为研究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便是将一种"既成的"伦理学理论应用于市场经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发生了剧烈变化,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理论界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也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一)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影响 1.“二律背反”论 有些论者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给道德带来消极影响,道德建设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进步是“二律背反”的关系。他们的理由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伴随着道德退步,其基本特征是经济的发展与人本身发展的尖锐对抗。市场经济是跨越社会制度的,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出现的道德沦丧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也会同样出现。②在向市场经济的转向中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也确实产生了许多道德滑坡现象。主要表现在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卖淫嫖娼、见死不救、权力腐败等消极社会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上。上述丑恶现象与市场经济有着必然的联系。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开启了个人对自我利益的关心这道闸门,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洪流才不可遏止,上述现象便无从根绝。 2.道德爬坡论 持“道德爬坡论”的论者认为,市场经济的推进  相似文献   

10.
J·S·穆勒(1806~1873年)是英国近代资产阶级伦理学家,西周(1829~1897年)则是日本近代资产阶级伦理学家,两者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思想渊源关系。穆勒的功利主义(又译为功用主义、乐利主义)伦理思想曾让西周“感动不已”,使他深受影响。西周将穆勒的道德名著《Vtilitarianism》精心译成《利学》(1877年)一书,这是把功利主义最早  相似文献   

11.
当市场经济成为我们的社会现实存在之后,在道德实践领域里似乎存着一种反规范、反秩序、反约束的相对主义、乃至虚无主义倾向,这种倾向把道德自由作意志主义的理解,于是在实践中把个人意志的“任性”、“冲动”视为是道德自由。其实道德自由作为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是指道德主体有选择道德规范以规范自我行为的自由。道德规范的约束与限制恰恰是道德自由的真实内容。所以道德自由是自由与责任,自由与限制的内在同一。  相似文献   

12.
经济与道德既相矛盾、互为对立,又相统一、两极相通。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不能脱离道德上的支持,需要以良好的道德传统、健康的社会风气和进步的价值观念为条件;另一方面,道德建设也必须以经济为基础。在我国当前经济改革、体制转型的重要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经济与社会道德观念及个人道德行为的整合。为此,必须解决好两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关注道德文化的更新与重建,使道德规范、道德准则符合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加大经济改革的力度和广度,从根本上铲除导致社会产生种种败德行为的经济根源,为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和传统创造必要的物质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经济道德与经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经济制度有着不同的经济道德规范和标准,人类理性对于具体的、历史的、特殊的经济制度与制度道德的反省和批判,产生超制度的“一般性经济道德”观念,并产生变革经济道德的某种要求,它亦是变革经济道德所依附的经济制度的重要力量。经济道德与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一般性经济道德观念对于经济制度的批判作用,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具体的经济道德规范对于相应经济制度的依附与服务作用。同时,经济道德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基本关系,体现在相互的变化与作用中  相似文献   

14.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本地区的思想道德建设,广东省伦理学学会于5月26日在广州召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经济伦理建设研讨会”暨1997年年会。共有60多名伦理学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与会同志围绕经济生活与道德的关系,经济伦理在市场经济中的实质作用,社会伦理与经济伦理的关系以及如何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伦理精神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探讨。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会的组织功能,这次年会还进行了学会的换届工作,并增补了部分中青年理论工作者担任学会领导和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5.
过渡经济论——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探讨关柏春原来我们都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后来我们摒弃了这种认识。随后就说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有人甚至提出了“商品经济万岁”的口号;现在又说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了,而且已经被多数人所认同。那么,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道德观念都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对于道德观念的转变,人们议论纷纷,褒贬不一.如何正确地评价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念的转变,怎样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原则,以及如何加强道德建设,已成为道德建设方面当务之急的任务.一、正确看待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念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与发展,使社会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转变引起了举国上下的普遍关注,由此而展开的理论研讨亦持续了好几年.应当说,这些争论与反思,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与  相似文献   

17.
黄红生 《探求》2001,(5):73-74
改单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看下见的手”在启动效率的同时,也打开了信用道德的“潘多拉箱子”,制假售假、偷税骗税、经济欺诈等罪恶开始出现,直接引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风险。为了化解信用风险,有必要对经济信用作深入的探讨。 一、商品使用价值的信用及其风险 信用是交易双方的信任关系,讲信用就是注重维护他人对自己的信任。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关系是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近代以来,工业革命打破了农业与手工业以家庭作为形式的天然结合,小而全的大然生产形式,在机器所开拓的分工中分裂,社会不同领域的生产者,为了…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从这样一个问题谈起:伦理学是不是全部道德知识的“生产者”?总的来说,对这个问题伦理学家都一致持否定的态度。我们知道,道德作为一种多面的现象,是由一系列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加以研究的。大家也承认,伦理学对所有这些科学仍然起世界观和方法论学科的作用。由此常常作出结论:伦理学是道德的理论。这都是有了定论的、众所周知的原理。尽管如此,我总觉得,这个已定型的公式中包藏着偷换概念,致使伦理学被宣布为道德  相似文献   

19.
权力寻租是指利用某种垄断权力取得非生产性利润。亚当·斯密把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规律叫“看不见的手”,针对这种理论,有学者把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形容为“看不见的脚”,那么,权力寻租实际是“看不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发育底蕴不足,需要“营养”,仍然摆脱不了行政干预和行政管制,如进出口配额,生产许可证发放,物价管制,乃至特定行业从业人员的人数限制等,抑制了竞争,扩大了供求差额,导致有租可寻。一些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寻得租金,就要利用“合理”或非法手段,如游说疏通,拉关…  相似文献   

20.
任俊华 《探求》2001,(5):76-77
我国著名伦理学家、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唐凯麟教授精心撰著的《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理沦审视》一书,最近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作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著作丛书”之一出版了。这部专著系统而全面地回答厂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当代形态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伦理学理论构建的一系列问题,深刻地论述了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全书共4编14章,55万字。该书学术观点鲜明,立论新颖,体系完整,深入浅出,可读性强,是从事伦理学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难得的参考书。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