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俞氏在明代刻本《新安名族志》中的排名,仅次于程、鲍、方、柯之后,名列第五,实为望族。婺源西冲俞氏乃其中之一支.始迁祖为16世俞世崇。其先世原居婺源县市.因“独爱西谷有山水之乐,无车马之喧,有田野之饶,无嚣尘之扰,遂于斯家焉”,于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7)始迁至此。  相似文献   

2.
《新安名族志》关于考水(属古徽州婺源县亦称考川)“胡姓”中记道:“考川,其先出陇西李唐之后,朱温篡位,诸王播迁,曰昌翼者逃于婺源,就考川胡姓之后,遂从胡姓。同光乙酉,以明经擢第,义不仕,子孙以经学传,乡人习称明经胡氏。”  相似文献   

3.
樵贵谷     
徽州“说鳖” 黟县历史上曾有关于“樵贵谷”的记载。南宋罗愿《新安志》:“樵贵谷,方舆地志云,黟县,北缘岭行,得樵贵谷。昔有人山行七日,至一斜穴。入穴廓然,周三十里,土甚平沃,中有十余家,云是秦时离乱,入此避地。又按邑图有潜氏村,事已见第一卷。”  相似文献   

4.
在南宋孝宗时期,《新安志》的编纂历经罗愿复得《祥符图经》之前、之后及赵不悔知徽州三个阶段。而罗愿的修志准备,最迟从乾道五年(1169)作《附汪王庙考实》已经开始,至乾道九年赵不悔知徽州后,全面展开,并于淳熙二年(1175)修成。因此,《新安志》的编纂历时数年,甚至更长一些,淳熙二年只是个修成的年代,而不是开撰的时间,更不是在这一年内完成的。这有助于反映《新安志》编纂的完整历史,并且透露出罗愿修志的观念和目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5.
话说徽州程     
对徽州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徽州一些著名姓氏差不多都是历代由北方中原等地移民而来。徽州程氏,据《新安名族志》所载,最早起自中原乃黄帝之后,周朝大司马休父被封于程伯,子孙遂以国为姓。程娶抚赵氏遗孤封忠诚君。其后孙吴时程普被赐第建业为都亭侯。东晋间程元谭为新安大守,家于歙县篁墩成为徽州程姓始祖。从此徽州程在新安  相似文献   

6.
两宋之际.我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之后,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南方成为人才的渊薮、汉文化的重心之一。地处皖南山区的徽州“自南迁后,人物之多,文学之盛,称于天下”。宋代歙县人罗愿在《新安志》中也写到“黄巢之乱,中原衣冠避地保于此,后或去或留,俗益向文雅。宋兴则名臣辈出……其人多为御史谏官。”。自理学形成之后.与理学有重要渊源关系的徽州.文化发展更为繁荣。  相似文献   

7.
《新安志》是安徽省留存下来的唯一的一部南宋时期的地方志,体例完备,结构严谨,为南宋定型方志的典型代表。《新安志》中阐述的“同民利”主张,提高了方志经世致用的价值。罗愿在编撰方法上提出的方志是著述志书的见解和志书编纂执笔者应该具备一定学术水平的主张,为届世方志学的建立开拓了道路。另外“扬善隐恶”的著述笔法,一直影响着后世方志的撰写。后世学者对此志评价甚高,清朱彝尊赞其“简而有要”  相似文献   

8.
在十姓九汪的徽州,汪公是汪姓的祖先,又是徽州的地方土神,是地域之神。在清代道光年间,围绕着徽州绩溪县登源汪公庙庙产和司马墓坟业的讼争,整体性地呈现了地域崇拜、宗族认同、绅权治理、祭祀礼仪、司法实践、风水观念、地权纠纷等要素的多维度历史实践。汪公在徽州既能成为地域之神,在祭祀圈的地域范围内为里社所祭祀;又因徽州十姓九汪,形成一个个地域化村族,在此基础上的联宗组织,祭祀祖先汪华。徽州理学和科举制度结合起来所培养的官绅集团,也为儒学正统化在徽州民间的渗透提供了权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安徽徽州(现黄山市)古称新安,自古就有“十家之村,不废颂读”的社会习俗,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之美称。就在这片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上,不仅孕育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朴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等,而且浸润了“徽州腔”(即“徽剧”)的摧灿历史。  相似文献   

10.
探幽绩溪     
“绩溪,古属新安郡,后属徽州府,现划为宣城市。大概是一种心理定势吧,说起徽州我便会毫不思索地娓娓道来,如数珍宝。与文人交谈,我会道出一串“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新安理学”等等尽显炫耀。与商人交流,动辄以徽商、儒商而自居。总之,谈到故乡,谈到徽州,一种优越感、自豪感油然而生。有时兴趣所至,还会详细地诠释述说。”——作者之于徽州,感情可谓深矣!  相似文献   

11.
明代徽州谱牒的纂修、管理及其家国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州谱牒纂修在明代达到了巅峰,无论类型、体例、内容,还是纂修、刊刻的管理制度,都远胜前代,呈现出日臻成熟和完善的发展趋势.其中各类统宗谱以及跨地域的徽州名门望族谱牒--<新安名族志>和<休宁名族志>的问世,标志着明代徽州谱牒纂修理论与实践的繁荣和成熟.从纂修和管理的视角,对明代徽州谱牒纂修与管理制度及其家国互动关系进行系统的探索,澄清了某些是非,弥补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相似文献   

12.
“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 微州,古称“新安”。不少徽州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习惯自称为新安人,如南宋大儒朱熹就自署“新安朱熹”,为著名小说《水浒传》、《金瓶梅》等刻绘插图的微州刻工也多在画面上留下“新安某某”的落款。新安郡,是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设立的,它的前身是汉末三国时孙权所设立的“新都郡”。  相似文献   

13.
古徽州得“新安大好山水”钟灵毓秀之气,受程朱新儒学思想的漫润和熏陶,承徽州先民之智慧,实现中华传统生态伦理,经过长期的营造和构建,宋明以来,逐渐成为世人艳羡的特色宜居家园。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徽州人的新使命》一文中写道“我们徽州,山水灵秀,气候温和,人民向来安居乐业,真可谓世外桃源”.可见,徽州是人们心中和谐社会的典型。  相似文献   

14.
常建华 《河北学刊》2005,25(6):157-162
明代著名学者程敏政所修统宗谱具有开创性,对本族与徽州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认为,程敏政所修统宗谱的十条“凡例”主要表达了别宗姓、严谱系、明教化、新体例等四个方面的主张,进一步明确了徽州望族的条件,强调族谱编纂的宗法精神与严谨的学术性,使统宗谱成为学术考证后的规范性族谱。程敏政“谱辨”建立在考证的基础之上,由考而辨,提出宋以前的世系因太详细而不可信,一般人奉为姓氏学指南的《元和姓纂》不尽可靠,应该根据具有可靠史料价值的金石碑刻、古谱考证世系,建立信而有征的谱系。通过考证,程敏政否定了流传已久的祁谱。“谱辨”的看法始为新安程氏采纳,后来基本上被作为一说而已。程敏政对于族谱世系的等证与宗族文化存在着内在的紧张关系,尽管新安程氏尊重作为著名士大夫的程敏政,佩服他的学问与考证功力,但是不愿接受其考证结果。这不能不说是学者修谱的悲哀。  相似文献   

15.
考吾徽州之绘事,明以前绝无享誉国内之大家,至明中叶,汪肇一出,徽州画坛遂有声于时。汪肇虽徽人,并非新安画派之画家,他是浙派之代表画家。  相似文献   

16.
在徽州这块神秘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令我们徽州人无比骄傲的与齐白石齐名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如今又出了一位海内外负有盛名的国画名家汪更新先生。正如悲鸿的“马”,白石老人的“虾”黄胃的“驴”一样,汪老的“虎”和“鱼”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九十年代以来,《人民日报》、《中华英才》、《文汇报》、《解放日报》,台湾的《亚太时报》、《世界论坛报》及香港、澳门等海内外上百家报刊和权威评论家都以“鱼王”、“虎王”冠之。这是当今画坛独一无二的奇迹。  相似文献   

17.
天上徽州     
清乾隆时著名诗人黄仲则这首诗中的“新安”,即为高处于钱塘江源头山地的徽州。诗句写出了徽州特殊的地理环境,也道出了人们心目中对这片神奇土地——“天上徽州”的崇仰与向往。  相似文献   

18.
在1840年到1861年之间中国人写成的22种有关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书籍中,影响最大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和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就两书的比较而言,写作动机的不同决定了内容的不同取舍,而内容的不同取舍又决定了两书的不同特点,即《海国图志》以博见长,《瀛寰志略》以精取胜。但无论是《海国图志》的以博见长,还是《瀛寰志略》的以精取胜,实际上都有它们的合理性,也都实现了自己的写作宗旨和目的。我们很难笼统地在它们之间分出谁优谁劣。作为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历史地理书,《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中对世界大势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它们的介绍具有较为全面,重点突出,新知识、旧观念这样三个特点。除它们所共同具有的这些特点外,在“睁眼看世界”方面,《瀛寰志略》有三点要优胜于《海国图志》:一是对传统的华夷观念的突破;二是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介绍;三是对工商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如果说《瀛寰志略》之优长在“睁眼看世界”的话,那么,《海国图志》之优长则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学习西方列强的长处,用来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亦即学习西方成了时代的主题或历史潮流,《瀛寰志略》通过对世界大势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使国人对西方有所了解和认识,从而为他们提供了产生向西方学习之要求的可能性,但《瀛寰志略》本身并没有包含向西方学习的内容;而《海国图志》提出的“师夷长技”的主张则开启了近代学习西方的新潮流。这一新潮流曾支配晚清社会和思想界达数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19.
两清堂,座落在歙县新安碑园内,是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为收藏陈列《余清斋》、《清鉴堂》刻石而建。古徽州歙县西溪南的余清斋主人吴廷和莘墟清鉴堂的吴桢。曾在明万历间,出其所藏历代书家名跋,经董其昌、陈继儒评判后,镌有《余清斋》、《清鉴堂》刻石问世,徽州入合称“二清”法帖。其中有誉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与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倍受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20.
徽州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以徽州地缘为纽带,以程朱理学为核心,以徽商经济为基础,崛起于两宋,鼎盛于明清,影响遍及全国。其内容涉及徽州土地制度、徽商贸易、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州篆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