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在大学“现代汉语”文字章的教学中,我们都会发现这样的问题:目前几种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对现代汉字的分析多沿袭“六书’,同古代汉语的文字教学无别。 面对这种现状,国内有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建立现代汉字学。高家莺、范可育先生发表了《建立现代汉字学刍议》一文,周有光先生更是在《现代汉字声旁的表音功能》一文中做了很有益的基础研究工作。但是他们很少提到现代汉字的构字法,有的文章则一带而过,语焉不详。正因为如此,笔者不揣翦陋,愿意在此讨论一下现代汉字的构字怯,以为现代汉字学的建立一助声威。  相似文献   

2.
王凤阳教授的《汉字学》1989年末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从50年代中期开始作者便矢志于科学汉字学的研究,他用了30年的时间,悉心探索古代汉字到现代汉字的演进演变过程,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历史发展各个时期汉字改进、改革实践中的诸多矛盾以及与解决这些矛盾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字理论问题,揭示出汉字发展的内在规律,完成了这部初具科学汉字学体系的颇有价值的著作。《汉字学》的出版标志着建立科学的、全面的汉字发展史的工作取得了可  相似文献   

3.
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渤海大学主办,渤海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现代汉字学学科建设高级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5~26日在渤海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现代汉字学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本次研讨会。教育部语信司司长李宇明到会并作了题为《语言规划与现代汉字学》的重要学术报告。报告从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高度分析了现代汉字研究的相关重要课题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与会专家就现代汉字学的学科建设、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汉字字符集国际标准与汉语汉字信息化、汉字认知研究、对外汉字教学与研究、汉字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我们在此刊登了部分与会专家的学术报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对外汉字教学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渤海大学主办,渤海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现代汉字学学科建设高级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5~26日在渤海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现代汉字学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本次研讨会。教育部语信司司长李宇明到会并作了题为《语言规划与现代汉字学》的重要学术报告。报告从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高度分析了现代汉字研究的相关重要课题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与会专家就现代汉字学的学科建设、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汉字字符集国际标准与汉语汉字信息化、汉字认知研究、对外汉字教学与研究、汉字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我们在此刊登了部分与会专家的学术报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渤海大学主办,渤海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现代汉字学学科建设高级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5~26日在渤海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现代汉字学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本次研讨会。教育部语信司司长李宇明到会并作了题为《语言规划与现代汉字学》的重要学术报告。报告从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高度分析了现代汉字研究的相关重要课题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与会专家就现代汉字学的学科建设、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汉字字符集国际标准与汉语汉字信息化、汉字认知研究、对外汉字教学与研究、汉字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我们在此刊登了部分与会专家的学术报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王凤阳著的《汉字学》①一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上探讨汉字发展、演变规律的一部汉字学理论专著. 汉字研究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但是,以探讨汉字发展演进规律为目的,全面地论述汉字演变、汉字形体、汉字改革的书还不多见。《汉字学》就是这样一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研究汉字历史和汉字发展规律的著作。它内容新、体系新、方法新,研究的虽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但读来却让人耳目一新.古文字学家孙常叙先生曾评价这本书“是一部富有历史性、理论性、现实性的好书”。汉字的研究,即使从划时代的《说文解字》的诞生算起,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两千多年的时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 ,有些学者主张将“五四”以后的汉字离析出来 ,称之为“现代汉字” ,并以它们为研究对象建立现代汉字学。从汉字发展演变和纯文字学的角度来看 ,“五四”前后的汉字并无质的不同 ,将“五四”以后的汉字单独离析出来 ,称之为“现代汉字” ,理由不够充分 ;而作为“现代汉字学”研究对象的“现代汉字” ,应该包括汉字楷书全部发展阶段中的所有楷书字形 ,这也是现代汉字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汉字字族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同源词”和“同族词”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从文字学的角度研究汉字字族,从字族的角度研究汉字学,却是汉字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同族字”就是记录汉语同族词而且必须具有共同文字发生源的系列汉字,它是在认识、语言(词汇)、文字三者的互动中寻求文字与语言的相对动态平衡而产生的,是汉字通过内部孳乳以适应漠语词汇的“同源派生”而形成的。研究汉字字族的形成及其分布状态,有利于在汉字发展变化的动态中进一步认识汉字,把握汉字,进而探索汉字发展的内部规律。但是,汉字字族的研究必须要有时间和层次的观念,必须进行穷尽性的定量分析研究,切不可只是根据立论的需要而随意罗列、挑选几个或个别有利的材料来证说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9.
刘兴均教授《汉字的构造及其文化意蕴》乃十年磨一剑而成之作,考证精审、严谨规范、合于认知科学理论与汉字研究之大势,明于字词之辨,为近年来汉字学研究之杰出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字学的观念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变化,从最早的汉字识字学,发展到为解经服务的传统小学,再到科学的语言文字之学和汉字学,然后又分别发展建立了古汉字学和现代汉字学,最后扩大到世界范围的文字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现行<现代汉语>教材汉字章节存在着概念不统一、古今混讲、标准不一致、缺乏理论创新等问题,与其他章节相比还存在内容失衡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可将"规范汉字"章节从<现代汉语>教材中分离出来,建立与汉语"普通话"相匹配的"规范汉字学"学科.  相似文献   

12.
<说文>的异体字("重文")和现代异体字有着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就现代异体字情况看,它与繁简字、古今字、通假字、分化字、错讹字、新旧字形等多种文字现象有关涉.异体字是有历史层次的,应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异体字.从研读古籍和文字使用方面看,应分清全同异体字和部分异体字.从整理异体字角度看,<说文>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异体字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开创了历史的先例,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筠的《说文释例》一书 ,在阐述《说文解字》的编排说解体例的同时 ,探讨了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以及汉字的性质等问题 ,分析了汉字的结构条例和演进规律 ,这些都为汉语文字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说 ,在清代的《说文》四大家中 ,王筠对汉语文字学理论建构所作出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4.
日本政府公布的《常用汉字表》中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i韵尾的汉字共 15 7个。除去 10个古入声字 ,归纳出了其余 14 7字的日语音读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汉语中古音的对应规律 ,以为母语是汉语的人记忆日语音读词提供捷径  相似文献   

15.
这里说的简化汉字是指1955年《汉字简化方案》及1986年《简化字总表》所涉及的汉字。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简化汉字的主要功劳是:减损笔画,于普及教育功不可没;不乏传神之作,于理解大有好处。同时,新的简化字也仍然有一些不足,表现为:识别上,可能造成新的混淆;数量上,没有减轻识字负担;字形结构上,进一步破坏了表意性;传承上,带来了古籍阅读的困难。汉字规范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韩国汉字音声母系统的几个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国从公元前开始借用汉字,虽然韩国语和汉语类型不同,但韩汉音和汉语声韵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韩国汉字音源于古代中国汉语音。同时,韩国汉字音为韩国语固有语音体系所制约,经过了与汉语不同的发展道路。它形成自己的体系之后,稳固地维护自己的读音规范。到了现代,韩国汉字音和中国普通话语音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了解韩国汉字音声母系统的特征,可以更好地研究汉语语音史以及中韩语言文学关系史。  相似文献   

17.
形声字孳乳演变进程中的转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六书之间的相互联系,对照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深入考察形声字孳乳演变进程中的转注因 素。推断转注和假借现象的大量出现,是为解决表意造字法局限所作的尝试,进一步促进了汉字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文章回顾了《汉字简化方案》成功经验,《二简》失败教训。适应信息化,全面整理汉字应当包括解决138个“电脑字”,编好对历史负责的《规范汉字表》。提出整理汉字的对象范围、方法途径及要兼顾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研制《规范汉字表》不可避免地面临对《汉字简化方案》和《简化字总表》的继承问题,焦点问题是要不要废弃"一对多"简化字和类推简化字。从文言与白话、语素和词、句法组合的"互补分布"看问题,"一对多"繁简字大多数没有必要回复原状;从识字教学看问题,类推不合规律简化字和符号代替简化字也没有必要回复原状;改进汉字库以解决繁简正确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可喜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语探源》是从文化史角度对近代汉字新术语生成问题作全面考察的国内第一部较大型著述。它从中、西、日文化互动中揭示汉字新术语生成之源,凸显出汉字文化在中国、日本近代文化转型中不可低估的作用;对日源汉字新语的形成、入华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推进了相关研究;在中国近代重要概念的由来、形成问题上也有可贵的创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