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湖南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差距比较 1、湖南民族地区农民收入与全省比较.长期以来,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几年来,民族自治地方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一点,我们可以将这几年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2001年,湖南民族地区人均纯收入是1365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265元,民族地区占全省水平的60.26%;2002年,湖南民族地区人均纯收入是1401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398元,民族地区占全省水平的58.42%;2003年,湖南民族地区人均纯收入是1487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533元,民族地区占全省水平的58.70%.  相似文献   

2.
李立 《民族论坛》2007,(12):5-7
<正>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共计有657.53万多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21%。民族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8%,下辖1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两个享受自治待遇县、99个民族乡。全省38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民族地区占20个;省定3100个特困村,民族地区占60个。可以说,湖南的贫困人口,大都集中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状况,直接关系到湖南全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湖南的民族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湖南民族地区具有经济发展要求迫切、经济发展潜力显著、经济发展压力较大等特点。近年来,湖南民族地区加快以市场为导向的各项改革,加快发展民族经济,贫困人口不断下降,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但由于地理、人文、历史等因素制约,湖南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水平依然较低。在全国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的情况下,湖南民族地区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有拉大趋势。完善湖南民族经济立法是保障湖南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民族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近年湖南民族经济立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  相似文献   

4.
《民族论坛》2008,(12):50-51
<正>湖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是湖南省重要旅游资源所在地,也是湖南旅游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央和湖南省民委工作会议精神,培育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旅游业加快发展,湖南省旅游局重视对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5.
<正>30年岁月,历史长河一瞬。但3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却使地处偏远的湖南民族地区逐步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湖南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3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30年,是艰苦创业团结奋进的30年。民族地区30年沧桑巨变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阐述了湖南西部民族地区城市社区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开展的大背景下湖南西部民族地区社区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的可行性,以期推动湖南西部民族地区城市社区体育的全面开展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湖南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省,少数民族人口共有68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0.23%,下辖1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3个比照享受自治待遇县(区)、6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99个民族乡。因为历史和自然等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湖南省其他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可以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状况,直接关系到湖南全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湖南的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8.
(一)湖南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差距比较1、湖南民族地区农民收入与全省比较。长期以来,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几年来,民族自治地方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一点,我们可以将这几年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2001年,湖南民族  相似文献   

9.
见证变迁     
1978~2008,湖南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日新月异。专刊开辟《影像》专栏,以视觉片断来记录、讲述湖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不平凡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吴端 《民族论坛》2010,(3):11-13
民族工作是湖南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民族工作关系湖南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关系着把湖南建设成中部强省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重要保障。民委委员制度,则是做好湖南民族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2009年,湖南省民委委员单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根据本部门的职能,都对民族地区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如省经委在金融危机时期对民族地区企业的大力扶持,省民政厅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同胞民生问题的关心,省农办对解决民族地区"三农"问题所采取的有力举措,省文化厅对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极大地支持、帮助了湖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促进了湖南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论坛》2011,(2):16-19
时光荏苒。转眼间,精彩的2010年已经过去。在过去的一年中,湖南基层民委结合地方实际,以切实的行动、良好的业绩,为湖南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同胞的福祉积极地努力,有力地促进了湖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创了湖南民族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是湖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脱贫攻坚背景下加快湖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任务,显得尤为重要、艰巨又紧迫。通过近年来经济数据资料的横向比较,可知湖南各民族地区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都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也具有某些特色和潜在优势。对照《湖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约束性指标,2017年民族地区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多未达标。通过前后两个15年(1985~2000年、2000~2015年)的横向比较,可知湖南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发展差距总体呈现扩大趋势,新世纪以来民族地区在全省内发展相对滞后的趋势明显。针对此种现状,可进一步分析湖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带给湖南民族地区的不仅有挑战,也有机遇,湖南民族地区应如如结合实际迎接挑战,如何紧扣国家新出台的相应政策,迎来民族地区新一轮发展,化张春贤书记的“弯道超车”论为现实情景,这是当下正需考虑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湖南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富民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本刊约请相关党政要员、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带给湖南民族地区的不仅有挑战,也有机遇,湖南民族地区应如何结合实际迎接挑战,如何紧扣国家新出台的相应政策,迎来民族地区新一轮发展,化张春贤书记的"弯道超车"论为现实情景,这是当下正需考虑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湖南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富民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本刊约请相关党政要员、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5.
润物无声     
<正>"全国民族工作要学湖南赶湖北!"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民委向全国民委系统发出如此倡议。这是湖南民族工作的一个巅峰。曾经的荣耀和辉煌,对于进入新世纪的湖南民委新的领导班子来说,既是汩汩动力更是沉沉压力。新的时期,敏锐的湖南民委人再次作出大胆尝试和创新之举,从2001年开始,相继在民族地区推行"民族团结示范  相似文献   

16.
易巧君 《民族论坛》2009,(9):F0004-F0004
<正>2008年12月18日,常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省最后一个市州府治中心城市——吉首与省会长沙实现高速公路对接,被连绵不绝的大山阻隔的湘西人终于迎来了大山之门敞开的这一天。湖南民族地区渐入高速时代。"十一五"期间,湖南民族地区交通进入最快发展时期,基本与其他地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论坛》2008,(1):4-4
湖南作为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近年来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成果显著,但从县域层面来看,同沿海发达省区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民族地区县域经济,更是湖南经济发展的"短板"。11月30日,由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湖南省经济委员会主办,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湖南省民族银发产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湖南民族地区县域经济战略研讨会在长沙召开。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特别采访了湖南省民委分管民族经济工作的副主任赵仁秀女士。  相似文献   

18.
<正> 回族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多、地域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回族居住,自元代以来就有“回回民族遍天下”的俗称。回族迁居湖南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邵阳地区是湖南回族主要聚居地区之一,人口占全省回民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针对我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进行深刻剖析和理性升华,并对其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为湖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对湖南及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普遍指导作用,对于建成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湖南实行的差别化民族经济政策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看,当前湖南民族地区实施的差别化政策更多是一种外在政策,重在输血扶贫。民族地区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培养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内生发展潜力,以分享差别经济政策红利,促进民族地区早日实现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