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迷梦的远逝:“华盛顿共识”与拉美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不少发展中国家和前苏联、中东欧所谓的“过渡国家”、“转轨国家”,先后采用了“华盛顿共识”的经济政策,而拉丁美洲更成为“华盛顿共识”的主要实验场所之一。进入新世纪,“华盛顿共识”在拉丁美洲,特别是在阿根廷、巴西等拉美大国,引发了新的经济危机和种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的中国来说,拉美困境尤其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最后的二十年里,全球30多个国家,多达15亿人口卷入了急剧而壮观的经济转轨洪流之中。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经济转轨必提及的“华盛顿共识”,也几经修订,相关的介绍和讨论进行得如火如荼。在中国国内,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部门,“经济转轨”也是最热的焦点,但令人诧异的是,对“华盛顿共识”的介绍却寥寥无几,包括很多业内人士也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究竟何为“华盛顿共识”?其对我国经济转轨实践又有何启示呢?  相似文献   

3.
(资料综述) 伊斯兰教何时传入中国?这是解放前后许多研究者历经研讨,尚未完全得到一致看法的一个时题。有人认为始于“隋开皇中”,有人认为始于“唐武德中”,有人认为始于“贞观初年”,有人认为始于八世纪初,有人认为始于“永徽二年”,等等。众说纷纭。然而,目前较多的人认为“水徽二年”之说比较可信。现将关于这个问题的几种看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引子房地产将走向何方?房价会怎么样?90平米与70%的比例能得到严格执行吗?加收土地增值税与银行加息又是怎么回事?“图六条”的下一条会是什么?地方政府对调控政策的态度将转变吗?2007年会有答案吗?刚刚送走2006年的盘点,人们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对新年的展望与猜想。有人说2007会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转型年——房价不再坚挺,地产不再暴利,房子也将渐渐脱去奢侈品的外衣;也有人说2007将是中国房地产调控的转型年——不再计划经济式,不再进行“一刀切”,转变后的政策调控将更具操作性与监管性。猜想的结果虽有不同,主线却是一致的,那便是正处在风口浪尖的中国房地产注定要迎来更不平静的一年。果然,进入2007年仅十余天,1月10日,距发布不到24小时,建设部便突然废止了“关于90平方米以下住宅设计要求的征求稿”,现代版的“朝令夕改”让人大呼不解;同日,CCTV《经济信息联播》报道北京市有人公然在网上以十万元叫卖经济适用房房号的消息,再次引起轩然大波;而在1月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南昌召开“积极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完善租住房制度新闻发布会”,并于次日向社会发布了“江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制度答市民44问”。伴随着不同寻常的开年,2007年中国房地产的第一颗重磅炸弹——“毁誉参半”的经济适用房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此次江西省政府对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的高调处理,是否是决心与信心的体现?是否意味着经济适用房在2007年重获新生,迎来春天?  相似文献   

5.
关于“高薪养廉”的问题,在中国已经提出了不止一天两天。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这“薪”要高到社会一般水平的多少倍才能让公务员们主动不贪污腐败?就公务员们做出的社会贡献相比,这“薪”高得是否具有合理性?笔者认为,考虑在中国实施“高薪养廉”的策略,先得弄清楚几个问题:第一,公务员“薪水”的高标准,不应该用国际社会中发达国家公务员的工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转型,即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成为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的经历。所不同的是,俄罗斯、中东欧各国采用的是外部移植的转型模式,也就是西方国家为拯救拉美危机而设计的新自由主义的转型模式——“华盛顿共识”,而中国则在原有的体制边缘培育了一个新的市场体制,并通过新体制的高效率、高收益作示范,最终推动旧体制的全面转型。有学者将这种渐进式的改革模式称之为“北京共识”。转型10多年来,中国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不仅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同样也是转型的奇迹。而俄罗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政坛上的“富商参政”现象日益突显。“富商参政”,通常用来描述“先富阶层”通过民主选举程序获得一定公共职务的政治现象。在村民自治选举过程中“,富商参政”模式曾经风靡一时。比如,在浙江省义乌市大约有60%以上的“村官”是由“富人”担任的。如今,“富商参政”的风头更为强劲,呈愈演愈烈之势,逐渐由“村官”发展到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乃至行政官员。其实,“富商从政”的现象在西方国家屡见不鲜,有人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奶牛进餐厅”。富商参政:利弊并举如何看待“富商参政”现象呢?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支持者称之为…  相似文献   

8.
在漫长而艰难的转轨过程中,俄罗斯经历了极其复杂、严峻的国家安全环境考验:既有国家内部的政治权力危机、经济金融危机、社会动荡、军队涣散、车臣内战、恐怖主义威胁等严重问题,还有国际势力介入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北约东扩、美国军事部署调整等威胁,致使俄罗斯国际生存空间急剧恶化,俄罗斯国家与人民承受了巨大的挑战、风险和灾难。也正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俄罗斯较顺利地完成了政治体制转轨,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了国家安全保障机制。严格控制国家安全决策过程普京执政以来,其个人能力等因素已经使其广泛的总统权力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正1.百色起义后,张云逸将军任红七军军长,与士兵同薪饷,同衣食,同甘苦。每到宿营地,将军必至炊事班,拾柴、烧火、煮饭、炒菜,忙得不亦乐乎,故大家均称之为“老火头军”。2.新中国成立后,徐海东将军于辽宁大连休养。凡有人来探望,将军必问三件事:“政治上犯错误没有?经济上多吃多占没有?生活上和老婆离婚没有?”将军夫人周东屏提醒他:“多年不见的老战友,怎么好这样问?”将军执拗曰:“净说好听话,算什么老战友!”  相似文献   

10.
2005年趋缓的房价升势使上海楼市走下“稳赚不赔”的神坛,这是否在宣告长达5年的房产景气周期已走到尽头?上海楼市何去何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是否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判断楼市的未来,应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发展楼市的目的,二是楼市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墙的兴废:一个功能与象征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国际社会发表评论称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或“世界工厂”后,国内外对中国“世界制造中心”问题研究突然增多。从目前来看,国内外就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类研究认为中国目前仍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世界工厂”。另一类研究认为:中国目前已成为或基本成为“世界工厂”。其实“,世界制造中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与某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相联系的,是世界制造业在区域上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体现。世界制造中心的形成及其变迁需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等基础因素。抽象和概括地说,这些基础因素可归纳为:市场规模、产业资本、科技革…  相似文献   

12.
当生活阳光灿烂、风平浪静时,我们不会觉得命运多变,危机潜伏。但当某一天,温馨的二人世界突然波涛汹涌,婚姻之舟触礁搁浅时,我们才突然意识到,原本平静的婚姻居然一直潜藏着那么多的问题!你可能会措手不及,甚至会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误会,令婚姻走到破裂的边缘。婚姻“休克”有如电脑“死机”,面对婚姻休克,你该怎么办?你是否有预案,是否采取了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3.
爱酒是英雄?     
一日,某酒店开业,门前挂出一副对联,曰“官也罢民也罢喝罢,名不要利不要酒要”,横批是“英雄爱酒”。英雄是否爱酒,爱酒是否英雄,权可另当别论,但时下的酒风倒是如火如荼,滚热得很。君不见,个别单位天天有酒席,夜夜有醉鬼,已经以酒量来分优劣和荣辱了。难怪有人说,“触目皆是酒,酒徒遍地走”。也无怪乎国家一年的酒产量可以灌满杭州一个西湖!喝酒喝不出“小康”,醉死也是枉然。杜甫有诗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等草民,心痛酒钱,倒要问问那些天天买醉的酒鬼,挥霍的是公款还是私款?爱酒是英雄?@唐军  相似文献   

14.
彭劲松 《城市》2017,(10):49-53
重庆是我国西部内陆地区的国家级中心城市,推进重庆与中东欧国家城市之间的点对点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战略深度与广度,实现城市发展的互利共赢.笔者立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提出了重庆和中东欧国家城市在物流与贸易通道建设、产业链构建、开放合作平台创设、文化旅游交往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交流合作的相关路径和方案构想.  相似文献   

15.
张庚晨 《职业》2001,(3):43-45
中东欧国家转型10年了,就业状况如何?这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在转型初期,各国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规模出现,陷入了“转型危机”。对此,各国政府一方面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稳定经济,另一方面制定实施新的就业和劳动力市场政策,以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帮助劳动者再就业。自90年代中期起,大多数国家逐渐走出危机,经济开始恢复增长,失业率降到了10%以下。但是,总的看来,经济发展仍是脆弱的,就业形势也不乐观。 一、 转型初期的危机和失业 1. 生产急剧下降,连续数年降幅达10%以上 在前苏联和中东欧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最初几…  相似文献   

16.
因为包玉刚     
1973年,美国《财富》杂志称包玉刚为“海上的统治者”。1976年,美国《新闻周刊》称包玉刚为“海上之王”。只是,那个年代,中国人大都不知道,有一个“世界船王”叫包玉刚。知道“船王”包玉刚的,也大都不知道他是宁波帮。同是家乡宁波人,又有谁见过这位“船王”?世界航运风起云涌,包玉刚总是“世界船王”。包玉刚去世后,静静地躺在一个海水汹涌的地方。关于他,墓碑上只有最直白的一行字:包玉刚,生于1918年,卒于1991年9月23日。包玉刚1981年拥有的船队,就超过美国或苏联等国家船队的总吨位。有人问他老是飞来飞去的是不是坐包机?包玉刚说他是…  相似文献   

17.
经济转型是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研究经济转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对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经济转型的含义“经济转型”或“经济转轨”一词,在国际上流行了几十年,研究“经济转型”或“经济转轨”的文献也很多。由于各国经济转型的具体目标和路径不尽相同,所遇到的内容既有共同的,也有特殊的,因而对经济转型的理解众说不一。根据我国经济转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经济转型主要是指经济系统类型、功能及其运行机制的…  相似文献   

18.
叶利钦时期的寡头利益苏联解体后,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即为了阻止社会主义在俄罗斯的复活,“激进民主派”在独立伊始的俄罗斯全面推行西方新自由主义的“休克疗法”方案,其核心内容是实行产权私有化。按照叶利钦最初的设想,产权私有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全社会培育普遍的有产者阶层,建立俄罗斯的公民社会,其目标就是“民主、法制和公民社会”。但是,“休克疗法”方案与俄罗斯的实际情况存在着严重的“水土不服”的症状:恶性通货膨胀、财政赤字不断扩  相似文献   

19.
西方有很长的追求言论自由的历史,这方面也有很多可资中国借鉴的政治哲学和制度成果。然而,中国政治就是"一言堂"的政治吗?可能确实有人这样认为,但事实并非如此。传统中国的政治互动模式是"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要求有非常好的官民互动互信。对于这种互动方式,《国语》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  相似文献   

20.
1999年格里·西格尔在《外交事务》上发表文章认为:“中国是个小市场,特别是在亚洲之外,相对而言对世界来说无关紧要。”西格尔关于中国经济重要性的判断是基于它的假定潜力,其结论的大部分在今天仍然是正确的。但是,当这种潜力已经成为一种期望和全球经济决策中的重要因素时,中国的实际和潜在的重要性应该比西格尔所承认的更大。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中国是否举足轻重呢?中国经济的全球重要性西格尔提出了一些判断中国重要性的方法:在全球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人均收入、中国境内的省际贸易、在世界贸易和亚洲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美国和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