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句句唱的福幸歌 (苗族)提起过去唱山歌土家苗家苦难多一声歌来一声泪歌声没起泪先落 子孙万代幸福是 (苗族)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苗家跟着共产党子孙万代幸福畏太阳出来照山坡土家苗家笑呵呵毛主席颁导大翻身句句唱的幸福歌 (苗族妇女龙四姑唱) 篷得土地把身翻社具深耕在田简大夙大雨不换班歌声滚滚山摇劫逼得土地把身翻苦感桔出香甜瓜(七家族)想起从前泪花花苦根苦藤不开花自从来了共产党苦藤桔出香甜瓜 永远莫忘党的恩 (苗族)天上小星跟大星宝宝孩兑跟娘亲人民紧跟共产党永远莫忘党的恩 (苗族妇女龙么妹唱) 公社牛羊满山坡 (土家…  相似文献   

2.
傍晚,苗岭山象个羞怯的少女,在云缠雾绕中悄悄隐去。估计苗族社员们收工回家了,我们便跟着苗族营业员龙国秀,打着手电,上了雄角寨。杨大爷刚到家,正坐在火塘边吸旱烟。见我们来,诧异地望着。龙国秀用苗语告诉他,我们想借借他家姑娘们佩戴的银腰牌。老人十分犹豫,面有难色。我们忽然明白了,“文化大革命”扫“四旧”,把他搞怕了,就连忙解释:“我们不是搜银器的,而是借样品,给你们生产银器的。”老人望望龙国秀。“是啊,人家尊重咱苗家习惯,给咱打制更多更好的银器哩!”苗家最信得过的营业员替我们消除了老人的疑虑。他让老伴从最秘密的地方把银腰牌拿出来了。它有三寸长,上面刻着一朵肥硕的牡  相似文献   

3.
打糍粑 湘西苗族一种很古老的习俗,每逢春节前、腊月末,苗家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忙着做这件事。有的家庭或家族每年都定在一个日子,比如“二十八,打粑粑”,就是指在每年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做糍粑。  相似文献   

4.
距贵阳约50公里的花溪区高坡苗族乡,几百年来一直沿袭着一种称为“洞葬”的习俗据当地寨老介绍,高坡86个自然村寨,几乎都有“洞葬”习俗。而这些“洞葬”中保存最好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甲定村龙打岩洞葬。对于“洞族”习俗的成因,在当地流传最广的说法认为,居住在高坡一带的苗族祖先原居住在黄河流域,神农氏是他们的老祖宗。由于战争失败,祖先们被迫迁徙到现方大山之中,距今大约600年时,苗族首领“香骆”去  相似文献   

5.
梭嘎“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贵州六枝特区的三岔河是乌江上游的一条主要支流。河边便是“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所在地———梭嘎苗族彝族回族乡。整个梭嘎乡就在一座连绵的大山上,要是步行,一个上午也难走到乡政府所在地半山腰。三岔河逶迤于深山间,滚滚涛涛而去。山...  相似文献   

6.
飞歌,飞歌, 翅膀上驮的什么? 解放前驮苦难, 一翅泪,一翅血。——黔东南清水江一带苗族人民爱唱悠远、高扬的“飞歌”。解放后驮幸福, 一翅爱情,一翅喜悦。后来“旗手”打猎, 歌儿不再飞跃。山火了望台——一个侗族了望员的心声林谚:火灾是森林的大敌。盯着它,盯着它——看哪里起火, 着哪里冒烟! 一旦起了火舌好凶啊——舔过一坡又一坡, 吞掉绿色一片一片。藏在苗家心底, 受尽“封、资”诬蔑。如今重新展翅, 清江苗岭腾跃。驮着爱情,驮着喜悦, 更驮着“四化”大业。飞歌、飞歌,唱吧, 不达目的不歇……  相似文献   

7.
歌墟风情     
搭歌棚山坡上,小溪旁,为何姑娘特别忙?搭歌棚来迎歌节,邀请四方唱歌郎。楠竹粗,楠竹壮,栽好柱子绑好梁。“远处哥哥来对歌,请到里厢歇歇凉。”歌枷就是大歌台,心中欢歌似水淌。歌栩就是社交所,姑娘歌对如意郎。谁说此风不可长,今见文明又高尚。谈情说爱尽是诗,绝妙好词皆文章。 五色糯饭枫树叶,红兰草,五色糯饭味道好。年年三月蒸笼香,为啥今春更热闹?党的政策回农村,队里生产踏实了。责任田,巧安排,块块地里长俊苗。老人乐,娃娃笑,“知了”、“知了”你迟到!奶奶多养猪鸡鸭,不怕“尾巴”再割掉。爷爷多栽花果树,盼和孙孙尝蜜桃。多劳多得亲…  相似文献   

8.
在苗族过年习俗中,有一项活动最引人注目,那就是抢狮拜年。苗家抢狮活动,在农历正月初四到十五这段时间,抢狮地点多在上刀梯、打秋千、百狮会等做热闹时的场边路口。抢狮的场面十分壮观,一大群年轻的“黛催”(后生)围着一头狮子你争我夺,抓来抢去,甚至相互扭抱成一堆,哪怕弄得全身是水,双脚满泥也毫不在乎。当狮子抢到手后便一个传接一个,爬高坎、跳水沟,跑泥田,拼命往寨子里奔。被抢的狮子队则一个劲地在后面追。当寨里的男女老少听到黛催们把邻寨的狮子抢回来了,个个兴高彩烈,奔走相告:“啊嗬嗬,抢得狮子了,抢得狮子了…  相似文献   

9.
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初,黔南都柳江上游的水族村寨,沉浸在在一片节日喜庆中,十多万水族人民,破旧俗,立新风,第一次在同一天里,欢度“端节”。那天,阵阵铜鼓声给山区水族村寨增添了节日喜气,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文艺团体,也来到水族村寨演出文艺节目,放映电影,各村的小学、农村俱乐部也演出了文艺节目,“端坡”(赛马坡)上还举办了传统的赛马会,真是盛况空前。“端节”是贵州水族的年  相似文献   

10.
艳阳高照,麦浪耀金。顺义县寺上村农场千亩麦海,翻腾着农民丰收的喜悦。大型联合收割机奔驰疾进,如风卷残云,吞进麦穗,晔晔喷吐出金黄麦粒,眨眼间灌满一汽车。“面朝黄土背朝天”“麦子收完脱层皮”的苦人景象,伴随着机器的轰鸣一去不复返了。记者在寺上采访,听到承包户说过一句话:“我自由了”。这是一种解脱感,一种从农业劳作辛劳、苦难中彻底解脱出来的快乐感。如果说广大农民政治上的翻身是第一次解放,那么农业机械化和适度规模经营,带给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2008,(11):55-55
1996年4月,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一场名为《从蛮荒到现代》的少数民族时装表演轰动了国际时装界,被媒体称为“一匹冲入时装界的黑马”。这台服装的设计者、来自贵州的苗族设计者韦荣慧的名字第一次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设计者的身份出现在时装界。这个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二年考上中央民族学院的苗族女性,毕业后留校,没有将精力放在自己的哲学专业上,  相似文献   

12.
一 当新的一年拉开序幕,我省编制最新扶贫规划,驱除贫困的钟声再次敲响。 八七扶贫攻坚,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新起点的开始。回眸扶贫攻坚者跋涉 山岭征服崎岖的艰辛之路上,一个大写的人字,耸立在贫困的地方。当贫困者走出贫穷的阴 霾,征服贫困的历程,大写的人字──活出做人尊严──更是写在他们心坎。 走红军走过的路,听苗家汉子在劳作的间歇于深山处放歌,感受孩子们跋山涉水艰难求 学中的欢欣──记者近日辗转我省的东西部10多个县的贫困村寨,耳闻目睹全省“八七”扶 贫攻坚铸就在山岭沟壑的巨大成就。在桂东、炎陵茂…  相似文献   

13.
出了石屏县城往北,公路就像一条小河,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车窗外,天高峰秀,桃红柳绿。心情也跟着雀跃起来。不知不觉公路顺山势爬升,到了山脊,眼前豁然开朗,干峰万壑沐浴在晨光中,浑厚的大山一重接着一重,一直铺到云霞深处,让人豪气顿生。彝家人的村寨,零零散散依山而建在这云山雾海中。车行数十公里之后,就到了风景秀美的哨冲镇。当地人告诉我们,要了解花腰文化,最好的选择是去慕善村。慕善在当地彝语中意为“金竹”,故又名金竹寨。第一次到慕善的人,最特殊的印象,应该就是花腰彝居住的土掌房了。远远看去。慕善村依山而建,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庄重厚实,带有几分神秘。  相似文献   

14.
清明时分,丹青的对歌台上,一位头包十字绣花头帕的老人正在歌唱:“水秀山明日暖和,看见斑鸡和喜鹊,春天处处呜啼鸟,唤醒人间梦几多……”半闭的眼睛、迷醉的表情,生动地昭示着他投入忘我的状态,未经装饰的声音自如、纯粹,尽显着原生状态下的苗歌独异别样的风情与魅力;这单纯而丰润的歌唱,流淌的是苗家自在天然的幸福与快乐,凝神之际、转瞬之间便已穿透闻听者的心扉。一曲歌罢,满场动容、掌声雷动,满河滩的听众一次又一次地喝彩:再来一首!再来一首……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论坛》2012,(4):42-43
遗产发现地:湘西十家族苗族自治州 毛古斯舞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土家语称为“帕帕格次”或“拨普卡”,汉语多称为毛古斯或毛猎舞。它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  相似文献   

16.
梁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檀 ,明末清初山西太原的回族书画家 ,又是一位品格高洁、精研教理的伊斯兰学者。梁檀与傅山 (青主 )有很深的交情。傅是清初山右遗民领袖 ,又是一代博学通儒 ,平生操持严正 ,不轻易品题人物 ,但独对梁檀推敬备至 ,对梁“自标一宗”的书画风格也有很高的评语。傅山的《霜红龛集》为我们提供了梁檀事迹的基本材料。作为书画家和诗人 ,梁的作品多已不传 ,仅有少量画卷和题画诗幸存于天壤间 ,这些遗迹 ,对我们探索梁檀的艺术造诣和胸襟风致 ,亦大有帮助。一梁檀 ,太原人 ,明末诸生出身。字乐甫 ,号不廛。别号甚多 ,见于其画迹的钤记者 ,有天外…  相似文献   

17.
1993年2月,我曾第一次到过驰名中外的贵州威宁石门坎。那时,就受到过强烈的震撼,那么一个边远和荒凉的地方,却早在20世纪初就成为“西南苗族文化最高区”、“苗族文化的复兴圣地”,并创造了西部苗文。在这片土地上,竟然出了4位博士、20名厅级干部,称得上贵州的一代精英,这无疑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奇迹。据说那时海外来信,信封上只要写个“中国石门坎”,就能收到——看起来就这么简单,其实却很不简单!难怪1988年于伦敦出版的《中国西南——不合拍胤迹》一书,就用了占全书1/3的篇幅来介绍石门坎。  相似文献   

18.
竹板一打震山河,听我唱个“一”字歌,别看这“一”字就一划,这一划里边学简多。 写。日昆中个个“-挑几个你看这“一”字数不清,”字值千金。“一,,字表一表,字学简深不深,一朵朵葵花向太阳,一颗黔杠心向着党,一代新人在成长,一个个“雷锋”冈金光。第一名走的是王杰争他“一心为革命”的日昆心血他一心一意覆“毛著”,一字一句全昆住,一切都照毛主席的新去做,学用一致不放过。他学一点,用一点,坚持四年如一天。他一个心眼向着党,生死一概全不想。有一次抗洪上“前袋”王杰他一天没吃颤,一下火卓就“战斗”,一路辛苦丢脑后。王杰他一心为别…  相似文献   

19.
白杨 《民族论坛》2004,(4):29-29
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的人们:祝福祖国7时26分许,当雄壮的国歌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乘火车来京的71岁的河北老人薛忠诚心潮澎湃:“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岁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不仅站起来了,而且正在富起来,这是多大的变化啊!欣逢过春节,我特意到北京看升国旗,就是想表达一个衷心祝愿:羊年的祖国更加灿烂辉煌!”北京某市民:我们的众乐机会(申奥成功)摄像镜头的加入似乎纵容了人们的狂欢。大家很高兴在镜头前露一脸,不知什么时候联欢成了有组织的,一个乱发青年(一看就像探险家)使用扩音喇叭指挥大家拦截车辆,与车同庆。然后,他…  相似文献   

20.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喀什市艾提尕尔清真寺伊玛目麦麦提明·马木提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对记者说:“我在北京每天仍坚持五次礼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代表团的驻地,记者去采访他时,麦麦提明·马木提刚刚面向圣城麦加的方向做完虔诚的礼拜。他告诉记者,1986年他曾去麦加朝觐,2001年又和新疆及其他省的十多位穆斯林再次去麦加朝觐。麦麦提明·马木提现在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是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老人头戴小白帽,一袭驼色长袍,穿着维吾尔族的高筒靴子,面容谦和慈祥。第一次来北京参加人代会,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