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企业间战略联盟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企业创新实践活动中的知识管理过程,以及吸收能力对于外来知识创造和新产品开发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通过分析127家联盟企业的调查数据,对假设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联盟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有利于成员企业的知识创造,同时知识创造促进了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吸收能力在知识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并对知识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知识创造和知识溢出的R&D联盟的动态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R&D联盟中企业间知识创造和知识溢出的分析,给出了知识存量的一般表示方法,并将参与企业的知识投入和开放水平视为内生变量,构造了知识联盟R&D两阶段的非合作动态博弈模型,提出了在对称的情况下纳什均衡存在并有唯一解的条件,分析了知识投入和知识开放水平在联盟不同时期对企业均衡利润的影响,并通过案例对部分命题提供佐证。最后,在模型假设和模型思想方面进行了一些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3.
企业通过联盟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三阶段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隐性知识的特征及知识在联盟中转移的过程和特点,建立了企业通过联盟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微分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联盟隐性知识转移的渐近解的主要参数控制.模型揭示了联盟中隐性知识转移的规律,指出了企业获得联盟中隐性知识的条件及隐性知识在联盟企业中传播的条件,同时也阐明了一些能改进隐性知识转移效果的途径,文中最后还分析了模型对联盟中知识管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发方式和R&D投资水平是学习型联盟决策的主要内容,而传统的组织学习理论忽视了联盟成员的吸收能力在学习型联盟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根据学习型联盟成员吸收能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给出了吸收能力的一般表示方法。并通过三阶段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吸收能力对联盟成员的研发投入、研发方式决策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二明  张晗 《管理学报》2008,5(6):841-848
在资源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不同行业近200家企业的问卷调研,运用实证分析剖析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揭示了知识转化和创新能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认为在探讨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上,应该重视企业内部支持与外部支持的影响作用,并阐明在知识吸收能力中,知识转化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绩效水平,而其知识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知识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驱动力。笔者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探寻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在提升和培育企业知识吸收能力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华为公司案例的研究表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帮助企业获取知识、学习和消化知识、运用和创造知识。  相似文献   

7.
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新企业个体的加入,同时企业也需要加入各类集群,以从集群中汲取各类知识,新企业所处知识基础状态不同,集群知识协同水平不同,使新企业知识增长效应也不同.从企业微观视角出发,在抽象简化集群知识流动机制基础上,构建集群知识流动模型和新进企业策略模型,利用仿真分析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知识管理策略对新进企业知识增长水平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现实世界中大多数集群网络结构对新进企业知识水平增长影响有限;知识优先策略具有最优的知识管理绩效,具有较高吸收能力的企业应优先采用知识优先策略;集群吸收能力和扩散能力显著影响新进企业的知识水平,新进企业应优先选择加入具有较高吸收能力和扩散能力的集群;当新进企业知识水平低于集群平均知识水平时,新进企业应采取跟从策略,当新进企业知识水平高于集群平均知识水平时则应采取自主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论企业战略联盟的知识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战略联盟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知识获得和转移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企业战略联盟的演化和企业知识的特点论述,说明知识转移对于企业战略联盟的重要性,并分析了知识转移的过程和转移中的障碍因素,同时给出了若干促进联盟内知识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赵健宇  付程  袭希 《管理评论》2020,(1):91-106
知识嵌入性是知识经济时代战略联盟共享有限资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为打开知识嵌入性与战略联盟结构升级关系的黑箱,以知识管理、战略创新及复杂网络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对知识嵌入性的构成维度予以划分。进一步地,设定知识嵌入性的构成维度为联盟结构升级的前置变量,引入知识流动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知识嵌入性、知识流动与战略联盟结构升级的概念模型。采用结构方程的研究方法,以长三角地区的战略联盟为研究对象,基于295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知识嵌入的构成维度,知识互补性、知识兼容性、知识紧密度与知识协调度对战略联盟结构升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知识流动分别在知识互补性、知识兼容性、知识紧密度、知识协调度与联盟结构升级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明晰了知识嵌入性、知识流动与联盟结构升级的关系,解释了知识嵌入性对联盟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为战略联盟的管理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联盟合作存在知识流失风险,企业必须在共享知识和保护知识的平衡中抉择。本研究对213家参与联盟合作的企业进行问卷调研,通过调节效应分析,实证研究联盟合作中信任在知识流失风险影响知识保护过程中的外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流失风险是企业进行知识保护的重要依据,而合作伙伴间的信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知识保护行为,但信任并不能完全消除知识保护的必要性。针对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吸收能力、研发合作创新激励与补贴政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具有吸收能力的非合作研究与发展博弈模型,比较了有和没有吸收能力情况下的R&D投资影响,结果表明有吸收能力的企业R&D投资要更高,接着探讨了产品替代与互补关系下的技术溢出选择对产业的影响和社会最优选择的R&D投资水平及其补贴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投资溢出的研发联盟成员投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降低投机风险,提高联盟成员的资源投入量,是决定研发联盟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论文研究了存在投资溢出时,并行研发联盟和集中研发联盟中联盟成员在平均分配和按投入比例分配收益方式下的投资策略,并分析了投资溢出、联盟结构和利益分配方式对联盟成员投资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投资溢出能降低投机风险,提高联盟成员资源投入量;市场收益较小时,集中研发联盟优于并行研发联盟,按投入比例分配优于平分收益;市场收益较大时,联盟结构和利益分配方式对联盟成员投资策略无影响,联盟应采取平分收益这种简单分配方式,以促进合作研发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龙勇  李薇 《中国管理科学》2007,15(5):119-125
由竞争对手组建的竞争性战略联盟,正逐渐成为联盟理论研究的焦点。本文以同一区域内、不对称的竞争性双寡头为研究对象,针对新产品研发和销售两阶段,对比分析了不合作与结成竞争性联盟共同研发并在新市场中联合销售新产品这两种模式下的均衡研发投入和均衡利润,得出了竞争性双寡头组建联盟的共赢区间。研究结论有助于我国企业借助竞争合作关系进入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纵向研发合作中的收益分配和成本分担机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针对有一个下游垄断企业和多个上游寡头企业组成的二层市场结构,对上下游投资、下游研发的合作模式提出了一种收益分配机制和两种成本分担机制。在收益分配机制中,采用逆向归纳法得到了产量、价格和收入的解;在成本分担机制中研究了研发资金的限制、联盟规模、成本分担系数等,得到最优的研发联盟规模为只有一个游企业等结论。最后对收入比例分担方法和固定比例分担方法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Inter-firm collaboration among knowledge-intensive firms is increasing as a result of accelerating competition, falling regulatory barriers and rising customer expectations. 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 is used to position knowledge as the key resource for the knowledge-based enterprise and to examine the suitability of alliances as a mode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exchange, contrasted particularly with merger and acquisition. The alliance and knowledge literatures are reviewed, and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critical alliance formation stage. This stage is reviewed against a research model that posits firm performance in knowledge creation arises from a number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motivation for an alliance, partner firm characteristics (the ability to develop and sustain valuable resources; absorptive capacity; combinative capability; experience with alliances; and appropriate design for knowledge exchange), the development of operating structures and norms, and the choice of alliance structure.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Inbound open innovation (IOI) has become a potentially valuable means of 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enhancing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apability (KIC) affects IOI through the moderating role of absorptive capacity. This research conceptualizes and develops three dimensions of KIC (technological,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and test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KIC,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IOI. Data for the study were collected from 125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SMEs) based in France, and the relationships proposed in the framework were tested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gher levels of KIC can lead to enhanced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improved IOI. That is, KIC can have a direct, positive impact on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IOI. Moreover, absorptive capacity partially mediates the linkage between KIC and IOI. The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impact of KIC on IOI, by emphasizing a firm’s absorptive capacity. It offers a validated instrument to measure KIC, and provides an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impact of KIC on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IOI. This article also extends the extant literature by focusing on KIC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simultaneously in a model to understand the notion of IOI in the SMEs based in France. This study offers useful guidance for measuring and implementing KIC in a SME context and encourages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