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谈张中宇先生的逻辑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去年初,我撰文指出了张中宇先生<白居易(长恨歌)研究>的逻辑与文献方面的一些失误,张先生很快做出了回应,但他的回应仍然缺乏应有的逻辑.而且,在辩解过程中不但罔顾左右而言他,还不忘诬陷本人"攘人之美".这样的回应已经丧失了学者应有的品格与雅量.  相似文献   

2.
评周相录的"逻辑"与"利刃"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是否舍乎逻辑,要考察最终推出的结论是否更合理或更接近真实的面貌.周相录认为"<(长恨)歌>是一把解剖封建制度的利刃",提出了耸人听闻的"利刃"说,无视公元9世纪的社会环境与白居易忠于皇室的主观因素及<长恨歌>"婉丽多情"的文本特征,完全不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与艺术逻辑.周相录指责<白居易<长恨歌>研究>提出"有情"婉讽主题不合"逻辑",主要指责是,把"<长恨歌传>版本考略"放在综述部分讽谕说后面有问题,综述部分分类不合"逻辑",在介绍讽谕说、爱情说的时候涉及到双重、多重主题说等,本文针时这些指责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中西逻辑比较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经历了继承发展、反思和总结三个阶段,在研究内容、方法、工具和结果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它经历了从注重求同到求同求异并重的研究过程,经历了从主要以传统逻辑为参照到以语言逻辑、数理逻辑等多种现代逻辑思想为参照的研究过程,经历了对原典资料的挖掘整理及初步比较到对比较逻辑学元理论研究的过程,使中国逻辑史这门学科的性质和内容经过肯定、否定、再肯定层层深入的研究更加清楚、纯化.中西逻辑比较研究一方面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良好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比较研究中,其内容和元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注重选择恰当的参照系,以促进比较逻辑学的建立和中国逻辑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再林 《云梦学刊》2001,22(5):58-63
以往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主旨的探讨主要是以作者的政治观点、思想态度为出发点的.从新的角度解读可以见出,白居易的性情特征与他的文学创作关系非常密切.白居易乃"最深于情之人",易于感怀,情感细腻;因此,《长恨歌》的主旨主要应是表达了作者对像李、杨爱情这种亘古难全的人间憾事的深沉喟叹.白居易的这种性情特征对词体的生成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5.
墨家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而形成的不同逻辑传统 ,既有共同性 ,又有特殊性。因此 ,两种逻辑的比较研究只有建基于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之上 ,才能对它们的异同作出合理的分析与说明。墨家逻辑依托于先秦文化 ,亚里士多德逻辑依托于古希腊文化。两种文化有不同的特征和需求。不同文化的特征和需求 ,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逻辑。两种逻辑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目的与任务不同 ,逻辑特征不同 ,主导的推理类型不同 ,推理成分的分析不同 ,后续发展状况不同。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语用学与语用逻辑的研究开始起步.虽然起步较晚,但以蔡曙山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却能够站在当代西方语言哲学,特别是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工作,在受到当代语言哲学大师塞尔高度赞誉的<言语行为和语用逻辑>一书中,蔡曙山构造了命题语用逻辑、量化语用逻辑以及模态语用逻辑的自然推理系统与形式公理推理系统及其各自的语义模型,探讨并证明了元逻辑问题.蔡曙山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语言逻辑研究的空间,促进了语用逻辑的形式化研究,从而为进一步推进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逻辑、认知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完备的、精密的研究工具.这项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语用逻辑的形式化研究达到西方现代语用逻辑研究的相同水准,同时也发扬与光大了中国古老的语用学与语用逻辑的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7.
逻辑哲学的新近发展对一种逻辑或多种逻辑、一般逻辑、非形式逻辑、逻辑与数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新研究,将逻辑学作为一种动态的和开放的体系来看待.逻辑哲学发展的新动态对中国逻辑研究拓展逻辑观念、研究思路与方法,特别是拓展研究范围,将中国数学中的逻辑思想纳入到中国逻辑中来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立  于方觉 《青海社会科学》2006,(3):173-176,172
一、对《逻辑哲学》一书的总体评价 北京大学陈波教授的《逻辑哲学》一书于2005年8月付梓问世。该书在系统评介国内外逻辑哲学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对逻辑哲学的核心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就学术发展中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全面研究逻辑哲学开拓了新角度、引发了新思考。此书共十三章,分为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商伟的《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一书,综合运用文本细读、文献考证和文化分析的方法,探寻《儒林外史》的文本逻辑,指出该书展现了十八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从把整顿社会的希望寄托在“礼”到对“礼”产生怀疑的心路历程,其基本特点是“无边的怀疑”,属于一种“开放性写作”,对《儒林外史》在当时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作出了准确定位,并循此思路对《儒林外史》的结构特征、叙事方式以及第五十六回的真伪问题作出了新的解释和分析,是《儒林外史》研究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  相似文献   

10.
无"是"即无传统逻辑:"是"的僭妄——答王路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是"即无传统逻辑,这是从王路先生的"是"即传统逻辑的核心等观点必然得出的错误结论."是"既不是传统逻辑的研究对象,又不是传统逻辑的逻辑常项,而只是组成三段论的逻辑常项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语言要素,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把亚里士多德逻辑王国中一个如此卑微的"是",崇拜为传统逻辑的"核心",只不过见证了"是"的僭妄.  相似文献   

11.
周必大与《文苑英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敏 《兰州学刊》2005,20(6):243-245
为了修正已往校勘的疏漏和保存更多的文献,南宋丞相周必大在致仕后重新校勘、刻印了北宋著名的官方类书<文苑英华>.周必大的<文忠集>和同时代的其他文献证明:他不仅是<文苑英华>重刊的组织者,还亲自做了该书的校勘工作,并给予合作者以充分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胡伟  张玉金 《殷都学刊》2009,30(4):102-107
语料问题很重要,如果语料选择不准,结论会错误,研究将失去价值,所以本文深入探讨出土西汉文献的语料问题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首次提出了西汉语法断代研究选用出土文献语料的标准,讨论了西汉语法研究的出土文献语料的选择,出土文献语料的分期等问题.并对西汉语法研究所用的出土文献语料张家山汉简、居延汉简、额济纳汉简、敦煌汉简、尹湾汉墓简牍、银雀山汉简、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进行了排除与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一 1994年2月,时任中国逻辑学会会长的周礼全主编的<逻辑学百科辞典>出版,人们在该书"中国逻辑史"分部"人物"篇末尾,看到了"殷海光"这个当时在中国大陆学界还非常陌生的名字.辞条释文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的中国的墨家逻辑,既与西方逻辑存在相通之处,又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墨家学派在论证其兼爱学说的过程中,应用了前提不必真实的推论,这与西方关于推理的前提不必为真的思想如出一辙,但墨家逻辑理论本身却要求推理论证的前提必须为真实,这表明墨家逻辑在理论层面上尚属于一种论证逻辑或非形式逻辑,没有能够进一步发展出推理的前提不必为真的纯形式逻辑理论.  相似文献   

15.
诞生于165年前的《共产党宣言》被公认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社会政治文献.它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共产党宣言》通过对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历史的深刻洞察,以无可辩驳的逻辑推演,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运动演变的一般规律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最终得出“两个必然”的逻辑结论.整个论证过程环环相扣,无懈可击.本文认为,正是由于《共产党宣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了人类思维的规律,因而才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运用了一系列的逻辑方法、逻辑推理、逻辑论证,为人们在思维和表达中正确运用逻辑树立了一个光辉典范.指出和分析它们,不仅可以体会到一篇有说服力的讲话的逻辑力量,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讲话"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7.
近代墨学研究,比较中外乃主要路径,成就之外,以比附为比较的现象处处可见.杜国庠对墨家辩学比较研究弊端的批评,多一语中的之言.同时确立了立足墨家辩学本身,从文字训诂、历史分析、先秦文化分析等方面探讨<墨经>逻辑思想的研究方法,这一"以墨家逻辑还诸墨家逻辑"的实事求是的研究原则,正是比较中西时应坚守的基本轨辙.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中的逻辑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与逻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第一,法庭论辩是逻辑学产生的重要源泉;第二,逻辑是法律体系赖以建立、发展的重要基础.逻辑对于法律的意义包括:第一,逻辑为法律思维提供了基本的知识表达形式;第二,逻辑所提供的严格的推理、论证规范为法律共同体内的法律论辩提供了理性交往的平台;第三,逻辑为法律思维的正确性提供了形式的评价标准.长期以来对逻辑的批判实际上建立在对逻辑误解的基础之上.法律中的逻辑分析方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法律逻辑分析方法是一种实证分析方法;第二,法律逻辑分析方法是一种思维形式分析方法;第三,法律逻辑分析方法是不完备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列斐伏尔在《辩证唯物主义》一书中以异化为显性逻辑,展开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在这一显性逻辑的背后存在着一条隐性逻辑,即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出场。在该书中列氏对人类产生过程的理解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并把这一抽象作为异化的根源,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将之泛化,最后用“总体人”的假设完成了日常生活批评的出场。  相似文献   

20.
胡霞 《社会科学家》2006,(Z1):304-305
周礼全是我国自然语言逻辑的开拓者,他于1995年提出了一个以意义、语境、隐涵、预设等范畴为骨干的语言逻辑体系.在这个语言逻辑体系中,语境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