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文艺学学科要在当下语境中突破发展困境、获得新的适应性,既需要全面"自诊",通过梳理本学科的知识形态和话语实践而作出深入的、持续的反思性研究,同时也需要采用"介入"疗法,针对学科危机的本源问题--新时期文艺学学科的知识生产状况,借助社会学考察分析的范式来提供全新的知识清理视野.我们可以从反思社会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多重学理逻辑上剖析文艺学学科的知识生产状况,从而确认中国式生产路径及其特色,为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学科发展走向提供新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郑杭生的四个社会学理论--<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社会互构论>的内涵、要义、特征,从一个侧面探讨了时代感、实践感和全球视野对于社会学理论的构建和更新的根本性意义,展现了郑杭生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兴起,及其思想的推进与中国社会学步入成年期的内在关系,并对"四论"的学术贡献和发展前景给予了评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推进,作为分支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得到了学界的关注与认同,但现有的研究体现出明显的学科建构色彩,主要表现为:分支学科建设的目标定位、学科论的论说思路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依托.“学科建构”的思路背离了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知识生产机制,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中的社会元素,损害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除了遵循自上而下的“学科建构”思路以外,更需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能够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强大的社会解题能力,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时代精神与现实关怀.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需要着力解决如下几类突出的现实问题: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与作用问题,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情绪的疏导与引导,社会分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构以及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伟大实践,是一系列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构成了教育改革方法论的重要表达。作为教育改革方法论的创新视角,“人民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既引导全社会树立起参与教育综合改革的主体意识和系统认识,又为改革方法论在新时代语境中的合理性论证、规律性认识、整体性审思探寻新的思想动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检验“人民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方法论价值,要以人民性的全局视野引领系统性的整体布局,以系统性的改革聚合力托举人民性的社会动员力,人民性的引导力与系统性的发展力同频共振,贡献从“中国经验”向“世界方法”的“全球性”方法论答卷。  相似文献   

5.
加强实践教育,注重实践育人是现代教育人才发展的基本要求.师范院校是为社会提供不同层次教育人才的专业教育机构,一直以来,理论教学都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实践的缺乏使得学生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全实践"理念成为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指导.基于此,从"全实践"理论出发,结合当前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相应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6.
闻翔 《学术月刊》2023,(6):116-124
出于“反市场”“去市场”“学科分工”等倾向,艺术市场研究在新兴的中国艺术社会学中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地位。但是,艺术市场不仅是现代艺术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构成了“艺术界”的运转中轴,深刻影响和塑造了艺术界的组织结构、权力格局与运作机制,对其展开研究本是艺术社会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将艺术市场带回中国艺术社会学研究,一方面需要探索具有社会学学科自觉的独特研究方法、视角与进路,另一方面需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经验与实践,把握市场的形成机制、变迁机理与发展特点,同时确立面对社会与艺术本身的总体性问题意识。以艺术市场研究为抓手推动艺术社会学的学科建设,有助于突破当下艺术社会学研究中所面临的“重思辨轻经验”失衡格局及学科定位较为模糊的双重困境,建构中国艺术社会学的经验品格,推动艺术社会学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实证科学,且在与相邻学科的比较和对话中明确自身的学科定位,建立属于自己的研究视域和学术范式。  相似文献   

7.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通过他对自中世纪以来的长期历史过程的研究,对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变异原因进行剖析,并且建立了以“价值无涉的意识形态”为研究方法的知识社会学科学.曼海姆关于知识社会学问题的代表论著《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自出版至今得到了学术界持续关注.在此书中,曼海姆对于人类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过渡过程作出了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作为分析路径,研究其知识社会学问题,理解这一学科产生的必要性.曼海姆知识社会学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得以论述:第一,人类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转型过程;第二,人类进入“意识”思维后产生的“意识形态”概念;第三,进入到“有意识”层面的人类围绕“意识形态”引发的其他关于“意识”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区理论的研究理路与"中国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理论发端于西方.在西方的社会学研究中常见有两个社区定义,即"一种关系类型"和"一种地域社会".这两种定义代表着西方学界研究社区的不同理论脉络.中国的社区理论充分体现着西方学界的影响力,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另外,社区研究成果虽然丰富了中国社会学知识体系,但也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主要体现为研究理论的机械性、调查内容的肤浅性、研究目的的功利性、研究方法的单调性.因此,提升中国社区理论研究的学科意识和使命感是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过程中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试析中国社会学学科在理论发展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中国社会学学科的理论发展正处于第一阶段即将结束,第二阶段即将开始的时期.中国社会学学科在对具体社会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进一步在理论上发展的有利条件.社会学再也不能满足于描述和材料的收集,开始走向以社会学问题意识和理论讨论来促进其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主持语:中国的社会学肩负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完成自己的学科诺言:减缩社会代价,增促社会进步。具体的表现就是要实现社会学的中国化,从中国本土的独特性实践中抽象出自己的理论与方法,在社会学世界格局中独树一帜并能应用于中国的现实社会。而从实践来看,“三农”问题是实现这个目标主要问题和领域之一:中国的农村、农民与农业问题在世界上都独具特色,在当代中国,“三农”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学术话语,更成为一种具有实际影响力的政策话语。社会学研究“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学视角的选择。我们认为,对有代表性的县域进行全面的实证研…  相似文献   

11.
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建设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完全摆脱研究领域的影响,未能从人才培养、学科知识体系建设、推进边疆问题研究等角度思考一级、二级学科规划,特别是回避了与现有学科体系对接的问题。从边疆研究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看,边疆研究要完成对边疆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记录与认知,在此基础上,开展以经世致用为目的的边疆问题研究,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综合利用。由此再与现有学科体系对接,则中国边疆学应为交叉学科门类下一级学科,其下再设中国边疆历史学、中国边疆社会学、中国边疆政治学、中国边疆经济学等二级学科。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群体的就业中存在歧视现象,经济学和社会学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视野分析这种歧视现象,然而对于就业歧视存在的"合理性Y9、界定的标准以及治理路径,两种学科视野都面临现实的困惑.在学科共融与跨学科的视野探索其机理,是经济学与社会学治理就业歧视路径的共同诉求.  相似文献   

13.
经济伦理研究是当前中国伦理学研究的一个主导性话语和核心论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伦理研究经历了一个显著的范式转换过程,主要表现为从专注于伦理概念、范畴等学科体系的整体性学科构架意识向具体面向时代发展中不断展现的问题的意识转换.伴随着中国经济伦理学对时代背景、具体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具体“问题”的不断拓展,中国经济伦理学的研究视野从单一走向多维,研究方法从依赖西方走向独立,研究者队伍不断壮大.从整体上看,“问题意识”的确立既是中国经济伦理研究的现实背景与时代诉求使然,也表征着当前中国经济伦理研究的不断完善和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大规模向社会学领域的扩张 ,其实质是经济学试图维持自己中心地位 ,避免学科边缘化的表现。经济学向社会学领域的扩张表明 ,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或理论视野可以交叉重合。新经济社会学迎接了经济学的挑战 ,展开了社会学向经济学领域的扩张 ,由此而为社会学摆脱边缘化做出了有效努力。中国社会学应当借鉴新经济社会学的努力 ,从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术视野中开展对经济社会现象的研究 ,抓住时代中心课题 ,由此而避免中国社会学边缘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文论形态及现象的形成,方法显然是重要的.文学主体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提出之后不久就赫然成了一种令人瞩目的理论现象.从特定角度看,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社会学事件.相较于"内在理路"和社会历史研究法,运用知识社会学方法对这一理论现象的形成进行考察,能够为我们的研究带来一些新思路.在知识社会学视野之下,可以较为明显地见出主体性文论现象与1980年代哲学领域里的主体性问题讨论一道在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史中的意义和价值.当然,这一理论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自去年成立以来,打通文、史、哲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期专栏我们组织了与该基地学术活动相关的七篇笔谈文章,作者都是对中国政治思想、宗教思想、文学思想、哲学思想和中国社会历史素有研究的知名专家,他们围绕思想与社会如何互动这样一个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方法探讨。文章涉及的问题有阴阳组合的思维结构,政治权威对宗教信仰的抑制,中国传统学术的“跨学科”本质,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学科定位,文人心态研究的范式,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话语体系,“世界秩序观”与“中国意识”等。这种研究视野广阔而研究思路相近的学术交流,有利于打破画地为牢的学科壁垒。我们以为,以分门别类的专门研究为基础,提倡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或许有助于新的学术增长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建设——借鉴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建设应当在客观合理地汲取国外已有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以我国环境问题的现实作为切入点,以环境社会学的理论逻辑与环境问题的事实逻辑的同一为理论要求,积极地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努力寻求各学科间协作的理论结合点.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学科间的理论边界,避免泛化环境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并注重建构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三者的内在统一性,不断强化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学、社会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中国民族社会学从孕育、形成,到进一步的发展,走过了从自在的民族社会调查向自觉的学科化综合研究的转化过程.目前,学科已初步形成,正在走向成熟与发展的新阶段.虽然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学科理论、学科体系、学科范式、学科队伍等仍有待进一步深化、完善与壮大,但中国民族社会学走向学科化、规范化、本土化研究的趋向将日益明显与突出.  相似文献   

19.
1.关于多元学科视野与多元视野.顾名思义,"多元学科视野"强调的是以多样化、多品种的学科为工具来研究中国社会史;而"多元视野"则不刻意高扬"学科"大旗,更看重"视野"本身的多元、多样和多层.后者简单明快,脚踏实地,易操作,少歧异.而若过多强调独立学科基础上的综合性,其前景可能就不大妙.以我之陋见,至少会碰到一串令人生畏的陷阱.  相似文献   

20.
廉政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跨越了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范畴,包括哲学的指导性、社会学的现实性、政治学的必要性、人类学的内需性和心理学的本质性。只有将各范畴的理论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机统一,才能将廉政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彰显廉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