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1989年全省工贸企业承包工作回顾1989年,我省工交内贸企业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在治理整顿中努力坚持和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承包制在经济环境剧变和政治动乱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去年,企业承包制所面临的形势是异常严峻的,一是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2.
1987年10月,我们对天津市在年初实行承包制的105家重点企业中的9家企业进行了调查,从而对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有了一些新认识。承包制使企业产生了较强的利益机制,调动了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对挖掘企业潜力,克服经营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经营困难,完成财政上缴任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些企业的承包制仍然没有突破产品经济体制的框框,对传统的管理体制和企业制度触动不大。我们认为,这种承包制仍是一种传统的承包制,难以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应当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和发展承包制。  相似文献   

3.
当前,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成了经济理论界、各级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界最为关注的问题。承包制怎么完善?朝什么方向完善,则各有各的见解,看法远未统一。我以为,完善企业承包制,不能固守现有的框框不变,而应通过对承包制弊端的否定和合理成分的保留,为税利分流改革的出台铺平道路。承包制有利有弊,有得有失。关于分析承包制优越性的文章已大量见诸报端,我这里不再赘述,对于承包制的弊端也不展开分析。我认为,当前企业承包制的一个最大失误是税利  相似文献   

4.
一、提高对企业实行承包制的认识问题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把责、权、利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经济关系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承包制,是我国在现实经济条件下的正确选择,它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都有积极的意义。从1987年大面积推行承包制以来的实践证明,它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实现了企业多留、  相似文献   

5.
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如何正确认识企业承包制,深入研究承包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加强对企业承包经营责任的审计监督,促进承包的进一步完善和健康发展,这是摆在审计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现结合广西企业承包经营情况作一些探讨。一、加强对企业承包经营的审计监督,是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一个重大步骤。广西是从1987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的国营企业中普遍推行起来的,至今除极少数企业没有承包以外,各  相似文献   

6.
企业承包制是目前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现实格局中的一项主轴改革之一,它不仅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适应了现阶段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且对于增强企业经营的动力机制,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根据1988年的资料,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承包面已经达88%,其中大中型企业为93%;承包期两年以上的占全部承包企业的89%。这充分显示了企业承包制的强大生命力。实践证明,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实行承包制总的说来是成功的,但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这里仅就大中型企业中实行内部承包制后,出现的一些关系问题,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正确处理,作些粗浅的探讨。一、正确认识企业内部承包制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企业承包制近几年发展很快,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承包制的健康发展。例如现行确定承包基数方法,一般是以该企业承包前二、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作为确定基数的主要参数,外加发包方根据主观经验估计来确定的。这  相似文献   

8.
五月中旬至六月上旬,我们就企业承包制的问题对福州市经委、市财委、市财政局以及十家工商企业进行了综合调查。本篇研究报告,从调查的实际材料出发,结合我们的理论思考,对新一轮企业承包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9月26日—28日,福建省经委和省社科联牵头,联合省委政策研究室、省经济学会、省企业管理协会、省工业经济协会、三明市经委、财委、社科联以及永安市政府,在永安市召开了《福建省深化企业改革完善承包制研讨会》。现将讨论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对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评价代表们认为,对1987年5月开始全面推行的企业承包制应该予以充分肯定。我省承包企业连续三年超额完成了上缴利税,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较好地兼顾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的利益。据统  相似文献   

10.
目前,引起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与税利分流理论争论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要不要恢复所得税,所得税与各种流转税的定额为多少较为合适的问题。二是企业承包中的“基数”定为多少,才较为标准科学的问题。三是承包制的形式怎样确定才较为合理恰当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必须解决好上述三个问题。首先,要在税收方面做一些调整,应重新制定出一系列真正科学合理的税收标准,即新的税收政策的出台要既能够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又能有利于企业的自我积累,促进企业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我们认为,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因其内在的机制性缺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问题,因而不可能成为企业改革的方向。只有股份制,才是重构企业经营机制的最佳选择。目前,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与股份制,作为两种不同的经营方式,已经在企业改革的实践中进行了范围、程度不同的试验.但是由于承包制的实行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无法解决,使得搞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无法深化,因此,就必须寻找新的方式来超越它.这就使得股份制的思路提到了改革的日程表上.并且在某些地区、某些企业已经开始了实施工作.而我们则认为,就企业改革而言,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可能做的或能够做的既不是继续强化承包制,也不是大规模的推行股份制,而是实现前者向后  相似文献   

13.
资产评估是在企业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应各种形式的承包制,租赁制以及企业破产兼并的要求而产生的。它对于做好企业承包租赁破产兼并工作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考察企业的资产评估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 资产评估是企业实行各种形式承包、租赁制及破产兼并的一项基础工作。它是指对企业的全部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专项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政策规定,采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进行评价,并以货币计量  相似文献   

14.
所谓“全员招标”是指,不仅企业经营者要通过招标办法来确定,而且企业行政和生产部门每个工作岗位的干部和职工都通过招标办法来确定。一般而言,实行承包制的企业大都推行内部层层承包,把承包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职工身上,变经营者一人承包为全体职工共同承包,以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保证企业承包指标的完成。但许多企业内部承包没有引入竞争机制,多采用“一对一”谈判方式确定承包指标,使指标偏低,内部承包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相似文献   

15.
我省大多数企业第一轮承包将于今年底到期。为了总结企业承包的经验与教训,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行、完善新一轮承包,今年5月,省社科联、省企管协会、省工经协会联合组织福建社科院、省委党校、厦门大学、福建师大、福州大学和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部分经济理论工作者,对福州、三明、漳州等地的29家企业,围绕承包制问题开展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调研报告和专题论文。现将调研报告刊载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现行体制下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弊端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有资产管理走的是一条避开产权,“放权让利”的路子。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但由于没有触动产权的根基,因而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承包基数的随意性,促使企业不把主要精力和在“练内功”搞好生产经营管理上,而放在怎样与讨价还价上。二是企业行为的短期性。由于企业产权不界定,企业既不能成为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也不能成为自我发展的投资主体,因而行为必然短期化。三是企业资产的凝固性。承包制的推行固化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侧重分析了企业承包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问题的思路.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下一步企业改革可供选择的目标体制——劳动积累承包制。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是企业活力的基础和核心,高效的劳动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积累,是保证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解;夹积累问题,是有效解决国家、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关系和解决目前与长远利益关系的枢纽。目前,企业中广泛存在的重消费,轻积累倾向,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企业体制再造的中心就是伴随企业外部环境的变革,进一步强化劳动机制和积累机制,解决企业职工劳动积极性和社会生产积累动力。劳动积累承包制把劳动和“积累”范畴引入企业经营机制,使之与国家、企业和职工的产权关系和分配关系有机联系,产生和形成一种劳动者为增加个人收入和增强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自愿进行生产积累,自觉投入更多劳动的内在机制;通过对企业财产关系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塑,在全民企业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建立国家、企业集体和职工个人共同所有的复合所有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承包制的广泛推行,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已经进到了这样一种阶段:企业商品生产者的机制已初步形成,有了明显的自我经济意识,但还未能真正按照商品经济规则和规范化的企业行为方式来运行。在此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求企业经营机制彻底完善?目前争议较大,意向不一。分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是继续循着承包制的宗旨,在承包制的形式与机制框圈内寻求出路,从而仅仅在改良和完善承包制上作文章,还是在承包制的基础上,按照改革实践已经昭示的取向与顺序,及时突破承包制的窠臼,推出以强化企业产权为核心的新的改革形式?笔者赞同后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9.
重塑国有企业机制,改变国有企业的公有制形式,使其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在企业改革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承包制”是企业改革的目标,提出“坚定不移地推行承包制”(新政发(1992)107号文件),要求在承包制的基础上贯彻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以为只要不断完善承包制,就可以把企业搞活。另一种观点则认  相似文献   

20.
企业承包经营中的党政关系,涉及到企业承包经营政策的稳定和深化,关系到企业承包经营最终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加以研究与认识. 企业承包经营中的党(指承包经营企业中的党组书记、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与政(指承包企业的厂长或经理)在实现企业承包经营目标的过程中,由于承包经营目标具有“二重性”,这就决定了党与政在共同的承包经营目标所体现的“二重性”中具体工作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