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胜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4):142-148
苏轼具有乐观的性格,超然旷达的人生观,和将生活趣味化、艺术化的不懈追求,他为后世文人 树立生活范式者以此,他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喜爱者也以此.本文从谈谐放诞的天性、超然物外的心灵、幽默风趣的交际、游戏趣味的文章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力图展示出苏轼幽默人生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2.
陈志平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苏东坡生活在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他是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及徽宗五朝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苏东坡自幼深得家学熏陶,博览文史,文如泉涌,加之深受西蜀文风和家乡外在文化环境的影响,早有济世之志。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年仅22岁的苏东坡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顺利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他并不顺利的人生之路。入仕几十年来,他以超群的才华和崇高的人格屡受皇帝、太后及正直大臣们器重,历任制诰、侍读、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和龙图阁、端明殿学士之类的京 相似文献
3.
杨映红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5):80-83
幽默,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文学中。辛弃疾词的幽默,既是对词这种特殊诗体创作艺术的另类展示,也是其独特的士人处世态度的表现。幽默,是辛弃疾悲情人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是辛弃疾人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对历代文人"玩世"精神传统的发展;幽默离不开宋代"以俗为雅"审美世风的濡染;是辛弃疾的"智慧之一刀"。 相似文献
4.
黄芳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1):97-99
新时期以来,女性散文创作挣脱僵化创作模式的束缚,以自由直白的心灵言说袒露女性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生命感悟。在文化反思、体验本真生命状态和放飞生命理想的过程中,女性散文呈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5.
周卫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4)
古老美丽的上巳节集亲水节、情人节、求子节、诗歌节、书法节于一身,丰富的节俗活动雅俗共赏,普适性极强,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万物有灵观和自然崇拜是其思想基础,生命自由的精神为其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6.
颜中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
苏东坡评论诗人,涉及到大量的前代作家和当代作家。前代作家如屈原、宋玉、司马相如、李陵、苏武、蔡琰、陶渊明、嵇康、鲍照、李白、杜甫、王维、韩愈、柳宗元、贾岛、孟郊、卢仝、白 相似文献
7.
8.
王作新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1):69-74
在人类历史上,由石而生成的文化现象丰富多采。本文对发现于三峡地区的“八阵图”、“阴阳石”、“悬棺葬”的本来面貌及文化内蕴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和阐论,认为这三种文化事象,从石崇拜的一隅,体现了三峡文化的某些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施战军认为:凌可新是一位执著的诗情的歌者,他选择了“乡村”这一现场作为写作的入口,努力在写作中以雅抗俗、以美善来召唤美善。他的小说不仅拥有某种民歌里的灵动与质朴,还追求史诗般的传奇和悲壮。他常常将对诗性人生理想的坚持,寄情到人物之外的事物上,借助他们来完成理想的建构。他的文字让我们意识到,人可以诗意地栖居。刘传霞认为:凌可新的小说倾情于胶东大地上英武、洒脱、智慧、幽默的乡民的塑造,注重开掘乡民的特质和灵魂,展示出东夷———齐文化的独特魅力。王蓓认为:凌可新的长篇小说《梦的门》是一部梦幻般的作品,作家把非典背景处理得若隐若现,以呓语般的充满非现实色彩的语言,在迷蒙中向我们呈现了梦与现实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种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5-20
中隐洛阳是白居易人生的重要转向,诗人栖心释老,在世俗生活中以平常心追求大自在,其歌诗审美再现了他洛下闲适人生的不同境界——饥餐困眠、知足无求的日用境,在家出家、任运遂性的自在境,包容互摄、不二无碍的圆融境。三者层次渐进又交相辉映。这种诗意栖息是诗人洞察社会政治、体悟人生的结果,它彰显了诗人心灵的嬗变,对后世尤其是宋、明两代文人的人生心态、生活方式和诗歌创作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梁祝故事的文化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学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13(1):22-27
“魏晋时代精神是真正哲学的,因为是最解放、最自由的。”(宗伯华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正是在这一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后经不断加工,成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改编成影片和乐曲后又成为享誉世界之杰作。其巨大成就源于它的丰厚民族文化内蕴。1600多年来,其主体部分的精神向度、文化历史指向都是一以贯之的、鲜明的. 相似文献
12.
徐文震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17-20
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间的一些主张与经济学有相通之处,如人性的判断,天人合一的主张,阴阳八卦的深奥及崇尚道德等,与西方经济中理性人假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及信息经济学的诞生,诚信制度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相合之处;道教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政治信仰作为一种社会精神体系隶属于社会文化系统。虽然政治信仰文化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使其似乎远离社会经济,但政治信仰的生成和存在实质上是脱离不了经济基础的。立足于某种经济基础的政治信仰产生之后,必然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政治信仰的超越品质对经济发展起着牵导与矫正的功能。文章立足当代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后市场经济的跃迁,把经济与信仰连结起来做一考察,充分证明政治信仰对经济具有不可置疑的牵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洪智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2):32-35
“日麻”是土族传统的院落式民居,它凝聚着土族人的心愿、信仰和审美观念。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来探析互助土族“日麻”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5.
刘欢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1):60-63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鹦鹉意象由来已久,它并非单纯的物象所指,在历代文人骚客的笔下,不断被赋予新的意涵,积淀成为一个包涵丰富内蕴的诗歌意象。其中闺怨宫怨、文采风流、英才不遇以及乡思客愁是这一意象的主导意蕴。由此,进一步探索形成丰富意蕴的文化成因对于古典诗词的解读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高旭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6):126-130
作为秦汉道家的重要论著,《淮南子》对管子有着多方面的思想认识,表达出由衷的尊崇之情,将其看作春秋时期的政治伟人之一。虽然《淮南子》对管子生平所言不多,但无论是对管子之功,对管子之才,还是对管子之思,都是极为推重,赞赏其忍辱进取、兴国为民的政治精神,称扬其尊王攘夷、佐桓兴齐的政治功业,视之为“贤相”楷模。立足黄老,《淮南子》论管与儒、法家有异,彰显出鲜明的道家精神,并试图借鉴管子兴齐的政治经验,探求西汉王朝的长盛之谋。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演进中,元曲作家以其卓越的戏曲创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从元代历史文化的发展的视点,论述了元代婚恋剧在中国文学由雅至俗的转变中所产生的文化内蕴,肯定了元代婚恋剧在婚恋主题创作中的历史性突破。文章阐明:婚恋作品只有当其推动社会思想文化发展时才能获得历久不衰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傅绍良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1):47-54
禅宗“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的教义,诗意地解决了自我超越与自我完善的宗教课题。它以一种极富魅力的文化智慧,契入到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消除了佛圣与世俗生活的界限,用直观、生动的形式宣喻其独特的宗教教义,因而 其偈颂、禅诗、语录等,都极富诗的形象特征。禅宗内在精神的诗意化,是儒道文化精神 的宗教体现,是以中国文化心理为底蕴的。 相似文献
19.
20.
李大春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40-42
人生价值如何体现?探讨开发传统人生价值的思想资源,是21世纪面临的人生重大课题。该文就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民族和国家、人与自然等四个方面的关系,对人生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标准及价值理论诸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明确了人生价值观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对未来社会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开拓与发展,真正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具有明显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