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末民初三十年间(1895-1926),地方自治在湖南受到持续关注,并演化为一场持续三十年之久的政治运动.运动经历维新期间的萌芽、辛亥前后的初兴和民国初年的高潮三个阶段,促成了湘省民众的政治参与及湘省政治权威的重建,具有全国性影响,但也充满了治与乱、官与民、言与行的矛盾与悖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期,谭延闿三次督湘,大力发展湖南的实业建设,重视教育发展,倡导省自治运动,对湖南的早期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由于史学界长期以来较多关注谭延闿的政治态度,而对其在湖南早期的现代化中的作用未能提及,因而影响了对谭延闿作出全面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二次革命"中,湖南迟迟独立而迅速取消,谭延闿态度消极是重要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因为"二次革命"的群众基础相当缺乏;南方进步势力内部涣散,思想、行动极不统一,尚未形成一种武力讨袁的社会氛围.当时湖南的军事力量极其薄弱,财政拮据等方面的因素.事实上,谭延闿在"二次革命"中有许多表现还堪称积极,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4.
湖南因其政治、思想、文化的影响,不仅是当时地方自治的首倡省,也是率先制定和通过省宪的第一省。湖南自治实践具有不容低估的积极意义,特别是,《湖南省宪法》成为我国破天荒出现的第一部被使用的省宪。但因南北政府对湖南的争夺,湖南地方军阀将自治作为排除异己、巩固割据统治的工具等原因,湖南自治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5.
湖南因其政治、思想、文化的影响,不仅是当时地方自治的首倡省,也是率先制定和通过省宪的 第一省.湖南自治实践具有不容低估的积极意义,特别是,<湖南省宪法>成为我国破天荒出现的第一 部被使用的省宪.但因南北政府对湖南的争夺,湖南地方军阀将自治作为排除异己、巩固割据统治的工 具等原因,湖南自治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6.
起于1908年迄于1926年的湖北自治运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08~1919),基本上处于宣传鼓动阶段。第二阶段(1920.8~1922.3)为湖北自治运动的顶峰,斗争锋芒指向北洋军阀王占元。该阶段在张扬民主、反对军阀专制方面表现出进步性。第三阶段(1922~1926),以所谓制定“省宪”为中心。该阶段运动成为“官治”,变成直系军阀强化统治,应变时局的工具。文章着重分析第二阶段,详述了自治运动的特点──参加运动队伍十分复杂和广泛;由政治斗争发展到军事斗争;该运动是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性质的政治运动。本文的结论:湖北自治运动和全国自治运动,“联省自治”运动的彻底失败,证明了在中国近代二元社会,企图通过实行联邦制以达到救国的目的根本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7.
湖南自治运动始于清末,终于大革命时期,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湖南的自治运动领先于全国具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代表着湖南自治运动的正确方向,同时也在参与中加深了对国情的认识,并在其后的革命斗争中吸取了历史经验:第一,从方法论意义上,吸取了由"部分解决"达成"总解决"的思路,反思了"议会斗争"的弊端,最终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第二,从国家结构形式上,摒弃了联邦制的设想,成功地选择了单一制的符合国情的国家制度.  相似文献   

8.
9.
谭延阁和孙中山的结合,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曲折变化、相互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孙中山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曾一再把谭延阁作为争取对象。谭延阁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政治上日益倾向孙中山,服膺三民主义,因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时期,走上了追随孙中山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次北伐战争的关键时刻,日本在中国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济南惨案.此时,作为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综合各方考虑,主张放弃武装抵抗,与日本进行外交谈判.持此态度,谭延闿在军事、外交和国内外舆论上都进行了一定的努力.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谭延闿针对济南惨案的应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应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维护本国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1.
湖南大跃进运动经历了酝酿准备、组织发动、掀起高潮、继续跃进四个阶段.虽然,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大跃进运动期间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失远高于得,弊远大于利.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坚决克服以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的错误做法,以避免类似大跃进运动的错误在历史上重演.  相似文献   

12.
联省自治运动是近代中国一场追求联邦主义的宪政统一运动,其实质是最终实现中国由帝国而宪政的民主转型。但是与美国等典型联邦制国家相比,联邦论在中国形成了语境错置和语义倒置,地方自治的阙失和民主意识的匮乏,联省自治运动与中国政制传统形成强烈的抵牾,宪政制度的创新并未带来宪政建构进步,反而形成转型困境。联邦制的分权功能难抵大一统的集权功能,难以完成中国的政治整合。联邦制最后成为被放弃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3.
维新时期,湖南有识之士面对列强的侵略,开始逐步摆脱过去的盲目排外思想,主张"文明排外"."文明排外"是维新时期湖南的一种重要思想,也是一种新式的反帝武器.从其思想内容上看,主要体现在宗教、对外交涉、经济、思想意识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14.
东蒙自治运动(1945—1946)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际冷战和中国内战背景下发生的带有民族分离倾向的民族自治运动。中国共产党正确引导了这一运动,为消除运动中的民族分离倾向做出了重要贡献。国民党则对此采取消极态度,最终失去了内蒙古民族主义者对其政权的支持。美苏因其各自利益,不支持东蒙自治运动。总结历史上边疆政策的成败得失,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政府如何处理边疆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