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深化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一、自然资源作为自然财富和生态财富要真正转化为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必须使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资料进入生产过程,树立为了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生产目的,并建立与自然资源相一致的发展方式和生存方式,制定系统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这要求我们树立系统论、整体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把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建立生态文明发展方式和确立“德法兼备”的社会主义生态治理观有机结合起来;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仅仅满足于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是不够的,其关键与核心是如何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生态化;四、脱离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片面强调对“环境民生论”的阐释,既不能准确理解“环境民生论”的完整内涵与价值,也无法真正践行“环境民生论”,故强化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与阐释,是当前我们理解和践行“环境民生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个坚持”的基本命题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和深厚的哲学意蕴,其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实践论三个基本维度进行思想体系构建。其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为思想原点,解决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的元哲学问题;以生态历史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民生观等为逻辑展开,从文明形态、发展道路、价值立场等方面进行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的理论建构;以生态政治领导观、生态系统治理观、生态法治观、生态全民行动观、生态全球共赢观等为方法论指导,回答了“怎么建设生态文明”现实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总的遵循,为建设美丽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创新。它包含生态文明“兴衰论”、生态文明“两山论”、生态文明“民生论”、生态文明“和谐论”、生态文明“共同体论”五重理论内涵,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球生态治理和世界人民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之一,也是我国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致力把城市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并紧扣新发展理念、紧跟时代变化,系统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蕴含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统筹兼顾的整体思想及因地制宜的发展思想。在继往开来的新征程上,深入践行习近平关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要以城市规划“五线”为依托,丰富开拓低碳城市运营模式;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尺度,合理控制现代化城市建设规模;以城市“三大空间”为坐标,共同缔造生态宜居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5.
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转换和更新生态伦理理念,而且需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观就是生态文明在现实塑造中的生态伦理理念。指出应时代之需而生且渐成潮流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不仅需要在理念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而且需要在制度中彰显、在行为中践行可持续发展观,由此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在吸取黑格尔“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基本内核”的理论基础上,以自然-人-社会的协同演进关系作为基本问题,运用辩证思维方式,批判了机械论自然观,从思想上整合和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从行为上遏制了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过度掠夺与开发,阐释了生态自然观。在当代中国,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为构建生命共同体、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引。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系统完备而又逻辑缜密的哲学基础。生命共同体论是其哲学立论基石,它确证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概括了二者在生存道义上所具有的耦合性与涌现性特质;哲学方法论是其内在理论依循,它为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逻辑指导与方法遵循;“两山”理论是其思想内核,它内蕴着对“生态资本与经济资本”共增的目标设定、矛盾主次分明的价值权衡以及克服为己私欲的辩证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向;环境民生论是其思想与实践的价值旨归,它诠释了自然环境与民生福祉之间的耦合交互关系,为推进生态民生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论指南。深入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基础及其逻辑,对于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准确研判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向与实践目标,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蕴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此,要落实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措施:要树立和强化崭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用制度建设成果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要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努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积极采取措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海洋自然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9.
美丽中国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实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开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牢固生态基础,擘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图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统筹美丽中国建设全局,提出和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厚植美丽中国建设理论根基,坚持和发展“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唯物史观,激发美丽中国建设的历史主动精神;创新和应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坚持系统观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开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境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生态价值观、生态生产力观、生态民生观、绿色发展观,打通了美丽中国建设“两山”生态价值转换通道、拓宽了美丽中国建设的生产力实践空间、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激发了美丽中国建设新动能、拓展了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伟力。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蕴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凝结着中华文明的生态智慧,是具有完整理论框架及鲜明理论特质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呈现出“人民、国家、世界”三重价值指向,彰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生态”需要;超越了西方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三个“共同体”基本站位,提供了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方案。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建立“生态+”长效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以科技创新赋能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加强全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养成,凝聚协同共建力量;将建设美丽中国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有机结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新理念的提出,把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必须领悟生态文明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意蕴、唯物史观意蕴和科学发展观意蕴,要在切实研究和把握生态文明的理论蕴涵基础上,走出一条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于以往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生态危机由人类自身活动和生产引发,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所有国家必须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戴维·佩珀不仅关注到生态危机的本源,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的逻辑,还提出了从深生态到社会正义的一系列新问题。戴维·佩珀虽然是地质学家,但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中,他对各类生态思想进行反思和分析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探析,将生态实践导向生态政治、生态治理,从而构建一种新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在戴维·佩珀的生态理论中,环境问题不再是单纯的生态问题,而是一种社会问题的延伸,因此要实现生态正义就无法绕开社会正义,或者说实现社会正义就是实现生态正义的前提,生态学与社会正义的关系不应被颠倒,在争取自然权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人类权利。同时,以人为本的生态观也更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旨,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相一致的科学生态观。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结合历史与现实经验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内含和谐自然观、绿色发展观、生态民生观、生态系统观、生态法治观和全球生态观等6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具有深邃的新时代意蕴。这一思想实现了"理论引领"与"问题导向"的统一,实现了生态"三观"的统一及"民族意识"和"人类情怀"的统一,特点鲜明。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需要注重从现实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手,需要坚持系统性思维,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需要依靠人民自觉行动,依靠制度和法治以及全球合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贸易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迅速推进,全球经济的紧密关联已经使得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变得日趋重要,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发展理念必须对国际贸易生态化的影响加以考虑。研究生态资源的有效治理机制问题,可基于SES(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的公共资源治理之道,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将国际贸易与环境规制的制度因素引入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框架,探讨SES框架下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治理机制。国际贸易生态化是处理国际贸易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的一种绿色理念,对于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不仅要避免完全从技术层面寻求改变的途径,更应该避免仅着眼于问题的表象而不对其根源进行探讨的解决之道,力图从全球贸易的宏观视角和生态发展的长期维度,分析包括国际贸易在内的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惩治生态环境犯罪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司法大数据对我国刑法规定的生态环境犯罪的发案情况、基本样态、核心成因与治理之策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研究表明,运用刑法手段惩治生态环境犯罪在我国取得了初步效能,尽管污染环境罪等典型生态环境犯罪的发案率近年来处于冲高回落阶段;但由于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与生态要素的交互在空间与密度上依然广泛与密集;基于刑法惩治所压制的生态环境犯罪发案与犯罪的原始动能之间仍呈现出一定的二元离散;部分生态环境犯罪发案显示出犯罪人基于生活利益而获取自然资源的客观情形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依然存在;提升刑法治理生态环境犯罪的效能尚需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多维提升,从而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步高质量发展。就微观层面而言,基于司法大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由于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等公共政策的影响,自2020年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犯罪的发案数量呈现出巨大下降。但需明确的是,此种下降具有强烈的外部性与暂时性,在本质上是由于人民群众基于居家不出而形成的。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常态化、精准化,...  相似文献   

16.
建设生态文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具有多重的视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必须要按着生态文明的原则和方向发展。把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不仅可以弥补过去“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单项研究之不足,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从理论、实践和对策三个方面展开,其研究成果对理论的构建和实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突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实践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控制人口数量、节约利用资源、大力兴修水利、加强水土保持、广泛植树造林等方面。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生态思想,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我国工业化迅速发展,资源环境与生态危机问题日益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联系的辩证法思想、实践观、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论述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和行动依据.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应以人为本,需要政府推动和依法治理,贯穿社会主义建设各领域.在实践中,要推动绿色科技创新、探索合理生产方式、践行生态消费观、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法治建设等策略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