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多样,非均质性极强,其储集体发育并非受控于沉积相,而是受控于构造岩溶作用,因此常规储层建模思路和方法很难适用。在缝洞单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岩溶相的概念,进行了单井岩溶相划分,通过训练图像建立了溶洞相模式,采用多点统计学方法模拟了溶洞相分布,以岩相分布模型作为约束,利用序贯算法实现了溶洞相孔隙定量建模,为此类油藏的储层建模和剩余油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储层地质建模技术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地质建模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为合理开发油藏、制定开发战略和技术措施提供必要的和可靠的地质依据。本文概述了储层地质建模的基本步骤及其基本建模方法,分析了两种建模方法使用的优缺点,并论述了今后储层地质建模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摘要:如何预测碳酸盐岩裂缝储层一直是裂缝型油气藏勘探开发关注的重点。针对裂缝储层,目前常用地震反射倾角、相干和最大曲率属性进行裂缝识别。地震反射倾角、相干属性通常用于检测大的断裂,最大曲率属性用于描述微断裂体系。单一地震属性分析具有多解性,裂缝地震相分析技术将三者融合,通过聚类分析计算, 提取出与断裂、裂缝相关的特征,对断裂–裂缝进行识别,并在地质尺度上进行分级,预测裂缝分布规律和发育程度。钻井、成像及动态资料验证分析表明,该方法能识别出中东某油田目的层段 80% 的裂缝带,有效地解决了该油田裂缝型储层预测难题。 相似文献
4.
地震属性分析在河流相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一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3):1-8
摘要:由河道砂岩体所形成的岩性油气藏的勘探越来越受到勘探家们的重视。但由于河流相储层形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依靠钻井是很难对其分布规律进行有效控制和预测的。必须充分发挥地震资料信息的横向连续性优势,在井资料的标定下,进行储层的横向预测与研究。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对渤海湾盆地冀中拗陷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古渐系沙一上亚段—东营组河流相储层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1)地震波的波峰和波谷强振幅分别反映了河道边、心滩砂体的分布及河道水系的发育情况;(2)地震资料四阶导数振幅属性对振幅的微弱变化敏感,能较好地识别河道砂体分布,尤其是对整体河床分布的刻画非常逼真;(3)河道沉积以低频反射为特征,尤以小于 10 Hz 的频率分布区与河道砂体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4)基于神经网络的波形分类技术,可以极大地克服单一地震属性参数所带来的多解性或不确定性,当用井资料标定后,其分类预测结果与地质认识具有很高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近岸水下扇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东大学学报》2021,(1)
以胜利油田近岸水下扇储层为例,分别选择赋值相建模方法、序贯指示建模方法和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进行近岸水下扇储层沉积微相建模的比较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决定近岸水下扇储层建模的优选方法。从模拟结果看,赋值相建模方法建立的模型砂体连续性最好,与井连通的砂体体积较大,但无法反映出各小层内部垂向上各微相类型的空间变化情况;序贯指示建模方法建立的模型砂体连续性差,与井连通的砂体体积较小,各沉积微相类型的空间分布情况与研究区地质实际存在较大差异,分布边界的细节表征较为混乱,模拟的随机性较强;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建立的模型砂体连续性介于两者之间,与井连通的砂体体积适中,对于各微相类型在三维空间的分布情况和接触关系反映效果较好,可以更好地体现储层特点,对井间储层的预测可信度较高,建模结果符合研究区地质实际情况。方法比较结果为近岸水下扇储层建模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表明多点地质统计相模型质量较高,更适合油田开发与决策。 相似文献
6.
马景芬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8(2):41-4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金融业市场的扩大,统计学在证券期货市场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大。实践证明:量化研究有助于搞好风险管理,设计投资组合,选择交易时机,评估市场特性。统计工具在证券金融市场的大量应用,对交易技术的升级换代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7.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91,(2)
统计学是研究实际事物事件中数据现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在现代社会中,各种政治、经济、人类行为等因素互相制约影响。图书馆从设计建成到投入使用,书刊资料的采购、编目、收藏、流通、交流;人员、设备、经费的管理等各项工作都要充分估计这些因素的影响。不但要作定性的估计,也要作定量的估计。例如采购工作既要考虑馆藏、读者需要、书刊资料的品种来源和价格;也需考虑将来的发展和分配协作等问题;流通工作既要考虑读者 相似文献
8.
李红梅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1-2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存在决定意识,质与量辩证统一,对立统一,看待事物要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等,对统一学教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就此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高邮凹陷南断阶低渗透储层同一沉积微相产能差异变化大。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资料,对高邮凹陷南断阶阜宁组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生产应用,将研究区阜一段储层划分为弱压实成岩相、中等压实胶结成岩相、中等压实溶解成岩相、强压实胶结成岩相和强压实溶解成岩相5 种成岩相类型,建立了不同类型成岩相测井曲线特征,确定了不同成岩相的定量判别标准,利用判别标准定量识别研究区阜宁组阜一段储层成岩相,结合产能评价有利成岩相。 相似文献
10.
比较教学法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统计学课程是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的基础课。它具有信息量大,结构复杂,基本的概念、理论、方法多等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难度较大,不太容易控制。本文结合应用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比较教学法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川西上三叠统马鞍塘组的硅质海绵生物礁沿龙门山带出露, 前人已对其岩性、 化石、 分布及控制因素作了一定研究。将出露礁体的分布及岩性特征与欧洲硅质海绵礁对比, 进一步结合全球海绵—珊瑚礁的演化特征和川西地震剖面中似礁的丘形隆起现象, 认为川西地区在晚三叠世早期发育硅质海绵—珊瑚礁系列, 其中硅质海绵礁发育在较深水环境, 现今部分被后期龙门山冲断带推覆至地表; 含珊瑚的礁体发育在相对浅水、 高能环境, 现今位于川西凹陷中; 硅质海绵礁的展布范围受北面秦岭古陆的碎屑物注入影响, 沿龙门山方向向北逐渐变小; 高能礁体发育在川西拗陷至川中古隆起的过渡带上, 远离北面物源。对于揭示川西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到碎屑岩的转变过程及马鞍塘组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克服测井解释中通常采用的最大隶属原则进行决策分析导致信息丢失所引起的判别结果的偏差,将模糊数学中的非对称贴近度分析法与神经网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分量信息建立了一种基于模糊贴近度的神经网络识别法。通过临盘油田实际资料解释表明,在储层识别中采用该方法可大大改善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罗伯逊—斯蒂夫模式的主要优点是适应性强、准确性高。它包括了牛顿、宾汉和指数模式,因而能较好地反映各类钻井液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流变特性。本文推导了管流和环空流动的压降公式和雷诺数,提出了精确确定流变参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可视化物理模拟方法直观研究了缝洞油藏的注水驱油机理,考察了不同注入流体、注入方向、注入角度等多方面因素对注水效果的影响,直观了解了缝洞油藏注水驱油前后的油水分布,并进行了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结果表明:缝洞位置对水驱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重力分异在缝洞模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缝洞型油藏,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缝洞通道不规则性和重力捕集的影响,水驱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上部溶洞和下部溶洞顶部难以驱替的“阁楼空间”内,这部分剩余油也是注气驱替的主要驱替空间;实验发现,水驱油过程中一旦形成水流通道,孔洞中的剩余油就难以被驱替,改变注水方式或注入介质(如注气)等,有可能进一步驱替孔洞中的剩余油,提高采出程度。后续注气实验证明通过改变注气方式可以明显驱出“阁楼空间”中的剩余油。 相似文献
15.
在勘探阶段,准确地识别贯穿盆地的断裂系统并分析它们对有利区带的影响是研究的焦点。在评价、开发和生产阶段,随着对油藏的不断认识,需要对局部范围内的断裂系统进一步加深认识,不同的是这时需要关注的是由完全不同方向的构造应力形成的断层和断层系列,因为它们影响或将要影响最终的采收率。常规的断裂系统解释一般根据断裂系统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进行人工观察、识别,经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得到。通过一种先进的优化算法——蚂蚁追踪技术,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断层、裂缝系统的空间分布。相对于肉眼只能识别出少量十分明显的断层和裂缝,蚂蚁追踪断裂的自动解释结果不仅是地震剖面上断层、裂缝系统的客观反映,而且较人工的解释结果更加清晰、直观和准确。基于Petrel软件该技术在任丘潜山雾迷山组油藏断裂系统分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认为该技术可以用在本区剩余油预测中,并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是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提高采收率的关键。以河流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沉积、露头调查为依据,利用密井网条件下丰富的测井资料和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方法对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储层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储层可划分为十个层次,并将储层精细解剖到第七层次,识别出主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等七种建筑结构要素。在储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出以单一河道砂体追溯为核心建立单砂体建筑结构模型的方法,并探讨了这种地质结构模型对于油田开发挖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老君庙油田M油藏顶部区的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生产历史,利用油田注水开发数值模拟软件研究其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平面上和纵向上找到剩余油饱和度的相对富集区,提出了针对性的调整方案和选定新井井位,并预测其将来的开发生产动态,比较了开发效果;目前经生产实践证明此次数值模拟研究为该油田挖潜调整提供了科学的指导,达到了控水稳油的目的,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连续获取储层毛管压力曲线评价储层孔隙结构,针对储层毛管压力资料非常有限这一问题,以169块不同类型的岩芯压汞资料分析为基础,提出了利用常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构造毛管压力曲线的新方法,并建立了毛管压力曲线的构造模型。通过与实际岩芯压汞毛管压力曲线的对比,验证了构造模型的准确性,并提出优选综合物性指数模型来连续构造毛管压力曲线。将该毛管压力曲线应用于实际储层评价中以求取平均毛管半径、最大毛管半径和储层含水饱和度等地层参数以及评价储层的孔隙结构,与岩芯分析结果以及油田现场利用测井模型解释获取结果对比表明,新模型计算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老油田早期测井曲线分辨率低、对薄层沉积界面识别能力差,难以满足储层建筑结构研究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将信号反褶积原理应用于测井曲线处理。通过将反褶积问题转化为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误差的极值问题构造方程组,利用测井曲线自相关间接求取线性方程组中的褶积因子自相关矩阵,求解方程组得到反褶积因子,从而实现测井曲线的盲反褶积处理。该处理消除了围岩的影响,增强了测井信号频谱中高频段能量,对测井曲线的低幅度细微变化产生“放大”效应,对曲线斜率的微小变化响应敏感,提高了测井曲线对沉积界面的识别能力。通过取芯井资料研究,证明测井曲线反褶积处理结果中高频成分具有沉积学意义,将该方法应用于秘鲁D油田非取芯井储层建筑结构研究,在D6井V层识别出5个五级界面,3个四级界面和23个三级界面。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方法中储层流动孔喉下限值的确定是以经验为主,缺乏足够的理论和实验支持的问题,根据核磁共振与常规压汞实验的相关性,将核磁共振分布转化为孔喉分布图谱,在此基础上结合离心实验建立了确定储层流动孔喉下限的理论方法。通过对大庆油田某区块砂岩、砂砾岩油藏储层流动孔喉下限计算可知,储层流动孔喉下限与渗透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正相关性,但与孔隙度相关性较差。并在毛管模型基础上利用泊谡叶方程计算了两类岩性流动孔喉下限半径的渗透率累积贡献率值,结果表明该渗透率累积贡献率值达到99.90%,从而实现了储层流动孔喉下限的快速确定,为油田的储层评价工作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