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考察了载体、分散剂、沉淀剂及其添加方式、活性组分前体和预还原等因素对油脂加氢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比较了进口催化剂和各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的加氢活性,筛选出高活性非选择性油脂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硅藻土和Al2O3为载体,氧化镍为前体,Na2CO3和Na2SiO3为沉淀剂,采用把镍盐加入到沉淀剂中的中和方法,经预还原后用硬化油保护,制得的催化剂活性好于进口催化剂,加入一定量的碱性助剂,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抗皂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连续微反装置中,氢气分压9.0 M Pa,体积空速(LHSV)0.6~3-h 1条件下,以正十六烷为模型化合物评价了两种催化剂的加氢异构性能。研究了不同催化剂的正十六烷加氢异构反应动力学,并建立了相应的反应网络。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助剂和载体的催化剂A、B作用下正十六烷的加氢异构反应网络不同,催化剂B的反应活性和异构产物的选择性较催化剂A高,更有利于生产高质量的润滑油基础油。  相似文献   

3.
蜂窝状活性炭(ACH)经850°C水蒸气活化、用等体积的偏钒酸铵和草酸的混合溶液浸渍,经干燥、煅烧和预氧化后制得新型V2O5/ACH催化剂。考察了V2O5担载量对蜂窝状V2O5/ACH同时脱硫脱硝反应活性的影响,并采用BET、FT-IR和TPD等手段表征了不同V2O5担载量时V2O5/ACH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结果表明:V2O5担载量(质量百分数)为1%~5%时,随担载量的增加,新鲜催化剂的脱硫活性增加,脱硝活性降低。NH3气氛再生提高了较低担载量(1%~3%)时催化剂的脱硫活性,降低了较高担载量(5%)的脱硫活性。但NH3再生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脱硝活性,且随V2O5担载量的降低这种促进作用愈加显著。为获得理想的同时脱硫脱硝活性,催化剂的适宜V2O5担载量为1%~3%。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NH4)2Ce(NO3)6和Cu(NO3)2为原料,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铜负载量的CuO/CeO2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利用XRD、BET、TPR等对所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铜负载量对CuO/CeO2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影响较大,适宜的铜负载量有利于提高CuO/CeO2催化剂的水煤气变换反应活性,浸渍法制备的CuO/CeO2催化剂最佳铜负载量为12%,较高的铜负载量(14—16%)形成的晶相氧化铜对CuO/CeO2催化剂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开发高效催化剂是提高原油催化酯化脱酸效率的关键。将 K2 CO3 /Al2O3 固体碱催化剂用于原油的酯化脱酸,用 XRD、N2 吸附–脱附、Hammett 指示剂–苯甲酸滴定法表征催化剂性质,研究活性组分含量及酯化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质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K2 CO3 负载量为 25% 时,活性组分呈多层分散,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显著下降。催化剂的总碱量(H–>9.3)和弱碱量(9.3相似文献   

6.
本文以CeO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铜负载量的CuO/CeO2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并以其为前驱体,通过氨沥滤改变CuO/CeO2催化剂中铜负载量,利用XRD、BET、TPR和活性测试等对催化剂样品的结构及催化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铜负载量大小是影响CuO/CeO2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重要因素,不同铜负载量的CuO/CeO2样品经氨水沥滤后没有改变原有结晶度的变化规律及物相组成,但晶粒度均提高。CuO负载量小于12%,氨沥滤后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减小,催化活性降低。CuO负载量大于12%,氨沥滤后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降低幅度较CuO负载量小于12%样品小,活性降幅很小或反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碳酸铵和氨水为沉淀剂,硅溶胶为载体,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Cu/SiO2(wCu=0.20)催化剂。其中以氨水为沉淀剂通过均匀蒸氨沉淀沉积法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草酸二甲酯加氢活性。通过XRD、FT-IR、热重(TG)等分析,证实了催化剂前体是一种具有矿物硅孔雀石结构的物质,它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低温催化活性。通过热分析和不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得出具有硅孔雀石结构的催化剂前体在450°C焙烧后进行还原,具有较高的活性组分分散度和Cu2O含量,因而对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在间歇和连续反应釜中研究KOH、Na2CO3、K2CO3、Li2CO3、NaOH及NH4OH,(NH4)2CO3和氨作为催化剂时,气-水溶液体系水煤气变换催化反应体系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作为催化剂,都能提高水煤气变换反应的速度.其中以NaOH、Na2CO3、KOH和K2CO3性能较好,综合考虑,其中Na2CO3是最具潜力的催化剂.对比实验表明,其中对加速反应速度起决定性作用是其中的阴离了,而不是阳离子.对于Na2CO3催化剂系统研究表明,温度对反应体系的性能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在250℃以上时催化活性才能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浓度对于变换反应的活性影响最大,虽然少量的催化剂就能促进反应活性,但只有当催化剂的浓度达到一定值,反应速度才能明显提高.压力对反应系统的催化性能有显著影响.提高系统的压力明显加速反应速度.实验后残余液体中甲酸根(HCO2^-)和甲醛(HCOH)的存在,可以推测反应过程是通过甲酸根(HCO2^-)和甲醛(HCOH)作为中间物种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助剂K2Co3、C(52)CO3、Cu(NO3)2和Mn(No3)2对担体γ-Al2O3表面进行修饰以及KCl助剂对γ-Al2O3和SiO2相体表面修饰,制成负载型Fe-Co双金属簇催化剂。考察其CO加氢反应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比较催化刑中添加助刑对CO转化率和低碳烯烃选择性的影响,为制备高活性和选择性的CO加氢催化剂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Pd/AC催化剂上对苯二甲酸(TA)加氢精制过程中的对羧基苯甲醛(4-CBA)加氢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氢分压、反应温度、催化剂颗粒大小对4-CBA消逝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于0.35 M Pa时,氢分压对4-CBA加氢反应速率的影响很小,而温度和催化剂粒度大小对加氢反应的影响显著。同时,工业条件下的TA加氢精制过程存在着严重的内外扩散。采用幂函数动力学模型方程利用M atlab拟合得到了不同粒度催化剂上的表观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固体酸催化剂Zr(S04)2/Ti02,并将其用于合成马来酸二丁酯,考察了Zr(S04)2与Ti02的质量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FTIR与DTG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固体酸Zr(SO4)2/Ti02催化合成马来酸二丁酯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zKso,)2/Ti02是合成马来酸二丁酯的良好催化剂,适宜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Zr(S04)2与Ti02的质量比为60:40,焙烧温度为400℃,焙烧时间为2h.适宜的催化合成反应条件为:酐醇物质的量比为1:2.5,催化剂用量1.25g(每0.05mol马来酸酐),带水剂苯5mL,反应时间为3.0h.在此条件下马来酸二丁酯的酯化率为99.2%.  相似文献   

12.
采用湿法共沉淀工艺制备了不同阴离子环境下的铁基高温变换催化剂,利用XRD、BET、TG-DTA、TEM和活性测试等对催化剂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环境对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所生成前驱体的结构影响较大,最终导致成品催化剂性能相差很大。 SO2-4环境下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较好,500℃耐热180min后350℃的活性可达24.52%,而Cl -环境下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较差,500℃耐热后350℃的活性为6.94%。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杂多酸HPWA对乙酸正丁酯液相合成反应的催化行为,通过对几种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比较、杂多酸HPWA用量不同的催化效果以及杂多酸重复使用效果的实验,发现杂多酸HPWA对乙酸正丁酯液相合成反应的催化作用明显优于硫酸等催化剂,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液相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针对SZ361稠油进行了室内空气氧化探索实验,检测和分析了氧化稠油酸值以及尾气中含氧量变化,证实了稠油注空气催化氧化机理,并从理论和技术上论述了该技术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稠油催化氧化有一定效果,氧化5d后,尾气中O2含量(体积分数)从空气中的21%消耗低至仅2.5%;在稠油50g,催化剂用量1.4%,空气压力0.7MPa,反应温度90℃,氧化48h,加水60%,300r/min搅拌的实验条件下,对海上稠油进行催化氧化降粘实验,粘度由2004mPa?s降至100mPa?s,降粘率可达95.0%。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钙钛矿LaMnO3结构的B位Mn被Cu部分取代后,催化剂的活性与其结构变化的关系,催化剂评价结果表明:在X=0.4时,催化剂的活性最佳,碳酸二苯酯的产率达到45%,利用XRD、TEM和BET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相结构、形貌、粒径和比表面积进行了测定,并证实了催化剂的活性与催化剂的组成、物相结构、粒径和比表面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由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乳酸-聚乙二醇-2000共聚物(PLA-PEG-2000,mLA/mPEG=10/1)制备了超分子溶液。探讨了超分子溶液的堵水、防砂机理;研究了其堵水、防砂性能,并进行了矿场试验。结果表明,该超分子溶液通过与亲水性界面的共价结合在岩石表面组装成膜;膜的拉伸强度为3.5MPa,断裂伸长率为135%,邵氏硬度为36,在蒸馏水中的溶胀率小于3%;防砂和堵水性能好于当前使用的各种材料;矿场实验表明,防砂有效周期大于22个月,堵水率大于30%。  相似文献   

17.
水热法合成KZ-1分子筛,并将其与饱和NH4Cl溶液离子交换得到H型KZ-1分子筛(HKZ-1)。将HKZ-1分子筛分别与不同浓度的铜氨络合物溶液离子交换得到铜含量分别为0.18%和5.79%的催化剂,而采用浸渍法可以得到铜含量为6%的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原子吸收等表征手段对所合成系列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KZ-1分子筛大小均一且结晶度良好,改性后的分子筛骨架结构基本没有发生改变。以苯酚羟基化为探针反应考察分子筛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铜含量为0.18%的分子筛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其催化苯酚羟基化的转化率可以达到36%,对苯二酚选择性可以达到100%,并且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以加碳焙烧法改性的膨润土作载体,用溶胶O凝胶法制备的新型TiO2OAg 复合催化剂。研究了该催化剂在阳光下对水样中苯酚的催化氧化降解条件、影响因素和降解率。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活性,在通入空气的条件下,对pH = 4. 0 ,浓度为5 mg/ L 的苯酚水样处理3 h ,其苯酚去除率可达98 %左右。该催化剂性能稳定,易于沉降分离,回收后经高温活化,可反复多次使用,为高效、经济地利用日光催化氧化含酚废水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