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高凝油油藏储层敏感性、流体性质和不同温度下的水驱油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和储层敏感性对高凝油油藏的开发影响较大;高凝油由于其含蜡量高、凝固点高,温度变化对其流变特性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下降,油相渗透率降低,降温后再升温,油相渗透率可以恢复,但不可逆;温度对高凝油油藏驱油效率影响较大,温度低于析蜡温度以后,蜡的析出影响水驱油效率;而当析蜡温度接近地层温度时,就会产生冷伤害,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使油层温度保持在原油析蜡温度以上。沈84-安12块注水井温度测试表明,目前地层存在冷伤害,如果油层温度下降过快,应适当考虑提高注入水温度,使油层温度高于析蜡温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凝油由于其含蜡量高、凝固点高,温度对其流变特性影响较大。高凝油油藏在常规注水开发过程中容易出 现析蜡问题,导致水驱油效率低,直接影响高凝油油藏的开发效果。针对南苏丹P 高凝油油藏具有很强析蜡趋势的特 点,通过室内实验,在不同注水温度下进行了一维长岩芯含气油实验、一维长岩芯脱气油实验和一维短岩芯脱气油实 验来研究温度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同时,建立了三维四相拟组分模型,在模拟研究中对析蜡反应进行了设计,并考虑 高凝油油藏模拟的全部关键因素,预测结果更为准确。结果表明:在析蜡点前,温度对水驱油效率影响较大。高于析 蜡点,随温度的增加,原油黏度对温度敏感性降低,驱油效率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因此建议注水温度高于析蜡点。  相似文献   

3.
对热线温度场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周期解和准周期解的自相关功率谱线.李雅普诺夫指数可以表征动力系统的形态.分形数则可以表征混沌程度.李雅普诺夫指数和分形数随参数的变化,定量地表征了非线性系统运动形态的演变,用实验数据计算得到该动力系统的李雅普诺夫指数LE_1>0,但LE_1《1,且LE_1→0,分形致为2相似文献   

4.
分形理论对科学思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形态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状态。维数连续和否定微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宇宙时空结构可能不是4维而是分维。分形理论是探索复杂性的新学科,它所揭示的标度不变性等系统特性和伴随的许多新概念,对科学思维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水泥石试片单轴压缩时微裂纹的运动,测量不同应力水平下微裂纹的分形维数,给出了分形维数的演化规律,分析了这种演化规律与宏观大学性能的相关性。对于水灰比W/c=0.3,0.4,0.5三种试件的观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红霉素乳酸盐为原料,研究了红霉素溶析结晶的温度、反溶剂的含量及导入方式、溶析结晶的速度、结晶时间等因素对红霉素晶体的晶型、效价和收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红霉素制备的变温、变搅拌强度的动态控制结晶方法。结果表明:较高温度下,控制反溶剂的导入速率,在一定的过饱和度范围内起晶,然后逐渐降温养晶;期间随着起晶、晶体生长和养晶陈化不同结晶阶段的转换采用不同的搅拌强度,以控制整个结晶过程的稳定性。该方法制备的红霉素晶体为规则的长方体,体积明显增大,粒度分布集中,生物效价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对低温热解处理前后的兖州和大同煤制得的焦炭进行了各项指标的研究。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因含氧官能团的部分脱除,故对所得焦炭的性质产生影响。通过对兖州焦炭250℃低温热解处理和焦孔结构参数的测定,得出其分形维数较原煤焦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测定装置,通过测定其安全性和准确性均符合本实验要求。空气与原油在油藏温度和一定压力下,低温氧化后得到CO、CH4、CO2等气体,根据该产出气的组成配制模拟混合气体,研究其爆炸情况,通过人工配制,对原油低温氧化后产出气中各组分比例进行调节,研究测定了不同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被测气体爆炸极限以及最高允许氧含量。结果表明:按照产出气组分比例配制的混合气体,不会在油藏条件下发生爆炸;爆炸极限和最高允许氧含量随温度和压力条件改变而改变,高温低压条件易使混合气体发生爆炸,而低温高压条件混合气体不易发生爆炸;二氧化碳对混合气体的爆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通过U形管路输送不同质量分数颗粒的浆体流变特性,课题组对其内部流场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水平U形管内浆体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入口段、出口段及弯头等5个截面处颗粒的速度和体积分数分布情况,并且通过计算分析了速度、颗粒质量分数和管径对弯管压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弯头处二次流的存在,导致弯头局部流动情况变得复杂,使得截面内侧颗粒体积分数高于外侧;管道沿线的压降受流速和颗粒质量分数的影响很大,随着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剪切应力和剪切黏度的增加导致压降增大。课题组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颗粒质量分数和流速对浆体流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裂缝宏观、微观特征观察与描述的基础上,运用裂缝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分析、阴极发光等手段,研究了苏南地区下三叠统青龙组灰岩裂缝的发育期次,厘定了有效裂缝的形成时间。认为,苏南地区青龙组发育6 期裂缝,其中第I 期为水平缝合线,形成于青龙组沉积初期;第II 期为构造裂缝,被方解石全充填,原油显示微弱,形成于印支—燕山早期;第III 期为构造张裂缝,被方解石充填未盈,原油显示丰富,形成于仪征运动早期;第IV 期为倾斜缝合线,形成于仪征运动中期;第V 期为构造裂缝,被方解石全充填,原油显示微弱或无显示,形成于三垛运动早期;第VI 期为构造裂缝,未被任何物质充填,形成于盐城运动期。仪征运动早期形成的张裂缝晶洞及溶洞发育,原油显示最为丰富,为有效裂缝;青龙组灰岩裂缝型储层预测应以仪征运动早期的构造应力场强度为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1.
砂岩油藏长期注水开发,注入水对储层孔隙中的原油物性有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原油密度、黏度、含蜡量、凝固点逐渐增大;原油黏度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含水率在20%以下,原油黏度上升幅度较大,含水率为20%~85%时,原油黏度上升幅度比较平稳,含水率90%以上时,原油黏度上升幅度又变大;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原油性质变化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水洗前后原油性质参数之间的关系也发生变化,水洗后相同密度原油所对应的黏度明显增加,相同密度、黏度的原油所对应的凝固点明显升高。原油性质变化机理研究表明:油藏温度变化、原油轻质组分分离、脱气和注水水质是引起原油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熔盐泵输送伴有盐析的两相流动规律,采用Eulerian多相流模型描述固液两相流动特征,分析了输送不同黏度介质时,叶轮和蜗壳流道内盐析晶粒的运动特性。结果表明:泵内存在一些和进口晶粒体积分数(5%)相等的点,由这些点组成的线和面的形状和位置不受输送熔盐黏度的影响;输送熔盐的黏度越大,蜗壳和叶轮流道内晶粒分布越均匀;当输送黏度为0.400 00 Pa·s时,流道内晶粒的体积分数与泵入口处的体积分数基本相同;叶片的压力面和吸力面的进口处和尾部分别具有较大的晶粒体积分数和较高的固相滑移速度。研究结果可为熔盐泵内部伴有盐析的两相流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重力热管的高效传热特性,将其应用在井筒流体加热过程中,分析了重力热管加热效果的外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重力热管在不消耗额外能量的条件下,利用深部流体能量提高井筒上部流体的温度,能起到均衡井筒温度场的作用,进而改善井筒温度分布剖面。室内实验表明:工质类型、工质充液率、真空度对重力热管的传热效果有很大影响。矿场试验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将原油温度加热到原油凝点以上,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原油流动性,井底抽油杆载荷,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重力热管加热过程受井底温度、热管下入深度、油井产液量以及原油物性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井底温度、热管下入深度、油井产液量的增加,重力热管的传热效果变好。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用分形理论来建立微粒布朗运动特征模型的设想,并从理论上阐明了它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得到了模型的分形特征和微粒尺寸参数间的关系。结合图象信号处理技术,可从计算的分形维值中获取粒度信息,进而可得到一种超细微粒粒度测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天然低渗透砂岩微观模型,通过与实际地质状况较为相似条件下的油驱水实验,模拟石油在低渗透砂岩孔隙内的渗流,分析和探讨了低渗透砂岩孔隙介质中石油的微观渗流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石油在低渗透砂岩中渗流路径曲折复杂,运移渗流模式有稳定式、指进式和优势式3种;石油在低渗透砂岩中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梯度与砂岩孔隙度关系复杂,而与砂岩渗透率有很好的相关性;石油的渗流速度与驱替压力呈很好的相关性,石油以相同速度在不同渗透率级别的砂岩内渗流时所需要的驱替压力随砂岩渗透率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是都市连绵区空间结构演变的基础。城市体系的自相似性,使得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无标度特征,可以通过分形维数加以描述。以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下的74个市辖区和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县级以上境界面状数据,使用ArcG IS软件,通过ArcM ap ArcToolbox中的自带工具和VBA编程实现长三角城市群分形维数的计算,分析城市群空间分布的向心性、均衡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首先,长江三角洲地区已逐步形成以上海、南京和杭州为中心的多中心城市群,城市的分布密度由中心向外围逐渐递减;其次,长三角城市群属于复杂分形,其空间分布逐渐趋向均衡;第三,长三角地区顺畅的交通网络促进了区域内城市群的空间相互作用,有利于区域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温水热裂解实验一般都是在稠油与高温高压热水间进行,而过热蒸汽与稠油间的水热裂解反应目前尚无研究。为了展开此项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变体积的高温高压反应釜替换定体积反应釜,实现了稠油过热蒸汽下的水热裂解实验。通过该设备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含水量条件下过热蒸汽对稠油水热裂解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与过热蒸汽之间发生了明显的水热裂解反应。进一步分析可知,水热裂解反应后,原油黏度降低,饱和烃与芳香烃增加,胶质、沥青质含量降低,原油中的碳原子含量降低,氢原子含量明显增加,硫原子含量减小。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反应后原油的黏度先减小后增加,含水量为30%时,原油黏度最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冷热油交替输送工艺中加热方案的确定问题,建立了冷热油交替输送管道的热力、水力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容积法和热力特征线法对非稳态热力、水力耦合问题进行了数值求解,参考国内某原油管道现场实测数据对程序进行了检验。通过模拟不同加热方案的原油进站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加热方案的可行性;按对低凝原油加热时是全部加热还是油尾部分加热提出了2种加热控制方式,研究了采取不同加热控制方式时最低加热能耗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取得最佳加热方式时,对低凝油油尾部分加热所消耗的燃料油比对低凝油整体加热的要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