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用丙烯酸和十八酯合成丙烯酸十八酯,最佳的合成条件为:n丙烯酸:n十八酯=1.2:1.0、催化剂的量为1.0%、阻聚剂量0.7%、1200℃下反应6h。利用自制的丙烯酸十八酯与马来酸酐以及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共聚合成一种新型的共聚物。研究了该共聚物的合成工艺、单体配比和加入量等因素对其降凝效果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并将该降凝剂用于延炼柴油中进行低温流动性能评价,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n丙烯酸十八酯:n马来酸酐:n聚乙二醇=3:1:1,其中,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800,当该降凝剂的加入量为0.08%,凝点最低可以降12℃,冷滤点降2℃。  相似文献   

2.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讨论了各种工艺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DSC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化学滴定法分析了产物的组成.使用CO2释放量法研究了聚合物的生物降解性.实验结果表明,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n(S t)/n(M A)=2/1,反应温度为70℃,引发剂用量为0.5%;聚合物为无规共聚物,但有强烈的交替倾向;同时聚合物是可生物降解的.  相似文献   

3.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绿色合成工艺及阻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的绿色合成工艺条件及阻垢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5%(占单体质量),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 h.  相似文献   

4.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具有双基团,在基质表面聚合成链后仍存在环氧基,可作为合成各种功能材料的媒介。本文利用60Coγ射线对聚丙烯(PP)预辐照,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中进行接枝聚合,制备了PP接枝GMA聚合物PP-g-GM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粒度分析、接触角测试等分析方法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接枝聚合物表面的环氧基含量,考察了辐照自由基存放时间对接枝的影响。FT-IR、DSC、SEM、AFM、粒度分析表明接枝物为PP-g-GMA共聚物,接枝链覆盖在PP表面,接枝后PP聚合物熔融焓明显减少;接触角测试分析表明接枝产物亲水性得到改善;接枝聚合物表面富含环氧基,为4.01 mmol/g;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辐照产生的陷落自由基向烷基过氧化氢及烷基过氧化物转化,可有效控制均聚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尼龙11主要用作汽车等的输油管,但它的韧性较差.加入弹性体制成共混物可以增韧.如引入POE-g-MAH能够提高共混物的相容性和韧性,并且马来酸酐接枝率越高效果越为明显.与此同时,拉伸强度却降低得很小.  相似文献   

6.
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和次磷酸二氢钠(NaH2PO2)为原料,以过硫酸钠为引发剂,合成了低磷含量的膦羧酸共调聚物.通过正交实验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单体配比n(MA)∶n(AA)=2∶1(摩尔比),n(MA AA)∶n(NaH2PO2)=15∶1(摩尔比),催化剂为单体总质量的1.5%,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3 5h.所合成的共调聚物对Ca3(PO4)2垢有较好的阻垢性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配体(2-MeO-C6H4N=C(Me) CHC=C(Me)=NH-2-MeO-C6H4)和三烷基钇(Y(CH2SiMe3)3THF2)在低温下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配合物.这种配合物对外消旋丙交酯(rac-LA)开环聚合反应具有很高的活性,并且生成的聚乳酸(PLA)的分子量分布比较窄.经实验证明,配合物的双烷基都参与引发单体聚合的反应,该聚合反应是活性聚合.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用氨基磺酸催化合成马来酸二异戊酯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当马来酸酐与异戊醇的摩尔比为0.1:0.26时,以甲苯为溶剂,反应时间1h,收率达96%.  相似文献   

9.
基于抗高温处理剂分子设计,采用腐殖酸与丙烯酰氧丁基磺酸(AOBS)、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接枝共聚,通过正交实验,在综合考虑产物的水溶液黏度、产物对钻井液黏度和降滤失效果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腐殖酸用量,最终确定了合成配方:非离子单体与离子单体比1.5:1.0、离子单体中和度100%,反应混合物质量分数50%、腐殖酸用量34%,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低的AOBS AM AA/腐殖酸接枝共聚物。对钻井液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借助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和热稳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热稳定性好,抗温达到240℃,在淡水、盐水和饱和盐水钻井液中均具有较好的降滤失作用,对钻井液黏度影响较小,在膨润土含量高的钻井液中具有一定的降黏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钻井液的高温稠化,与SMC、SMP等具有良好的配伍性,用于密度2.57g/cm3的KCl钻井液中,可以有效地控制钻井液的高温高压滤失量和流变性。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富马酸二甲酯的各种合成方法。详细研究了以对甲基苯磺酸和硫脲作为催化剂、以马来酸酐和甲醇作为原料合成富马酸二甲酯的反应条件,探讨了各种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规律,得出了相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产品得率为92%。  相似文献   

11.
通过压力差热分析实验(PDSC)和热重与差热分析实验(TG/DSC),研究了鄯善轻油油藏原油在岩石矿物组成、温度、压力等的影响下,同空气反应的活性情况,以及由于氧化反应引起的自动升温及放热情况。结果表明,对鄯善油样,在温度低于300℃时,同氧气的反应能力很强,并能产生大量的热,同时增加压力能急剧提高氧化反应速度,在低温范围内,氧化反应放热量增加,热流曲线变得陡直;当压力达到4136kPa、温度215~220℃时油样表现出剧烈放热反应,出现气相中的燃烧或爆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油样的氧化反应,也由于表面积的增加而加强,由于地层岩石中可能含有微量元素,起到催化作用,增进了油样氧化反应;在低温范围内鄯善油样有很强的挥发趋势,并没有反映出油样在气相中的氧化反应情况;同时油样具有较高API重度,低压条件下TG/DSC测试结果并不能全面反映氧化反应的趋势,高压条件下的TG/DSC或PDSC测试以及ARC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砂岩油藏长期注水开发,注入水对储层孔隙中的原油物性有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原油密度、黏度、含蜡量、凝固点逐渐增大;原油黏度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含水率在20%以下,原油黏度上升幅度较大,含水率为20%~85%时,原油黏度上升幅度比较平稳,含水率90%以上时,原油黏度上升幅度又变大;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原油性质变化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水洗前后原油性质参数之间的关系也发生变化,水洗后相同密度原油所对应的黏度明显增加,相同密度、黏度的原油所对应的凝固点明显升高。原油性质变化机理研究表明:油藏温度变化、原油轻质组分分离、脱气和注水水质是引起原油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射孔完井作业中,射孔液质量的好坏与油气井产能有直接的关系。根据X-衍射与地层流体分析的结果,结合射孔液对储层的损害机理,对射孔液的防膨性、防腐性、射孔液对储层岩芯渗透率的损害程度以及与地层流体、压井液、压裂液间的配伍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线性膨胀实验表明该射孔液体系的防膨率大于94%;防腐性评价实验表明该射孔液体系的腐蚀速率小于0.076 mm/a;岩芯渗透率损害实验表明射孔液对岩芯渗透率的最大损害率为13.76%,平均损害率为11.14%;综合实验表明该射孔液体系抗高温,与原油不会形成乳状液,与处理剂配伍性良好。通过上述各项评价实验研制出适合大港油田官984区块的无固相射孔液体系,满足了施工作业和储层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海拉尔油田兴安岭群储层是典型的含凝灰质储层,采用常规水基压裂液压裂时早期砂堵现象严重,成功率很低,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开发。针对含凝灰质储层研究的交联乳化压裂液体系,油相体积分数很低,与凝灰岩储层岩石配伍性好。从交联乳化压裂液的物理特性、成膜阻隔作用、增黏阻隔作用以及两相流和贾敏效应理论研究了其稳定凝灰岩储层岩石的机理。现场试验75 口井,并扩大应用118口井,施工成功率达到97%,彻底解决了兴安岭群储层的压裂投产难题。  相似文献   

15.
在油藏周期注水开发中,毛管的驱替和吸入过程是交替进行的。如果吸入过程的时间很短,吸入过程就无法完全达到平衡,致使流体交换不充分。基于此,引入吸入过程平衡时间的概念,利用一维岩芯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实际油藏周期注水吸入过程机理,并研究了油水黏度比、毛管力、含水饱和度等参数对吸入过程平衡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水黏度比过大、毛管压力差太小及高的含水饱和度都会造成平衡时间增加,使实际周期注水中的吸入过程无法达到平衡,致使周期注水效果变差;特别是在高含水阶段,由于含水饱和度高、毛管力小,吸入过程达到一次平衡所需时间长,致使高含水饱和度情况下停注时间远小于吸入过程平衡时间,从而造成周期注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对周期注水吸入过程机理的研究为油藏周期注水合理工作制度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酒西盆地青西坳陷青西油田和南部隆起鸭儿峡油田8个原油样品进行了稀有气体测试分析,探讨了原油中氦的来源问题。青西油田4口井和鸭儿峡油田527井、702井原油3He/4He (Rc)为10-8量级,推测其原油中稀有气体是壳源放射性成因的,同时也说明与青西油田和鸭儿峡油田527井、702井有关的推覆断层的切割深度限于地壳范围内。鸭儿峡油田501井、114井原油样品3He/4He (Rc)达10-7量级,说明有少量幔源氦的混入,而与这两口井有关的推覆断层的切割深度可能已达地幔。酒西盆地大地热流值较低,平均50.9 mWm-2(6),表明其大地构造活动性较我国东部盆地弱。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进入中后期开发的油田由于综合含水量增加,会导致油气产量递减,增产措施费用增
加,不同油田的经济效益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有效准确地评价油田经济效益十分重要。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聚类
分析方法,结合某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以某油田作业区的6 个区块为例,选取单井核实日产油、单井核实日产液、综
合含水、地质开采速度、开井率、老井措施有效率和单位生产成本7 个代表性因素进行灰色聚类分析和研究,得到6 个
区块的评价结果,为评价油田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提出的废碱液酸化O空气汽提治理工艺流程,将部分硫磺回收装置用压缩空气(9. 5 %) 引入废碱液汽提塔,作为汽提空气,汽提出来的H2S、RSH 又随空气去回收硫磺,不仅解决了装置汽提能耗,而且完全回收了硫资源,消除了高含有机硫炼油废碱液对环境的污染。对我国炼油厂加工中东高含硫原油,治理含硫废碱液具有重要意义。最佳试验条件为:98 %硫酸用量84 ml/ L ,酸化pH = 4. 5~5. 5 ,汽提温度90 ℃,汽提时间2. 5 h。汽提处理后废碱液用于生产硫酸钠或去工程车间稀释排放,排放水总硫< 1 mg/ L 、pH = 7 ,达到GB8987 - 1996 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高温水热裂解实验一般都是在稠油与高温高压热水间进行,而过热蒸汽与稠油间的水热裂解反应目前尚无研究。为了展开此项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变体积的高温高压反应釜替换定体积反应釜,实现了稠油过热蒸汽下的水热裂解实验。通过该设备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含水量条件下过热蒸汽对稠油水热裂解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与过热蒸汽之间发生了明显的水热裂解反应。进一步分析可知,水热裂解反应后,原油黏度降低,饱和烃与芳香烃增加,胶质、沥青质含量降低,原油中的碳原子含量降低,氢原子含量明显增加,硫原子含量减小。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反应后原油的黏度先减小后增加,含水量为30%时,原油黏度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