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大量岩石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储层物性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东营凹陷北部砂砾岩体的成岩作用和次生孔隙的发育特征。东营凹陷北部发育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等砂砾岩扇体,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砂砾岩储层在埋藏过程中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胶结作用主要为碳酸盐胶结、石英次生加大和粘土矿物胶结;溶蚀作用以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为主,长石和灰岩岩屑的溶蚀次之。根据镜质体反射率、包裹体测温以及粘土矿物混层比的变化特征,确定砂砾岩体经历了早成岩 A、早成岩 B 和中成岩 A 期,同期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到次生的演化过程。北部砂砾岩体次生孔隙主要发育在 1 650~2 450 m 深度范围,与北部地区滨南、胜坨地区相比,利津地区次生孔隙相对不发育。  相似文献   

2.
青东凹陷西部和西南部边缘部位沙河街组广泛存在稠油油藏,目前在这些稠油的成因机制方面未开展深入研究,没有取得明确的认识,影响了研究区资源量评价和油气勘探进程。根据原油物理性质和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对研究区稠油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稠油中既存在有原生的低熟油,又分布有由次生作用(生物降解作用)产生的稠油,其中,低熟油主要分布在凹陷西南部的青东5井区;生物降解油主要分布在凹陷西部斜坡带及青东-青南过渡带,原油的降解等级为2~8级。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呈现出下轻上重、北轻南重的规律性变化。研究区稠油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有机质早期生烃、古地形、构造背景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泌阳凹陷西部井楼和古城地区原油均遭受了中等—严重的生物降解,很多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很难真实地反映它们的成因、成熟度等特征,也难以建立原油的分类方案。为此,采用GC-MS分析技术,对研究区11个原油样品的芳烃化合物进行了检测,详细分析了其芳烃地球化学特征。利用芳烃的总体分布特征图、(C20+C21)-三芳甾烷/∑三芳甾烷与C20/(C20+C28R)-三芳甾烷关系图以及(C20+C21)-三芳甾烷/∑三芳甾烷将研究区原油分为2种类型,即“后峰型”(第1类原油)和“前峰型”(第2类原油),与饱和烃中抗生物降解能力较强的生标参数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关系图分类结果完全一致。根据三芳甾烷成熟度参数判识“后峰型”原油为低熟油、“前峰型”原油为成熟油。  相似文献   

4.
5.
对辽西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层序划分以寻找岩性地层圈闭,由于地震反射特征在地震资料上表现不明显,层序界面识别困难,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运用欢喜岭地区地震和测井资料,借助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和测井连续小波变换来确定层序界面,建立了该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和测井小波变换进行层序旋回划分是较为可靠和实用的。沙河街组共发育有5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  相似文献   

6.
在岩石薄片、粘土X 衍射、镜质体反射率研究基础上,划分流沙港组砂岩于早成岩B 至中成岩B 阶段,通过成岩参数定量分析,区分8 种成岩相,厘定了压实是主要成岩作用。研究区中深层存在差异孔隙演化,岩石类型与成岩差异对孔隙演化起控制作用。根据地层测试、岩类孔渗关系综合确定常规有效储层渗透率下限为5 mD。采用经验公式法作为基本孔隙演化模型,孔隙预测误差为0.2%2.8%。建立以孔隙度、渗透率、岩石类型、压力、产能多因素约束的精细度储层分类。中等—好储层类型与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中等压实成岩相有关。同深度背景条件下,湖底扇浊流储层性质比三角洲滩坝差。  相似文献   

7.
成岩作用是沉积岩石学、 石油地质学、 层控矿床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利用铸体薄片、 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分析、 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手段, 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洋心次凹泰一段 (E1t1) 储层成岩产物进行了详细研究。在综合分析各种成岩作用类型的基础上, 进行了成岩阶段划分和各种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的分析, 认为泰一段基本上没有进入中成岩 B 期及晚成岩阶段; 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泰一段储层的主要孔隙, 其发育带往往是有利储层发育区, 为认识研究区储集空间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认为永进地区西山窑组砂岩储层主要经历过压实、胶结和溶蚀等成岩作用。由于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含较多的塑性岩屑,因此强烈的压实作用极大地降低了储层的孔隙度,是储层物性的主要破坏因素。溶蚀作用对储集层性质有一定的改善,产生的次生孔隙可达7%。分析表明,沉积相一方面控制了储层的分布;同时控制了压实以及溶蚀作用。另外,生烃导致的异常高压及早期油气充注对成岩作用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上新发现了众多深层油气藏,深层油气资源及成藏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沉积有机相可以辅助对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做出较好的评价,进而指导油气勘探。通过对东营凹陷下始新统沙四段烃源岩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孢粉相等的分析,主要运用特殊元素比值、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发射率和孢粉相模式,将沙四段自下而上划分为盐下段的弱还原冲积扇沉积有机相、盐间段的强还原盐湖沉积有机相、盐上段的还原深湖—半深湖沉积有机相3 个有机相带。其中,以盐上段的还原深湖—半深湖沉积有机相烃源岩中保存的有机质最佳,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盐间段次之,盐下段较差。  相似文献   

10.
运用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对文东地区沙二和沙三段原油、油砂和泥岩进行了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认为沙二和沙三段原油来自沙三段烃源岩;通过对研究区储层流体包裹体的分析,结合原油构造演化资料,对沙二和沙三段油藏的成藏时期进行了分析。沙二段油气藏主要成藏期为东营中后期及抬升剥蚀期,主成藏期为30~17Ma;沙三段为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在东营初期(距今33~23Ma),为主成藏期;第二期发生在明化镇期(距今10~0Ma)之后。对文东地区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把文东地区油藏分为近洼原生型、 油源断层控制的调整型和浅层次生型3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研究区岩芯、地震、测井和录井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立了沙二段—沙一段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其归为2个三级层序,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湖扩展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3种类型的6个体系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沉积演化研究。工区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滩坝沉积为主,沙二段平原亚相广布于斜坡外带,前缘亚相呈北东向沿斜坡中带展布;沙一段为广盆浅水环境,三角洲沉积范围较沙二段明显缩小,中期发育了一套全区最重要的烃源岩,受博野水系强物源的影响,仅在大百尺一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斜坡中带毗邻生油洼槽的前缘砂体及雁翎、西柳地区的滩坝体系是成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2.
沾化凹陷是济阳坳陷东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沙四晚期—沙三时期发展成为北陡、南缓的箕状断坳盆地。沙四晚期,沾化凹陷东北部为东西两个湖盆;相应地,沙四上亚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膏盐湖及湖泊等(亚) 相沉积,并基本呈环带状分布。沙三段以半深湖—深湖亚相、扇三角洲相和湖底扇相沉积为主,基本不发育三角洲相;半深湖—深湖亚相分布最广并略偏北,滨浅湖亚相主要见于南部诸凸起北缘,扇三角洲相主要见于凸起边缘;湖底扇相有两种类型,即:普通湖底扇和槽型湖底扇;普通湖底扇见于南部孤岛凸起北缘地区,槽型湖底扇分布于义和桩凸起和埕子口凸起等的陡岸坡脚地带。沙三中亚段,湖底扇有较大发展,分别源于埕子口凸起与孤岛凸起的两个湖底扇在Y115 井一带交汇,并因受孤西断裂带的隔挡而形成向西突出的形态。  相似文献   

13.
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岩芯、测井资料、孢粉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建立了辽中凹陷古近系东营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 3 个三级层序和 6 个四级层序。四级层序内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下切水道、滨浅湖、深湖浊积、重力流等多种沉积体系。在高精度的四级层序编图基础上识别出有利于岩性圈闭勘探的浊积体系和水下扇体系的层序发育部位,SQd2 上部的四级层序和 SQd3 上部的四级层序底部均是隐蔽圈闭发育的有利部位。通过层序格架内各沉积体系的发育特征和位置,总结出沉积体系的发育类型和在凹陷中的位置明显受到古构造和古气候双重因素地控制。  相似文献   

14.
四川的油气勘探开发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在四川盆地的不同构造,不同层位找到了许多油气田。目前正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当以构造为对象的勘探工作快要接近尾声的时候,下一步工作应当怎么办?构造只占整个四川盆地很小的比例,在构造之外的广阔地区,是不是就没有获得工业油气的希望?针对四川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现状,本文着重指出,除了要用传统的概念(构造勘探)继续扩大油气资源外同时还应该用新概念在老油气区寻找新的油气田,即把视线扩大到构造圈之外的广阔地区。本文认为七十年代末期提出的成岩圈闭的理论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本文回顾了“成岩圈闭”研究的现状,讨论了成岩圈闭形成的机理,成岩圈闭的分类、以及各类成岩圈闭的特征。在分析四川石油勘探部分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成岩圈闭的有利条件和寻找这种圈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地区上古生界山1-盒8段地层为一套富含同沉积火山物质的致密砂岩,其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关系密切的实际,在沉积相研究基础上,利用X衍射、扫描电镜和20口井的300余块常规薄片观察分析得出:本区盒8、山1段砂岩储集层主要成岩作用有水化反应、压实作用、碎屑物质的蚀变作用、交代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其成岩序列为水化反应-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火山物质的碳酸盐化、火山物质和长石的高岭石化、火山物质的硅化作用)-溶蚀作用-高岭石胶结-自生石英胶结-方解石胶结。压实和溶蚀作用分别为主要破坏性成岩作用和建设性成岩作用,二者对砂岩储层孔隙发育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处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相互作用的特殊构造位置,区域地质背景及地球动力学条件复杂,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不同大陆边缘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意义及耦合力构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于西部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必须具体分析实际问题 ,耦合各方力量 ,稳步高效推进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于西部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必须具体分析实际问题,耦合各方力量,稳步高效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