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辽河稠油进行低温氧化模拟实验, 考察了不同体系氧化反应前后气相组成、 稠油组成及性质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 稠油与空气发生的低温氧化反应属于吸氧反应, 催化氧化反应使气体中氧气含量下降到 2.71%, 消耗了空气中 87% 的氧, 氧化使稠油酸值及黏度增大; 加水催化氧化使稠油中胶质含量降低13.95%, 沥青质含量上升 4.81%, 胶质、 沥青质总含量降低, 重组分降解了 17.94%; 环烷酸盐催化剂体系对稠油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促进了稠油氧化和裂解; 水在稠油空气低温催化氧化过程中起到了促进重组分裂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河南超稠油水热供氢催化裂解降黏,以及胜利超稠油水热催化裂解降黏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高温水物化性质的改变有利于稠油水热催化裂解的进行;催化剂不仅使C—S键断裂,而且使C—O键、C—N键也发生了断裂,进一步促进了高温水参与催化裂解反应;在供氢剂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供氢剂提供的氢自由基与裂解的基团作用,使聚合反应减弱,生成大分子化合物的量减少,而小分子饱和烃和芳香烃的量则增加,稠油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沥青质、胶质中的杂原子含量(如S、O、N)减少,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氢碳原子比(NH/NC)提高,稠油的黏度进一步降低,品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针对河南特稠油开采难题研制出耐高温复合降黏剂WP,其既可随高温蒸汽注入井下实现蒸汽吞吐、蒸汽驱采油,也可随热水注入井下达到热水驱采油,能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其所形成的特稠油乳状液在高温和常温下均能保持低黏度和均匀稳定性,为实现特稠油乳化降黏低温开采和常温输送提供了依据。实验结果表明:WP加入量为0.128 mg(以每克特稠油计)时,30℃时可使2#河南特稠油的黏度由252.0 Pa.s降至其乳状液时的9.6 mPa.s,降黏率达99.99%;考察了WP的耐高温性能以及影响WP表面性能和降黏性能的因素,并初步探讨了其表面性能和降黏性能的关系,对WP的降黏机理及其所形成特稠油乳状液的稳定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聚驱油田转后续水驱阶段地层滞留聚合物再利用的问题,运用微乳法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聚剂的方法,研制出一种带有阳离子基团的体型聚合物凝聚剂,并对该凝聚剂的制备、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聚丙烯酰胺凝聚剂的阳离子度为5%、两种溶液质量分数相同、体积比为1:1,剪切速率为170s-1的条件下,可以提高黏度约10mPa·s;在80℃水浴恒温4h,黏度降低率仅为3%;在氯化钠用量达到1%时,溶液中复合体系的黏度仍为32.9mPa·s。新型凝聚剂有显著的增黏效果和深部调驱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海上稠油油井出砂监测装置进行了研究, 设计了一种室内稠油出砂监测实验系统, 并研制了易于传感器感受出砂振动信号的一次仪表装置, 研发了出砂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出砂监测过程中利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识别砂粒撞击一次仪表引发的高频振动信号, 采用动态信号处理方法对出砂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等。在实验室条件下, 进行了不同含砂量的稠油 (黏度大于 100 mPa·s) 出砂监测实验,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在砂样粒度、 携砂流速等固定的条件下, 随着含砂量的增加, 出砂振动信号的均方根值、 功率谱幅值、 方差值等信号特征值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超深超稠碳酸盐岩油藏,埋深5350~6600m,80%的储量为特超稠油,开发极其困难。从稠油的粘度影响因素出发,以塔河油田近10年的开发实践为基础,对目前在塔河油田广泛应用的掺稀降粘工艺的机理、实践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研究认为,常规的热采工艺不适合塔河油田,掺稀降粘、大工作制度生产、掺热稀油生产、复合接力泵工艺技术、化学降粘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开采工艺,塔河油田的开发为我国超深超稠油藏的开采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开采经验。  相似文献   

7.
针对羊三木普通稠油油藏特征,通过界面张力实验和乳化实验筛选了聚表(SP)二元复合驱体系,体系组成为2 000 mg/L 表面活性剂PS–2+1 000 mg/L 聚合物HPAM。该聚表二元体系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2 mN/m 数量级,并形成稳定的O/W 型乳状液。乳状液60 min 析水率为10.8%,降黏率为95.8%。岩芯流动实验表明,注入0.3 PV 驱油体系采收率提高幅度分别为聚表二元复合驱15.7%、聚合物驱10.8% 和表面活性剂驱7.9%。聚表二元复合驱提高羊三木稠油油藏采收率效果最好,适合用于提高普通稠油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秭归县中坝村新农村生态建设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三峡库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本文以三峡库区坝上库首第一县秭归县的中坝村为例,按照山上部生态防护林带、山中部生态经济林带和近江景观防护林带的“三带”布局模式,提出了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的生态技术措施,并进行了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秭归县中坝村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由38%增加到78.6%,土壤侵蚀量由4 285.7 t/a减少到800 t/a,全村经济总量由980万元增长到1 553万元,同时,就业率、楼房入住率、家电购买率、农村服务设施齐全率、义务教育普及率、合作医疗参与率等都有明显提高,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油藏水驱油效率低,为驱难动用储量。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该井区注空气开发的可行性。结果得出注空气能够提高驱油效率。当注入 15 个 PV 时,空气驱油效率为 57.14%,而水驱只有 34.95%。通过细长管空气驱低温氧化实验和燃烧管空气驱高温氧化实验,发现驱替过程中氧气被大量消耗,发生了低温氧化,贝尔油田希 11-72 井区南二段油层可以采取注空气驱。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以加碳焙烧法改性的膨润土作载体,用溶胶O凝胶法制备的新型TiO2OAg 复合催化剂。研究了该催化剂在阳光下对水样中苯酚的催化氧化降解条件、影响因素和降解率。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活性,在通入空气的条件下,对pH = 4. 0 ,浓度为5 mg/ L 的苯酚水样处理3 h ,其苯酚去除率可达98 %左右。该催化剂性能稳定,易于沉降分离,回收后经高温活化,可反复多次使用,为高效、经济地利用日光催化氧化含酚废水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等多种实验手段,结合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基础理论,通过对表面活性剂内外在宏观与微观关联性质的分析,研究并基本认清了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成胶机理和破胶机理;论证了表面活性剂压裂液以弹性携砂为主的机理,提出了用悬浮切力来表征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携砂性能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100 s􀀀1 的剪切速率下,胍胶压裂液和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最低携砂黏度分别为100 mPa·s 和30 mPa·s,在同样剪切速率下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最低携砂黏度比胍胶压裂液小得多。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开展水力学实验小论文活动的作法,分析和讨论了学生参与情况、小论文质量、小论文答辩以及成绩优秀者予以免试等问题。从提交的小论文看,学生思维活跃,反映出学生的创新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和文字的基本能力,取得了多年未见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压力差热分析实验(PDSC)和热重与差热分析实验(TG/DSC),研究了鄯善轻油油藏原油在岩石矿物组成、温度、压力等的影响下,同空气反应的活性情况,以及由于氧化反应引起的自动升温及放热情况。结果表明,对鄯善油样,在温度低于300℃时,同氧气的反应能力很强,并能产生大量的热,同时增加压力能急剧提高氧化反应速度,在低温范围内,氧化反应放热量增加,热流曲线变得陡直;当压力达到4136kPa、温度215~220℃时油样表现出剧烈放热反应,出现气相中的燃烧或爆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油样的氧化反应,也由于表面积的增加而加强,由于地层岩石中可能含有微量元素,起到催化作用,增进了油样氧化反应;在低温范围内鄯善油样有很强的挥发趋势,并没有反映出油样在气相中的氧化反应情况;同时油样具有较高API重度,低压条件下TG/DSC测试结果并不能全面反映氧化反应的趋势,高压条件下的TG/DSC或PDSC测试以及ARC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热处理对碳化硼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B4C/6061Al)性能的影响,课题组选择体积分数分别为100%,175%,250%和310%的B4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535 ℃保温50 h后温水淬,165 ℃时效45 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态,并运用万能拉伸试验机测试其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4C体积分数的增加,B4C颗粒呈现聚集、破碎和剥落现象;热处理后的B4C/6061Al 复合材料的强度随着B4C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提升,延伸率随B4C体积分数的增加则呈下降的趋势。B4C体积分数为100%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是2208和2460 MPa,延伸率为1176%;当B4C体积分数增加至310%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3302和3583 MPa,延伸率为218%。热处理之后,复合材料发生了动态再结晶,B4C增强颗粒周围出现高位错密度区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苯法顺酐氧化尾气的治理方式,一是以回收尾气中有用物质同时达到尾气治理目的的物料治理方式,主要是冷凝法、吸收法、膜分离法、吸附法;二是以回收尾气热能同时达到治理目的的燃烧法,主要是催化燃烧法、直接燃烧法、蓄热式燃烧法。通过目前能够工业化稳定运行的实例讨论,同时对比治理装置的投资及后续运行费用,认为活性炭纤维吸附法和蓄热式燃烧法是苯法顺酐氧化尾气治理方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金属辐射板冬季供热特性,搭建了金属辐射板测试系统实验台。采用改变进水温度以及环境温度的方法,对单块金属辐射板换热能力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进水温度由36 ℃升高到40 ℃后,金属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3.35 ℃,平均供热量提高了25.29%;环境温度由18 ℃升高到22 ℃后,金属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升高了0.22 ℃,平均供热量降低了17.76%。该金属辐射板冬季供热时,适当提高进水温度,供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电子信息专业面临的就业困境,从高校、企业和学生三个角度分析了造成困境的原因,结合三个方面提出了摆脱就业困境的对策,通过提高就业率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燃气灶外壳零件的成型质量和安全性能,课题组基于DYNAFORM建立燃气灶外壳的有限元模型并完成优化模拟。以圆角半径A、压边力B和模具间隙C作为影响零件成形质量因素,以最大减薄率y1和最大增厚率y2作为优化目标,应用Box Benhnken(BBD)设计响应面(RSM)试验;采用DYNAFORM 6.0有限元软件模拟试验并获得样本数据,得到y1与y2的多项式回归响应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对多目标优化函数进行优化求解,根据带精英策略的改进型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 Ⅱ)获得优化后Pareto最优解集。最后选取了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取整得到A为13 mm,B为335 kN,C为0.84 mm。根据NSGA Ⅱ预测结果y1为23.32%,y2为2.80%,经数值模拟验证,最大减薄率和最大增厚率分别为23.39%和2.96%,因此试验结果和预测结果误差低至0.3%。文中采用的零件成形质量多目标优化方法准确度高,为提高同类外壳零件的成形质量提供一种有效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渗碳齿轮内氧化自动测量评级,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内氧化最大深度测量方法,并设计了一种内氧化定量分析软件。首先,对采集的金相图进行预处理,降低金相图的噪声并去除点状形态的内氧化组织;其次,针对光学显微镜成像过程中边缘模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度变化率的K均值算法,改进后的算法能够有效地分割内氧化组织与背景区域;最后,利用亚像素对内氧化组织边缘进行计算,提高了最大深度测量的精确度。对15组齿轮内氧化金相图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误差均在2%以内,验证了测量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该系统实现了内氧化自动评级功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苛刻油藏条件下对调剖堵水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利用烯丙基单体和黏土以及实验室自制的层间修饰剂、扩链剂形成插层聚合纳米复合材料CAG,研究其调堵性能。性能评价结果显示其在80~140℃条件下老化30d,断裂应力变化不大。在140℃条件下,断裂应力变化仅为3.2%;断裂应力和有效黏度基本不受实验用水矿化度的影响;在剪切速率为 10s-1条件下,基液黏度为39.54mPa·s;在裂缝条件下的封堵强度为23.6MPa,压力梯度为0.393MPa/cm,封堵率为98%;在三层非均质岩芯中的采收率实验中,比水驱采收率增加了5%。插层聚合纳米复合材料CAG具有耐温抗盐能力强、注入压力低、封堵强度大的优点,成功地解决了调堵剂注入性能与封堵性能的矛盾,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调堵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