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库车拗陷的勘探实践表明,盐层与油气密切相关。通过对2条地震测线的分析发现,盐层、盐上地层、盐下地层变形看似孤立,实际相互影响。盐层构造变形一般发育在古隆起上部,盐上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盐枕构造的翼部,无盐地区主要发育基底卷入式构造。膏盐层可以延缓盐下地层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可以改善盐下储层的储集性能;膏盐层本身也有可能成为油气储集层;膏盐层具有形成超压封闭和物性封闭的双重封闭机制,对盐下油气藏的保存极为有利;膏盐层的塑性流动特性,使得盐下构造圈闭在强烈的构造挤压中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岩芯岩性、 沉积结构、 构造特征以及测井曲线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 认为研究区含油砂岩体为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的滑塌浊积扇, 可分为内扇、 中扇和外扇 3 个亚相。内扇主要由滑塌堆积和碎屑流沉积组成, 中扇主要由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组成, 外扇主要由浊流沉积组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 探讨了滑塌浊积扇的形成机理和主控因素。浊积扇砂岩体往往被形成于深湖—半深湖相还原环境的深灰色、 灰黑色泥岩包围, 易形成岩性圈闭, 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成藏, 是断陷湖盆陡坡带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鄂西渝东地区位于川东高陡滑脱褶皱带和湘鄂西断块—基底断褶带的中间构造过渡带,变形程度相对较弱,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基于钻井、地表露头资料,应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志留系宏观和微观储层特征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对鄂西渝东地区非常规气藏油气勘探前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龙马溪组主要包括黑色碳质笔石页岩相、深灰色(灰色)泥岩相和含粉砂泥岩相,发育粘土矿物粒间溶孔、长石粒内溶孔、石英粒内溶孔和微裂缝等微储集空间。建深1井和石柱冷水溪一带以东地区,志留系烃源岩品质高、生烃潜力大,并发育斜坡扇砂岩和潮坪相粉砂岩,砂泥(页)岩储层微孔隙微裂缝发育。建深1 井为致密砂岩气藏,从该气藏特征和现有钻井显示资料分析,石柱复向斜、利川复向斜和花果坪复向斜完全具备发育致密砂岩气藏和页岩气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渤海辽东湾地区下第三系东营组存在大量各种类型的水下浊积扇,这些浊积扇体都是油气勘探最有利的目标之一。但由于埋藏较深,且只有少量的探井可供利用,因此,对这些浊积扇的研究只能依靠地震资料来进行。利用LD22–1 地区地震资料上提取的多种类型的地震属性,研究了该地区深部两种典型的浊积扇体及其内幕特征,不但分析了它们的地质特征,而且还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类型地震属性上的表现特征,并从物理意义和地质意义两方面分析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表现特征,并得到了12 种对浊积扇体识别刻画敏感的地震属性。  相似文献   

5.
综合地震、测井、录井、岩芯、薄片及粒度等资料,对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的沉积特征、成因类型及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具有较低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包括上拱形、低斜两段式和低斜多段式等类型,叠覆冲刷、滑塌变形、泥岩撕裂屑、重荷模与火焰构造等反映重力流沉积特征的沉积构造十分发育。砂砾岩体的主要类型包括靠近物源的近岸水下扇、远离物源的湖底扇以及断槽中发育的沟道浊积岩;储层以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的辫状水道砂体物性最好,储集空间以次生孔缝为主,孔隙结构主要表现为中孔中细喉型。  相似文献   

6.
针对渤海油田辽中北洼锦州A 区东二下段不同类型浊积扇内部反射结构及其地震响应特征认识难度大的问 题,开展了浊积扇地震描述研究。从浊积扇形成机理出发,根据围区钻遇浊积扇体不同部位探井的相应井段的岩性及 组合结构等典型特征,对不同浊积扇沉积亚相的沉积特征、岩性结构、测井和地震响应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描述。 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类型浊积扇模型进行地震正演模拟,并对其地震响应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利用地震多属 性预测技术对浊积扇的内幕进行了精细地刻画。预测了辽中北洼锦州A 区东营组浊积扇有利储层发育部位,研究结 果对该区浊积扇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岩芯观察、 岩石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 对四川盆地中部中三叠统储层的岩石学特征、 储集空间类型、 物性特征和储层类型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 将储层划分为风化壳喀斯特型、 滩相白云岩型和热液白云岩型 3 类。风化壳喀斯特型储层在磨溪以东—龙女寺以西地区的雷三—雷四段地层较为发育, 主要受构造抬升作用和后期成岩作用等控制; 滩相白云岩型储层主要发育在底部 ( T2l11) , 储集岩性主要为砂屑白云岩、 残余砂屑白云岩等颗粒白云岩类, 储集空间以晶间孔和粒间粒内溶孔为主, 属中孔低渗型储层, 其形成发育明显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控制;热液矿物及其组合的普遍存在, 可能暗示研究区存在与构造断裂活动密切相关的热液白云岩型储层。  相似文献   

8.
下泥盆Siegenian 组砂岩储层是阿尔及利亚D 区块的主要勘探目的层。研究其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对勘探潜力的评价及后期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经过研究,块内砂岩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各种类型的次生孔隙和少量的裂缝,原生粒间孔不发育,多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微裂隙。孔隙结构主要为中小孔微细喉,储层物性较差,为中低孔、特低渗储层类储层;储层性质主要受到沉积条件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成岩作用中以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最大,其次是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浅层次生油藏受古油藏位置及规模控制,为揭示车莫古隆起形成演化对古油藏、油气调整及次生油藏的控制作用。从井、震、油气水资料入手,利用流体包裹体GOI 值,确定古油藏油水界面,在古构造恢复基础上,按背斜油藏类型确定古油藏范围;根据古构造范围内砂体展布和厚度,参考已探明油藏参数,确定古油藏规模。准噶尔盆地由南向北掀斜后形成单斜背景,古油藏遭受破坏,综合考虑构造、断裂、不整合、砂体等因素,从古油藏出发确定油气运聚方向、路径和次生油藏发育区,提出腹部中浅层岩性地层油藏是主要勘探对象,由以前“沿梁”勘探走向斜坡带,改变了以寻找岩性–构造油藏为主的勘探思路,指导了莫17 等井发现。  相似文献   

10.
在厘定雪峰山活动带大地构造属性的基础上, 据湘鄂西地区和湘中地区原始油气地质条件及后期破坏、 次生成藏特点, 探讨了显生宙以来雪峰山活动带对邻区海相油气分布的构造控制。研究表明: 加里东运动和燕山运动是雪峰山地区最强烈的两期陆内造山事件, 构造变形的区域不均一性导致两侧邻区海相油气地质特征和分布各异。湘鄂西地区下组合震旦系—志留系烃源岩均已高过成熟, 以干气为主, 主要聚集在复向斜内封堵条件好的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内; 而湘中地区海相油气赋存在上组合内, 烃源岩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 龙潭组煤系盖层以下古背斜及相邻向斜内的次级背斜对油气聚集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依据地质、地震、测井、试油等资料,基于构造、岩相模型,利用Petrel和Fraca软件,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以地震方差数据体为软数据、单井裂缝分析资料为硬数据,建立了车排子油田车21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带模型、大尺度缝模型、小尺度缝模型和相应的流体动力学模型,精细刻画了不同空间尺度裂缝的展布特征和分布规律,实现了裂缝沟通半径的合理预测。研究表明:本区天然裂缝发育以SN向、NEE和NWW方向为主;裂缝分布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断裂附近裂缝较其它区域更为发育;裂缝供液半径为75m左右;断裂附近是下一步滚动扩边的优选目标区。  相似文献   

12.
以沉积相、成岩作用研究为基础宏观评价选出的有利构造范围内,用徽地震相分析方法预侧灰岩地层有利储渗带及裂缝发育带,再结合钻井、地质及测井解释结果,综合分析确定有利储渗带的特征与分布范圈.本文对川东福成寨构造、双家坝构造T53-1储层的徽地震相研究,预测结果表明,利用微地震相来预测灰岩地层有利储渗带的效果是很好的。  相似文献   

13.
在对含油气组合特征和成藏要素配置关系综合分析基础上,根据断陷盆地发育特征以及天然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重点分析了地震泵对油气纵向运移的影响,建立了该区油气藏成藏模式,本区发育的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构造气藏,岩性气藏和由构造、岩性二者共同控制作用的构造—岩性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以及基岩风化壳油气藏。徐家围子断陷两期构造运动进而形成了正反转构造,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构造圈闭及纵向疏导通道。沙河子组共经历了3 次生排烃高峰,第一次由于强烈的构造活动,没有聚集成藏,后两次在其他成藏要素的配合下,最终得以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4.
根据沉积层序、构造变形样式及地层接触关系,将黔南拗陷沉积盖层划分为3大构造层,并重新划分黔南拗陷的构造区划。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地球物理资料,按黔南拗陷断裂特征及其不同部位构造变形强度的差异,将黔南拗陷划分为叠瓦冲断变形区和褶皱冲断变形区。黔南拗陷具有东西分带、上下分层的特点。依据各构造单元变形强度等相关要素的评价,优选出长顺凹陷为相对稳定的油气保存区,结合该区的石油地质条件,指出长顺凹陷为下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临南洼陷油气的成藏时期,对洼陷不同构造部位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特征的分析,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资料,结合相应沉积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探讨了临南洼陷油气的运聚成藏历史。临南洼陷砂岩储层中主要发育3类流体包裹体:盐水溶液包裹体、液态烃包裹体和气态烃包裹体,与有机包裹体共生的盐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105~125℃。研究结果表明,临南洼陷不同构造部位的油气具有不同的成藏期:处于洼陷中心区的油藏为两期成藏,分别是渐新世东营期和中新世馆陶期至上新世明化镇期,其中第二期为主要成藏期;处在洼陷边缘的油藏为中新世馆陶期至上新世明化镇期一期成藏。  相似文献   

16.
由于构造和气候因素的差异,江汉盆地沙市组的上段和下段具有不同的沉积充填特征。沙市沉积早期为弱断陷构造背景,湖盆彼此分隔闭塞,受中、亚热带干旱气候影响,在断陷区形成盐湖相蒸发岩充填,表现为浓缩型沉积序列特征;沙市晚期为拗陷型构造背景,盆地持续下降,湖盆范围扩大,湖水逐渐淡化,形成三角洲—咸水湖相充填,表现为淡化型沉积序列特征。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控制了蒸发岩地层生、储、盖等成藏要素的差异,表现为不同的油气成藏模式。浓缩型沉积序列的蒸发岩及盐间泥岩提供了烃源岩条件,盐间的膏岩、泥岩提供储层条件,蒸发岩提供盖层条件,为盐间非砂岩油气成藏模式;淡化型沉积序列的湖相泥岩及前三角洲泥岩提供烃源岩条件,三角洲前缘各微相砂体提供储层条件,蒸发岩提供盖层条件,为盐下砂岩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东部下第三系盐湖相沉积存在的地质实际,利用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仪开展了仿真地层条件下的含盐和不含盐泥质烃源岩的生排烃模拟实验,通过对烃类产物的分析探讨了盐类物质参与烃源岩生排烃的过程。研究表明:(1)盐类的存在加速了成烃演化,促进了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2)盐类的存在降低了对有机质的吸附能力,加速了粘土转化和脱水过程,且盐层易解理,使烃源岩中微孔隙及孔缝发育,促进了油气的初次运移;(3)无盐泥质源岩发育区虽然滞留大量的石油资源,但由于其岩石本身难压裂,对于商业化开采页岩油并无太大意义,到达过成熟阶段后,可能是页岩气开采的有利区带。盐岩发育区虽然其整体演化过程中生成的油气易于排出,但在Ro=1.28%时仍然滞留着20% 的石油资源,富含大量的盐类脆性矿物而低含粘土矿物,有利于产生裂缝,易于压裂,是页岩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8.
从构造裂缝的形成机制出发,对库车拗陷A 气田砂泥岩互层中构造裂缝的发育规律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建立了砂泥岩互层构造裂缝发育模型。分析认为,受砂岩脆性特征和泥岩韧塑性特征的影响,砂泥岩互层中的构造裂缝首先在砂岩层中产生,并逐渐向泥岩层扩展形成裂缝网络。脆性岩层较塑性岩层更易产生大量裂缝,因此,在砂泥岩互层中砂岩层的裂缝密度大于泥岩层,同时,由于砂岩和泥岩内摩擦角的差异,裂缝在砂岩层中的平均倾角也大于泥岩层。单个砂岩层或泥岩层的厚度越小,对裂缝的发育越有利。强非均质性地层较均质地层裂缝更为发育,但共轭剪破裂中的一组裂缝会受到抑制,而以另一组裂缝为主。库车拗陷A 气田砂泥岩互层中泥岩层的厚度小于4.0 m 的裂缝穿透极限值,表明裂缝可以穿透泥岩层将砂岩层连通,形成大段连续的油气储集空间。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建立了砂泥岩互层构造裂缝的发育模型。  相似文献   

19.
在裂缝宏观、微观特征观察与描述的基础上,运用裂缝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分析、阴极发光等手段,研究了苏南地区下三叠统青龙组灰岩裂缝的发育期次,厘定了有效裂缝的形成时间。认为,苏南地区青龙组发育6 期裂缝,其中第I 期为水平缝合线,形成于青龙组沉积初期;第II 期为构造裂缝,被方解石全充填,原油显示微弱,形成于印支—燕山早期;第III 期为构造张裂缝,被方解石充填未盈,原油显示丰富,形成于仪征运动早期;第IV 期为倾斜缝合线,形成于仪征运动中期;第V 期为构造裂缝,被方解石全充填,原油显示微弱或无显示,形成于三垛运动早期;第VI 期为构造裂缝,未被任何物质充填,形成于盐城运动期。仪征运动早期形成的张裂缝晶洞及溶洞发育,原油显示最为丰富,为有效裂缝;青龙组灰岩裂缝型储层预测应以仪征运动早期的构造应力场强度为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0.
轮南地区三叠系储层分布广泛,对砂体展布及储层特征的详细研究对该区的精细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在层序格架基础上,应用露头、测井、录井资料,分析三叠系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及储层物性特征,总结该区三叠系的沉积特征及储层特征。该区三叠系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自北向南依次展布,沉积主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及滨浅湖沉积。储集砂体主要为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储集空间为粒间孔、粒间溶孔,储层孔渗性好。平面上物性自北向南逐渐变好;垂向上向上物性变差。轮南地区三叠系储层发育,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圈闭及油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