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泾川区块的一个重要勘探层位。通过岩芯观察、测井资料、薄片研究、粒度分析等,对该区块长8、长6两套厚层砂岩进行详细的层序地层和沉积学研究。研究表明:长8厚层砂岩由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混积体、坝顶席状砂与滑塌体叠置组成;而长6厚层砂岩是由薄层的河口坝砂体与厚层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而成。长8油层主要分布于高可容空间、高沉积物供给条件下,经过强的水动力淘洗的坝顶席状砂砂体中;而长6油层主要分布于低可容空间、高沉积物供给条件下,经过强的水动力淘洗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  相似文献   

2.
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和若干三角洲的沉积模式目前已成为对比和解释古河流岩石层序的标准框架。但是,近来的野外资料和钻井资料证明,应该把末端扇模式加入上述沉积模式表中。末端扇的作用、地貌、有关的沉积物及沉积学特征相比河流体系及三角洲体系差距较大。通过大量的岩芯观察和描述,结合测井资料、区域地质资料及各项分析鉴定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对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二上亚段1砂组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认为该地区主要为末端扇沉积体系,在对末端扇的岩性、沉积相序、沉积微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末端扇的识别标志并建立了末端扇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详细的岩芯观察及测井曲线分析,认为西峰油田长8油层为河控湖相三角洲前缘沉积。据沉积层序特征,可将该区三角洲前缘砂体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3种砂体微相。在沉积微相垂向和平面沉积特征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并对沉积时期的气候、地形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砂坝砂体叠合形成的指状砂坝砂体是研究区最具特色砂体类型,而指状砂坝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河口砂坝砂体共同构成了研究区内的主要油气储集体,研究成果为储集相带的预测及下一步的勘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埕岛油田范围大、井多、目的层多、取芯井多的实际,采用判别分析法建立了沉积微相定量识别模式,研究表明,结合该油田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由取芯井推及非取芯井的难易程度,选出本区表征沉积微相的5个特征参数(砂厚、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和粒度中值),建立了曲流河的4种优势微相判别函数,对取芯井样品回代验证表明正判率为86.7%,在此基础上定量识别310口井12个主力层的沉积微相,判别分析方法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传统沉积微相的识别,主要是依据沉积特征、测井曲线相模式等资料进行逐井逐段地识别与划分。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区中西部八道湾组稠油油藏,应用沉积微相-岩石相综合分析方法,根据储层特征,识别并划分洪积扇扇中沉积相类型,在岩石相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砾岩稠油油藏沉积微相的精细定量划分,表征了砾岩油藏沉积微相砂体之间在岩性、物性上的差异,并进一步总结了洪积扇扇中的沉积模式,研究了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建立了不同类型沉积微相-岩石相储层地质知识库,认为扇中辫状河道粗砂岩相及辫状河道细砂岩相为主要的含油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2段为一套海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揭示不同时期小层砂体发育规模及空间分布,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为基础,相控建模为指导思想,短期基准面旋回为地层单元,等时地层格架为约束条件,采用序贯指示数学方法对长北气田山2段4个短期层序的水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小层砂体的发育规模及空间分布进行了随机模拟。砂体展布的三维模拟结果表明,河道自北向南沿物源方向延展,其中SSC1~SSC4短期基准面上升时期,河道加宽,小层砂体沉积厚度加大,物性较好,有利储层发育;下降时期河道变窄,小层砂体沉积厚度减小,物性变差。小层砂体的三维模拟结果在该区勘探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7.
摘要:以胡尖山油田长 6、长 4+5 油藏为例,综合应用地质资料、岩芯分析资料、测井资料以及试油资料,开展了长 6和长 4+5 油藏小层划分和对比、单井相分析,建立测井相识别模式,编制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图,进而分析沉积相演化规律;探讨储层砂体展布以及物性分布规律,从而深入认识研究区的储层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然后结合试油资料对胡尖山油田长 6、长 4+5 油藏的储层进行有利区域的预测,为油田待开发区域的合理建产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综合利用岩芯、测井以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运用储层沉积学、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等相关理论,详细总结了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在宏观上控制了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成岩作用决定了砂岩内部储集空间特征和储集性能,主要表现在较强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砂岩的原生孔隙很少得以保存,而溶蚀作用有条件地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微裂缝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砂岩的渗透性,但也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在此研究基础上,从沉积相、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渗特征等方面优选地质评价参数,在目的层划分出4类储层,其中Ⅰ类高产层主要是河道砂体复合带,其具有自然伽马曲线低值、自然电位曲线显著负异常等测井响应特征,碎屑颗粒粗,储层岩石表现为石英含量高,以残余粒间孔或粒间溶孔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摘要:在分析钻井、测井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对塔河油田西北部白垩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和古地理进行了研究,将白垩系划分为 1 个巨旋回、3 个超长期旋回、6 个长期旋回、16 个中期旋回层序。总体上显示为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可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 3 种沉积沉积体系,代表了湖盆演化所形成的 3 个阶段。综合地震属性分析,探讨了各长期旋回层序古地理特征,本区白垩系物源主要由古天山提供,沉积相带主要呈南北向展布,各类砂体向南部逐渐尖灭,受现今南高北低的构造格局控制,易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圈闭。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具有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 是近年来增储上产的主要领域, 明确盆地底形的演化规律对今后的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主要目的层的砂体堆砌样式、 半深湖—深湖区的迁移规律研究, 结合盆地大量存在的事件沉积, 表明: 上三叠统长 7 期是盆地西南缘秦岭造山最活跃的时期, 地震频繁、 火山喷发、 物源区发生隆升, 造山带前缘快速下沉, 湖盆中心迅速向西南缘迁移, 南陡北缓的不对称湖盆形成。湖盆底形由对称变为不对称、沉积相由曲流河三角洲转变为辫状河三角洲, 浊积岩、 凝灰岩、 砂岩脉的形成均与秦岭造山有密切关系。根据湖盆底形的演化规律, 认为盆地西南缘的华池—庆城—正宁地区长 7 段浊积岩砂体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川西上三叠统马鞍塘组的硅质海绵生物礁沿龙门山带出露, 前人已对其岩性、 化石、 分布及控制因素作了一定研究。将出露礁体的分布及岩性特征与欧洲硅质海绵礁对比, 进一步结合全球海绵—珊瑚礁的演化特征和川西地震剖面中似礁的丘形隆起现象, 认为川西地区在晚三叠世早期发育硅质海绵—珊瑚礁系列, 其中硅质海绵礁发育在较深水环境, 现今部分被后期龙门山冲断带推覆至地表; 含珊瑚的礁体发育在相对浅水、 高能环境, 现今位于川西凹陷中; 硅质海绵礁的展布范围受北面秦岭古陆的碎屑物注入影响, 沿龙门山方向向北逐渐变小; 高能礁体发育在川西拗陷至川中古隆起的过渡带上, 远离北面物源。对于揭示川西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到碎屑岩的转变过程及马鞍塘组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是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提高采收率的关键。以河流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沉积、露头调查为依据,利用密井网条件下丰富的测井资料和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方法对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储层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储层可划分为十个层次,并将储层精细解剖到第七层次,识别出主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等七种建筑结构要素。在储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出以单一河道砂体追溯为核心建立单砂体建筑结构模型的方法,并探讨了这种地质结构模型对于油田开发挖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挖潜窄小河道砂体剩余油,以大庆油田北二西为例,在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用波形聚类、相干体、分频、属性分析等地震预测技术对窄小河道砂体预测适应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不同技术对窄小河道砂体边界识别程度是不同的,波形聚类可以大致判断河流方向,对于窄小河道边界识别不明显;相干体对于窄小河道边界的识别好于波形聚类;分频可以清楚地看到窄小河道砂体边界细微变化。通过对RMS 属性分析,建立了薄互层砂体预测厚度与砂体实际厚度的关系,并利用后验井进行了验证。对于厚度>2 m 的砂体,预测精度高,对于厚度为12 m 的砂体,在预测相对误差<35% 时,预测精度可以达到60%,对于厚度<1 m 的砂体,属性预测不可靠。  相似文献   

14.
采用“模式预测”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对萨北油田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辫状河砂体构型模式、夹层类型和夹层延伸规模进行了精细描述。建立了适合萨北油田辫状河砂体的“叠覆泛砂体”构型沉积模式,根据构型沉积模式把砂体内部夹层分为3种类型,确定了垂直水流方向夹层空间延伸规模。采用基于目标的算法建立了砂体内部构型模型及参数模型,总结出高含水后期辫状河砂体内部呈现低未水淹部位少、剩余油潜力较小的基本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砂体内部夹层空间延伸长度90~140m,总体呈水平分布,层内低未水淹部位少于10%。利用层内机械和化学堵水技术对19口油井进行了细分堵水,取得较好挖潜效果,为油田开发后期层内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显化"是翻译普遍性中的重要特征。检索《红楼梦》平行语料库中的"代词+助词缩写"形式,发现两译本在BE、HAVE、WILL的缩写使用上基本接近翻译英语语料库TEC,均有别于英国国家语料库BNC,证明了两译本作为翻译文本而表现出的显化特征,也证实了Baker等人提出的"翻译普遍性"假说。此外,较之杨译本而言,霍译本的显化特征更明显,作为翻译文本的特征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黄骅港是神华集团煤炭最佳出运港,外航道淤积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防砂堤的修建和运营已初见成效。通过对防砂堤地基稳定性和沉降在理论计算、试验分析和沉降位移观测3方面进行分析,以理论计算为主,模型试验作为验证,工程观测为直接结论,得出在防砂堤设计过程中参数取值、试验与理论计算的差异、3个方面的互补与验证以及土工布在软弱地基上防波堤断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官南气田主要含气层段须家河组的地层、砂体划分与对比等所存在的认识较肤浅,很大程度制约了官南气田油气勘探的总体规划和部署,也影响着勘探的成功率。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相似文献   

18.
载瓦语差比句的结构模式为比较主体+比较基准+比较标记+比较结果。结构要素并不总是都出现,或并不总是完整地出现,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隐含或省略;语序也并不固定,有时可以移位。比较标记tho?55是由动词出语法化而来,不是原始汉藏语的固有成分,而是产生于语族分化之后。  相似文献   

19.
南美洲Llanos 盆地W 油田的Carbonera 组C5 段内部CC5 小层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道砂体与现低幅度构造 匹配,形成了低幅度构造岩性油藏,但是CC5 层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其地震预测精度是该区石油勘 探开发的瓶颈问题,直接影响钻探效果。为此,提出了“五步法精细刻画河道砂体厚度”的技术思路:首先,通过地层 切片技术,刻画水下分流河道的展布趋势;其次,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建立储盖组合横向变化的地震调谐效应与地震响 应特征;第三,应用叠后高分辨率处理技术进一步改善地震资料的分辨能力;第四,利用频谱成像技术定性预测了砂体 的厚度变化趋势;最后,通过叠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定量描述CC5 砂体的厚度及顶面构造形态。该技术思路不仅 落实了河道砂体分布,关键解决了砂体厚度定量预测问题,通过在C 井区进行系统的应用,预测结果为探井开发井位 部署提供更详实依据,得到了新钻井W C4F 的验证,由此打破前期认识的局限,发现了新油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