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长期以来,由于新增用地扩张成本较低,存量用地再开发成本过高,导致我国存量工业用地再利用面临着诸多障碍。在新型城镇化的理念与实践下,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开始由城市增量空间扩张向城市存量空间重构转向。存量工业用地再利用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破口,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空间治理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存量工业用地再利用呈现出由被动更新到主动升级、目标诉求多元化、多元利益主体参与合作、地方实践领先于中央政策等特点。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存量工业用地再利用政策的实践模式虽然有所不同,但均强调政府引领、分类处置、多方合作、利益共享的理念。科学编制再开发规划和计划、多元合作与收益共享、设立工业用地再开发管理机构、创新经济激励模式与政策、建立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退出机制等五个方面,将是未来存量工业用地再利用的创新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新增用地扩张成本较低,存量用地再开发成本过高,导致我国存量工业用地再利用面临着诸多障碍。在新型城镇化的理念与实践下,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开始由城市增量空间扩张向城市存量空间重构转向。存量工业用地再利用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破口,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空间治理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存量工业用地再利用呈现出由被动更新到主动升级、目标诉求多元化、多元利益主体参与合作、地方实践领先于中央政策等特点。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存量工业用地再利用政策的实践模式虽然有所不同,但均强调政府引领、分类处置、多方合作、利益共享的理念。科学编制再开发规划和计划、多元合作与收益共享、设立工业用地再开发管理机构、创新经济激励模式与政策、建立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退出机制等五个方面,将是未来存量工业用地再利用的创新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制度变革,必须着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完善土地使用者产权制度,健全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完善土地资产监管体制,加强和改善土地宏观调控,明确国有土地免费续期、永续使用,赋予集体土地使用权同等市场地位,以稳定市场预期,促进土地要素有序流转和高效利用;基于现代国家治理完善土地财税体制,加快推动开征房地产税,规范政府土地出让收支和土地相关债务管理;推动土地财政转型,建立持续稳定的以税收为主体的地方财政收入来源。通过统筹土地、财税等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满足城镇化融资需求的同时,合理调节土地收益分配,有效防控财政经济风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向城市蔓延,形成"城市二元结构"。公共服务的供给也应做出相应改变。人的城镇化要求城乡人口平等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公共服务在供给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与新型城镇化发展不匹配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因而,在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分析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困难,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路径,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以确保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在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当前,必须认真总结传统工业化条件下的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支撑工业化,通过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小城镇,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等措施,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大中小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已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背景下,大量非城镇人口流入城镇也成为了必然趋势。公共住房政策能否紧跟城镇化的步伐、采取相应的改进思路、协调城镇化发展,从而满足城镇化流动人口的住房需求可谓是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要求、城镇住房问题现实倒逼的情况下,我国公共住房政策应该从政策规定法律化、政策范围扩大化、政策汇集力量多元化以及政策实施体系化四个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日益加大。新型城镇化作为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制度安排,在应对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对人口红利消失和新型城镇化现实考察及内在关联的分析,认为当前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给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议从产业升级、人力资本积累、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优先设计、全民参与五个方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业转移人口能否实现自由及稳定迁移是一国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其社会融合是落实我国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此,笔者以农业转移人口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社会融合的制度框架,并围绕农业现代化、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公共品的供给进行多维度的路径设计,力求多措并举降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增强其城市融入意愿与融入能力,从而以实现人的融合为突破点,推动城乡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民工就业面临层次较低,信息渠道不畅、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为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要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建设,构建平等的就业环境;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解决农民工就业需求持续增长的问题;加大对农民工技能培训、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尽快建立农民工全国就业信息网,解决农民工跨地区就业信息互联互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6,(1):86-92
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由农民工住房保障现状反思我国城市化,目前我国城镇化的重心应放在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上;由于大部分农民工承受能力有限,应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低廉的租住房,从而降低他们的住房支出,促进劳动力的再生产;要通盘考虑农民工的住房保障,除了强调政府责任,还应加强用人单位和非正式部门在农民工住房福利上的供给;我国城市化不应该以农民工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前提。以新型城镇化为目标,我国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城市群建设;同等对待城市住房的所有权与租住权,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发挥市场和非正式部门在农民工住房福利提供中的作用;暂时保留农民工的两栖身份。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ADF单位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回归检验等方法。对2004年至2012年的新型城镇化率与农业发展方式衡量指标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新城镇化率与农业发展方式衡量指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当前农业发展方式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脱节,农业发展过度依赖化学投入背离新型城镇化要求,机械农业仅能在一定程度的上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因此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应当以绿色环保为前提,以改进机械农业为动力,以创新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为目的,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新型工业化视角下湖南新型城市化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型工业化角度来看,湖南新型城市化发展滞后,影响了新型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必须从优化产业结构和城市规划结构,强化产业支撑与创新制度等方面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在于“产城融合”。城镇化建设并非只有“放弃农业,发展制造业”唯一出路可供选择,依托农业产业链构建,发展精品农业和生态农业,以涉农制造业与涉农生产性服务业为“增长极”形成区域内产业优化、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发展协同演进,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方向。基于3个具有典型性城镇化演进案例的比较研究,证实以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为主旨,以“产业引导”与“生态友好”为发展导向来驱动新型城镇发展,有可能成为传统农业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可行途径。同时,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良性发展依靠市场选择和产业定位,政府不应该成为城镇化的主导者和决策者。  相似文献   

14.
构建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5年到2015年的浙江省相关数据对两系统的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借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浙江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处于高度耦合,其协调度近11年来已从低度协调耦合转向中度协调的耦合;(2)浙江省内各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区域差异较大,且演化趋势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打造经济新体系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地方政府摆脱当前低迷经济状态的动力来源。以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例,从金融角度出发,阐述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资源配置失衡、金融结构失衡等问题,具体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金融困境的成因,并提出了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及其路径探索的不断深入,农村就地城镇化已成为理论和政策研究的热点。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内涵,并通过对湖北省4个典型农村的调研,在分析其就地城镇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农村就地城镇化应有序推进;增强农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村就业的比较利益;建立合理的农村建设投融资机制;扩大镇级政府行政管理权限,探索建立资源"贡享对等"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建设用地供给十分紧张的背景下,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保证。一直以来,由于农地产权主体虚置及征地制度的固有缺陷、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土地规划缺乏科学性与权威性等原因,导致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着地方政府对城镇建设用地重“增量”而轻“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必须明晰农地产权、改革征地制度、完善财政分权及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强化土地规划在引导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的物质本质是一种最强烈的土地利用变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很大变化,土地利用冲突及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基于此,研究了盐城市1996-2012年城市化进程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盐城市目前城市化质量不高,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建设用地扩张明显,城市化呈现外延扩张;在一定程度上盐城市城市化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但有待继续发掘土地利用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