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大量岩芯观察,结合构造背景研究,在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中识别出震积岩。将震积岩变形构造划分为固结地层震积变形构造和未固结地层震积变形构造两大类。研究区所见固结地层震积变形构造主要有裂缝、微型断层、龟裂式地层破碎及内碎屑角砾岩等,未固结地层震积变形构造主要有液化砂岩脉、石香肠构造、同沉积塑性变形构造、环状层理、震积枕状及伴生构造等。总结震积岩的沉积特征并讨论了其油气地质意义:由地震活动引发三角洲前缘砂体垮塌沉积而成的滑塌浊积岩、高能波浪带形成的滨浅湖滩坝砂体都为良好的储集层;震裂缝附近发育溶孔和微裂缝。溶孔的发育程度无疑对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起到建设性作用;已固结地层中发生地震的断裂系统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强烈的地震活动会造成固结的致密泥岩盖层的破裂,大量裂缝会导致油气的快速散失。  相似文献   

2.
根据平衡剖面原理,对经过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2条地质剖面进行构造复原,利用PRA公司的BasinMod-1D软件对其中的2口井做沉降史分析,结果表明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特征为三叠纪末期发生构造抬升形成古隆起构造,之后的侏罗纪未发生构造沉降,一直处于沉积间断状态,白垩纪早中期发生构造沉降,白垩纪末期库车拗陷整体发生抬升剥蚀,古近纪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期的喜马拉雅早期构造运动强度较弱,苏维依组-康村组沉积期的喜马拉雅中期构造运动强度逐渐增大,到库车组沉积期-第四纪的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活动最强烈。盐层的滑脱作用使得盐上、盐下地层变形极不协调,盐上地层缩短量明显大于盐下地层,表现出明显的盐上、盐下分层缩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龙门山冲断带发育多套滑脱带,如寒武系、志留系、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剖面精细解释,认为在具有滑脱层的构造变形中,滑脱层本身发生强烈的挤压揉皱,使得上下地层发生显著不同的构造变形,深部的构造变形在纵向上形成两个构造体系,其中上部构造变形体系具有强烈的构造变形,形成大量的逆冲断裂带、背冲断块等构造变形样式,而下部构造变形体系则经历较弱的构造变形,地层保存完好,形成分层差异构造变形,地表可以见到特征明显的坡坪式断层、节理发育的断开与连续、逆冲断层的尖灭消失、构造虚脱和弯流褶皱、强烈的褶皱或者揉皱等。  相似文献   

4.
根据沉积层序、构造变形样式及地层接触关系,将黔南拗陷沉积盖层划分为3大构造层,并重新划分黔南拗陷的构造区划。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并结合地球物理资料,按黔南拗陷断裂特征及其不同部位构造变形强度的差异,将黔南拗陷划分为叠瓦冲断变形区和褶皱冲断变形区。黔南拗陷具有东西分带、上下分层的特点。依据各构造单元变形强度等相关要素的评价,优选出长顺凹陷为相对稳定的油气保存区,结合该区的石油地质条件,指出长顺凹陷为下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5.
基于构造本身的复杂性, 提出了隐蔽构造的概念, 认为隐蔽构造是指那些受勘探技术限制以及构造自身的复杂性而不能明确其特征、 性质和演化历史的构造。对于隐蔽构造的研究应以界面和变形标志的识别为基础, 地层结构的分析为核心, 以先进的构造思维和技术手段为保证。济阳拗陷深层发育有大型走滑断裂带、 反转构造、 构造转换带或过渡带、 底辟构造带、 潜山内幕构造、 复杂的断裂带、 隐伏断裂等隐蔽构造样式。对于潜山构造的勘探, 可以顺走滑断裂带进行勘探。隐蔽构造样式的识别对拓展深层油气勘探新领域,优选与评价有利油气富集区带, 以及进一步的油气地质综合研究等, 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南方地表广泛分布的天然沥青、油气苗的产出特征、水化学性质及沥青演化阶段入手,结合区域构造、热作用、保存条件与区内已知的油气田对比剖析,对除四川盆地已知油气田以外的中古生界地层裸露区的断拗进行保存条件及地覆构造研究,结果表明:寻找保存条件相对较好,热作用适中的地带进行勘探,可能发现断层圈闭、断高、生物礁气藏以及新生界构造造成岩性圈闭的次生气藏等;在那些保存条件好的地带,可能发现断层圈闭及潜伏生物礁气藏;但在广泛古生界地层裸露区,特别是碳酸岩发育的地带,普遍见天然沥青、油气苗及张性断裂,是找油气的不利区域。  相似文献   

7.
在对含油气组合特征和成藏要素配置关系综合分析基础上,根据断陷盆地发育特征以及天然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重点分析了地震泵对油气纵向运移的影响,建立了该区油气藏成藏模式,本区发育的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构造气藏,岩性气藏和由构造、岩性二者共同控制作用的构造—岩性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以及基岩风化壳油气藏。徐家围子断陷两期构造运动进而形成了正反转构造,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构造圈闭及纵向疏导通道。沙河子组共经历了3 次生排烃高峰,第一次由于强烈的构造活动,没有聚集成藏,后两次在其他成藏要素的配合下,最终得以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东部下第三系盐湖相沉积存在的地质实际,利用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仪开展了仿真地层条件下的含盐和不含盐泥质烃源岩的生排烃模拟实验,通过对烃类产物的分析探讨了盐类物质参与烃源岩生排烃的过程。研究表明:(1)盐类的存在加速了成烃演化,促进了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2)盐类的存在降低了对有机质的吸附能力,加速了粘土转化和脱水过程,且盐层易解理,使烃源岩中微孔隙及孔缝发育,促进了油气的初次运移;(3)无盐泥质源岩发育区虽然滞留大量的石油资源,但由于其岩石本身难压裂,对于商业化开采页岩油并无太大意义,到达过成熟阶段后,可能是页岩气开采的有利区带。盐岩发育区虽然其整体演化过程中生成的油气易于排出,但在Ro=1.28%时仍然滞留着20% 的石油资源,富含大量的盐类脆性矿物而低含粘土矿物,有利于产生裂缝,易于压裂,是页岩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9.
油源分析表明,孤岛油田西南缘Ng下油藏原油主要来自渤南洼陷Es3烃源岩,油气藏类型以构造油气藏为主。断层封闭性是研究区Ng下油藏成藏的主控因素,对研究区主要断层封闭性研究结果表明:Ng7下、Ng8下断层封闭性较好,利于形成油气藏;Ng8下以下断层封闭性较差,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研究区Ng下油气成藏模式可概括为渤南油源型断阶输导-断层封堵成藏模式,断块油气藏和与断层伴生的逆牵引微背斜构造油气藏是该区Ng下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方向,该成藏模式应用效果良好,展示了孤岛油田西南缘地区Ng下油气藏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临南洼陷油气的成藏时期,对洼陷不同构造部位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特征的分析,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资料,结合相应沉积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探讨了临南洼陷油气的运聚成藏历史。临南洼陷砂岩储层中主要发育3类流体包裹体:盐水溶液包裹体、液态烃包裹体和气态烃包裹体,与有机包裹体共生的盐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105~125℃。研究结果表明,临南洼陷不同构造部位的油气具有不同的成藏期:处于洼陷中心区的油藏为两期成藏,分别是渐新世东营期和中新世馆陶期至上新世明化镇期,其中第二期为主要成藏期;处在洼陷边缘的油藏为中新世馆陶期至上新世明化镇期一期成藏。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塔里木盆地英买2~3构造侏罗系至志留系的测井储层与油气资源进行研究和评价,描述了该构造上侏罗系至志留系各地层的基本电性特征;进行了构造上及周边井重要层系地层的构造倾角和古水流研究。通过岩心物性分析和油气描述,结合地层对比和地层倾角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英买2~3井区侏罗系地层从北西向南东逐渐抬升;横向上,古水流方向是南东东—北西西,物性特征是北西往南东逐渐变好,标识物源方向与古水流方向一致;纵向上,底部物性较中上部好,说明了沉积时底部较中上部水动力强的特点;英买3井油气显示好于其它各井,可望在英买3井南部高点地区获得新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12.
鄂西渝东地区位于川东高陡滑脱褶皱带和湘鄂西断块—基底断褶带的中间构造过渡带,变形程度相对较弱,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基于钻井、地表露头资料,应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志留系宏观和微观储层特征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对鄂西渝东地区非常规气藏油气勘探前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龙马溪组主要包括黑色碳质笔石页岩相、深灰色(灰色)泥岩相和含粉砂泥岩相,发育粘土矿物粒间溶孔、长石粒内溶孔、石英粒内溶孔和微裂缝等微储集空间。建深1井和石柱冷水溪一带以东地区,志留系烃源岩品质高、生烃潜力大,并发育斜坡扇砂岩和潮坪相粉砂岩,砂泥(页)岩储层微孔隙微裂缝发育。建深1 井为致密砂岩气藏,从该气藏特征和现有钻井显示资料分析,石柱复向斜、利川复向斜和花果坪复向斜完全具备发育致密砂岩气藏和页岩气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摘要:环阿瓦提凹陷区(环阿区)的油气勘探一直没有重大突破,近年来随着钻探技术及认识程度的提高,对环阿区油气勘探前景,尤其是对潜在有利构造带进行重新评估显得十分迫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利用 A 井区已有钻探及新旧地震资料,通过开展系统的地层、构造解释与关键层位(第三系底、中上奥陶灰岩顶)构造图编制,揭示该井区中新生界为一完整的、轴向 NW—SE 的线状挤压背斜,古生界则为一个大型的冲断盐丘穹隆状背斜,古生界盐构造的解释与前期认识有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分析其油气地质条件,得出该井区具有构造圈闭规模大、毗邻中上奥陶统闭塞海湾相烃源岩、裂缝性储层发育、盖层条件好、海西晚期(二叠纪末)形成古构造圈闭、印支—喜山期继承性隆起且处于油气运移和充注中心等较为有利的油气地质条件。其不利因素为埋藏较深(达 6 400∼7 500 m),且可能受到东北部大型火山侵入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尖顶山和南翼山是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的两个相邻构造,尖顶山浅层获得工业油气流,但深层一直没有大的突破,而南翼山构造深浅层都发现较大油气储量,因此解剖该地区的油源及成藏特征对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原油轻重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判识油源,指出尖顶山油田N22储层原油主要来自N1成熟源岩。在成藏过程中,有沿途或浅层低-未成熟油的混入,深层储层抽提物来自E32源岩。分析认为储层原油属于成熟阶段的产物且是就近捕获,不是从南部源岩长距离运移而来。结合源岩生烃史与构造演化史,建立了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泾地区长8油藏具有渗透率低、丰度低、储量大的特点,已钻遇的多口高产井显示出长8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通过沉积微层、层序、裂缝及湖盆底形分析,认为长81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中部的坝顶席状砂为高效储层发育段;与基底断裂有关的裂缝极大地改善了低渗透储层的渗流能力;长8湖盆底形的起伏控制着早白垩世晚期铁方解石的胶结作用,底形的高点是铁方解石弱胶结区,储层物性相对较好,为甜点发育区。通过主控因素分析,提出长8致密低渗透油藏勘探思路及工作方法,即“定层序、占高点、追裂缝、打河道”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低渗透未饱和油藏的产能公式,通过达西公式,推导并得到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的未饱和油藏的IPR曲线方程。结合矿场数据对IPR曲线方程进行了验证,并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介质变形、含水率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变形系数越大,产油量越低;井底流压小于饱和压力时,IPR曲线存在最大产量点(拐点);相同条件下启动压力梯度越小、变形系数越大,最大产量点对应的井底流压越高。含水率变化对最大产量点位置影响不大。研究成果对合理开发低渗透未饱和油藏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东部天池铺构造天然气为干气,具有原油裂解气的特征,同时存在少部分后期高演化干酪根裂解气的贡献,原油为轻质油,油碳同位素偏重,是以汽油烃为主的凝析油,没有受到生物降解。通过对油气碳同位素、轻烃及油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的综合研究,指出天池铺构造石炭系油气为腐泥型成因,成熟度高,均来自下伏志留系源岩。天然气与上二叠统煤系气具有明显的区别,凝析油碳同位素偏重主要与原油热蚀变(热裂解)和反凝析作用有关。成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表明天池铺构造石炭系存在印支期古油藏,根据埋藏与热演化生烃史及古地温梯度计算可知石炭系已聚集的原油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热蚀变(裂解)而转化为含油气藏。系统阐明了川东地区石炭系气藏属于古油藏裂解成因,并为川东地区寻找原油裂解气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