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艺术美是美的集中表现形式,也是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一个真正杰出的艺术家总会在他的艺术实践和作品中闪射出进步的美学思想光辉。徐悲鸿先生的一生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杰出的艺术作品,而且在他的艺术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美学思想中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下面对徐悲鸿先生的美学思想作一些初步  相似文献   

2.
王朝闻是新中国著名的造型艺术家、艺术批评家和美学家.这三重身份,既标志着他的人生历程,也形成了他的美学个性.作为有成就的造型艺术家,他深谙艺术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创作的特殊规律;作为杰出的艺术评论家,深知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之间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同时.他又富于辨证观念.能灵活运用辩证法于审美现象研究.这些因素的有机统一.形成了王朝闻独特的美学个性.  相似文献   

3.
对於盆景的了解,我是在认识黄就伟之後。之前,尽管从书本里知道一些,也在公园里见过盆景,但仅仅是知道而已。这次有幸同广东园林学会盆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就伟交谈并欣赏一了他培植的盆景作品,才使我真正须略了中国盆景作品所独具的魅力。在著名画画大师赖少其先生的关怀下,黄就伟的优秀潜质被开发出来,使他在中国盆景艺术创新之路上立於较高起点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就伟认识了著名书画大师赖少其先生。一日,赖老到广州专门展览盆景的“西苑”写生,被如诗如画的盆景所吸引,对那些如青山林木几百里、尽在咫尺小盆中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深谙雕塑艺术的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在他雕塑的林散之像前,久久驻足,说:“吴先生所塑的老人是从五千年文化中走出来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说:“吴先生是天才的雕塑家,他的发自内心的创新力从他的每一件作品中都突显出来。”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先生看了他的作品后,说:“我邀请你——中国的雕塑家,到巴黎来为我塑像。” 他,就是中国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教授。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吴为山完成了上百尊中外杰出人物雕塑,跨越2500年。有些作品已被欧洲雕塑艺术中心、荷兰国家艺术基金会,以及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博物馆收藏。其中《荷兰女王像》(青铜)永久地安放在荷兰王国。  相似文献   

5.
王朝闻美学研究60年是一个否定和重构的历程,他的美学思想始终贯穿着对主体和客体分裂的形而上思想的批判,这种批判表现在三个领域,即艺术创造、审美欣赏、理论研究,而他的美学思想就在批判中建构。总的说来他的美学思想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关系;艺术的古今关系;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艺术雅俗的关系。而这四个方面的关系研究又主要以审美关系中的主客体的研究为中心展开,基本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以艺术创造、艺术欣赏、审美关系、审美人生为研究的重心。而这四个时期始终以审美主体的存在为核心内容,分别探讨了典型与典型环境、欣赏者和艺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艺术和生活等内容,强调人和人、人和世界、人和艺术的差异中的和谐关系。王朝闻探讨的审美关系最终落脚在生活中,其美学思想贯穿着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具有哲学的高度,与人生、时代、传统紧密联系,对当代美学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画坛上,孙克纲先生是一位令人瞩目的山水画家。他的艺术,具有十分独特的审美品格和精神内涵。读过先生作品的人,无不被那气吞万象、神游无阻的笔墨形态所震撼,仿佛处在一个墨彩交相辉映、碰撞勃发的张力场中,感到一片生机和奕奕神采,能充分领略到画家的才情、信念、学养、气度与风骨。为反映生活、表现时代,孙克纲先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代祖国山川立言”是孙先生崇高的艺术理想,充分显示了他人生的大目标和艺术的大境界。从他创作的许多作品,如《昌黎景色》、《焦家山早晨》、《秦岭烟云》、《山区开发》、《井冈晨曦》等等,都能看…  相似文献   

7.
邱紫华先生是东方美学的拓荒者。在 2 0余年的耕耘中 ,邱紫华先生从艺术学史学、艺术哲学、文化哲学、艺术辩证法等角度对西方美学尤其是悲剧美学与黑格尔美学展开研究 ,提出一系列新颖独到的见解。进而 ,邱紫华先生又以包括文化人类学在内的新方法构建东方美学 ,以其执着的态度、包容的精神与宏大的气魄 ,为美学研究开创了新的领域 ,提供了新的富于启发的视角。他的为师治学的精神激励着有志于此的后来者。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艺术接受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即读者不是被动的接受体,而是能动地参与创作,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是作家和读者共同完成、实现的。正如接受美学的先驱伽达默尔所主张的那样,艺术本文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因此对艺术本文的理解和解释上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永无止境,这一理解过程就包含着理解者的思想,它参与了本文意义的再现。因此,在审美理解中新的意义就不断涌现。一、切合时代的审美追来巴金先生从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问世起,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便引起了众多接受者的注意,作者的饱含激情的作品赢得了广大的…  相似文献   

9.
丁丁 《北京纪事》2016,(8):111-112
马俊潼先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在他的言谈举止中挥洒着艺术的光辉。他的作品与众不同,有个性,独具匠心,充满了艺术魅力,为人们所喜爱、所珍藏。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的美学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5 0— 70年代为第一个时期 ,机械单一和政治性色彩是它的特点 ;80年代— 90年代中期是美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 ,内容庞大而显得杂乱是它的特点 ;90年代中期以来是第三个时期 ,更精密的学科化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从三大美学教材 ,即王朝闻先生的《美学概论》、叶朗先生的《现代美学体系》和朱立元先生的《美学》中完全可以看出新中国美学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国内学界对于王朝闻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的地位存在争议,其实质在于对美学学科内涵和话语方式理解的分歧。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奠定了当时对于中国当代美学总体框架的认知模式,王朝闻因未参加这次讨论而难以在其中准确定位,我们应在清除该认知模式中日丹诺夫哲学史定义影响的基础上予以重建。王朝闻熟练地运用逻辑思辨与诗性感悟两种话语方式而以后者为主,这不同于中国当代主流美学通行的话语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的影响。两种话语方式均跨越中西,利弊兼有,不可偏废。两者之间是可以流动的,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研究王朝闻与中国当代美学的关系,有助于破除我们僵化的思维定式,推动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 沈先生所奉献出的绚丽多姿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丰富了我国新文学的宝库。今天,中国新文学之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谁也不能否认沈先生的一分功绩!在故乡的各族同胞看来,沈先生简直就是一颗灿烂的文学明星。判断一个作家的优劣,不是看别人为他贴上什么标签,更不是看他担任了什么职务,主要还得看他作品本身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沈先生和许多作家一样,在作品中寄托了自己的美学理想,鞭挞腐旧,颂扬新生。先生将他对于祖国、对于人民、对于乡土山川的深沉的爱,倾注于作品,流露于笔端,表现人间的真善美,颂扬“一种优美、健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科学与美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中摘录了他在一九三六年出版的《文艺心理学》中写过的一段“自白”。先生在五十年前回忆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时曾说过:“研究文学、艺术、心理学和哲学的人们如果忽略美学,那是一个很大的欠缺。”事隔四五十年后,先生在翻看这段自白时,觉得大体上是符合事实的,只是觉得还应该加上一句:“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在以"艺术"为起点辗转行至"真理"的路途中实际上勾划出三条不同的美学道路.第一条:存在→存在者→艺术作品→真理→艺术;第二条:人(艺术家)→艺术作品→作品的作品存在→真理→美;第三条:诗人→诗→语言→真理.这三条道路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相互纠缠和非线性逻辑的美学特征.这种美学特征既昭示着海德格尔由"艺术"行进至"真理"所使用的技术策略,也表征了他为身处于技术时代"无思"的我们所开的美学药方.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湘菜翻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是读者的审美经验创造作品的过程,它发掘出作品中的种种意蕴。艺术品不具有永恒性,只具有被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不断接受的历史性。艺术的接受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审美经验是美学实践的中介。现以接受美学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为依托,阐述湘莱翻译应以受众为中心,力求重塑源语言的应用价值、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将湘莱从物性存在中解放出来,使其获得审美艺术的生命力从而为受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童庆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也是我的博士导师。能够成为他的学生,自然是我人生中一件极其可荣幸之事。童先生自1958年从北师大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不仅著述宏富,写下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其所培养的学生也几乎遍布全国,桃李满天下。童先生曾言,学生是他培养出来的最主要"作品",也是他一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强调接受者在接受活动中的作用,在接受美学看来,悲剧性文本并不是其悲剧艺术价值产生的终极因素,文本价值的生成必须是在与接受者的对话中实现,接受者必然要参与悲剧文本价值的构造过程。从这个角度看巴金先生的作品是获得巨大成功的,他笔下的《家》不管是苍凉的笔调还是悲痛的结局,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并在读者心中引起巨大反响。通过接受美学的视角从期待视野、审美经验以及召唤结构三方面来重点研究《家》中的悲剧形象,以助于了解接受者参与作品价值生成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饮誉海内外的绘画大师阳太阳老先生已年近百岁华诞,可这位身居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的老先生,有时还拿起笔来欣然作画,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不已。从各个方面来看,阳老身上显现出来的,不仅是热爱绘画的高雅诗情画意,而且还体现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桂林的高尚情怀。阳太阳的绘画艺术,从美学上看,其优美的情意是层出不穷的,无论是造型构图,还是色彩幽稚都为人们所赞赏。评论他的画的艺术评论家对这些都谈得很多,我在这里就谈谈他作品中那些美不胜收的诗意。一看到他的画,无论是油画,还是国画、水彩画,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诗的意趣。阳老不仅热爱绘画,还十分热爱诗  相似文献   

19.
论门罗新自然主义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马斯·门罗在反对“思辨美学”的抽象性和“实验美学”的机械性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科学美学”.它从研究艺术作品的角度切入美学,把艺术作为美学的核心和生长点,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美学.但是,门罗对认识论和实证科学的迷恋,使他的美学遗忘了情感这个阿基米德点,结果美学被置换成一种技术学或知识学.这样,门罗的美学不仅没有走向他自己所期望的科学的美学,反而堕入了一种新式的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20.
1.在毛泽东的宇宙观中,美学现占有一定的重要位置,当这种美学现在其论著、作品中表露为一种美学风格时,我以为可以用崇高来』总括、界定之。风格,亦即特色,是一个美学家的思想倾向、性格、审美情趣、艺术素养的综合体现,是他对于客观世界审美认识、判断的结果。毛泽东美学风格的基调是对崇高美的独钟和追求。毛泽东的这种崇高的美学风格,并非一种主观的选定,而实际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时代的产物。当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而又具有反叛、抗争性的毛泽东投身于社会洪流中时,为其时代风云所鼓荡,听从了时代的呼唤。他的青年时代思学如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