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赖以生存的隐喻——语义变化中隐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与语言的关系、语言与意义的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话题.Muscari指出隐喻可以扩大人们对尚无名称的或尚不知晓的事物进行组合的能力,它能超越思维过程中的单纯的范畴化的局限,也能超越以规则为基础的语言的范围.隐喻在自然语言语义的变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语义变化的基石、调节器,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在语义变化中,隐喻是人类思维和表达的一个古老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语言中的隐喻现象与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隐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隐喻思维是不断发掘语言的潜力资源,隐喻是丰富人类语言的有效手段。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普遍方式,隐喻在思维和语言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者从隐喻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认知角度,对隐喻思维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充分的讨论,透视语言的本质研究隐喻思维,探求隐喻思维机制与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人类思维本质上是隐喻性的,这种隐喻思维体现在隐喻和转喻的语言运作上。隐喻思维能力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能力。品牌名称也是人类语言的一部分,其命名和翻译也离不开人类的隐喻思维。品牌名的翻译体现了人们创造性地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人类隐喻思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隐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狭到宽、从表层到深层的发展过程。隐喻不仅仅是语言内部的修辞手段 ,而且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息息相关 ,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隐喻作为思维工具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特征 ,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理解隐喻现象提供了心理基础。隐喻作为语言现象又体现着文化的差异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约定性。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西方有关隐喻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研究的重点也已经从语言学的修辞研究转到了心理学的认知研究,进而上升到了人类认知模式的研究高度。如Whorf认为,我们如果不依赖物质性的隐喻,就几乎不能谈及最简单的非空间场景。而在创时代性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莱考夫与约翰逊进一步认为,隐喻是人类核心和天赋的认知本能,是反映人们思维和行动的一种基本方式[1]。同时,隐喻还具有强烈的文化属性。中国和西方之间,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人们的思维和认知具有不同的表现。因而,作为语言、思维和认知的集中体现,隐喻及其使用必然存在中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6.
马明 《理论界》2008,(12):155-157
传统的隐喻观有两个基本认识:(1)隐喻是语言使用中的异常现象,所以隐喻研究被排除在语言系统的研究之外。(2)隐喻是一种修辞现象,是语言可有可无的华丽装饰,所以隐喻性语言总可以被更加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所代替。人们之所以选择使用隐喻,无非是为了制造某种特殊的修辞或交际效果。传统隐喻观可以分为三大流派:对比论、替代论和互动论。三种观点的发展史反映了人类对隐喻的认知不断深入的演化过程。从现代人类的认知水平来看,传统隐喻观为现代认知观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但也限制了人们的研究视野。只有充分认识传统隐喻观的发展过程及其本质,才能够更加深入地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从而使隐喻研究成为人类认识自身认知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隐喻的研究早已超出了修辞学的范畴。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在Searle、Lakoff和Wilson等语言哲学家对隐喻的认知语用分析基础上,围绕隐喻与人类的思维认知发展,隐喻的意义、语境与人类生活世界的关系,可以对隐喻进行哲学的解读和阐释。  相似文献   

8.
隐喻三题     
作为人类表意行为的特殊方式,隐喻以“部分代替整体”的原则把语言从部分的有限性带向了整体的无限性,体现了语言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作为一种语言形式,隐喻是人类感受力和创造力的实体化结果。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是人类完整地创速性地认识世界的必经之途。文学层面上的隐喻是“审美的”隐喻,它通过反常化的途径向读者心智发出吁请,以隐喻自身的“复活”激励着人们创造性想象活动的进行。隐喻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在于:它是人类全部创造力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黄河 《学术探索》2004,(8):126-128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性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建立概念系统的一条必由之路。隐喻在日常语言、科技语言、诗歌语言、哲学语言中都俯拾即是。通常情况下,日常语言和科技语言中的隐喻,能指与所指是对应的,而诗歌语言和哲学语言中的隐喻,能指与所指是不对应的。对日常语言和科技语言中隐喻的解读,一般用理解式的解读方式,而诗歌语言和哲学语言中隐喻的解读,则需要感悟式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中英隐喻认知异同及文化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认知观认为隐喻不是违反语言常规的语言现象,它是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谈论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过程,在认知体系的支配下,日常语言中的隐喻无处不在。隐喻的认知基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人类有一些基本的生活体验是相同的,在英汉语中有许多隐喻具有相似性。同时由于受制于文化的体验和思维不完全相同,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隐喻又具有相异性。  相似文献   

11.
章婷 《齐鲁学刊》2007,(1):88-9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现象。人类通过其他具体概念来认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认知过程中,汉民族通过多种意象图式对时间概念进行建构。汉语中的时间概念隐喻分为时间是空间;时间是实体;时间是金钱。形成方位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三种隐喻方式。汉语时间概念隐喻在人类语言尤其是在日常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西方学者普遍把诗性语言与原始隐喻相联系,认为诗是“人类的母语”。本文认为诗性隐喻源于原始隐喻,但有着质的区别:原始隐喻是人类思维从混沌不分走向明晰的过渡性产物,是原始人类生存活动的“神圣工具”。诗性隐喻则是人在脱离自然母胎,成为具有理性的独立个体之后,对与自然浑融关系的寻觅追忆。原始隐喻不仅是诗性语言的源头,同时是人类文化的原初范型。诗性语言、诗性隐喻只是其中分化出的一支。当原始思维解体,“神圣的工具”脱落了“有用性”,原始隐喻也就蝉蜕羽化为纯精神性的诗性隐喻。  相似文献   

13.
熟语大部分是比喻性语言,因为它们的规约化语义通常是比喻义。比喻义根植于人们的种种认知模式,诸如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是隐喻思维的外在物质形式,如此说是因为隐喻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原始方式,而概念隐喻恰恰是伴随人们始终的认知自身及外部世界的固有策略和概念模式。再者,隐喻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活动之一。因此,分析、比较汉英熟语的比喻义的建构基础——概念隐喻,可以揭示蕴涵其中的隐喻思维方式,由此透视汉英民族思维模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一直运用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政治领域的隐喻更具有其独特的文体功能和语用功能。隐喻的各种功能不仅展示了隐喻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更能加深人们对隐语本质的认识。隐喻的运用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因此政治隐喻潜在的劝说话语意图尤显突出。  相似文献   

15.
隐喻保留了语言最初的诗性和活力。诗性语言或者说文学语言是用语言进行的艺术创造 ,它与人类的情感世界相对应 ,能够表达难以言说的复杂思想和深藏的情感。由于人类语言的有限性 ,人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有限感觉 ,隐喻则能够打破抽象思维和语言的束缚 ,恢复被抽象思维排除在话语之外的丰富联想关系 ,为诗性语言提供超出其本身含义以外的思想感情 ,从而揭示出文学艺术的内在意味和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本体隐喻基础之上。俄语中的“心灵”概念隐喻的本体就是人本身,同时又是容器和其它有形的物体。俄语中有关“心灵”的本体概念隐喻是复杂的认知机制在语言中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7.
习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惯用的固定搭配。隐喻在习语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在英汉语中,许多习语的构成均与大量的身体词汇有关,其中与"hand/手"相关的隐喻习语占很大部分。对此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框架下对英汉语中与"hand/手"相关的习语分别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进行简要的对比,以期更好地揭示不同语言背景下人们认知世界的共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隐喻在语言中是广泛存在的,长期从事隐喻研究的语言工作者和心理学者已逐渐深知人类的认知活动和社会活动都无法脱离隐喻。语法隐喻理论是隐喻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理论,是隐喻研究中的一个突破性进展,而且它从根本上扩展了隐喻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曲赞坤  宋海鹰 《理论界》2005,(6):187-188
隐喻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语言现象,是语言中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某一事物。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本文试图通过对隐喻特点及应用的论述,说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主要的是我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法,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隐喻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它的研究重点是隐喻概念体系.隐喻的文化本质体现在它的文化原型色彩.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方式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共性特征,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