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言语理论是语用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言外之力是原作者的行文主旨所在。笔者首先结合语用学的言语理论解析了言外之力的定义,然后分析了Sandor G.J.Hervey的言外之力翻译理论。笔者指出了其理论的不足之处,同时指出了汉译英应该采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物体 (含物、事、人 )和自我之间存在动力关系 ,构成力量场。言语之外存在力 ,行为是一种力 ,力是改变物体和自我的状态的原因 ,言外行为、言后行为和言前行为构成言外之力。对言外之力的定性离不开推理和语境。  相似文献   

3.
以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侧重分析言外之力在话语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文章的话 语语篇采用了曹禺的《日出》,说明言外之力可以通过感情意义、语境信息和句法结构来表达。同时,在戏剧当中言外之力可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并加速戏剧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5.
翻译可视为一种言语行为,从此意义上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除了传递表述性言语行为外,更重要的是传达施为性言语行为,以便在译文中产生相应的成事性言语行为。文中从文学翻译中的人物话语转换以及语篇言外结构传译两个典型的方面出发,通过对翻译成品的分析,概括出有利于传达言外之力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谈及言语行为,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言外行为即施事行为,而言内行为在言外之力实现中的重要性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并由此论及了言内行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等效翻译受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的制约,而把握关联语境是实现等效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语用等效的角度探讨了英汉翻译的转换问题。分析了语用等效的涵义,指出语用等效为原作和译作在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层面上达到的等值效果,而该效果的取得在于翻译过程中对译语读者对象的重视,语用意义的转换以及言外之力的传达。  相似文献   

9.
称谓是社会学以及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包括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亲属称谓的翻译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社交称谓翻译研究相对缺乏。社交称谓能够体现复杂的人际关系,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类称谓语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笔者认为可以广泛运用语用学、文化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等诸多学科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对《红楼梦》称谓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红楼梦》称谓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0.
借助言语行为理论 ,借助合作原则 ,说话人与听话人共知的语境信息以及听话人的推理能力等 ,通过实例说明语境对理解和表达间接言语行为方面所起的制约和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语言学家感兴趣的言语行为理论中“以言行事”的行为用意,即语用学上的“言外之力”。指出言外之力的语用翻译应充分考虑语境采取适当的方法,表达原文的语用用意。  相似文献   

12.
语用学尤其是关联理论对语境的研究为等效翻译的实现提供了依据。语境是“理解某个话语所使用的各个前提的集合”:语境研究突出了语用等效并且提升了译文接受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认为语言的产生依赖一定的语境,同样语言的理解也需要语境的支持,因而从翻译的交际性特征为出发点,分析了不同语境因素对翻译的制约和影响.大量实例证明,只有充分考虑语境因素,才能实现等效翻译,完成交际任务.  相似文献   

14.
非言语交际是人们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实际上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非言语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由于非言语行为具有民族性和多义性,不同文化的人对非言语行为的要求是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因而有必要了解语境与非言语交际的关系:非言语交际的策略和手段的选择取决于语境;语境有助于非言语行为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先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达到一定阶段后,再对其进行语用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避免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6.
为达到更加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反映出源语文本的意图,本文借助言语行为理论研究成果探讨翻译过程中文本外因素对文本理解、解释的制约作用。文本是一个由一系列言语行为(涉及主题性、功能性和语用性)组成的有机结合体。译者的任务就是把源语言文本最优化地译入目的语,确保翻译的语用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言语行为理论与等效翻译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讨论了言语行为理论与等效翻译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言语行为理论与等效翻译原则贯穿于翻译的全过程中,能动地指导着翻译实践。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关注的焦点始终应是原作意图和译语读者,翻译不能仅仅停留在译文与原文在语言表层意义上达到相等,而是要使二者真正达到语用意义上的等值等效。  相似文献   

18.
间接言语行为与认知语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两大类。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离不开语境。传统语境概念把理解话语的语境看成是事前设定的,传统语用学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人的知识因素与具体语境因素相结合进行推导的结果。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传统语境对话语理解的不足,以及认知语境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解的作用,从而提出动态语境观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会使用言外之意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言外之意的理解离不开语境.从英汉语翻译方面探讨语境与言外之意的关系,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出发点,结合语境阐述言外之意的产生根源、表现形式以及语境对言外之意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连贯是语篇的无形网络,存在于语篇的深层.在研究交际中的话语连贯问题时,我们不应仅限于言内因素,还必须考虑到语言之外的因素,而语境恰恰是言内因素(言内语境)和言外因素(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的结合.语境对连贯的影响体现在:一方面,某些表面不连贯的语篇可借助语境信息还原或衍生为连贯语篇;另一方面,如果语篇接受者缺乏必要的语境信息,某个连贯语篇对他仍然可能是不连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