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世纪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义 《云梦学刊》2008,29(6):62-68
哲学是人学,是人的社会学和人的宇宙学.哲学应当成为有创造性的建设的发展的哲学.需要是哲学发展的动力.哲学的任务是安顿人的心灵.存在的最高境界在于永恒.概念是历史的,是对实在的界限.分析批判改造"概念"、实现其向本体回归是当代哲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过去的哲学是对立斗争的哲学,今天的哲学是整体和谐的哲学.以自然为本.人们在评判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发展态势时,有肯定、否定与未定三种方式.实际、实用、实效.是我们这个时代与社会的特征.实用主义追求效果、效率和效益.实事求是是实用的最高境界.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标志.哲学是国家、民族、时代的灵魂.以人为本是幸福的法则.有用的价值判断是实践哲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的基础——从仁与孝的角度出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的本义是得道,人的道便是德性,得道便是德性的证明.从道德发生机制来看.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方式是最先、最容易做的事情.在家庭成员的关系方式中.孝顺是最确定的事实.它具有可操作性、可认识性和可陈述性.因此,从经验的角度来看,孝敬是道德生活中的第一件事情.可是当我们继续追问时,我们发现只有仁慈才是真正的基础.慈爱是自足的、自明的和不可理解的.它是道德存在的本体.这种追问便是形而上的方式.于是,道德有两个基础:一个是经验的基础,那就是孝敬;另一个是形而上的本体,那就是仁慈.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是人生整个教育的起点.人的教育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离开了哪一个都不行.但在这项工程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它是所有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粤剧行中,行行出状元.无论你是文生、须生、小武、大花脸,还是闺门旦、青衣、刀马旦,又或者是大拉扯、小拉扯,大头(老旦)、开口梅香闭口梅香.跑龙套的手下仔、打级翻(筋斗)的马童.你都不仅仅是代表你自己.因为一台戏反映人物的离合悲欢,人性中的邪恶与正义、善良与凶险的斗争,都是反映社会生活,都是演绎生活中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科学态度是科学素质的核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科学素质是全世界的共识.科学素质包括四个因素: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四者中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容易混淆.科学精神是本体论承诺.科学态度是认识论承诺,即科学知识可靠性的物质保证.科学素质是一个大系统,其中科学态度是这个系统的序参量.因此,这个系统符合协同学的自组织原则.同时,这个系统的输出又必然是科学态度,科学态度又反过来进一步整合大系统.于是,这又是一个超循环论模型.提高科学素质的关键是端正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6.
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发展是生存之基、效益之源,是解决胜利油田所有问题与矛盾的关键.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持续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大力实施资源战略、市场战略、创新战略和可持续战略,确保既定发展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7.
坚定理想信念是每个共产党员改造世界观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应该做到以下四点1、加强理论学习,务实理论功底.2、投身伟大实践,坚定理想信念.3、严格党内生活,加强党性锻炼.4、强化自觉意识,做到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学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学科的诞生,而且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的形成.生态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生的学科,也构成了新的研究方法论.这就是生态心理学学科和心理生态学方法论.生态的核心含义是指共生.生态的视角是指从共生的方面来考察、认识和理解环境、生物、社会、生活、人类、心理、行为等.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性主张就是天人合一.这是原初的生态学方法论,是强调人与天的合一,我与物的同一,心与道的统一.这应该成为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下的公平与效率——一个法律价值的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价值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它包含诸如公平、正义、平等、自由、安全、秩序、效率等价值.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法律诸价值的相对地位是不同的,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群体、不同个人的价值需求.近年来,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成为中国法律价值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争议焦点.公平是法律的首要价值,效率是经济的首要价值.现代社会是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尤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应强调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法律与经济的统一.以法律之公平消除因追求经济效率而带来的社会不公现象,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丁纯 《天府新论》2008,(2):40-42
墨子思想中的"兼爱"、"节用"、"躬行",是墨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子思想影响深远,特别是他的实践观、草根意识等.墨家思想中的"兼爱",是大爱,这种大爱无等级、无差序、万物同一、不分厚薄.提倡"兼爱",即是提倡和谐.勤俭节约是墨家思想中的宝贵资源,节俭是主体开创事业之本.墨子实践其"兼爱"思想,是在躬行,不是空谈.墨子思想对于当前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价值.兼爱思想,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爱的重要性;节俭是一个尺度,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躬行则需要主体具有务实精神,能够在实践中肩负责任.  相似文献   

11.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的奠基石,是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是一节好课的必然条件.在诸多基本功中,课堂教学基本功尤为重要,是对教师基本功掌握情况的集中检验.因为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它对计划、备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等环节具有决定和支配作用.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学生成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抓住了课堂教学就抓住了根本.  相似文献   

12.
政党意识形态观是影响政党意识形态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有效发挥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是指政党对意识形态的根本态度和看法,政党地位、政党意识形态、政党自身状况、历史文化渊源等是影响政党意识形态观的因素.科学的意识形态观是政党的追求.它认为意识形态是价值目标.但价值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符合实际;认为意识形态是工具,但必须以能不能凝聚广大民众、党员为标准;认为意识形态是行为准则,但不能僵化;认为意识形态是旗帜.但应当尽量包容.  相似文献   

13.
法律思维方式与公民文化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精神有两种表现,一是在立场上或方法上的妥协、克制、制约、谦抑,二是在目标和价值追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正义等.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看法治,思想方法、利益追求和社会存在应是多元的.公民社会对法治建设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它是一种来自民间的团体对公权力的制约.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看,法治要求人们拥有最低限度的法律思维,以便达至最低的共识.法律对权力的制约程度是由公民文化水平所决定的.因而发展公民文化就成了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公民文化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法律思维方式.无论是权利的维护还是对权力的限制,都离不开法律思维方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产生于国家干预的经济法,根植于商品经济的基础上,是以尊重市场机制为前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济法的产生是为了弥补民法、行政法的不足,经济法是现代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社会整体利益.经济法是市场经济的引导法、规制法、平衡法.  相似文献   

15.
杨旭升 《天府新论》2004,(5):103-105
文昌文化是包融广泛、蕴含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四川梓潼七曲大庙是文昌祖庭,是我国文昌文化的发祥地.文昌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它的生成、发展、积淀离不开中华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的制约.大量的文昌文籍,究其实际是劝世之文.这与文昌帝君由神而人,由人而神,神人合一的传说密不可分.这与中国传统儒学始终关注现实切至的人生,崇仁重德,强调孝友紧紧相关.文昌文化借力于佛、道之言,以成其劝世之说,但始终环绕着强调孝友、仁德这最根本的儒学内核.  相似文献   

16.
社会活力是指在一定自然、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系统内部自然生长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社会活力是形成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新的历史时期,激发社会活力是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激发社会活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的具体体现.激发社会活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相似文献   

17.
秦宣  郑丽平 《江汉论坛》2007,3(9):15-18
1917年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至今已经过去了90年.作为20世纪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十月革命自其发生之日起,即成为东西方政治家、历史学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苏东剧变之后,十月革命的话题尤为引人注目.十月革命到底是必然还是偶然、是革命还是政变、是喜剧还是悲剧、是进步还是退步、是好事还是坏事,再次成为人们争论的话题.在我们看来,其实这些问题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十月革命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它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仅探讨十月革命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利益与政治之基本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益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关系中实现其需要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的实现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竞争性与协调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结合的规律性.政治是阶级社会中各权力主体为了利益而以政权为核心所展开的活动及其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其根源是利益,实质是阶级关系,核心是政权,活动是科学和艺术.经济关系体现并制约利益关系.利益决定政治的产生、性质、变化、活动方式和内外政策.政治对利益具有反作用,表现在国家政权、政治关系的变革、政治路线、政策和策略、政治工作对实现利益有巨大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消费力是一种链.消费力链是购买力、使用力、安全力三个主要节点的统一.消费力使消费需要成为消费需求.消费需要是消费需求的内在根据,消费需求是消费需要的外在表现.不断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力、使用力和安全力,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消费需求上升规律和消费需求不足规律是扩大消费的理论根据.提高消费主体的消费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必须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促进共同富裕.一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二要进行消费教育,提高居民对消费品的使用力;三要使个人、企业和政府形成合力,提高居民消费安全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产业的兴起.是经济体制改革强力推进的结果,是文化的市场化和经济化.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发展道路是壮大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选择.因为市场化是文化产品价值的实现方式,是文化市场体系的培育路径,是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可以在主体、技术、渠道方面给出安排.同时要防止其对正确价值取向的偏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