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一个故事可以很好地概括公共关系在初入中国时所遭受的冷遇和误解:当时一位从事公共关系事务的朋友一次带了些媒体朋友到卡拉OK唱歌,一个领班小姐热情地递上名片。这位朋友看了一眼名片,苦笑着对领班小姐说:“呦,咱俩是同行!”——那名片上印的职务是“公关经理”。  相似文献   

2.
彭立奎 《老友》2012,(2):68-68
我是1994年退休的。人老了,常怀念儿时的小伙伴、上学时的学友、工作时的同事,很想与他们打打电话、通通书信,回忆过去、谈谈现在、展望将来,只可惜时间久了,很多人联系不上。按过去通信录和名片上的地址,写信被退回。打电话提示为空号。后来才知道有的朋友高升调动了,有的朋友乔迁新居了,有的朋友固定电话升位了,有的朋友固定电话换手机了。无法联系上,心中很纠结。  相似文献   

3.
文字改革包括文字制度的改革和文字内部的整理、简化两个方面的内容。汉字的改革也包含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于整理和简化汉字我国语言学界的认识比较统一,而且在整理和简化汉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于是否从制度上改革汉字则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主张从制度上改革,废除汉字,实行拼音文字;另一种意见只赞成进行文字的调整和改进包括简化汉字和整理汉字,推广普通话,以汉语拼音方案为汉字的辅助工具,但反对拼音文字。我赞成后一种意见。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改革汉字制度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25>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书信中未发表的文字(《两地书·一○一》中未录): 中大委员会来信言正教授止我一人,不知何故。如是,则有做主任的危险,那种烦重的职务,我是不干的,大约当俟到后再看。①①鲁迅后来到中大后接受了文学会主任兼教务主任职务。……长虹则专一攻击我,面红耳赤,可笑也,他以为将我打倒,中国便要算他。陈仪独立是不确的,二十二日被孙①缴械了,此人真无用。而国民一军②则似乎确已过陕州而至观音堂③,北京报上亦载。  相似文献   

5.
我的孩子已经快两岁了。怀上她时,我和当记者的丈夫到日本才3个月,原来就忙乱的生活更是被不期而至的宝贝搅得疲惫不堪。而在此期间,一位又一位热情的日本朋友时常“闯入”我们的生活中来,或带来一份意外惊喜,或予以安慰照料,使我在那段特珠时期的生活充满了美妙的小插曲,这些插曲至今回味起来,余韵无穷。 “不速之客” 吉田登美子是我到日本后结交的第一位日本朋友,这位看上去顶多只有40多岁的日本妇女,在东京一家宾馆里供职,性格幽默开朗,温和而随便,如果不  相似文献   

6.
一口吃不成胖子,但胖子却是一口口吃出来的。我18岁那年有了第一份工作,在小县城一家国营企业给老总当文秘。就在我准备上班的前一天,有好心的朋友劝我:"你真打算到那个单位工作吗?"我不解地问:"为什么不能?"朋友说:  相似文献   

7.
女士们、先生们: 您们好! 受到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一年多前,我在毛里求斯的世界华商年会上讲话时,呼吁在海外的炎黄子孙和华人企业家到中国投资,抓住机遇。一年多来,我们陆续在中国对上百家国营企业进行了嫁接改造,参观了一千多家国营企业,借此机会与各位交换一下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8.
米芾《画史》是古代书画论、书画评的重要著作,影响深远。近二十多年来,画学家为这部论著做了系统的版本校勘、标点和文字注解诠释,出版了多种整理本,既便于读者阅读,也推进了《画史》研究的发展。但仔细研读这些整理本,可以发现这些新本有的选择底本不够严格,文字校勘不够仔细,句逗标点不够准确,注释、串讲有不少失误或有待商榷。今合为“整理本的几个问题”与画史专家和读者一起讨论,以期在现代认识的基础上对这部著作有更确切更深入的了解,有新的、适应不同需求的整理本问世。  相似文献   

9.
《可乐》2006,(12)
一位企业家正坐在餐厅的角落里,独自一人喝着闷酒。这时一位热心人走上前去问:"您一定有什么难解的问题,不妨说出来,让我给您帮帮忙!"企业家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我的问题太多,没有人能帮我的忙。"这位热心人立刻掏出名片递  相似文献   

10.
新近整理书刊文稿,在我杂乱的书报刊物稿件笔记等什物堆里,重新检得一篇纸张发黄的旧作。稿纸上的钢笔字已经褪色,细细一看却是一篇有关记载鲁迅亲笔签名向北新书局领取稿费和鲁迅几张名片的重要资料。我的见闻有限,似乎直到现在,还没有见到过介绍鲁迅领取稿酬的亲笔签名收条和鲁迅名片实物的文字记载。睹“物”生情,不免引起了我的一段往事回忆。我的藏书文稿在十年内乱的大浩劫中一起罹难。一九七九年国庆节前几天,我正式被分配到上海文艺出版社主持社务。初冬的一天,一位编辑到我办公室来,意外地交给我一叠纸张发黄的稿子,说是新近在一  相似文献   

11.
流沙 《社区》2007,(24)
有一个特别的保姆,"供职"于我朋友家,是朋友千辛万苦才找到的,她集中了让东家感到可怕的许多缺点,这也是我以后坚决不找保姆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我为自己印制过4种名片,内容及文字排列方式各有不同,但始终是单面、白底、黑字、无花的薄型张。印价堪称全市最低,形式堪称全市最简单。 我没有资格给人名片时露出自豪感,也很少有机会对人朗声说:“请多关照,今后多联系。”我给人名片时总是羞答答、静悄悄。 不久,我调到《苏州政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职务作品?在我国还没有成文法的规定。但就法理和习惯而言,笔者认为,职务作品是工作人员(职员)作为自己供职组织的业务而创作的作品。如国家工作人员依其公务所撰写的公文,记者在其职务上来写的稿件都属于这一范围。职务作品中的职务,从社会关系而言,需有产生这一职务的某种关系的现实存在。依劳动法和勤务章程,某人欲成为某一组织的工作人员,就必须接受这一关系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一接受,一个人的身份就起了变化。在法定或约定的期限内,某人就成为某一组织的职员。不是某一组织的职工,其创作的作品不可能是职务作品。因此,这是职务作品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这里所说的古文献是指古代用汉语记载的文献而言,包括书籍和其他文字资料。我国历史悠久,文献资料极为丰富,但经长期流传,不仅散失了很多,而保存下来的也有文字讹误、脱漏、增衍、错乱等状况,需要整理,因此,在古文献整理实践中就逐渐形成了一门“校勘学”,专门研究这类问题。关于校勘方法,陈垣先生曾提出“校法四例”,今节录如下:一为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发现其中不同之处。二为本校法。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三为他校法。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四为理校法。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这四条基本方法,是陈先生多年的经验总结,是对纷繁复杂的校勘方法的概括。  相似文献   

15.
竹简是古人书写文件、著作等的竹片。先秦时期还没有纸,人们将文字书写在一根根小竹片上,并用丝线编联起来,当作传播信息的载体。东周时期,楚人把成竹劈成条,去其节,杀其青,加以刮削、整治,制成待用的简。这种尚未写上文字的竹简叫做"无字简"或"空白简"。如果上面写有文字则叫做"有字简"。楚简多出自于墓中。出土时,有的简保存较好,有的简则残损严重,甚至仅存残片。楚墓中多存积水,因此原简的编联顺序也常受到扰动。有的墓曾被盗,受损情况就更为严重。楚简上的文字一般墨书在篾黄面(少数简两面书写)。整简字迹多清晰可辨。每简字数不等,少则数字,多则几十字。书写时,有的留有天头、地脚,有的则不留。文字风格不同的简多半是由数人所写。简文中往往有某种特定的标识符号,如"="(表  相似文献   

16.
清福和眼福     
洁尘 《社区》2012,(14):49-49
外地朋友跟着我进茶馆.看那么多女人闲坐在那里.或聊天.或不聊天。不聊天的,有的看报纸杂志,有的端个小镜子看自己。又是夏天,女人多是吊带短裙,白花花的腿和肩。朋友于是被惊了一下。小声问我,这些女人都是干什么的? 干什么的?干什么的都有。老板、干部、白领、教师、画家、歌手、开铺子的、卖衣服的、编报纸的……还有一些我这样的,写字的。  相似文献   

17.
薛福成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政论家和外交家,他在曾国藩、李鸿章的幕府中供职近二十年,协助处理了许多重大事件,后在中法战争中筹防浙东军务有功,被任命出使英、法、义、比四国钦差大臣,在国外五年,办理诸多事务。《薛福成日记》由此分为幕府二十年与国外五年前后两个时期,这二十五年(1869-1894)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薛氏日记对许多重大事件都有记录,其保留的资料中有极少见或失传的文字,有不少内容为已出的刻本所无。南京图书馆古籍部与南京大学历史系协作,组织人员整理了薛氏日记,供学术界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8.
美国《创业者》杂志最近评选出数位30岁以下的成功创业者,他们中有天生的企业家,也有偶然跳入商海的;有的依靠严密的商业计划稳步成长,有的则像是在“漫不经心”中取得成功;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为梦想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初次见面,递上一张名片,你的职务信息便可一目了然,由此对方对你形成初步印象,为近一步交往打下基础。不可否认,“名片”对于初次相识的职场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纽带作用。实际上,不仅是这张小小的卡片,掌握一些心理效应,也能起到类似“名片”的效果。“心理名片”将帮助你打开局面,使自己在初次职场交流中更具魅力和影响力。那么,如何用好“心理名片”呢?  相似文献   

20.
财富品质是从艰辛和坚毅中磨炼出来的。“温州人”已经成了一张金名片,而这种荣耀,主要是广大的温州民营企业家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打磨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