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从小到大,我做过很多错事,但有一件我每每想起,心中都充满愧疚……我十来岁的时候,有位老人常赶着毛驴车来村里收破烂。起初看见老人称破烂时,他用右手拎秤,用下巴移动秤砣,又快又准,觉得有趣。细看他的左胳膊,我发现他的袖管空空的,随风摆动着,才知道他是独臂,不免为他难过而又敬佩。有一天我在大姐家玩,正赶上独臂老人来收破烂。大姐攒了一堆废塑料布,就把他喊了过来。看他一只手捆废塑料布很费劲,大姐就动起手,我也帮忙。大姐掀起废塑料布的四边,“哗啦哗啦”地往中间摁,我也撒欢儿地抓起边上的往里塞。突然,我的手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我知道是石头。随即一个让我心跳的  相似文献   

2.
正不忍敷衍土豆的作家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人。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认识已久的一个孩子。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可乐》2006,(8)
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8点半钟,来了一位老人,年龄80岁靠上,他是来拆拇指上的伤口缝合线的。他急切地说,他9点钟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希望我能优先给他安排。我请老人坐下,看了看他的病例卡,按惯例,老人应该去找另外一位大夫给他拆线,但至少得等一个小时。出于对老人的尊重,而且正好我有一点空当,我便决定为老人拆线。治疗中,我和老人聊了几句,问他是否已经和为他拆线的大夫约定了时间,老人说没有,他知道那位大夫9点半以后才上班的。我好奇地问道,那你还来这么早干什么?老人不好意思地笑了,说他必须9点钟到康复室和妻子共进早餐。这一定是一对恩爱老夫妻,我心里猜想,话题便转到老人妻子的健康上。老人告诉我,她的妻子已经住在康复室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她患了老年痴呆症。我随口问道,如果你去迟了,她是否会生气。老人说,那倒不会,至少在5年前,她就已经不知道我是谁了。我非常惊讶,问道:"5年前就已经不认识你了?你还每天坚持来和她一起吃早餐,甚至还不愿意迟到一分钟?"  相似文献   

4.
平陆县张村镇张村二组居民共产党员李玉珍,40多年如一日地孝敬公公,多次被评为好媳妇、敬老模范。李玉珍的公公王永茂,今年89岁。1949年玉珍与老人的独生子四娃结婚。婚后不久,丈夫下沟割草时不慎掉入深沟,大腿骨折,落下个终身残疾;婆婆1964年也因病与世长辞。永茂老人曾想,老伴病故,儿子残疾,自己没有闺女,吃穿要靠儿媳,长此下去,行吗?细心的玉珍看透了老人的心事。她想: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践党的宗旨,为党增光添彩,首先要赡养好老人,如果连自己的老人都不好好赡养孝敬,那还算什么共产党员,一个真正的共产…  相似文献   

5.
云日 《老友》2010,(7):28-28
一个历经坎坷的普通老人,一个仅有9年党龄的离休干部,一个把党组织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人。他几十年孜孜以求,追求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信念;他几十年任劳任怨,书写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豪迈誓言。他离休后默默无闻地奉献,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崇  相似文献   

6.
周末在街上散步,碰到一个70多岁的老党员。他问:“听说现在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说:“是的。”他又问:“你说,什么叫‘先进’?用啥来衡量?”我说:“先进的标准多着呢。”这时他就有些激动:“我看那三句话说得非常好,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是要平常时刻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险时刻豁得出来。”接着,这位老党员又讲了很多:“我们那时候,打仗共产党员要冲在前面,吃苦共产党员要抢在前面,有了好事共产党员要让在前面……”回到家里,我一直在思考这位老党员的话。既然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前边要加“保持”两个字,…  相似文献   

7.
吴雯 《社区》2013,(31):40-41
我到社区工作不久就遇上了一个“奇怪的老人”,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到社区办公室来一趟,来了也不说话,你招呼他,他也不理,就直奔报刊架而去,找到最新的地方报刊拿了转身就走。这样好几次后,我忍不住向身边的同事打听这位“奇怪的老人”。一打听才知道,这位老人是退休老干部,平时闲下来喜欢看书,写文章,他经常向地方报刊投稿,  相似文献   

8.
恩比爱长     
贾乙 《老友》2008,(5):28-28
我认识一位年近八十岁、瘫痪在床达30多年的老人。老人无儿无女,这30多年来,在她身边一直耐心周到照顾她的是她的老伴儿。在我的印象中,她的老伴是一个开朗、乐观、富有幽默感的人,从他的言谈举止中,你一点也看不出他和一个瘫痪在床的人共同生活了30多年。在一次闲聊中我问他:"这30多年来,你是靠什么走过来的,是爱情的力量吗?"  相似文献   

9.
享受宁静     
每一个黄昏,在静静的沙滩上,总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站在夕阳里,闭目养神。他那飘逸的银髯,有着一种别样的风采。有好几次,我都想问问他到底在干什么,但又怕惊扰了老人。某一天,我还是忍不住寻了个机会,道出了心中的疑问。老人一听笑了,他说:“我只是在享受一种宁静,这是一种很难得的享受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到的。”听罢老人的话我感慨万千:老人的确是一个高人呀!想想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社会里的现代人,每天被各种各样的欲望所左右,被各种各样看不见的绳索所缠绕,心被物役,疲惫不堪,哪里还能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享…  相似文献   

10.
在太原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三休养所曾经有一位老人,退休10多年来,他先后从退休金中取出3万多元用于家乡建设和资助贫困生。2002年1月4日,当他又一次回到家乡时因突发心肌梗塞离开了人寰。在他去世后的几个月里,他生前的同事、好友及家乡亲人都沉痛地回忆、诉说、传颂着这位年仅64岁的普通共产党员的许多感人故事。他就是原太原江阳化工厂总军代表、副师级退休干部杨庆洪。“我要为家乡修桥筑路出点力”武义县在浙江省属于较为贫困的地区,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落后的思想观念,一直未能摆脱贫穷。杨庆洪从军30年间,无论身…  相似文献   

11.
《北方人》2008,(7)
邻居的老人端坐在葡萄架下,似乎在细嗅阳光的芬芳,享受被阳光晒暖的遐想。我被诱惑了,走近他,跟他聊天。都说沧桑的老人是一本智慧的书,我要看看他人生的绚烂,学学他的慧心。老人知道我是一个沉默的  相似文献   

12.
生存的勇气     
佚名 《社区》2003,(19):45-45
对门邻居家来了一位乡下亲戚——一个不能讲话的聋哑老头。一天下班正准备开门进屋时,邻居家的防盗门忽然打开,就是这位聋哑老人一阵呀呀哑语,招呼我进他屋。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进去一看,什么也没发生。又一天下班,他又在门前。看来,他已经摸清了我下班的规律。这次,我刚坐下,邻居就回来了。老人在一旁傻傻地笑,弄得主人有些不好意思,慌忙解释,说,可能是一个人困在屋里时间久了闷得慌,想找人聊聊。我想也是,这儿不比农村,在乡下还可以找人比划几句,但在这儿,人生地不熟,又有语言障碍,孤寂之中,难免会有如此“唐突”的举动。  相似文献   

13.
东京迷路     
我从北京航天大学的教授岗位上退休后,因通日、英语,常出国走动,为一些代表团翻译。 一年夏夜在东京,我出门看夜景,盘桓得久了,走得很远,摸不到回去的路了,恐惧紧张地呆在一个路口,不敢动了。等了一会,走过来一个人,年龄亦在六旬开外。个子不高,身体微胖,皮肤黝黑,走得那么急,想必也有要事去办。我用日语向他问路,他只稍作迟疑,就领着我走了。 那位日本老人并没有领我回去,却找到了警察,问到了路线。原来,这位有急事要办的老人也并不知我住的地址。于是,按照警察指点的路线,他又带着我找住所。 我走在前面,把那微胖又微驼的背影留给我去读,好象这是谁分  相似文献   

14.
彭瑜 《百姓生活》2010,(2):33-34
结婚一个月,妻子跑了,上门女婿选择留在岳父母身边照顾二老。二老深受感动,为他再次张罗婚事。他成为老人的儿子。孝敬二老十多年后。他于两年前突然去世,他后来的妻子又坚强地担起孝敬老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从前有一位老人,七十几岁还未结婚,他到处远行。有人问他在寻什么,他说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然后娶她为妻。那人又问他,到过那么多地方,找了那么多年,难道从来没找到完美的女人吗?他回答说,曾经碰到一个无与伦比的完美女人。那人又问他,为什么不娶她回来呢?老人痛苦地说,那女人也在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  相似文献   

16.
爱往低处流     
一次和朋友上街,眼见前面一辆车疾驶,仿佛蹭了一个行人,行人摔倒了,身上有东西滚落,而那辆车却加速扬长而去。我们急忙赶过去,扶起摔倒的人,我认出他是在步行街入口处拉二胡乞讨的老人。他随身携带的盛零钱的搪瓷缸甩了出去,硬币滚落一地,膝盖和一个胳膊肘也擦破了,但他仍死死抱着一样东西不放。  相似文献   

17.
曾经有位学者,当他声名显赫的时候,有记者问他,他最感激的人是谁。这位学者深情地说,他最感激他的第一位老师,是那位老师引导他从一个无所事事的少年变成一个热爱文学的人。这些话被一些人传到了那位老师那里,但是那位已白发苍苍的老人并没有表露出一丝兴奋与激动,仍然平静地生活。有人问他,你曾经引导过的学生如今显赫了,最感激的人也是你,你为什么无动于衷呢?老人缓缓地说:“我忘记了我所帮助过的人,所以我并不会因谁显赫而记起他。”一个记得,一个忘记,一个牢牢记着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一个忘记自己对别人的帮助,两者实在都是心怀大智之人…  相似文献   

18.
李树林 《老友》2012,(3):54-54
案例1:空巢老人秦大爷,接到一个电话,问秦大爷还记不记得他是谁。秦大爷前几年回过一次故乡。三表弟的小儿子黑子,常围着他转,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秦大爷一心想着是黑子,便高兴地说:“黑子。你总说要来城市里看看。”电话里说:“我是黑子,这次真进城了。”秦大爷兴奋地说:“我就盼着能有个三亲四邻的来看看我,快来家吧。”  相似文献   

19.
今年二月一日是我们敬爱的老院长徐特立老人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回忆当年我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时,能够经常见到我们的老院长徐老,亲聆他的教诲,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他是一个异常慈祥的老人,常面带笑容,和蔼可亲。他象母亲一样疼爱我们。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延安自然科学院是我们党创建的第一所科技大学。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时期,同时又有蒋介石大肆反共,对我陕甘宁边区进行层层封锁,在延安山沟里创建  相似文献   

20.
胡士华 《社区》2002,(16):32-32
从住宅到单位的巷路很长,是一条蜿蜒伸展的狭长斜坡。有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条拥挤的巷路上,人们经常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干瘦老人。他戴着一副瓶底般厚实的近视眼镜。一边吃力地推着三轮车行进,一边不停地咳嗽着。那情形,叫人看着总感到有些揪心。三轮车上盖着厚厚的篷布,我一直弄不明白车里装载着什么,让老人每天4趟来回,艰难地搬运。直到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由于路面太滑,老人连车带人被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撞倒,我才知道那辆笨重的人力三轮车上,装载着他的一对双胞胎孙子。兴许是出于一种本能,老人在三轮车被撞的那一瞬间,拼命地用整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