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钊同志在年逾古稀之时,他的《育儿保健临床推拿三百例》,由山西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他离休十余年来老有所为的结晶。像高龄得贵子一样,值得庆贺! 《育儿保健临床推拿三百例》,是杨钊同志自1983年从运城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充分运用他在战争年代,以行医作掩护学到的一技之长,累计给患儿  相似文献   

2.
政策问答     
“部分供给、部分工资制”可否视为供给制? 问:我是一位退休干部。当年和我一起办理手续的一位同志大部分情况都和我差不多,可就因为他的经历中曾经享受过“部分供给、部分工资制”待遇,结果他办理了离休,而我办理了退休。事隔几年,我还是不大明白,什么是“部分供给、部分工资制?”“部分供给、部分工资制”可以视作供给制,可以办理离休,国家有这方面的规定吗? 晋中 老张 答:老张同志,你提的问题具有代表性。鉴于近来有不少老读者打听什么是供给制,在此将“供给制”、“部分供给、部分工资制”,一并解答。  相似文献   

3.
老李今年76岁了。1988年离休后,他就没有闲过。他说,咱是军人出身,离休后没有什么技术可为群众服务,就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尽点心,出点力吧!确定目标后的老李,俨然一名肩负重任的战士,勇敢地起程了。1989年他单打独挑地站在了长治七中的讲台上,面对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和演讲后引起的不小反响,老李掂量出了肩上担子的份量,感到了一个人力量的微不足道。于是,他开始“招兵买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老李身边有了5个志同道合的“战友”,初步成立了“长治市关心下一代宣讲团”。老李由“单兵”扩大成了一个“班”。由于老李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主旋律,紧跟形势,宣讲团很快在长治小有名气,老干部、司法、环保、教育等部门的聘书  相似文献   

4.
熊志远 《老友》2009,(9):60-60
离休10年多了,我把离休生活归纳为五个字,即将学、写、行、唱、动贯穿于每天的生活之中。学。离休后,我订阅报刊杂志五种,每天读报阅刊,晚饭后看电视新闻。一天不学不看,就好像缺了什么。长期坚持,不断增长新知识,使  相似文献   

5.
原广西百色地委党委、行政专署第一副专员李一民同志,于1976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安置回老家长治市襄垣县。20多年来,他并没有闲赋在家,安享清福,而是用他那丰富的工作经验,广泛的人际关系为全县的“两个文明”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离休无所求,甘为孺子牛,心里装着党,余热写春秋”,这是李一民同志向党表白的心声和晚年人生追求的写照。老李常对人说:“离休不离党、到处能发光”、“自己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的生命是属于党的,只要活着,就要为党的事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离休后…  相似文献   

6.
湛江市关工委副主任、市委党校关工委委员陶懋白,离休前是党校副教授。年近八旬的他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作出新的贡献。“磨一点嘴皮子”站了35年马列理论传播讲台的陶懋白,将1987年离休后的各种宣传教育戏称为“磨一点嘴皮子”。学  相似文献   

7.
《山西老年》今年第三期“人走茶凉没法 儿”一文写得好!我很赞赏。甄锐同志离休后 所遇到的事,我们有很多同志都如此,我自己 也有亲身感受。而且我的遭遇比他还惨!真是 一言难尽。 我自己性子急,爱生气,但是遇到不顺心 的事,我就想起过去的战友,他们得到什么?我 有一个战友叫丁八字,他在1948年10月淮海 战役前在湖北白马寺执行一次战斗任务,被敌 人抓住,吊在一棵树上,敌人用小刀剐他身上  相似文献   

8.
今年87岁的山西省电力公司临汾供电分公司的离体干部解黎明,是一位有着58年党龄的老党员?离休后,她不以在家颐养天年为乐,而以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为荣,践行党的宗旨,为党争取荣誉,肩负起了一位老党员、老干部的一份社会责任。她的先进事迹感动“三晋大地”,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关注。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作出重要批示:“离休老党员解黎明的精神境界十分感人,中央媒体要予以宣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作出重要批示:“离休干部解黎明的先进事迹应广泛宣传。要鼓励有条件的老同志学习解黎明同志的先进事迹”。  相似文献   

9.
在汾阳县南偏城村,有位79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一心扑在“四荒”治理和植树育树上,既丰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也为家乡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了榜样。 老人名叫王和宽,1984年11月,年已68岁的他离休后,回到了离别多年的故乡——南偏城村。从此,他开始了新的生活:利用家乡荒山荒沟多的优势,植树育树,建设“绿色银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银行太原分行离休干部、76岁高龄的共产党员陈永祯同志,人们都亲切地叫他“老陈”。老陈在金融事业这块沃土上默默地耕耘了大半生,自出校门就进入了金融界,他走遍了银行的会计、出纳、管理、计划、统计、调研、评估等岗位和部门,由一个练习生逐步成长为高级经济师,由一个初中生成为大专生,在66岁那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0年离休后,在行里业务量大、人员紧张的情况下,经领导同意,他自愿继续留行工作。返聘后老陈更加珍惜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机会,工作比以前更加积极勤奋,在调查统计资金评估岗位上一干又是7年。今年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年龄已高,让其回家安度晚  相似文献   

11.
一个春光融融的午后,我走访了侯马市离休干部、校外优秀辅导员杨清泉同志。杨老一生坎坷,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平反复职后已五十出头,工作不到十年就离休了。因此,他把离休后的这段时间,当成自己的“第二个春天”,他说:“日暮黄昏,也要燃烧出万朵云霞。枯藤老树,也要长出片片新芽。西风瘦马,也要奋蹄点点生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十几年来,他常常不顾年老体衰,不畏酷暑严寒,脚踏自行车,身背干粮袋,顶风冒雨,踏泥踩雪,起早摸黑,奔波在侯马市的学校、街道和村庄。他给学生讲革命理想,讲优良传统,讲民主法…  相似文献   

12.
如何改变“人走茶凉”的现状?依我看,除了 对在职人员加强“尊老敬老”的教育外,还有个 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离退休老同志要以“热” 对“凉”。这样,“凉”就会“热”起来的。 何以见得?有例为证。 某供销社有个老干部,前几年他刚一离休, 就觉得“茶”变“凉”了。他发过牢骚,提过意见。  相似文献   

13.
杜立 《中华魂》2014,(15):55-56
我同石坚同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认识了,他是我敬仰的“三八”式老革命,又是天津新闻界的老领导。但交往比较密切则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他离休后担任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会顾问,特别是会长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14.
国营大众机械厂为了更好地为离休干部和“老兵工”服务,于2004年3月专门成立了“离休办公室”。担任主任的郭革婷同志是一位年轻人,但她对老干部工作责任心很强。她以身作则,尊老敬老,时时处处为老干部着想。郭主任上任伊始,就协调厂里各方面关系,先后为老干部建立了阅览室、台  相似文献   

15.
张明甫同志今年66岁,是个左手背残缺、腰腹受贯通枪伤致小便失禁、双肢麻木的一等伤残军人。1987年离休后,他听了传达全国老龄委上海发展老年事业经验会议精神之后,非常高兴,下决心干一番老年事业。终于在1987年经省老龄委批准组织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山西老龄人才资源开发协会”,他被选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省委领导贾俊、阎武宏提任名誉会长。  相似文献   

16.
全国人民亲切地把毛泽东同志称呼为“毛主席”。但“毛主席”这个称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指的是什么职务,有些同志还不清楚。现在根据历史资料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毛泽东同志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此后,在中央苏区他就以主席的名义发布公告和命令。  相似文献   

17.
廖仕成 《老友》2011,(10):57-57
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宿舍院内.住着一位88岁高龄的离休英语老师陈新希。 陈老师性格开朗、为人和善、处事乐观、待人热情,始终是笑对人生。用他自己的话说:“党和政府及学校对我们离休人员处处关心、关爱、关怀。我们生活上完全无后顾之忧。”他把“知足常乐”作为修身养性的主要内容.牢记“人无妄念自风流”的古训,时刻提醒自己,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政法系统的老干部,贾升贵老人从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职位上离休以来,一直为维护法律的尊严而呼喊奔波,为“依法治国”发挥着余热,博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赖。为人称道的是,他在75 岁高龄时依然热情不减,历时1 年半,行程2500 公里,为身在异地的离休老干部的合法权益讨了个公道。 原籍昔阳县的宋某,于1944 年参加八路军离家,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后来转业到北京从事教育工作。离休后思乡情切,可是回家探亲却遇上了一件烦心事:土改时分给他的3 间瓦房, 1986 年被其胞兄借换《土地房产证…  相似文献   

19.
王朝进同志离休前任山西医学院党委书记。离休后,他一直掂念着家乡的教育事业,曾先后两次捐款10000元,为家乡小学设立奖学基金、修建新学校。1995年他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获得李鹏总理亲自签名的一枚铜奖牌。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同志曾数次指出:“创造性思维中‘灵感’是一种不同于形象思维的逻辑思维的思维形式。”“灵感是又一种可以控制的大脑活动,又一种思维,也是有规律的。”他还提出要专门创立一门“灵感学”,和逻辑学、形象思维学并列一起作为总的思维学来研究。他预见“一旦有了这些学问,对科学技术的进展,影响将是巨大的。”钱学森同志的识见与号召应引起我们搞理论的同志的高度重视。本文拟就灵感的不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