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瘦作为感官词语在取譬连类思维机制的作用下进入古代文艺批评成为对待概念,于诗、文、书、画诸论域呈现出崇肥、崇瘦、肥瘦相和、超越肥瘦等多种理论形态;肥、瘦两端发展并不平衡,宋代以后,由于儒、道思想的共同作用及对待概念的升降机制,瘦美更受关注;肥、瘦概念的生成与演变突出代表了古人感知和言说文艺的方法与特色。  相似文献   

2.
张宝珠 《社区》2005,(23):8-10
2001年,中国社区建设中发生了一件惊动全国的事件。生活在武汉江汉区的居民享有一种“特权”,他们可以根据政府在本社区的表现,给官员打分,论说长短。官员的工资奖金要依据评议而定,表现欠佳的还有可能被“解雇”,这种民主评议的形式被外界称为“民评官”。然而,这种把政府官员放到“火上烤”的制度是谁提出来的,它的运行是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呢?  相似文献   

3.
懒官当治     
近日听到一件事情,颇发人深省。说的是某基层企业有难,十万火急,赶赴上级机关,恳请主管官员,协调干预。然而这个官员,悠哉游哉,就是不理不睬。基层好话说了几千几万,奈何此官“岿然不动”。情急之下,基层的同志批评了几句。谁知惹得此官拍案而起,说道,不就是没有“马上就办”么,纵然是懒,也比贪强,只要我两袖清风,何愁没有乌纱可戴!这一番“慷慨陈词”,叫人惊诧莫名。“懒官”以贪官为“尺”,得出“懒比贪好”的结论,岂非咄咄怪事! 贪官者,贪赃枉法,营私舞弊,令党心民心深恶痛绝,为党纪国法所不容。贪官必惩,毫无疑问。然而对少数懒官,我们也决计不能姑息容忍。廉政勤政,相辅相成,医一医官场懒病,治一治懒官惰吏,正是今天要切实解决的一个问题。 现在确有那么一些懒官,浑浑噩噩,尸位素  相似文献   

4.
土司制度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官”与“土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土官”一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词语,宋代开始成为统治少数民族的官职、官员的称呼。“土司”一词的原意是指统治少数民族的官府衙门,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出现。“土司”分为文武两个系统。明代中叶以后“土官”与“土司”被混同了起来。土司制度是以设置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机关——土司为中心而实施间接统治的政治体制,因此它不应称为“土官制度”,而应称为“土司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明代优老政策的支持下,地方上形成了独特的"寿官"群体。就府一级单位而言,徽州是"寿官"规模较大的区域。徽州"寿官"是由地方府县两级官员依照皇帝诏书,恩授或例授而来,其间有着一定的遴选机制与请得程序。老人通过官员选拔或民间举荐获得相关资格后,经相关部门确认,最终以府县官府的名义授予冠带。尽管"寿官"没有功名,但他们仍可被视为徽州士绅群体的组成部分。"寿官"在荣获冠带前就已有地方声望,获得荣耀后则可通过乡饮制度与地方官员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并且被地方社会视为道德榜样。  相似文献   

6.
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一组报道,也就有了这篇"也说玩官"。这句话是:官员自律至少要三戒--戒贪,戒色,还要戒玩。一位老干部说的。这组报道是:不能以红色旅游之名,行公款旅游之实。新华网上发的。这个戒玩,当然是指戒公款之玩。其实,此戒本属当今官员自律的题内之义。不知什么原因,不少官员似乎没有想到此戒,以至公款游玩之风屡禁不止,甚至还扛着红色的名义出游。所谓"玩官",是特指用公款外出游山玩水的官员,或者用别人之钱外出游山玩水的官员。也许是"人之性,本好玩",不知是怎么一回事,眼下玩官似乎有点挺流行的,这个面到底有多大,恐怕没有人能说得上来,但说这个面不小,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以说,官员动用公款旅游,已经成了官场的一个痼疾。既有顽症,就得针砭,非治不可。尽管玩官不同贪官、赌官、色官,但也不能不说是一个"病官",且与那个先进性格格不入,也甚有必要来几句点评。  相似文献   

7.
致仕与治事     
我国在商代就有了官员退休的史例,在周朝已有了“大夫七十而致仕”的年龄规定,在西汉末期有了比较系统的官员退休的规定。后来,历朝历代不断完善,形成了各个朝代的退休制度。只不过古时少用“退休”之词而多用“致仕”的称谓罢了。 古时的“致仕”是什么意思?“致”指归还、交还;“仕”是官禄;“致仕”按古代学者何休的注解,就是“还禄位于君”。因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时代,一切的一切都是君王赐给的,官位和俸禄就更不用说了,因而致仕退休,不就是把官禄还给君王了吗?当然古代用以表示官员退休的用语不仅仅是“致仕”二字,还有好些个,但用得最多的就是这个“致仕”。  相似文献   

8.
土官和土司,是元、明、清封建王朝为巩固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而采取的不同于内地的特殊统治措施,即在西南少数民族中任用世袭的地方官。他们世守其土,世长其民,世袭其职,曾给民族地区的历史发展以深远的影响。然而,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其释义等基本问题颇有争议,《辞海》在“土司”条释文后说:“土官,见‘土司’”;一九七九年出版的《辞源》在“土官”条释文中也有“统称土官,也叫土司”之语,此为“土官即土司说”。杜玉亭先生不同意此说,他在《土官与  相似文献   

9.
廉政伦理是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官员廉政行为的软约束体系,包括廉政规范伦理和廉政美德伦理两部分,具有历史继承性、时代变迁性及创新性等特征。不同时代廉政伦理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我国现代廉政伦理追求的价值目标主要包括公正、高效、民主、廉洁以及民道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著名作家李劼人解放后担任了成都市的副市长,从一个“民”变为了“官”,这种社会角色的变化,使他在从事文学创作时,心态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常常会不由自主地从一个官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他的作品中,过多地注入对政治与历史的思考,而文学的情趣少了,从而使他的创作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官员的任命方式是官员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继承了隋唐以来由中央统一派遣地方官员的任官制度.但在川峡、广南等边远地区实行了“分铨选之法委之漕司”的定差法,即这些地区的部分州县官由当地转运司照吏部格法进行差注或换易,然后上报吏部审核批准,“吏部考其格法无害,则给告劄”,定差之官不需亲自到吏部候选和待阙,免去了远途跋涉和闲居之苦,“南中士大夫甚乐之”.本文拟就这一制度在宋代的形成和发展、特点和意义等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2.
早就有人嘱我写这篇文章了,只是因为出不了题目,故迟迟难以动笔。大暑大热之天,也许是空调触发了灵感,忽然想到“卦官”两字,也就有了一个交代。所谓“卦官”,是指那些把自己的仕途或官运押在算命、求签和占卦上,凡事动辄要求神拜佛,迷信菩萨到了极点的官员。“卦”者,《辞海》的解释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以阳爻和阴爻相配合而成,古时用以占吉凶。如今把“卦”与“官”搭配,组成一个特指之词,专指那些满脑子迷信、凡事算命求签问风水的官员,应该还是合适的。君不见,如今有些官员,迷信神灵,算命求签,可以说相当热衷。急切需要有人大喊一声,并击一猛掌,说一句“同志,你有病啊”,以使其惊出一身冷汗,方能尽快幡然悔悟。  相似文献   

13.
本没想到此题的,没想到生活却给人出了一道题——最近关于山西宁武“7·2”矿难瞒报案件的报道,不由得使人不得不喊:瞒官可恶!所谓“瞒官”,是指有意隐瞒事故、隐瞒灾难、隐瞒案件、隐瞒事件、隐瞒问题及其严重后果,该上报的不上报,该通报的不通报,该公开的不公开,制造了重大瞒案的官员。这个瞒官,各地好像都出现发生过,眼下似乎有不断增多之势,。地市一级有,县一级有,乡镇一级有,村一级也有;但村官不是行政序列的官员,故暂且不予讨论;而在地市以上,比如在省级机关官员中,有没有瞒官呢,不能说一个也没有,但因为没有公开的报道,一时则不好说。瞒官,一害国家,二害百姓,不能不评,不能不斥,不能不治。宁武,一起典型的瞒报最新的一起瞒报事件,是山西宁武矿难,死亡人数在干部手指间随意抹去。瞒案丑尉的导演,或者说那个瞒官,则是两个七品官。据报道,今年7月15日,新华社“新华视点“专栏以”他们的心比煤还黑”为题,报道了山西宁武“7·2”矿难存在瞒报问题:除当  相似文献   

14.
“民主”之“民”有双重意义,一是相对于官而言,二是相对于个人而言;因而民作主也有双重意义,一是相对于官作主而言,二是相对于个人作主而言。  相似文献   

15.
“以民制夷”是清政府面对新的中外形势所采用的一种外交手段。鸦片战争后,清朝的一些地方官员利用民意抵制条约,但中央政府在此问题上却游移不定。直至道光末年,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清廷才下定决心用民“制夷”。咸丰初年“以民制夷”成为清政府制止“夷人”条约外侵权的强硬手段。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以民制夷”的方式更加激烈:它鼓动民众武力攻击“夷人”,自己则借此拒绝推翻列强强加的新的不平等条约。  相似文献   

16.
如何选拔和任用地方补缺官员,每个朝代都非常重视,因为它不仅决定着官员素质的高下、行政效率的高低,更能体现着中央对地方官员任免权的控制,进而影响到一个王朝统治的兴衰成败。清朝也不例外,清朝通过控制地方官员的数量以及补缺制度,来加强对地方官员任用权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就清代补缺制度而言,补缺分为文官之缺,有宗室缺、满洲缺、蒙古缺、汉军缺、包衣缺、汉缺六种,武官之缺有旗缺(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之缺)、营缺(有满缺,也有汉缺)、卫缺、门缺四种。就官缺补授方式又可分为请旨缺、开列缺、拣授缺、留授缺、调授缺、题授缺、选授缺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总督选拔地方官的题授缺。  相似文献   

17.
廉政思想与廉政措施,是古今中外历朝历代持政者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元朝政治家张养浩所撰的政论书籍《三事忠告》,便是当时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真诚劝告。其廉政思想主要有“勤政爱民”、“廉洁公正”和“从严治官”等内容,迄今仍有某些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金兰 《可乐》2010,(12):67-67
三叔把自家的鸡鸭挑到城里卖,在菜市场找了个地儿,挨着一个熟菜摊。老板是个猴子一样瘦的年轻人。 买卖还没开张,三叔就跟“瘦猴”发生了争执。“瘦猴”埋怨三叔的鸡鸭太臭,想来买菜的顾客都到别处去了。他命令三叔马上搬迁,否则就不客气了。  相似文献   

19.
近一个时期以来,一批官员因在重大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中“负有责任”而受到追究的同时,问责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出现了从追究“有过”官员向追究“无为”官员深化的“庸官问责”新趋势,“出问题”的官员要受到追究,那些四平八稳、无所作为,如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一样的“庸官”,也将面临着被罢官去职的危险。所谓“庸官问责”制,是指拥有公权的机关工作人员如果工作不作为或不积极作为,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影响机关工作秩序和效能,损害了管理和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就要受到懈怠权力的追究。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办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很多反腐新办法,比如廉政账户、退赃账号,妻子监督丈夫,廉政短信,反腐扑克,电视述廉,等等,可谓“新招”迭出。这些办法从表面上来讲,是“进一步加大了反腐力度”,但实际情况是收效甚微。就说廉政账户、退赃账号吧,有的地方明确规定,对在规定期限内主动并如数退赃者,无论职级高低、问题大小、问题将来是否暴露,一律不给予任何处分一切待遇不变。应该说它的出发点是好的,客观上有助于把一些款项收归国库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不仅出现了制度与法律打架的现象因为他受贿了几万十几万、几十万,本来就触犯了刑法,要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