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前在台湾,以《康熙来了》为首的一系列娱乐类谈话节目异军突起,迅速风靡两岸三地,而内地也不甘示弱,《超级访问》、《东方夜谭》等新兴的谈话类节目同样抢占了大量的收视份额。《康熙来了》是台湾中天电视台的一档综艺谈话类节目,名称由主持人蔡康永与小S徐  相似文献   

2.
歌颂康熙大帝的电视剧《康熙王朝》与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的电视剧《孙中山》分别在央视八台与一台同期(2001年12月3日)播出,一篇文化报道说,这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大批军旅作家的作品改编成影视剧,如朱苏进的《康熙王朝》、《我的兄弟叫顺溜》;兰小龙的《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江奇涛的《汉武大帝》、《亮剑》;柳建伟的《突出重围》、《惊天动地》;  相似文献   

4.
<正>大清相国陈廷敬(1639~1712),21岁中进士,入仕53年,是康熙皇帝的恩师,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至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康熙时期是清朝步入繁荣的转折和关键时期,究其原因,得益于圣君康熙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也得益于康熙周围聚集了一批名臣。然而,综观各位大臣,大都不能善终。明珠被削权罢相,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  相似文献   

5.
正康熙一朝开启了清代迭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康乾盛世",是清代从满洲贵族君主制向中原集权君主制过渡的时期,也是爱新觉罗家族尝试和确立在全国统治的历史阶段。然而,康熙帝这样的一位圣祖在晚年也犯了很多错误,其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宠幸权臣使得党争日炽,失之过宽造成除恶不尽。著名清史专家孟森说:"康熙末年,宠臣明珠等擅权,政事渐紊。"(孟森等:《清代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近代学者黎东方在肯  相似文献   

6.
康熙帝,即爱新觉罗&#183;玄烨(1654—1722年),八岁时继承皇位,称清圣祖,年号康熙。康熙常擒权臣,平藩乱,收台湾。逐沙俄,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治理黄河,组织编纂《康熙字典》、《左今图书集成》、《全唐诗》、《数理精蕴》等书,煌煌文治,赫赫武功,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7.
如今通俗读物的市场上,关于皇帝的书出了不算少,最出名的恐怕是二月河写的《康熙》、《雍正》和《乾隆》系列了。皇帝不算中国的土产,世界各国的历史上,几乎都有过。不过,像中国的皇帝这样历史之悠久、制度之完备,恐怕绝无仅有。前几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几乎人人都在谈皇帝,批皇权,然而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的皇  相似文献   

8.
你是伏牛山的骄傲 你是南阳人的自豪 你是新时期的精英 你是创业者的楷模 --题记 一、江山代有人才出 巍巍伏牛山,蕴藏着盘古开天辟地的文化底蕴,悠悠白河水孕育了多少志士仁人.从药王张仲景到三分天下的孔明,从二月河的《康熙大帝》到李永新的《秋色为谁欢呼》无不彰显着南阳这块古老的大地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令世人惊叹!敬仰南阳人,风骚千秋颂.  相似文献   

9.
清代沈起凤在《谐铎》一书中记载:康熙年间,京城国子监助教之子吴生,一日至廉记书铺闲游,见一少年购《吕氏春秋》时不慎将一枚钱掉在地上。吴生随即用脚踏住,待少年走后,俯身将钱拾起放入自己的口袋。这时,旁边有位老者过来不动声色地问了吴生的姓名,冷笑一声而去。后来,吴生通  相似文献   

10.
《领导之友》2014,(6):F0002-F0002
潘学聪,字平人,河北南皮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河北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79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在河北大学读书期间受教于著名学者、书法家黄绮教授,并跟随其学书三十年。曾出版《云养青山》《潘学聪书法艺术》等五部专著。先后七次出访西欧、北欧、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代表作有《畿辅通志康熙二十二年原序》《太行赋》《重刻龙藏寺碑记》书法作品,并同时进行大写意水墨花鸟画的探索,以书法的用笔展示线条的质感,使每幅作品都具有独到的艺术气息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一直是古人津津乐道的善行。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秀才所作的《弟子规》,概括了历代对童蒙的要求,后经过山西浮山人贾有仁修订,成为影响深远的启蒙教材。因为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是最原始、最  相似文献   

12.
拜读了贵刊束学山《为何爱看帝王剧》(2002年第2期),憋不住要说几句早就想说的话。 束学山先生所举的有很高收视率的一连串封建宫廷剧,都是以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这样的题材给人以新鲜感,不为人们所熟悉,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记得在香港时,亚洲  相似文献   

13.
方艳 《秘书之友》2023,(9):41-43
<正>奢靡腐化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顽症之一,尤其明清以来,奢靡腐败愈演愈烈,严重危及王朝的统治和社会安定。对此,历代良臣贤相无不惕然而忧,再三向皇上进言“将廉政作为国政之本,将廉洁作为吏治之要”。康熙执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措施,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国家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奢靡之风也日渐兴起,陈廷敬对此深感担忧,遂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向康熙帝上《劝廉祛弊请敕详议定制疏》,以达到劝廉祛弊,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目的。我们可以从《劝廉祛弊请敕详议定制疏》中一窥陈廷敬对廉政建设的认识及其处理问题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康熙王朝"就像一个大型的企业,有着权力至上的管理者"康熙爷",有着各个分工不同的"部门",还有着如今企业晨会一般的早朝。在当时内忧外乱、动荡不稳的历史情况下,我们的"康熙爷"是以怎样的智慧和魄力将朝廷内外整治的井然有序,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康熙盛世呢?不妨让我们穿越那段气势恢宏的历史,看康熙大帝为我们展现王者的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15.
郭晓静 《决策探索》2008,(10):73-73
目前在台湾,以<康熙来了>为首的一系列娱乐类谈话节目异军突起,迅速风靡两岸三地,而内地也不甘示弱,<超级访问>、<东方夜谭>等新兴的谈话类节目同样抢占了大量的收视份额.  相似文献   

16.
按照重庆市渝中区教育纪工委的要求,近期观看了廉政视频《一代廉吏于成龙》,于成龙那清正廉明、扎根于百姓的廉吏形象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赞叹之余,我也在深思:于成龙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环境中出淤泥而不染,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于成龙成为一代廉吏的呢?  相似文献   

17.
康熙"九宫夺嫡"是指康熙的九个较为年长的有雄心、有能力、有实力、有潜力的皇子(包括太子)为了争夺或巩固储位而进行的明争暗斗。康熙的这九个儿子是皇长子胤  相似文献   

18.
周正 《领导文萃》2009,(3):46-50
少决策—转移矛盾 组织的决策应该由谁来做?好多人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当然是管理者。康熙90%的决策是他的手下帮他做的,所以康熙能做60年皇帝。康熙总是这样,有人说出了一件事情,他就说:“嗯,我知道了。”那人又问:“皇上您说怎么办?”康熙反问:“你说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芮韬 《领导文萃》2009,(24):83-87
康熙六年(1667)七月,也就是索尼逝世后的一个月,康熙正式亲政了,这本是一个了不得的大日子,但因为要证明鳌拜专权,又变得不足为重了。相反两年后擒鳌拜的那一年通常才被认为是康熙真正亲政的开始。真是这样吗?看来问题在于鳌拜是否专权了。  相似文献   

20.
陈事美 《领导文萃》2014,(10):83-87
正现代人如此,古代人亦然,即使皇帝也难脱俗。雍正皇帝即位后,前任极品老爹康熙留下的烂摊子并非和谐盛世,而是一个国库空虚、机构臃肿、腐败成风,流弊丛生的国家。话说康熙也是难得的有为之君,开疆拓土、平定叛乱,为大清帝国的昌盛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属于典型的开拓之君。然而,康熙晚期,老人政治问题突出,各种积弊重现,社会矛盾尖锐。基本来说,康熙一朝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