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0年前许宏愿 “我生于黄河之滨,而又长期在黄河流域工作,对于黄河自然容易引起注意,因而从建国初起,有两个问题索回在我的脑际。一个问题是,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黄河中下游长期是一个富庶的产粮区,经过千百年来各种各样的人为摧残破坏,前后比照,差异悬殊。建国后举国上下都在积极建设,黄河流域能否恢复到以前的规模,再进而发展成为更富庶的地区?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那是50年代初某天看《人民日报》的一则新闻引起的。当时我国一年出口的丝及丝织品所换回的外汇,可以修筑一条由广州到  相似文献   

2.
黄河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河流干涸等生态问题。河南黄河湿地作为黄河流域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和管理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协调、法律责任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完备等问题。结合河南黄河湿地保护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完善法律体系、制定协调管理机制、明确法律责任、建立监督机制等方面强化河南黄河湿地保护的法治化管理实效。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民族地区的特殊地缘关系使该区域在保障国家国土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安全、文化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加强黄河流域民族地区的生态治理保护,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黄河流域的生态建设是利用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从根本上突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将黄河流域民族地区建设成为更加符合民众生存的生态环境及其和谐发展的状态,为流域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为了人民、发展实践依靠人民、发展成效人民检验、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其战略定位是将黄河打造成为“人民的幸福河”。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创意视域下,文化产业不仅是符号产业,更是一种品牌产业,其核心是创意与创新。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黄河文化品牌是以黄河文化资源为依托而塑造的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背景下,塑造和传播黄河文化品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黄河流域大发展、大保护、大治理的有效举。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探讨当前黄河文化品牌塑造和传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探索在文化创意视域下黄河文化品牌的塑造与传播的新路径,以推动黄河流域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促进黄河文化产业“走出去”,提高黄河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宋代水患与前朝相比显得颇为严重,当时水灾分布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河流尤其是黄河,宋承前制,在河政方面实施了不少措施。与举措相伴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对黄河的河政管理,不仅在职官上有专门的设置而且还建立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水政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黄河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基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千万年来,黄河文化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从山东入海,哺育了齐鲁儿女,孕育了齐鲁文化,在新的环境下对黄河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深入挖掘阐发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是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认识到在全媒体环境下传播山东黄河文化的意义与困境,可从丰富黄河文化的输出形态、拓宽公众黄河文化认知、创新黄河文化传承方式等方面探讨山东黄河文化传播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当今的治水思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是黄河水资源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黄河流域水环境状况,从保护黄河水资源的角度提出了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加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增加可供水量;加强水资源保护,控制水体污染;统一调度黄河水资源,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建立和完善河流污染补偿机制,制定中、长期可持续利用规划,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执法机构,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8.
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对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民歌进行审美比较。文章认为:黄河流域民歌的审美特征,就是高大的美、健壮的美、奔放的美和质朴的美;长江流域民歌的审美特征,则是纤细的关、柔和的美、婉约的美和艳丽的美。黄河流域民歌的艺术感染力主要在气势而不在文采,而长江流域民歌的艺术感染力则主要在文采而不在气势。两河流域古代民歌的审美差异,是由两河流域不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战略地位演变与高质量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对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明了黄河流域的战略地位变化;从资源环境、产业体系、创新能力和社会民生等方面,解析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现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生态脆弱、产业体系倚能倚重、创新发展动力弱、民生发展不足等问题和短板。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包括建设节水型社会、构建"三区七群"基本框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科技创新、补齐民生发展短板。  相似文献   

10.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承载着国家记忆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标识,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要立足于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逐步建立起以农业为根基的文化体系;以“流域+地域”的视角梳理黄河流域文化资源的演进机制与谱系脉络,并在此基础上突出黄河“几”字弯、“金三角”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区域间的文旅融合与互动协作;重点关注流域内的民俗文化资源,以此赋能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高质量发展,增强文化公园建设的多元效能。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地带,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该地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实践已开展了七十余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法律规范性文件的相继出台,黄河流域系统修复框架下的水土保持工作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为解决相关实践在大流域尺度、生态脆弱区域、小流域单元、林草管护领域存在的问题,未来应在水土保持工作选择性纳入生态修复大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自然恢复为主”原则的确立、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的落实、地方河湖长制的职能拓展、适应性管理方法的逐步推广,实现流域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的制度优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为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物态体现和沿黄地区水利发展历史的载体,宁夏引黄古灌区灌溉工程遗产是黄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物质文化遗产/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结合体。基于其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景观保护与利用成为宁夏“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的重要抓手。田野调查表明,当前保护利用实践存在遗产文化内涵挖掘和遗产价值认知不足、遗产叙事及展示方式单一、文化景观及人居聚落挖掘不够、整体统筹推进与跨区域协调难度大等问题,需要从挖掘遗产价值、更新保护理念、创新保护机制及完善管理方式等方面加以推进。同时,从文化遗产学角度看,作为黄河流域复合型遗产类型,对其历史传承、遗产要素与价值、遗产展示体系与叙事等相关问题的讨论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仍需学界积极推动。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生态压力和农业结构转型双重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黄河流域划分为上中下游等3个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并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资源节约利用和产出高效等5个方面确定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分析方法,选取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各省区内部耦合协调情况.得出如下结论:1)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区域层面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中游、上游和下游,省区层面的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低的是山西;2)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差异性问题逐渐凸显,上中游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增速较快,下游较为缓慢,逐渐形成"尾部塌陷"的区域特征;3)黄河流域各省区的农业绿色发展内部耦合协调度呈增长态势但都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14.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水稻生产的地域分布和环境制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流域(历史时期包括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所及的海河流域和黄淮平原)种植水稻大致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由于气候、降水、土壤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水稻生产始终没有在当地的粮食作物中占主要地位。不过,黄河流域开发较早,耕种技术比较先进,唐代中叶以前是我国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所以水稻生产曾有过相对发展的时期。以后,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变化,水稻生产渐趋衰落。今天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长江流域、华南和西南诸省,稻田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90%以上,而黄河流域仅占2—3%。这种南北悬殊的比例,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本文即就黄河流域水稻种植地域分布的历史变迁和兴衰问题,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保护好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把保护和治理黄河作为治国理政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沿岸省区发展情况,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宁夏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省区,近期,国务院批复了《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其中涉及黄河干支流水质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6.
<正>黄河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开展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把黄河流域建设成“大江大河治理的重要标杆”,为沿黄区域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落实这一重大战略要求,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找准科技创新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刘媛 《人生与伴侣》2022,(28):10-12
<正>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历史性机遇如滚滚洪流,奔涌而来;“黄河战略”给山东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泰安是山东唯一一个黄河覆盖所有县市区的市,占全省黄河流域面积的47.5%。近年来,泰安在这“护河追梦”之旅中抢抓机遇,奋楫争先,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制定黄河法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的立法定位是黄河法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对于黄河法的制度选择影响深远。黄河法应当以全流域为调整范围,将黄河问题置于流域整体视野之下予以统筹考虑。黄河法应当遵循整体系统性的立法思维,以全要素为规制对象,实现流域内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体化保护。黄河法应当统筹流域内各生态环境事务,以水土流失防治、生态环境修复、自然资源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事务为核心实施整体管理。黄河法应当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众参与为基础、以市场调配为动力,实现多主体协同共治。黄河法应当坚持多元规制手段,以科学的空间规划、严密的用途管制以及多样化的制度措施,确保立法目的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9.
“双碳”目标下推进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提升,是推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农业减排固碳的发展要求下,以落实农业“双碳”目标为着力点,运用超效率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检验方法,测度2006-2021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序演进、空间差异和收敛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偏低,形成了“下游领跑、中游追赶、上游落后”的空间格局;黄河流域内农业生态效率差异逐渐扩大,差异主要源自超变密度,区域内差异由低到高依次为上游、下游和中游;黄河流域整体及上、中、下游的农业生态效率不存在σ收敛现象,但都存在显著的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种植业产值、机械化水平、农业产业集聚度、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等因素对β条件收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20.
河南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大省,是中国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南北地区是中国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起源地。可以说,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区自古至今都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黄河在历史上曾经给河南带来了不少的利益,但到后来,尤其是近代以来,黄河灾害严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交织,给河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该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