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尊崇资产阶级革命家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党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尊崇孙中山先生是"振兴中华"后继者的应有情结,"振兴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先生的共同理想;孙中山伟大的思想品格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2.
黄春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Z1):9-10,21
"全能主义"一词由邹谠教授最初提出以后,学界有不少学者对这一政治模型展开了各种讨论和研究。结合全能主义政治的内涵、特征以及我国的历史情况,笔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先后经历了全能主义政治的两种模式——斯大林模式和毛泽东模式。对两种模式加以比较和分析之后,笔者发现前者主要具有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重工业优先发展以及官僚体制三个特点,后者主要的特点表现在群众式民主、国家建设的群众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徐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为了民族的利益,大气磅礴地宣告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表现出了非凡的爱国主义思想、百折不挠的革命气魄和追求真理的进取精神。人们追怀六十年前这一段壮怀激烈的往事,总是能从中获得丰富的教益。 相似文献
4.
刘世华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15-18
从接受党内合作形式、帮助国民党改组、促进孙中山政治思想革命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实现历史转变的推动作用,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合力救国的历史进步性,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民族团结是振兴中华不可缺少的前提 。 相似文献
5.
蔡师圣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4,(2)
关于创造社文艺思想的发展,一般文学史或研究论文都以1925年“五卅”运动前后为分界线,并以郭沫若的发表《<文艺论集>序》(1925年11月)和《革命与文学》(1926年5月)为创造社转向的一个明显标志,目前看来这样的意见较一致,分歧不大。至于对后期创造社的提倡革命文学运动的成就和偏差,也有较恰当的定评。问题在于对早期创造社的文艺思想和某些文学主张的探讨,有些文学史或论文在引用材料和具 相似文献
6.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7-12
疫情治理关乎国运民生。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力开展疫情防控斗争,为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形成了健全完善的防疫体制、科学高效的防疫举措、上下联动的防疫网络和群防群治的防疫战线。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中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制度认同、利益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适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防疫贡献及其政治认同获得,对于新时代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推动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敬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34-38
孙中山在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借鉴西方进步思想,培植先进的政治理念,超越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赋予其全新的时代内涵,博采中西精神文化之长,提倡新时代的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政治意识伦理思想;维护人的权利和尊严,树立公仆观念,加强政治道德,注重政党伦理建设等方面的政治制度伦理思想;修身内省,陶冶人格,存心做大事,不可存心做大官,替众人服务等政治行为伦理思想。孙中山政治伦理思想具有积极意义和巨大的历史进步性,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喜庆之际,关注和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从90年前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13个党员代表,代表着全国50多个共产党人,到现在的全国代表大会,2000多个党员代表,代表 相似文献
9.
张英红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Z1)
长期以来 ,我们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日期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日期相混淆 ,以“一大”召开日期作为党的成立日期 ,漠视早在一年前中国共产党就已经成立的事实 ,致使“一大”以前正式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支部被人为地称之为不伦不类的“共产主义小组” ,极大地模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的历史脉络 ,这不符合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10.
李本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6)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十分重视统战工作。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革命的对象和任务、统一战线团结和依靠的力量、统战策略进行了深入阐述,在实践中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统一战线思想。孙中山建立统一战线的目的,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孙中山统一战线思想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思想理论宝库。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的统一战线思想,从毛泽东开始的几代中共领导人始终把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法宝并取得了伟大胜利。进入新世纪,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并发挥其法宝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与留日学生及同盟会的成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4)
同盟会是以中国留日学生为主体,以孙中山革命思想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于清末留学运动的高峰时期和留日学生汇萃的东京,并长期设总部于此。同盟会的骨干也大都为留日学生中的精英,他们在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与中国留日学生的关系作一探讨,以具体地分析同盟会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2.
侯赞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50-55
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为核心,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共同的政治目标为导向,确保党的正确政治方向;以强化监督整顿为抓手,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以规范管理为手段,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政治建设的一系列举措改进了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强大保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开展政治建设要以政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把政治建设与党的其他建设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3.
从党的80多年历史和党建理论的结合上,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是无产阶级政党共性和中国共产党个性的统一,是党在政治上先进性的集中表现,认定了党的政治优势是由党的自身性质和宗旨所决定,分析了新时期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蔡勤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留给后人的东西很多。其丰富的政治思想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此,学者已作了深入的研究。笔者将对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从宏观的角度作一论述,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孙中山政治思想的时代进步性与历史局限性。 一、从改良到革命:二民主义 改良主义思想是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半期中国的一股进步思潮。它主张自上 相似文献
15.
虞崇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5)
孙中山的政治思想是中外政治思想花园中的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奇葩。本文将从至善至美的政治理想、兴利除弊的制度设计、循序渐进的建国程序三个方面作一简要介绍,以示对这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和思想家的纪念。 相似文献
16.
论孙中山的民权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国民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4):44-46
孙中山为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提出了从全民政治到“五权宪法”的民权政治思想体系,但由于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社会经济状况的制约和其思想的局限,使其单纯的民主方案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7.
虞崇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5)
孙中山的政治思想论略虞崇胜孙中山的政治思想是中外政治思想花园中的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奇葩。本文将从至善至美的政治理想、兴利除弊的制度设计、循序渐进的建国程序三个方面作一简要介绍,以示对这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和思想家的纪念。一、至善至美的政治理想作为政治家... 相似文献
18.
周景晓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4)
所谓政治近代化,是相对于封建专制主义政治而言的。它是以政治上的分权、民众参与政治程度的扩大以及政党政治的实行和法治原则的贯彻为主要特征的。孙中山的政治近代化思想主要包括:一、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二、五权分离,三、“全民政治论”,四、政党政治论,五、国家政治生活中贯彻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9.
论孙中山的政治心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蓓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本文分析了孙中山从政治——心理视角出发形成的对政治问题、心理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 进而探讨了孙中山关于国民政治心理及其在制约政治变革成败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作用的诸多论述。文章还指出了孙中山希望引进心理学来研究政治问题的自觉认识及其成因、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欲声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论孙中山晚年的政治思想孙欲声孙中山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民主革命派的旗帜”①,是一位具有顽强意志而又善于思索的革命先行者。他非常自信,一切重大选择,任何人都无法强加于他,总是自己作出决断;他特别谦虚,在事实面前改变自己原有的不正确想法,紧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