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首歌曲叫《都是月亮 惹的祸》,听起来让人觉得好笑,怎么把本来属于爱情自身的事归罪于月亮?这多少有点像小孩子自己摔倒却怨地不平,不过仔细一想也自有它的道理。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来探讨中国经济与企业的兴衰,就不能从市场、制度、人、环境等经济的自身找原因。找谁呢?套用上面的歌名就可以找出一个结论——都是文化惹的祸。 大家都知道文化的本身没有高低好坏之分,但文化作用下社会积累结果之一的物质财富是有多少之差别的。搞经济的都承认亚当.斯密所说的市场是只“看不见的手”,要说这只是只“右手”,即文化。汪丁丁曾说明…  相似文献   

2.
<正>492!这是本届西博会签约项目的个数。翻看项目清单,会发现大多数项目都有一个标签——“绿色”。不仅投资方向“绿色”,招商目标也“绿色”。6月29日,第十二届中国西部投资说明会暨经济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11个西部省(区、市)代表推介产业,几乎都有“绿色”身影。企业逐“绿”,为何向西而行?西博会上,我们在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3.
时政     
说起文化大家都不陌生。大凡读过书的人都认为文化代表知识或品味.文化是思想、艺术或技术,文化是一种象征。“知识分子”是对文化人的概括,“文化人”则含有儒雅、谦谦君子之暗示。中国文化深厚如望不穿的地窖,有人说它醇香,有人叫它酸臭,也有人说它不香不臭。后者是中国的传统“中庸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粹。  相似文献   

4.
易武 《经理人》2008,(12):116-117
说起“排污权”,一般人可能会感到陌生。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它很可能会成为每个企业频繁接触到的一个名词。照字面理解,“排污权”就是“排放污染物的权利”。如何获得这种权利?一般的做法是:环保部门在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将“排污权”推向市场。企业需要增加排放,就去市场购买;同样,实现了减排,也可以出售多余的排污量,获取现金收益。  相似文献   

5.
现在,几乎每一个企业都在煞有介事地搞“企业文化”,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所谓的“企业文化”,归根结底就俩字“奴化”。再说直白一点,就是“听话”  相似文献   

6.
经营与文化     
几年前在研究企业文化问题时,从什么地方看到一篇谈论经商与文化的文章。说“生意”的词意可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做买卖”,即商业经营,象摆摊设点、沿街叫卖、坐铺掌柜、挟包公关、炒股放债等等,都叫作“生意”;另一则是指“生机”、“生气”、“生命的活力”、“生命的意趣”等等。如雪中红梅、雨后春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初生牛犊。M’\少女,都可说是生意盎然的象征。当然曾想到,企业经营活动,如果能够灌注进人类精神和情感的生机、生气、意趣、意绪,把“生意”的两种职能有机结合起来,经商办企业就可能成为一种艺术、一…  相似文献   

7.
近有一篇奇俏的杂文,引起人们议论纷纷。这篇文章的题目叫“眼见为虚”。文章切入点是说:有些地区、单位每逢卫生检查必兴师动众,以获得良好印象。一些群众对此看不过,乃有顺口溜回:“上下齐动员,糊弄检查团。”那检查团不禁慨叹:眼见为虚了!这真是一个辛辣的讽刺,一则辛酸的幽默。而卫生检查之双方更是一场辛苦的浪费!假、冒、伪、劣以致于堂而皇之用来对付监督,似乎也并非今日始。当年那个“林副统帅”“当面一盆火,背后一把刀”还口称“无限忠于”,早已是历史笑柄。那时还曾有几句民谚曰“你赚我,我赚你,大伙都赚铁拐李,…  相似文献   

8.
《管理与财富》2006,(10):24-25
王石对官场的事并不陌生,以他的灵性和资源,在官场混,未必不能出头。但作为企业家,王石一直视官商为大敌,向官商文化说“不”,构成王石企业经营思想的核心。王石曾在王石Online上发帖:做企业的人格底线——不行贿,社会底线——按章纳税。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更是如此。没有上述两条何来的诚信?何以得到社会的尊重?老王曾参观过美国的西点军校,欣赏西点的校训:荣誉、责任、国家。发现万科有行贿、偷税漏税行为,欢迎举报。  相似文献   

9.
易发久 《经理人》2007,(8):28-28
“谁出钱谁说话”,这是商界不变的传统。然而,却有企业独树一帜,接连拒绝不合适的VC,比如厦门书生公司拒绝软银;又比如马云选择高盛之前,一连拒绝38家风险投资,他们都在重复一个声音斗万别盲目惯坏了VC!  相似文献   

10.
一些基层群众在谈及当今的物质生活与道德追求时不无感慨地说: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确似“芝麻开花——节节高”,很多家庭实现了有余钱存银行、炒股票、买基金,可以说啥都不缺,但不少人就是缺个“德”。最近,中央选树了300多名全国道德模范,号召国民学习,这真是敲锣敲到了点子上,问题抓到了要害处啊!  相似文献   

11.
一位从美国考察回来的老师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老师让学生画理想中的苹果,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生活中苹果的本来面目精心创作,可有一位学生居然画了一个“四四方方”的东西。老师先是很惊喜地赞扬该学生的作品很有个性,接着请他谈谈自己的想法。“我们家经常买苹果,但我讨厌那些圆圆的家伙,因为它们老是要从茶几上滚下来,我不得不爬到桌子、柜子底下去捡,太麻烦了,要是有方苹果……”“很好,还有没有别的理由呢?”“方苹果比圆苹果削起来方便多了!”“说得太好了,还有呢?”“圆苹果装在箱子里很占地方,要是有方苹果,箱子可以装得更多!”“好极了,你的设想很有创意,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能培育出自己理想的方苹果来,到时候我们一定来为你庆贺!”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是一个灵魂唤醒更多的灵魂!”它道出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教育情怀。“如果教育只是一种简单的操作性行为,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取代教师。教育应该具有强烈的生成性、实践性。新课程改革已进入了反思时期,这次课程改革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提倡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即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想中学”,在“议中学”,在“网络中学”。本文以《张骞通西域》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本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时下,有这样一个新兴职业群体倍受关注:他们虽然都是些30岁左右的年轻人,最低年薪却在15万元以上,有的年收入早已超过百万。他们在企业市场营销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是被老总们誉为“头戴WBSA金冠”的时尚新贵——商务策划师!怎样才能从事这一的新鲜职业?他们又是如何创造财富奇迹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策划师的精彩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三峡 《决策探索》2005,(2):74-75
说起她,如今50岁左右的人也许都不会感到陌生,在那轰轰烈烈的“文化革命”年代里,人们几乎每天都可以从报纸头版和电视的黄金时段见到毛主席身边年轻的她,她的显赫身份以及身上的神秘光环,曾经使她一举成为万人瞩目的新闻人物。她就是王海容 。  相似文献   

15.
<正> 由北京市委研究室等主办的“总部经济(北京)嘉年会”前不久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并评选出了100名“2003年度总部经济之星”。对于“总部经济”一词,许多读者依然陌生。其实早在2003年9月份,北京就曾举办过“科博会-总部经济与区域经济论坛”。所谓“总部经济”,是指以企业“迁都”所带来的一系列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经济效应。企业迁都,是近年来中国经济一个突出的现象,许多公司的总部或重要事业部门纷纷迁往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这已成为中国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愈演愈烈的风潮。四川的东方希望集团迁住上海;山东的浪潮集团总部迁往北京;湖北十堰的东风汽车公司搬至武汉等等,都是近年来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文化”的本质与“人”的本质二者的辩证统一。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都是企业文化本质的反映,也是人的本质反映  相似文献   

17.
我国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引进国外企业文化概念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而且引进之后迅速在全国掀起了学习热潮 ,这一现象非常独特。不少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企业文化策划活动 ,使企业文化的概念几乎家喻户晓 ,即便是一般员工也耳熟能详“外塑形象、内树精神”的道理。不过近20年过去 ,审视企业文化热到底给我国企业带来了什么 ,却可以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些企业建设了较强的企业文化 ,能化腐朽为神奇 ,的确显示出了文化的威力 ,如海尔等企业;而另一些企业虽然倾心尽力、耗费巨资大造声势 ,其企业文化的策划不能说不宏大周密 ,曾在全国都有重要…  相似文献   

18.
“说理”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说理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可以说“说理”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陌生的,然而,对说理方式的选择却大有学问,说理方式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说理效果的好坏。特列几种说理方式,供领导者选择。  相似文献   

19.
英国著名学者爱德华&#183;泰勒曾经给文化概念下过一个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这是目前对文化比较有共识的理解,实际上前人创造和传授给后代的一切事物都应该纳八文化的应有之义。基于此,我们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一种内聚人心、外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资产,是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20.
进入2l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投入到世界市场的竞争浪潮中。据统计,跨国经营的企业已经占到全世界企业总数的60%,而几乎所有的企业,其业务都与其他国家的企业有着直接或问接的联系,跨国公司经营和管理过程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不同的文化,我们可以说它们处于一个“文化边际域”中,即处于不同文化交汇与撞击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