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7年10月1号开始施行的《物权法》之中,并未设定有居住权此项权利,但是在民间则素有居住权一说,电视台的法制宣传节目中居住权一词也频频出现。户口,居住,住房这些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词之间,到底是何关系.有何联系,本文试图对此问题在法律层面上作出一个清晰的界定。  相似文献   

2.
让与担保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强烈需求而发展起来一种非典型担保该制度,因其便捷交易而纷纷为各国判例所采用。在德国、日本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当成熟的制度,笔者认为应该吸收先进国家之优秀立法成果,即我国的《物权法》应该规定让与担保制度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丰富我国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3.
徐华 《领导文萃》2007,(1):21-26
一部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物权法,辗转8年.6次提交审议。围绕物权法的诸多争论,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在最新的法律草案中给予了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民法理论认为,善意取得只适用于动产,而《物权法》出台后将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适用于所有物权载体。这是立法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对保证交易安全和促进物权的流转是利的,但也存在缺陷,其利弊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先占作为动产无主物所有权原始取得的方式之一,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大陆法系多数国家都在民法典中规定了先占制度,但是我国现行立法中却对先占未作明确规定,处于立法空白。本文从三个方面出发来阐述我国未来的物权法应明确规定先占制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交易行为逐渐增多,我国城市房屋交易中因价值不等或者不能有效体现价值而引发的冲突逐渐凸显。房地产估价行为的引入,有效的解决了这一关键性问题。房地产估价作为一种经济活动行为,受法律调控影响。新物权法的出台为房地产估价行为提供了法律上的支点,为社会矛盾的解决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国家在行使征收、征用权力的时候无需考虎权利人的主观意志,但是必须以公共利益作为必要构成要件。公共利益的概念如何界定?如何避免实践中出现借公共利益之名谋商业利益之实的现象?公共利益在物权法层面上的界定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公共利益产生的社会基础、各国关于公共利益的概念及规定等角度,解读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并通过比较各国民法典的规定和物权法学者草案,提出若干粗浅的看法及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物权法》中新增担保物权为着眼点,分析其给银行业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挑战,并结合银行业自身特点寻求化解风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目前,人们除了对生活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外,对自身的权利维护也有了更深的意识,这就使得人们对物权法的规范配置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立法的过程中,物权法涉及到立法者如何在一部成文法中妥善安里诸多价值判断结论的立法技术问题;在司法过程中,它涉及到裁判者如何发现并且转述立法者体现在实定法中的价位判断结论的司法技术问题。本文主要以物权法的规范配置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作用及相互关系,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赵卓 《决策与信息》2013,(11):30-31
非典型担保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在实践中由学说和判例所承认的担保形式。也是近年来担保物权的发展的新趋势之一。但是,在坚持物权法定原则的国家和地区,非典型担保首先面临着违反物权法法定原则的困境。如何协调物权法定原则与担保物权的发展,使得非典型担保得到保障,促进交易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 物权法是各国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整公共和私人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我国的物权法是1954年以来,继宪法、合同法、婚姻法之后,第12部向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这个草案自1998年3月着手起草,至今历时8年,终于在今年10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通过六审,在诸如公、私财产有无轻重之分、对国资是否需要特别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和宅基地使用权能否转让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共识,现已比较成熟,有望进一步修改完善后,适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物权立法不仅丰满了民法体系的羽翼,而且必将渐进地推动整个中国宪政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在国务院两度出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奈例(征求意见稿)》的背景下,为推进城市房屋拆迁行为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针对现有房屋拆迁存在的问题,本文对《物权法》所确定的拆迁行为进行界定,理清民事行为与行政行为的关系,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提出见解,并对如何界定公共利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关于物权的纠纷事件越来越多。近几年《物权法》在民事强制执行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几乎在每个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都要提到《物权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一直被在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的某些问题是否适用《物权法》所困扰。因此,本研究重在探索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适用《物权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侯飞 《管理与财富》2009,(4):111-112
《物权法》的颁布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本文分析了《物权法》立法对于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非公经济来说,在财产权利确认、市场交易行业等方面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凌 《决策与信息》2008,(10):45-46
本文拟就社会比较关注的《物权法》关于征收问题的规定与现行拆迁法律法规的衔接作一梳理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物权法》,对于各种形式的财产提供有效保护,进而调动公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土地征用方面,规定了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并且规定了征收的条件;而且,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强调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问题,这为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安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物权法律制度不仅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可以为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预期规范和激励机制。2007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自然资源权属制度、使用制度等做了原则性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现有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本文从自然资源物权的概念、特征出发,结合我国自然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缺陷,初步探讨了《物权法》对我国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朱琳 《决策与信息》2009,(4):180-181
本文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抵押的历史变迁和现行规定着手分析,认为既然法律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让,那也应当允许抵押,着分析了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的建立给出了立法建议,主要论及抵押人、抵押权人、同意权问题、抵押权的效力范围、集体成员优先权方面。  相似文献   

19.
张志勇 《经营管理者》2011,(1X):276-276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利用率的提高,建筑立体化的加剧,以及各种侵害对人们生活影响的严重性,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法律对相邻关系的规定,以期对现在基于相邻而出现的纠纷的解决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自施行《物业管理条例》以来,我国的物业管理就逐渐步入了一个全新的规范化阶段。然而条例对某些问题如小区内公共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产权不明晰,引发出物业管理费用的分摊、公共部位维修责任的承担、物业经营收益的分配等多方面矛盾。业主维权的失败助长开发商的不讲诚信,作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同时也因为国内物业市场发展时间短、市场化程度不高,相关法律条文缺失,出现的许多纠纷无法解决,《物权法》出台,将给物业领域矛盾的解决提供法律的依据。下面将从物业管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说明物权法对物业管理的影响,并对目前物业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