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被提出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渊源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理论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智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儒家智慧相结合的产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从宏观角度入手,将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生态五个方面纳于一体进行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对于构建当代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完善全球化治理进程,推动世界朝和平与发展方向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道义担当,是应对新形势下全球治理改革而提供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这一理念蕴含丰富的责任伦理意蕴,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了其内在的责任坐标。从其责任伦理要义来看,其内含了自然、社会以及未来等不同维度的责任延伸、责任拓展、责任指向。同时,涵盖了对责任的厘定、划分和执行等方面的内在伦理规定,并具体体现为权责统一、责任共担、区责对待的责任特质。基于责任伦理的逻辑视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从内在维度与外在维度双管齐下,促进主体责任感的确立,提升主体责任能力,强化责任实现的社会外部机制调控。  相似文献   

3.
郦平 《中州学刊》2022,(10):98-106
学界关于实践智慧的研究成果浩如烟海,但实践智慧与伦理学的命运有何关联还亟待深入探讨。基于对西方主流实践智慧观念嬗变的考源可发现,“实践智慧出场”成为伦理学突破的重要标识,其动摇了智慧至上的传统本体论,重塑了伦理学的题材和使命。后经中世纪基督教的洗礼,再注入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实践观念,实践智慧在海德格尔、伽达默尔、麦金泰尔等哲学家这里再次获得复兴,这一实践智慧的嬗变历程折射出伦理学理论的多元化转向。而后,面对认知科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冲击,聚焦于实践智慧且历史最悠久的伦理学理论即美德伦理学遭遇了重大挑战。对此,美德分子论坚持将伦理学奠基于实践智慧,能否改变伦理学的命运成为有待继续思考的论题。  相似文献   

4.
杨林 《湖南社会科学》2004,3(6):146-149
每一个时代都在改善它的“智慧” ,在当今时代 ,对“智慧”一词的反思应注意它的四个维度 :感性维度 ,法则维度 ,观念维度和人文维度。智慧是一种平衡 ,是结合了理性法则和感性才情 ,将工具理性与人文境界整合起来 ,个性化、观念化的主体智能和社会智性文化。  相似文献   

5.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大数据时代,教育信息化建设由数字教育逐步向智慧教育迈进,构建智慧教育生态环境成为推进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高校教师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角色尤其是伦理角色在这场变革中面临着多元化的挑战。智慧教育生态环境可拆分为智慧教育网络校园、智慧教育开放教学和智慧教育个人发展三个层面,高校教师的传统角色在新环境下面临"传统角色冲突弱化与新冲突建立""教师权威的解构与重构""教师职业发展路径从机械化走向有机共荣"等核心变化。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继续,是中华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国智慧的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国两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等,都体现着中国智慧。中国智慧,尤其是其中的"和合"精神及其价值追求,是人类社会文明之大道,从本质上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中国智慧对世界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关涉人类命运的共同体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社会发展趋向的时代展望,自由人联合体是对美好社会的终极追求,基本内涵的差异构成二者理论张力的存在根据。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自由人联合体关怀人类命运核心议题、"问题意识"与改变世界思维逻辑,以现实利益为基通达路径的承继,成为彼此理论张力的基本呈现;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渡型共同体本质、包容性时代内涵、相对具体的实践方略则构成二者理论张力的突出表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由人联合体理论张力的实践价值呈现为前者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意义,即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重要启示,为全球治理供给中国智慧,为审视人类解放贡献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美学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智慧,这种智慧的形成源于中国古代深厚的伦理思想土壤,有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哲学基础,其实质是从伦理的角度探讨和理解美的基本问题,以美与善的关系建构为核心内容,具有以美善统一为理想目标、以中和为审美价值取向、以审美人格为最高境界的鲜明特征。伦理取向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也是生命智慧或生活智慧的凸显与表达,对当代美学的价值确立与理论构建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公共管理范式向数字时代治理范式转型,智慧治理研究成为热点。国外智慧治理研究主要是基于智慧城市来进行,智慧治理是智慧城市的六大内容之一;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一系列复杂情况,公共治理维度的智慧治理概念被提出;智能治理则是融合了东西方智慧的全球治理概念。国内智慧治理从智慧城市治理,到新型智慧城市治理,再到智慧社会治理,实现了从引介、借鉴到本土生长的超越,需要构建植根于中国情境和政策叙事的智慧治理话语。中国话语的智慧治理,需要更加凸显人工智能的作用,因为智慧治理的智慧来自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它是人类群智与人工智能的人机共治,智慧治理位于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紧密合作与离散独立这两极之间的连续光谱上;需要更加凸显全球治理视野,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的竞争延伸到制度与体制的竞争,国际的政治也是国内的政治,智慧治理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全球治理的视野中体现命运共同体的治理智慧;需要统筹线上线下,注重线下群体智能,践行新时代网上网下群众路线,汲取中国实践的治国理政智慧;需要统筹城乡,弥补城乡数字鸿沟,实现乡村跨越式发展,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坚...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全球化的拓新.通过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内在联系以及对全球化历史进程的分阶段描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为指南推进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不但将成为未来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如何实现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大拓新,同时,也为促进全球化治理体系的变革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党中央提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构想,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与西方所追求的构建全球化的世界正义秩序有一定相通之处,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举措在人类文明互鉴共融的思想逻辑中更具现实性和超越性,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进程中解决困境的智慧主张。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内生并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强化的多元文化共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是人类社会实现文明共鉴、和谐共荣的核心理念,体现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类文明交融互动的深刻文明发展机制。多元文化共生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中强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在人类深度交流中展示了中华民族认同感渐进而又深远的发展前景,并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子涵 《南方论刊》2022,(9):30-31+4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百年变局,深刻分析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变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本文将从价值基础、现实矛盾和实践要求的角度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指出由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中,这一理念如何逐步丰富思想基础、彰显现实意义,为人类文明走出全球困境、迈向光明未来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3.
智慧是后天的和长期培养才能具备的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看清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核心,能够深刻理解洞察事物真相,辨析判断,解决问题和发明创造的能力等。智慧的第一层境界是知识;智慧的第二层境界就是知识的运用;智慧的最高境界是心灵境界。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伦理承诺是建立在"将来时"时间视野的.马克思对世界的解释包括三个层面,即"全时间视野""现在进行时的时间视野""将来时的时间视野".共产主义是马克思通过对当下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现在进行时的时间视野)而建构的"将来时"伦理承诺.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共产主义伦理承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伦理承诺.基于这一原理,"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样是基于对当下世界不和谐因素的批判而建构性地提出的"将来时伦理承诺".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要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就必须依赖于网络伦理健康发展的文化支撑,这种支撑应该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内在精神基础和内在动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号召对于网络伦理领域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毋庸讳言,现时代的网络伦理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甚至呈现出了各种新的困境与危机。要坚守"网络底线",摆脱网络伦理文化危机,一个最重要的长远使命就是要重建网络主体的"信念伦理"。重建网络主体"信念伦理"的有效路径主要有:重新认识和挖掘传统道德信仰资源的当代价值,唤醒和重塑网络主体的道德理想信仰;提升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能力,以笃定其道德信仰;培育网络主体的道德情感,以激励其道德信仰的持久性。如果这些方面可以同时有效地展开,那么在重建"信念伦理"的进程中坚守"网络底线",则必然会成为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摆脱网络伦理文化危机,重构当代网络伦理价值体系所最值得期待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6.
任远 《晋阳学刊》2022,(2):24-32
积极应对老化的一项重要策略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的作用。科技创新渗透在养老服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智慧老化,智慧老社会是在科技创新基础上老社会生活形态的整体改变。智慧老社会建设需要帮助老年人口深度融入数字社会,减少数字鸿沟产生的数字不平等。在智慧老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包容可以实施四种策略。构建智慧老社会需要依托于科技创新,但是这一过程不只是技术过程,同时需要通过经济产业发展、社会生活运行和制度体系建设的整体发展系统构造得到实现,需要发挥政府责任、社会建设和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强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智慧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智慧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最新表现形式,智慧产业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将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研究发现,智慧产业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表现为智慧产业与智慧城市之间的影响要素融合、过程融合、空间融合和战略融合等方面。本研究以南京市为例,丰富智慧产业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慧产业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8.
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蓝图和长期目标。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探索未来中国城市发展方向的战略举措。大庆发展智慧产业,实现智慧民生,推进智慧管理,让城市运转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绿色,将成为大庆抢占科学和谐跨越发展新优势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察大势、应变局、观未来的政治判断力。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指导思想的科学性与政党本身的先进性,科学把握国际国内局势关系的新变迁、主动遵循中国与世界发展历史的新进阶、与时俱进开辟指导思想抵御风险挑战的新境界。在准确把握变与不变、历史与当下、理论与现实的关系中,中国共产党以直面问题的分析研判能力、历史主动的把局定势能力和理论创新的自觉自为能力,提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判断准度、政治判断高度和政治判断深度。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继续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增强外交领域的政治主动,担起百年大党的使命与担当,彰显百年大党的胸怀与智慧。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当下,探讨王夫之论命运有其特殊意义。命运有广义与狭义之别,人类从有智慧始,就反思命运问题,中外概莫能外。唐尧时认为命是某种外在力量,冥冥中支配人的命运。《论语》记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死生是必然的,富贵因人而异,具有偶然性。命与运既相联系,又有差分。命具有不变性、必然性,运具有可变性、偶然性。综观中外思想文化,命运随人生的生存状态与生命历程而各说齐陈。所谓命运是指生命主体与生存环境在互相会通、交融作用中形成的生存经历、状态与生命必然、偶然际遇的一种价值评价的总和。王夫之从性命合一而万殊出发,度越传统不可变、必然性的命定论,提出"君相造命"说,不仅君相,百姓也可以造命。否定俟命、顺命说。之所以可以创造满足自身需要的命运,是因为主体人具有能动性、有为性,并具有"与天争权"、"与天争胜"的能量,所以主体能造命而掌握自身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