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王可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2)
肃慎的后裔,辽金元明时的女真,又称作虑真、朱先、珠尔真、朱理真、诸申或珠申。《满洲源流考》认为:“国初,旧称所属曰珠申,亦即肃慎转音。”孟森《满洲名义考》认为:“女真即肃慎,古音相同。盖‘女’字古音‘汝”,‘汝”字古音同‘肃’,而又与‘殊’字、‘诸’字皆相近。”由此可知,肃慎、女真、诸申等,乃同一语词的不同译写。《清文总汇》有“诸申”一词本意的满文注释。刘厚生先生有考释(载《史学集刊》1990 相似文献
3.
4.
“法学”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艺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3)
什么是法学,这是法学教学和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目前法学教科书中流行看法是,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科学。这一解释存在诸多毛病,因此必须重新思考这一问题。从研究对象或研究范围来说,法学是人学;从思维方式来说,法学是权利义务之学;从学术使命来说,法学是求真求善求美之学。这三种解释从三个方面揭示了法学的三重规定性,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也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文凯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6):18-19
"有耻且格"中的"格"如何解释,自古以来,零零总总,有欠平实。本文从"格"字的字义梳理入手,探讨字义演化引申的脉络,结合孔子一贯的社会管理思想,认为"格"本义是曼长枝条,同时有枝条细长交叉之义,所以词义演化为"格子"、"方格"、"规则"、"法度"、"格斗"等义。"有耻且格"的"格"就应该解读为"位",动词,各安其位。 相似文献
6.
现在法哲学思想界对法哲学的学科性质歧见很大,有着各不相同的“法哲学”观。所谓法哲学,其实质就是法的形而上学,它是关于法(律)现象的抽象本质和存在根据的学说。其他诸种“法哲学”观均有悖于法哲学的一般本质,都是非哲学的“法哲学”观,不足以称之为法哲学。 相似文献
7.
自由的可能性论证首先开始于康德哲学的一个预设——现象与物自身的超越区分。通过区分,康德提出,自由和自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看待世界的不同视角,这样,康德在现象界之外,在自然领域之外,开拓出了自由的可能性。进一步地,通过自由这一宇宙论理念的论证,康德指出,宇宙论理念是关于世界的概念,这些包含着无条件者的条件序列,始于自由的理性。自由的理性是现象领域的根据和前提。最后,康德证明了自由与自然法则可以共容共存。至此,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自由的可能性论证证成。 相似文献
8.
红山文化积石冢或“坛庙冢”三位一体的组合是牛河梁红山文化的主要特色,其形制、性质、礼仪及文化动因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五千年,因此,可谓中国冢墓制度乃至整个祭祀礼仪制度之源,充分体现出“礼出红山”的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因此,从语源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冢”文字意识的发生与形体创制理据,就具有中华文明探源的意义。冢、种同声相借,红山文化积石冢之“冢”即种子之“种”。初民之所以把已逝的先人埋在地下,以冢封之,正是祈望先人回到大自然母腹,回到种子,然后像谷物一样,生出更多的可以赓续种族、传宗接代的籽实,这是积石冢创制的真正动因,也是中国祭祀文化乃至整个礼制文化形成的原初动机。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中国文化“生生之仁”的核心精神,生养出“天人合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同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衙头”一词,诸词书无解,兹据部分史料所载,略作诠释,疏漏谬误,在所不免,愿就教于识者。《琬琰集》上集卷四《程文简公旌劳之碑》(下简称碑文)云: 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拜武昌军节度使、陕西安抚使、知永兴军府事。明年,加宣徽北院使、郎延路经略使、马步军都部署、判延州,仍兼陕西安抚使。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留守北京。……其在延州,夏人数百驱畜产至界上请降,言:“契丹兵至衙头矣,国且乱,愿自归。”公曰:“契丹兵至元昊帐下,当举国取之,岂容有来降者?吾闻夏人方捕叛者,此其是乎?_不然,诱我也。”拒而不受。已而夏人果以 相似文献
14.
15.
16.
《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目前通行的各种注本,都把后一句“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成是“凡四海之内所居住的人,都是周王的臣民。”其中“率土之滨”被解释为“四海之内”,诸家均无异议。但是追本溯源,却发现这种解释颇有牵强之处。 这种解释的来源是毛《传》、郑《笺》和孔《疏》,主要是孔《疏》(见《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毛《传》:“率,循;滨,涯也。”郑《笺》:“此言……王之臣又众矣。”孔《疏》:“诗意言民之所居。民居不尽近 相似文献
17.
对黑格尔哲学的释义学研究是伽达默尔整个哲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在他看来,黑格尔的贡献在于对希腊哲学的恢复。我们可以认为,黑格尔哲学本身就是希腊的延续,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logos-nous这种结构的形而上学的延续。本文主要是分析伽达默尔对黑格尔的释义学的研究,并探究这种研究在其哲学释义学中的影响。最终,我们会发现伽达默尔哲学释义学的这种logos-nous-ethos结构。 相似文献
18.
离婚冷静期引发对婚姻自由的争议,也表征当下婚姻伦理退化的事实。从法哲学视角看,离婚冷静期制度现象背后意在透视任性自由并非自由的展现这一命题,而真正的自由就在于个体独立性和实体伦理性的统一。回归现实生活世界,这种任性自由在现代性的宰制下以自由主义、个体主义等形式侵入现代婚姻伦理生活,把婚姻关系仅仅建制在“性的关系”“民事契约”“爱的感觉”之上,而无视婚姻的实体性,由此导致婚姻世界的现实大逃亡和精神家园的荒芜。因此,反思当下的婚姻关系,需要澄明婚姻关系的伦理本质,理解婚姻关系的爱的生发前提,找回婚姻的神圣性和仪式感,重视有爱的婚姻伦理基础,规范离婚的任性行为,从而才能更好地构建“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的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古典政治经济学到自由主义法哲学的思想演进是对"资本立法"原则的辩护。从休谟、卢梭、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到黑格尔的法哲学,不仅奠定了现代法治的市民社会基础与经济学逻辑,而且深刻暴露了这种逻辑背后的现代性问题,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法哲学建构就是从这一问题展开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目前学界“法理学”与“法哲学”两概念并用的由来作了简要的考察。通过对“法理学”与“法哲学”概念的界定 ,文章认为 ,两者在学术传统、学科归属、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四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法哲学”与“法理学”是相互联系 ,且相互独立的两个学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