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朱彝尊在编纂<词综>过程中发现了<乐府补题>的版本,并将其大部分词收入<词综>,这扩大了<乐府补题>的传播范围.朱彝尊等人以"拟补题"和"后补题"形式创作了大量咏物词,这形成了浙西词人的独特风格,也影响了以后浙西词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张惠言是清代常州词派的开创者,他以传统儒家之"忠爱悱恻、不淫不伤之旨"为其词学理论基础;以<风>、<骚>的文学精神为其创作典范"感士不遇"而又"主文谲谏",寻春惜春,以立意为本,咏物抒情,重比兴寄托.主张崇比兴,区正变,知尊体.张惠言的<茗柯词>基本上体现了他这一词论要旨.  相似文献   

3.
论冯延巳词"深美闳约"艺术风格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美闳约"是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对冯延巳词的评语,但王先生本人及以后的引用者并没有详细分析这种艺术风格的构成.本文试图立足于冯词文本自身,结合词史之发展,从性别视角与意蕴空间,时间状态与生命体验,意象选择与意境拓展三个方面阐释冯延巳词"深美闳约"艺术风格的构成,并指出其在词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绝妙好词>对词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密编纂的<绝妙好词>一书,对前辈词论家沈义父的词学观有所酌取,又因与张炎论词主张相通,故为张炎之<词源>以及传张炎词法的陆行直<词旨>所取材.这部词选对清代词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所昭示的"南宋体"词;对词选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开宗立派.自<绝妙好词>后,一种新的选词型态--选派词选确立,即通过选词确立宗派阵营.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马氏文通>中的"转词" 在句中的位置、所表示的意义,转词与动字、止词、状语、状辞、司词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探讨,指出了转词与止词及与状语、状辞发生混淆等问题,并对<马氏文通>转词范围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有人根据<马氏文通>中"读可作表词"的说法,认为"主谓谓语"是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首先提出来的.其实,<马氏文通>的"读"并非都是主谓词组,"读作表词"的句子一般只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名词谓语句"和"判断句",而不是"主谓谓语句".对于今天公认的"主谓谓语句"句式,<马氏文通>则做了另外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梁启超的散文名篇<少年中国说>中所使用的"乳虎"一词进行辨析.认为"乳虎1"与"乳虎2"两者意义不同,前者为"初生的或幼小的虎",后者则应释为"哺乳期的母虎".这一理解不仅是两词意思的不同,更对<少年中国说>全文的意境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秦简《日书》中的判断词"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判断词"是"的产生时代,汉语史学界纷争了几十年,而这种纷争至今还在继续.争论的原因是对传世史料的不同看法,所得结论也就大相径庭.本文将20年前出土的秦简<日书>中的判断词"是"的使用情况介绍出来,想必会给汉学界同仁一个信而有征的可靠结论--判断词"是"产生于先秦时期.  相似文献   

9.
北宋词坛上的两束奇葩——魏玩与朱淑真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玩与朱淑真,是北宋词坛上的两束奇葩.魏玩<鲁国夫人词>风调谐婉,语言清新,其善于化用唐人诗句,以"自言体"代替"代言体",转换抒情形式等特点,对推动词体艺术的雅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朱淑真<断肠词>主要由闺思与咏物两大类构成,其中又以闺思为最.意象的纤丽细弱,比喻的别出心栽,赋物以人格化,是朱词表现在艺术方面最为突出的特点.二人的共同努力,为北宋女性词谱写出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0.
<经义述闻>因其恢宏博大,不仅完全涵容<经传释词>所表现出的语言学思想--诸如"声近义通"的原则、"因声求义"的方法、"依文作解"的语境观点,而且几乎随处可见到至今仍有重要价值的语言观.王引之天才的语言审析能力和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贯穿整部<经义述闻>,从而形成王引之的语言学思想.而王引之的语法观,既反映在<经传释词>对虚词的考释上,又反映在<经义述闻>对句法的推敲上,而通过对<经传释词>和<经义述闻>的比较研究,更便于深入理解王引之语法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作为南宋词坛较早大量创作咏物词的词人,姜夔对咏物词倾注了浓郁的深情与毕生的心血。本文将姜夔的咏物词作置于咏物词的发展流变中加以考察。姜夔在词作中融入江湖漂零之感、对失落恋情的追忆之思、对国事衰微的忧虑之情,从而使其咏物词作较之前人有了新的特质。姜夔咏物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为立意深远、含蓄蕴藉;字琢句炼,音节谐婉;虚处落笔,追求神似;幽韵冷香,清虚淡雅。姜夔的咏物词受到后代词人的激赏,并为南宋遗民词人树立了一种新的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12.
学界以“清旷”为张孝祥最具特色的代表词风,其实这一词风主要由其山水词彰显。而张孝祥的二百余篇词中,山水词数量还不足十分之二,因此这些山水词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值得独立研究。考察这些山水词,多是词人在仕宦赴任和离任往来途中以及任职淹留之地吟咏而成,其余则是在芜湖赋闲期间游观所作。把它们放在具体的时空下观照,见出作者清晰的山水游踪及其山水词的情境面貌。进而看出,词人将山水景物心灵化的程度颇高,明显喜爱表现明亮、高洁、朗阔、清远之类的景物,开抉出清旷之境。词人这种审美心灵和情韵的形成,一是对传统的山水审美意识的接受、发展,追求超尘脱俗的纯美境界,二是崇尚并具有“湛乎渊渟,崒乎岳峙”的杰特人格,实现了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3.
叶梦得受故乡湖州山水的滋养,并深得中国传统山水文化浸润,陶铸成高雅脱俗的山水情怀。他经营山水园林,又广泛游历,山水赏悦始终是他的生活的重要内容。他以较多的词来记录这一生活内容,写山水景物和山水情趣,使他成为北宋苏轼以后到南宋张孝祥、辛弃疾、张炎等的山水词发展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词人。他以自己特有的审美情味和与之相应的文笔写山水而形成的清逸词风,成为他的全部词中最耀眼的特色,也是在全宋词中据一席之地的标志性风格。  相似文献   

14.
对于陈亮的哲学、政治学思想历来研究颇多,对陈亮词很少有研究,而对陈亮词论的专门研究至今未见一篇.本文搜寻了陈亮的词学主张,归纳为抑诗扬词、以近拍词创见于后来、述经济之怀和吐劲气、浇磊块四方面,认为这四方面可以看作辛派词的理论宣言.  相似文献   

15.
宋词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宋诗的影响和支持,这一点最早可以从欧阳修的词中看出。欧阳修是宋代第一个诗词兼擅的大词人,他的词和他的诗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二者在主体形象和理性精神的突出方面表现出深刻的联系,颇能说明宋词在发展的过程中深受宋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况周颐,其词学思想脱胎于常州词派。其词学论著《蕙风词话》在宗法取向、推尊词体、比兴寄托、意内言外诸词学持论方面,鲜明地体现出对常州词派词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晏殊是宋初著名宰相词人,"及时行乐"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都有涉及的文学主题。在考察晏殊词学创作之时,发现晏词中的"及时行乐"主题几乎可以目之为表达晏殊文学思想的一个符号,它承续了前代以来指向内心诗酒声色之欲的特点,反映了在广袤的时间面前对生死的忧惧;同时也表达了晏殊在有限的人生和变化无常的政治生活中,寄情山水自然,为找到安顿内心的路径而进行的深刻反思,研究晏殊词中的"及时行乐"主题,对于理解晏殊的文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完颜亮的成长经历及人性禀赋来分析其诗词特点,着重探讨了在文化征服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其诗雄健踔厉、豪放遒劲的特点及成因,分析了其“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的创作倾向和其性格特征、政治抱负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夏承焘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词学研究有杰出贡献者 ,他在词学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因此 ,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无疑会对以后的研究产生指导性作用。本文以夏承焘先生的《天风阁学词日记》为依据 ,探究其成功之因 ,主要有两条 :一是诗词创作词学研究并重 ,二是词内成就词外功夫  相似文献   

20.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风格柔婉感伤,而在诸词中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他那些带有"愁"字的词,这些"愁"词按主题大致可分为三类:一般意义之愁、恋情之愁和迁谪之愁。总体上看,这些词风格接近,大都低迷感伤、凄婉柔弱,但感情强度和艺术影响力却大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