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异军突起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引人注目的政治文化现象。这股民族主义新浪潮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相悖,增加了国际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妨碍有关国家的领土完整与国家统一,同时也为大国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提供了借口。本文简要分析了民族的内涵,并介绍历史上的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族主义新浪潮的多种表现形态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了粗浅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国际政治表现出民族国家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突出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在冷战后有三个主要特点 :狭隘性、极端性和宗教性 ,这些特点对国际政治造成的影响是 :经济利益的民族主义、国际冲突加剧和国际干涉复杂化。  相似文献   

3.
<正>纵观世界,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一度被掩盖和弱化的民族问题又开始活跃起来,民族国家间的互动、民族意识的消长导致民族分裂主义日益抬头,泛民族主义死灰复燃,地区性民族冲突频频出现,严重危及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国家的安全稳定甚至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世界大环境对我国的影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警惕。 一、民族主义的抬头使民族问题令人堪忧 国际政治格  相似文献   

4.
黄发有 《河北学刊》2004,24(2):129-133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世纪交替时刻,中华民族以实现文化复兴与建设现代民族国家为核心目标,民族主义以提高民族声望、增强民族凝聚力为要务,追求民族文化的自主发展与自由繁荣,因而具有较为鲜明的文化主义色彩.同时,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与民族混融成为普遍现象,狭隘民族主义的政治目标受到现实的多种制约,民族主义开始更多地关注民族文化的自主性与同一性问题,这就削弱了民族主义的政治功能,强化了其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由于跨界民族使我国的民族问题具有国际性特点,因而它直接影响到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影响我国边疆的稳定;跨界民族问题也是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和组织干涉我国内政,阻挠我国和平发展的主要借口,直接影响我国和平崛起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所以我们必须从和平崛起战略的高度重视解决跨界民族问题,尤其是加大跨界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使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奔向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民族区域自治政治方式在中国的成功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政治方式主要有民族自决权、联邦制和民族区域自治。由于世界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渊源和民族情况不尽相同 ,因而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方式也有所不同。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 ,经过较长时间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 ,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政治方式运用于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实践 ,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成功地解决了国内民族问题 ,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当全球化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掀起一浪又一浪高潮的时刻,民族主义恰恰在此时成为各民族国家为回应全球化浪潮而采取的一种自觉行为。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之间既存在矛盾,又存在良性互动关系,因此二者并不是此消彼长。正确分析、评价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克服全球化的消极后果,有利于引导民族主义的理性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相似文献   

8.
欧盟国家长期以来都是比较纯粹的民族国家,20世纪90年代新的国际迁移浪潮打破了这一局面。在这一浪潮中有一股逆流,即反移民情绪和运动,其极端形式就是种族主义运动。这一逆流的思想基础是“新民族主义”,“新民族主义”发展到极端就演变成为种族主义。同时,欧盟也出现了反民族歧视的多元文化主义,这一思想已经成为反种族主义的最有力武器。当前欧盟的种族主义具有许多新特点更有组织性,更讲究战略,政治企图更明显,斗争更策略。认识这些特点对反种族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欧盟国家在对付这一逆流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较积极的措施,尽管不同国家和不同利益团体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是多元文化主义在与种族主义逆流的反复斗争中必将排除障碍,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自近代产生以来,构建了民族国家体系,并使民族国家成为权力合理性、合法性的重要渊源,这种主义把民族国家视为政治统一体的一种形式,它取决于成员与统一体之间一种强烈的感情联系的建立,显示出其较高程度的文化同质性,并以政治统一性代表着大多数人的意志。这是民族主义在政治发展和文化整合中的重要功能作用,也是本文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对于摆脱殖民地统治获得独立地位的国家来讲至为重要,甚至是这些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可能成为这些国家“致命的”缺陷。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具有其多样性。多样性中带有规律性的基本类型可区分为较量型与归属型两大类。归属型民族问题基本限于国内,归属型政治实体是从属于中央政权的下级地方政权。较量型民族问题基本限于民族国家之间,其结局关系当事民族国家的兴衰或存亡。和平方式是解决归属型民族问题的基本手段,战争是解决较量型民族问题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主义是包括中东在内的后发国家的现代化的初始动力和思想根基。中东民族主义与中东各国的经济现代化有很大的同步性,它不仅是民族团结和独立自主的重要精神力量,而且还是影响各国经济现代化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的重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受到异质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冲击,出现认同危机,民族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有所削弱。虽然民族国家并未彻底丧失其经济功能,但只有在维护传统文化和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树立新的认同,建立开放的具有现代性的经济体系,积极发展地区间与国际间的合作,才有可能推动民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指泛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民族认同为基点,以民族情感为纽带,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以追求民族利益、维护民族尊严为目标指向的意识形态或实践运动。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唯有正面回应,才能有效引领。对此,需要从多维视角解析以概览其全貌;以审慎态度重构才能科学扬弃。  相似文献   

13.
民族主义的裂变--以孙中山与苏俄关系为中心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孙中山晚年民族主义的“苏俄转向”的解释,学界一直聚讼纷纭。本文通过对已经解密的档案的分析,认为这一转向乃是孙中山在寻求国家统一过程中,与国内各政治、军事的实力角逐的结果,也是选择在华国际的势力,尤其是在与苏俄的物质援助及意识形态输入之间博弈的结果,是孙中山对政治的纯技术化对待的产物。这一转向,预示着近代中国由传统的道德政治向现代的技术政治的转型,它将中国带入欧美霸权与苏俄霸权两极对抗的世界权力结构之中。孙中山晚年的民族主义在为中国奠定统一基础的同时,也使中国成为苏俄国际战略的牺牲品,民族主义与利害关系的亲缘由此得以充分体现,它所遗留的政治后果还有待进一步清理。  相似文献   

14.
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鸿石 《河北学刊》2003,23(6):173-177
近代民族主义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之一。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它在引介现代国家观念、推动中国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为中国外交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并由此催生了中国现代外交理念的萌芽。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占据着无可匹敌的话权霸语地位。作为最具号召力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为中国外交提供了与西方平等对话的现代文本和评判国际政治行为的价值体系;而被近代民族主义动员起来的历次社会运动,则从实践层面上推动着困境中的中国外交艰难前行。  相似文献   

15.
顾肃 《晋阳学刊》2008,(5):64-70
民族主义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精英和民众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一种政治意识,它靠对国家民族的情感而维系,也靠传统的集体意识和理念来强化,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宗教。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无论现在是否为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宗教在其民族情感和整合当中的作用仍然是相当复杂的。虽有强弱之分,宗教对于国族认同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在有些国家甚至还是至关重要的。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加强国族的团结和整合,但其极端的、非理性的发展,又往往导致盲目排外、抗拒文明、拒绝普遍道义的蒙昧主义,其结果是维护落后、政治上极端保守,给国家民族带来大灾难。我们对此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而考察历史上的宗教与民族主义的复杂关系和互动,正是这种积极态度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的国际组织,其首要任务是创立国际安全新框架,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不仅保留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法院等国际性合作团体,促进了整个世界从以欧洲为中心向全球体系转变,而且为世界政治提供了一个中心舞台,但是它没能成功地建立起其创始者所期望的国际安全框架和使每个国家获得安全保障的世界新秩序。冷战的结束能否最终恢复联合国的能力,使其成功地履行宪章赋予它的职责,抑或超级大国之间对抗的消失是否反而暴露出建立全球性国际安全结构的深层次障碍,虽然目前看来后者可能性更大,但仍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地方政府国际行为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但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并未深入;两枝世界政治理论、新中世纪主义理论、平行外交理论、多层外交理论和地区国家理论从不同视角对地方政府国际行为的时代背景、发展趋势等做了理论阐释,但还存在着各自的问题;从国际体系特征出发,将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密切结合,坚持主权国家观念,是研究地方政府国际行为的基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类型、格局及主导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俞祖华 《齐鲁学刊》2001,5(2):48-55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有如下几组类型:以汉族为体认单位的排满思潮和以中华民族为体认单位的反帝思想、或称之为“小民族主义”与“大民族主义”;传统民族主义与近(现)代民族主义;族类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革命性的激进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的理性民族主义、保守型民族主义与复古型民族主义。从各种类型的民族主义演变、消长的格局中,可以看到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流价值为“坚持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及自尊的、现代的、开放的、理性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潮不是要不要现代化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其核心诉求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必先有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并建立在其基础上的民族意识复兴;民族文化复兴要尊重、理解并重新解释民族文化传统;主张在灌注时代精神和融会世界文化基础上推动民族文化现代化。文化民族主义反对全盘西化,不是文化保守主义,而是以文化现代化为基本诉求的现代化思潮。  相似文献   

20.
张涛华 《兰州学刊》2006,(7):106-108
几个世纪以来,民族主义一直成为思想启蒙、政治运动乃至装斗争的重要动力。在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浪潮突破了国家边界,侵蚀了国家主权,以本族体为中心的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各族体在民族冲突的反思中也认识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抽象理想,已经成为过去,怎样在新时期更好地维护本族体的利益已经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民族主义作为维护本族体利益的思潮得到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