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使劳动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掌握了社会主要生产资料,成为国家的主人,享受着当家作主的权利。这是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进步。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起,几十年来,我们在充分发挥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作用,确立他们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人翁地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旧社会遗留的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雇佣观念的影响,以及制度的不完善,因而在许多经济单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企业职工是企业和国家的主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员工是被雇佣者。二者的本质区别,在理论上是没有异议的。那么,是否可以认为,主人地位就会自然地使我国职工产生主人翁责任感;被雇佣者的地位,就一定使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具有被迫劳动的感觉呢?事实上,问题并不这样简单。在我国,有不少企业职工认为,体会不到自己  相似文献   

3.
1.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只能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的分配体制相应的也只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这种所有制体制和分配体制,保证了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健康发展的方向,保证了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人的基本地位,同时也确使一部分人得以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了起来。但是,这种体制也带来了一种可能性,它使目前分配领域中出现一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问题,是关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计划化和经济结构合理化的战略性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经济学界在六十年代初期就进行过讨论。近年来,随着我国四化事业的发展,讨论进一步展开,持各种观点的同志都发表了许多有见地的文章。当前讨论正在深入。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要把它搞清楚,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在马克思的经济著作中,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的这一理论是在直接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优秀成果(主要是亚当·斯密的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亚当·斯密关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曾经有两个定义,马克思对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是人类历史上"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表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定义时,应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特定的社会形态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来考虑,即只有合理、合法和社会必要并且能满足劳动人民或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的劳动,就可以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6.
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在我国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随后,进行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既实现了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又实现了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成为国家的主人。但是,在社会主义时期,还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这种分配原则,是在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否定了几千年来剥削制度下的“劳者不获,获者  相似文献   

7.
劳动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国《宪法》第一条和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相似文献   

8.
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力量之源。从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历程来看,不管是在革命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和不断发展人民民主,人民获得了选举权、决策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参与管理自己事务,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样,人民群众才会以极大的热情参与革命、建设和改革。这是中国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关键。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9.
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高速度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对于贯彻落实“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逐步消灭三大差别,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人民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社会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利润,而是为了满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全体劳动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要满足这种不断增长的需要,就必须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生产。也只有高速度发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的分配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大问题 ,所以 ,刘少奇对此十分重视。为了正确处理分配关系 ,他提出了国民收入分配应该坚持“统筹兼顾 ,全面安排”的方针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主要途径是 :根除平均主义思想 ,改革劳动制度 ,改革生产经营方式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进行改革。而一切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势力则利用这个机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和平演变”的全面攻势,以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方向。本文仅就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进行的。十余年来,由于我国坚持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才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活力大大提高,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有了显著的改善。这是举世瞩目、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是,在社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必然引发不同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商品化,但这并不一定否定劳动者主人地位,而是可能有利于劳动者主人地位的巩固和增强。但是,只有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公有制与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理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动者理解为公有生产资料的“共同主人”而不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所能实现的社会生产资料的“自由主人”,才能正确认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动者主人地位  相似文献   

13.
劳动幸福观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从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出发,对人类劳动与幸福关系这一问题的独特认识和思考。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人类真正的幸福需要通过自身的劳动来实现。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导致了劳动异化,是劳动者产生不幸的根源。只有消灭私有制、解放劳动,才能真正复归劳动幸福。马克思劳动幸福观为我国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幸福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我国应当充分结合本国实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劳动幸福观,加强人们劳动意识的培育和劳动实践教育,倡导全民共同参与劳动,尊重劳动,以此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已任。建国后,我们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劳动人民在政治上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但是,我国的民主化进程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不少曲折和障碍,有一些因素阻碍了我国民主化进程的正常进行。这包括理论性障碍、观念性障碍、体制性障碍、素质性障碍、目标性障碍。要建设高度的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不能不扫除这些障碍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必然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时,为了使阶级冲突得到控制,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来建立统治秩序,这就产生了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虽然社会主义国家同原来的国家在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是过渡到国家完全消亡中的新型国家。在这里它第一次把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工具;变成了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代表者。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自己的官吏,但是由于国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和建设的根本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在实践中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为本,就要解决好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作国家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华国锋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措施,并且强调指出:“为了巩固我国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全体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巩固我国安定团结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她设的政治基础,充分发扬全体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努力保证我国在政治制度上再不存在林彪、‘四人帮’一类阴谋家可以利用来进行反革命复辟的严重漏洞,迫切要求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这是我们建国三十年来无产阶级专政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在新的  相似文献   

18.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这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做为当代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民主法制建设在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依法治国的核心问题是要实现法治,突出“法律至上”原则。这不只是一种观念,同时也标志着法律在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最高地位。从法理角度讲,依法治国就是法律的统治,不可能在法律的统治之上或之外还有不受法律统治乃至统治法律的东西。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因此,法律至上就是人民意…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我国现阶段的实现特点,对于我们调整经济结构,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有计划、按比例、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一个客观经济范畴。它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已实行公共所有,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同生产资料在公有制基础上直接结合在一起,整个生产过程由劳动者支配,社会产品也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这样,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只能是为了满足全体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此外,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消费品的分配关系,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马克思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对劳动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无偿占有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劳动人民只能出卖劳动力,过着贫困的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不再遭受剥削和压迫,消费品的分配,采取了按劳分配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