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以第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对未来30年西藏自治区的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动作了预测。基于预测数据的分析显示,近年来随着妇女总和生育率的下降,西藏正处在人口快速转变之中。本研究表明,2010~2030年间西藏将会出现劳动力适龄人口比例最大、社会总负担比最轻的“人口红利”期。为此,西藏需以新的改革、发展思路迅速提高人口,特别是农牧区人口的教育文化素质,从而促进人口向人力资源的转化。作者针对西藏当前教育性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是:(1)通过人口的适度集中,提高西藏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2)面对未来25年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对西藏各地区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校布局、经费投入、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资源配置作相应的调整以提高教育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2.
西藏人口结构现状的描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方晓玲 《西藏研究》2006,(1):98-106
人口结构的社会学描述性研究是社会静态分析的终点,也是社会动态分析的起点。文章通过对西藏人口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地域结构、经济结构以及社会结构的社会学描述,使西藏过去人口行为和变动的结果清晰化,并提出了由西藏人口结构现状反映出的高龄、婚姻挤压、二元分化以及女性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藏人口经济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西藏地区人口经济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西藏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口素质的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合理使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力资源在三大产业中的合理配置.面对目前西藏人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加快西藏地区经济建设的步伐、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等措施,使西藏地区人口、教育和经济协调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4.
西藏教育与人口文化素质发展问题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海生 《西藏研究》2005,(1):114-118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教育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深入研究西藏教育与人口文化素质之间的关系,对于科学制定西藏教育发展战略,保持西藏教育健康协调发展,保障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需要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相关数据,对西藏教育与人口文化素质发展状况进行宏观分析与评价,为进一步制定好西藏教育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藏族人口自50年代初以来数量的变动乃是国内外藏学研究者较为关注的论题。在全国几个主要藏族聚居区内人口迁移量(即机械变动量)极少的状况下,由人口出生和死亡引致的人口自然变动往往决定人口总的规模及其变动。为此,本文试以四川、西藏、青海等三个主要藏族聚居省区(1990年这三省区藏族人口占全国藏族人口的89.2%)5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人口出生、死亡的户口统计或曾耷资料为依据,对藏族人口近40年来自然变动特点·地区差异及相关的人口学或社会经济原因作一分析、比较。笔者希望本文将有助于对藏族人口发展状况的系统研讨。尽…  相似文献   

6.
规模是人口的基本属性,也是考察和分析其发展状况的基本维度。本文基于1953~2020年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各民族人口规模的历史变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53年以来,少数民族与汉族人口规模始终呈增加之势,但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幅度更大、增长速度更快、增长周期更长。在此过程中,各民族间人口规模变动迥异,主要表现在各民族人口规模量级不断分化、人口增幅与增速差距巨大、人口增长变动强度差异明显、人口增长变动过程类型分异等方面。由此,各民族人口规模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变动模式,也预示着未来各民族人口规模仍将朝着差异化的方向发展。为此,需要深入理解不同民族人口各类变动模式的内在机制与外部条件,促进各民族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保障中华民族的多元基础,巩固中华民族的一体格局,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根植于本土特性的现代化建设,才会孕育人们期待的结果。西藏人口状况直观地体现了西藏区域的本土特性,而人口的健康与教育素质,是西藏现代化进程中滋长内生生产力的源泉。以往对西藏人口素质的相关研究,大多强调了人口文化素质在西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而忽略了健康因素。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内蒙、广西、新疆、宁夏四大自治区及全国平均水平为参照,再对西藏人口的健康与教育素质现状进行纵横双向比较的同时,对人口的健康和教育素质在年龄结构和城乡结构上的分布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对西藏的现代化进程中人口素质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郑洲  赵雅洁 《民族学刊》2023,(8):85-96+164
从教育、劳动力再培训、健康和劳动力流动四个维度构建西藏人力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基础上,加入人力资本存量并构建扩展的西藏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引入2001-2020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物质资本、从业人员数及人力资本存量等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西藏数量型人口红利优势较为明显,但人口数量红利优势逐步减退;(2)劳动投入产出弹性(0.439)>物质资本产出弹性(0.293)>人力资本存量产出弹性(0.268),但单纯地依赖廉价劳动力和大规模资本投入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3)人力资本贡献率(36.21%)>物质资本贡献率(31.81%)>劳动投入贡献率(6.73%),但由于西藏人力资本水平总体偏低,人力资本对西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亟待提升;(4)各要素增长率与各要素对西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但由于西藏总体生育率较低,人口增速减缓是西藏经济增长过程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应切实推动西藏“人口红利”向“经济红利”转变,切实推动西藏“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变,努力提升西藏创新型人力资本水平,不断...  相似文献   

9.
西藏自治区人口结构与变迁——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对本国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及其变化进行综合调查以掌握人口动态最主要的手段,普查所形成的数据是我们分析一个国家、地区人口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的基础信息.本文是对西藏自治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一个宏观分析,根据普查结果提供的数据对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增减、年龄与性别结构、生育死亡统计、行业结构、职业结构、教育结构等进行了系统介绍.在讨论过程中把2000年普查数据与1990年普查和以前的普查数据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把西藏自治区人口与其他藏区的人口变迁进行了对比,试图在宏观上把握西藏人口变迁的主要走向和基本特点. 数据分析表明从1982年到2000年期间西藏自治区总人口持续增长,但藏族人口增长速度呈减缓趋势,汉族人口规模波动明显.在生育率和死亡率这两个方面,抽样调查和户籍登记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差距.在中央政府"援藏项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西藏城镇的暂住流动人口明显增加,将对西藏和其他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西藏自治区的改革与发展将面临现代化问题与后现代化问题的双重挑战。故西藏应对未来发展模式作审慎的思考与合理选择。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是西藏经济发展滞后的主导性因素。西藏未来的发展应当继续坚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在业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公共卫生等人力资源投资的重点应放在农牧区 ,以及通过制度改革 ,在农牧区开辟若干定居点 ,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 ,加快农业人口向城镇第三产业的非梯度转移  相似文献   

11.
12.
This article focuses specifically on the population of Muslims in New Zealand, and highlights their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in a worldwide comparison. Globally, Islam is the fastest-growing religion and Muslims are the second largest religious group. In particular, the population of Muslim migrants in the multicultural and westerns societies is also remarkably growing fast. This also applies to the multicultural setting of New Zealand where have witnessed a substantially increasing growth of Muslim population during the recent decades. Holding a wide range of ethnic and religious groups from throughout the world as well as a variety of Muslim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Islamic world, the multicultural field of this study serve as a unique human and cultural laboratory to approach properly the key research objectives of this analysis. The discussion is mainly based on the customized data of population census. This article specifically addresses the main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patterns and differentials associated with the population of Muslims in this multicultural context in a global comparison.  相似文献   

13.
14.
Using data from the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for the period 2006–2010, this study provides up-to-date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about poverty among American Indians and Alaska Natives. Our analysis investigates both absolute poverty and relative poverty and distinguishes between four racial categories of American Indians and Alaska Natives including single-race American Indian; biracial white and American Indian; biracial black and American Indian; and other multirace American Indian. We also report results for thirty-seven of the largest self-reported tribal affiliations for single-race American Indians. In general, all of the American Indian and Alaska Native groups have higher levels of absolute and relative poverty rates compared to non-Hispanic whites. The problematic character of poverty among American Indian racial groups is underscored by their substantially higher odds of being poor (relative to non-Hispanic whites), even after statistically taking into account age, gender, education, metropolitan status, and region of residence. Significant variation across the thirty-seven tribal groups is evident, however, with single-race American Indians having the highest level of poverty. This variability suggests the need for future research into the various tribal affiliations and tribal economies.  相似文献   

15.
通过5·12汶川大地震救援进程的推进案例,分析了国族与族群在具体情境下的转换规则,并探求其中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6.
历史视野中的"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世界民族》2007,4(2):13-18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它们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全球化的发展似乎注定要带来对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的否定;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二者都是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所引发的必然的社会结果,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只要阶级还存在,无论全球化如何发展,民族-国家都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7.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设有大监军使,简称监使,又称为节儿监军,藏文写做khri spyan或rtse rjespyan,即万户悉编或节儿监军,也可简称为节儿,是仅次于敦煌乞利本(khri dpon,万户长)的当地第二号军政长官,主管军事、司法、农业生产等事务。另外,吐蕃在敦煌还先后设置了汉人部落监军、汉人监军(rgyavi spyan,亦译为唐人观察使)等官员,地位在大监军使之下。在吐蕃统治下的河陇、西域及其他地区也设有悉编(spyan)一职,为吐蕃在该地区的重要职官。这一职官对后来河西归义军政权的职官制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 ,在当今中国人的观念以及汉语的文献包括相当多的学术著作中 ,被频繁使用的“民族主义”一词 ,实际上并不完全与西方文献中出现的“nationalism”的涵义相同 ,甚至有超出“nationalism”的本来内涵而被过于泛化应用的趋势 ,这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该概念的理解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导致产生了一部分歧义 ,或把凡带有“ -ism”这个后缀的词语均简单对译为“主义”的后果之一。澄清藏在这种现象中的迷乱 ,从语境分析出发辨识其中的真相 ,将会有益于学术的繁荣与发展 ,也有利于大众传媒与受众之间彼此进行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