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东比较文学研究会首届年会于1987年11月3日至4日在江门召开。本省比较文学专家学者40多人参加了会议。这次提交会议的论文有29篇,其中约86%是平行研究——多为文学现象的平行比较;14%为影响研究;没有科际研究。反映了年轻的广东比较文学研究队伍的可喜势头。会议回顾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在我国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认为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先是不自觉的导入。1919年章锡琛译日本文艺理论家木间欠雄的《新文学概论》,输入了比较文学许多名词术语。1920年吴宓在《留美学生季刊》上发表《论新文化运动》,首次介绍了法国学派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经历了多次的文化转型与文化重构 ,每一次原创文化的再阐释 ,都在文化还原中促进了文化发展。中国原创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跨文明阐释有三大互动体系 :古今文明体系 ,东西文明体系 ,俗雅文明体系。比较文学与文化复兴的另一重联系是 ,比较文学研究有三大理论前提与学术原则 ,亦是文化复兴与人文发展的三大定律 :一是要有文学自觉自律的历史文化自觉与独立学科及发展规律可循 ;二是要有跨文明整合的跨文化、跨学科互动体系 ;三是要有文化变革、文明重构的还原与复兴、转型与重构。中国原创文化的复兴 ,不仅需要比较文学的跨文明整合及学科群的建设与发展 ,也促进了比较文学的发展与学术探讨的深入。中国比较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发展 ,是互动同步的一个开放结构 ,“引外融中”“借西改中”“用他构中”是中国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的三重境界。文化转型、文化变革、文化复兴成为比较文学发展的知识力量与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3.
今年初,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组织海内外部分比较文学学者,就90年代比较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第一组笔谈已发表于《读书》杂志1991年第2期上,我刊现在发表的是另一组。  相似文献   

4.
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9~2013年共20期《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刊5年来共刊载论文554篇,平均年载文量为110.8篇,篇均页码为4.6页/篇,篇密度平均值为0.2篇/页;《学报》的基金论文率稳步提高;2008~2013年间共涉及全国182个单位的468位第一作者发表了554篇文章,分布在我国28个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其中有93.26%来自高等院校;职称以中级和副高级为主,分别占35.68%和23.27%,且有26.6%的作者为在读硕士、博士;论文平均合著率和合作度分别为55%和2.07,合著类型以同单位合著为主,比例占62.46%。  相似文献   

5.
一自“五四”时期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之后,反映无产阶级的生活斗争就成了中国革命文艺的一项迫切任务。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五四”时期描写工人生活题材的作品数量还极少,也没有揭示出无产阶级的时代风貌。至三十年代,这种文艺创作状况得到了迅速的改变:描写工人生活题材的作品数量剧增,思想内容也带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这在新文艺创作领域,不能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的历史现象。 描写工人生活题材的创作的活跃景象,在一九二八年以后的革命文艺刊物上有着突出的表现。例如,《太阳月刊》(一九二八年一月至七月)共出版七期,发表作品五十篇,写工人的占十九篇;《新流月报》(一九二九年三月至十二月)共出版四期,发表作品十九篇,写工人的占五篇;《拓荒者》(一九三○年一月至五月)共出版五期,发表作品五十九篇,写工人的占三十七篇。这种创作现象,在某些进步文艺刊物上也有一定的反映。象《文学》的第一期上,发表作品十九篇,写工人的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论述了四川比较文学自1978年到2008年的三十年的成长和发展历程,梳理了四川比较文学经历了从自我觉醒阶段,到成长为中国比较文学的生力军、被誉为中国比较文学"四大方面军"阶段,再到形成世界格局中四川比较文学这样三个历史性阶段的发展.在这三个十年时,四川比较文学建设起了以<比较文学报>、<中外文化与文论>Comparative Literature:West and East为中心的言论阵地、培养了一批比较文学人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术梯队,发表、出版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与专著,在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学科建设、比较诗学、译介学、流散文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并以"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失语症"、"异质性"、"话语重建"、"变异学"、"跨文明"等重要理论观点的提出推动了四川和全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四川比较文学三十年发展历程表明:四川比较文学对中国比较文学以及对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三种运行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复兴三十多年来,形成了“平行”、“上升”与“下潜”三种模式,并相应地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历史图景;三种模式各有优长,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努力。但是,从某一个单一层面来说,“平行模式”不够全面,“上升模式”过于空泛,“下潜模式”力度欠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要取得长足进展,必须处理好三种模式之间的关系,以形成合力:从国外尽量多地、全面地借用已有的理论资源与学术成果;从本民族的文学创作与批评实际出发,尽量将具有本质性的理论概念讨论清楚,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抽象与民族化的改造;最后,才能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拿出具有开创性的学术报告,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相关重要问题进行全新论述。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合理结构是“一个顶端”与“两大基石”:“一个顶端”,即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建立,是中国学者的学术目标与学术使命之所在;“两大基石”,即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建立,是要以外国比较文学的理论资源为基石,同时也要以中国学者对比较文学的个案研究与细致分析为基础。因此,我们呼吁中国比较文学学者要特别重视两大基石,即重视“平行模式”与“下潜模式”,特别是“下潜模式”。绝大多数中国比较文学学者要从事的比较文学研究,不应当是“上升模式”的,也不是“平行模式”的,而是“下潜模式”的。只有这样,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才能完整地建立起来,并形成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法国比较文学权威艾金伯勒在十一届国际比较文学年会(1985·巴黎)曾以《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复兴》为题发表了总结性的讲演,对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寄以厚望。最近读到张弘先生的近著《中国文学在英国》一书(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切实感到了我国比较文学扎实而稳健的拓进步履。 时至今日,比较文学已经不可能再囿于“欧洲中心论”,而无视中国文学施之于西方的久远影响了。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地位十分重要的中国文学瑰宝,数百年前便以其神奇的光彩辐射到了西方,所以,中国与西方的双向文学交流乃是世界文学研究中难以回避的课题。在这方面,作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组织编著的《中国文学在国外丛书》之一种,  相似文献   

9.
曹顺庆 《江汉论坛》2006,(7):98-103
比较文学在中国复兴2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成为中国学术界最活跃的一个学科领域,为全世界比较文学学者所关注,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正如季羡林教授所指出:“以学科而论,在世界范围内,比较文学的兴起是较晚的,在中国则更晚,然而一旦兴起,就立即显示其活力,转瞬成为世界显学。比较文学若没有中国是残缺不全的。”实际上,全世界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欧洲,第二阶段在北美,第三阶段在亚洲。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研究,正是这第三阶段的重要成果。然而,这些成果的取得,却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各种困境中推进的,是在种种诘难、否定和困惑之中成长起来的,是在持续不断的“危机”声中脱颖而出的。本专栏特就“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困惑与进展”这一题目,约请了上海、广东、山东、四川等地的比较文学学者各抒己见,意在找准问题,认清方向,予人启发,促进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献彪 《江汉论坛》2006,(7):110-114
比较文学在中国复兴2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成为中国学术界最活跃的一个学科领域,为全世界比较文学学者所关注,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正如季羡林教授所指出:“以学科而论,在世界范围内,比较文学的兴起是较晚的,在中国则更晚,然而一旦兴起,就立即显示其活力,转瞬成为世界显学。比较文学若没有中国是残缺不全的。”实际上,全世界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欧洲,第二阶段在北美,第三阶段在亚洲。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研究,正是这第三阶段的重要成果。然而,这些成果的取得,却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各种困境中推进的,是在种种诘难、否定和困惑之中成长起来的,是在持续不断的“危机”声中脱颖而出的。本专栏特就“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困惑与进展”这一题目,约请了上海、广东、山东、四川等地的比较文学学者各抒己见,意在找准问题,认清方向,予人启发,促进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介民 《江汉论坛》2006,(7):106-110
比较文学在中国复兴2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成为中国学术界最活跃的一个学科领域,为全世界比较文学学者所关注,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正如季羡林教授所指出:“以学科而论,在世界范围内,比较文学的兴起是较晚的,在中国则更晚,然而一旦兴起,就立即显示其活力,转瞬成为世界显学。比较文学若没有中国是残缺不全的。”实际上,全世界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欧洲,第二阶段在北美,第三阶段在亚洲。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研究,正是这第三阶段的重要成果。然而,这些成果的取得,却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各种困境中推进的,是在种种诘难、否定和困惑之中成长起来的,是在持续不断的“危机”声中脱颖而出的。本专栏特就“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困惑与进展”这一题目,约请了上海、广东、山东、四川等地的比较文学学者各抒己见,意在找准问题,认清方向,予人启发,促进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景尧 《江汉论坛》2006,(7):104-105
比较文学在中国复兴2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成为中国学术界最活跃的一个学科领域,为全世界比较文学学者所关注,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正如季羡林教授所指出:“以学科而论,在世界范围内,比较文学的兴起是较晚的,在中国则更晚,然而一旦兴起,就立即显示其活力,转瞬成为世界显学。比较文学若没有中国是残缺不全的。”实际上,全世界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欧洲,第二阶段在北美,第三阶段在亚洲。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研究,正是这第三阶段的重要成果。然而,这些成果的取得,却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各种困境中推进的,是在种种诘难、否定和困惑之中成长起来的,是在持续不断的“危机”声中脱颖而出的。本专栏特就“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困惑与进展”这一题目,约请了上海、广东、山东、四川等地的比较文学学者各抒己见,意在找准问题,认清方向,予人启发,促进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苏区史"是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为整合科研资源、凸显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学科而设立的重点学科。该学科在第一周期建设的基础上,于2007—2011年继续进行第二周期的建设。经过学科组全体成员的团结努力,本学科第二周期推出集体攻关专著一部,出版、修订再版学术著作8部,在国家级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篇,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篇、人大报刊资料复印3篇,研究成果获得江西省社科  相似文献   

14.
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复兴 ,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 2 0多年来 ,这个领域已有了迅速的发展 ,不仅有了许许多多的成果 ,还有了自己的刊物、队伍、组织 ,并且进入了高等学府 ,形成独立的学科 ,有一定数量的硕士、博士等高学位点 ,高层的学术活动也已同国际比较文学界接轨。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 :“比较文学日益成为了一门显学。”(见陈、刘象愚著《比较文学概论·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 9月 )。回顾这个过程 ,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复兴及其发展 ,是与学界人们世界性视野和开放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分不开的。比较文学的特点在…  相似文献   

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改革理论讨论会1988年5月23日至2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这次讨论会共收到全疆各地送来的论文300多篇,经十多位专家、学者的认真评审,有140多篇在会上作了交流。现由本刊商请丁元、宋岭、安生、苏曼等同志对其中有关经济方面的33篇论文作了摘要,拟分两期发表于后:  相似文献   

16.
<正> 严羽的《沧浪诗话》(以下简称《诗话》)是宋人诗话中最有名,对后代影响也最大的一部。196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郭绍虞先生的《沧浪诗话校释》。截至1985年底,全国各地报刊共发表有关严羽和《诗话》的论文约60篇左右。1985年10月底,全国首届严羽学术讨论会在福建邵武市召开,又提交论文52篇。这篇综述,以近几年发表的论文为主,兼顾大会论文。一、关于严羽的生卒年和生平严羽,《宋史》无传,有关的生平资料传世很少,生卒年难以确定。关于生年,主要有1174至1189年间、1192年、1195年左右、1189至1195年之间、1197年、1203  相似文献   

17.
詹伯慧 《学术研究》2002,(6):167-168
第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是新世纪首次粤方言学者的盛会。回顾过去,我们粤语研究的同人在以往的14年中,成功地举办过七届粤方言国际研讨会,我们共吸引过500人次以上的学者到会,发表论文共约400篇。进入新世纪的这一次研讨会,我们收到的论文篇目(含提要)更在百篇以上。这样算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回顾 2 0世纪 1 0 0年来中国比较文学走过的简要历程 ,从肇始初兴、发展与滞缓 ,到复兴高潮阶段 ,并对比较文学的各主要分支学科作概括性的评述 ,指出它们的成就与不足 ,同时阐述作者对这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看法 ,以及对未来新世纪前程的展望 (不包括台港澳地区 )。  相似文献   

19.
黄定天,1948年生。毕业于吉林大学。现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研究员,兼任省政协委员、省科顾委专家组成员、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省文学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中俄关系史学会副秘书长、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兼职教授。出版《东北亚国际关系史》和《中俄经贸与文化交流史研究》两部专著。与人合作出版著作9部,发表论文60余篇、译文7篇。在本刊发表《二十世纪的东北亚》(1996年第4期)、《黑龙江翻译文学50年》(2000年第2期)等论文多篇。程鹏汉,1948年生。现任东北烈士纪念馆副研究员,兼任中国作家、电影…  相似文献   

20.
常芳 《阴山学刊》2004,17(5):22-27
曹顺庆教授是我国第一个中国文学批评史博士,他在古代文论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跨异质文化比较诗学研究、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出版了二十多本专著,其学术思想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