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纲领,是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指南。它必然随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演变而发展,随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和建设的深入而发展,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 相似文献
2.
去年七月,《社会科学》又一次刊登熊映梧同志谈研究《资本论》的文章《再谈用发展观研究〈资本论〉》,使两年多前未能充分展开的讨论得以展开,确是一件好事。熊映梧同志认为,这场讨论“涉及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笔者亦认为如此。所以,也想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用发展观点研究《资本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资本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不仅在经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当代及未来经济科学的发展仍然具有伟大的指导作用。 第一、《资本论》集中了二百年来经济科学的丰富成果,并加以改造和创造性的发展,把经济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简要地回顾了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他指出:“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李嘉图作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碰到了 相似文献
4.
读了熊映悟同志《关于地租理论问题》(见《房产通讯》1982年第9期)和《生产价格的构成应包括地租》(见《经济学周报》第22期)两篇文章后,很受启发。但是,在说到生产价格的公式时,熊映梧同志认为:“通常人们把商品的生产价格解释为成本加平均利润,我对这个传统观念是不赞同的。”“完全的生产价格(PP)是由成本(K)和平均利润(AP)、地租(GR)构成的,即PP=K AP GR”。作者还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承认一切产品(不论是农产品,还是矿产品,或加工业产品)的生产价格都是由成本、平均利润、地租三部分构成。”我认为,熊映梧同志所谓的完全生产价格公式中应包括地租的说法,并不符合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和地租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部门之间争夺利润的竞争,使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其结果,各部门的利润率平均化,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马克思说:“商品的生产价格,等于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按一般利润率计算,按百分比应加到这个成本价格上的利润,或者说,等于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76—177页。以下引文都出自同书,只注页 相似文献
5.
熊映梧同志在《用发展的观点研究<资本论>》(《社会科学》1983年第7期)一文中,提出了他对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新见解。他认为:“马克思讲的资本积累的绝对规律其实是相对的”,因为这条规律只和“资本主义前期”的一定条件相联系,而“现代资本主义的情形已远非昔比,上述的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从资本主义前期的实际情况中概括出来的”“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这条规律,“未必适用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阶段。”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以就教于熊映梧同志。 相似文献
6.
吕长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
北京大学《经济科学》1985年第5期刊载了熊映梧同志《在社会实践中检验、修正和发展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一文(以下简称《该文》)。《该文》认为马克思“否认加工工业中地租的存在”,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说明绝对地租是“画蛇添足”,把“地租排除于生产价格之外”,这不仅说明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不完善的”,而且生产价格理论也是“不完善的”,并提出要用“完全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熊映梧同志在1980年提出“经济科学要把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之后,引起了争论。去年他又重申这一主张。我认为这是值得进一步讨论的。一、政治经济学只能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不能把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熊同志说:“政治经济要不要研究生产力,诚如许多同志指出的,是关系到这门科学的前途、命运的大问题。”我认为争论的焦点,不是要不要研究生产力,而是要不要把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几乎所有主张以生产关系为对象的同志,都没有说不要研究生产力。以生产关系为对象,也决不如熊同志所说的把生产力排除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之外。因为 相似文献
8.
胡培兆同志在《〈资本论〉中的工资不属分配范畴》一文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并没有把资本主义工资当作分配范畴来看待。因为马克思从未说过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有参与消费资料分配的权利。”“通过交换取得的作为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转化形式的工资,并不是分配范畴。”对此,笔者谈几点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政权的性质問題,是我国史学界长期以来就有过爭論的問題,也是研究中国农民战爭史中一个重要的問題。作为爭論的一方,孙祚民同志一直坚持他的“农民起义反封建斗爭在前,而轉化建成封建性政权在后”的論点。这就是說:当农民发动起义的时候,斗爭的性质是反封建的,但是在战爭过程中,当起义农民建立起自己的政权的时候,其性质就发生了“轉化”,反封建的斗爭就終結了,政权是封建性质的。許多同志发表了文章,不同意孙祚民同志的这种“轉化”論。現在,討論还在继續。本文試图就这个問题,提出一些意見,与孙祚民同志商榷,并就正于讀者。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资本论》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与德阳市《资本论》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不久前在德阳市联合举行。会议围绕《资本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发展这一主题,重点研讨了如何搞活大中型企业和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的方法是什么?张薰华和洪远朋同志说:“《资本论》的分析方法首先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随后又说:“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资本论》还有特殊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这就是说,除了唯物辩证法,还有其他的方法。他们没有把《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看作是唯物辩证法在不同方面的体现或贯彻,而是唯物辩证法之外的方法。这种看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宋养琰同志说:“计划经济的科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首先予以论证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以前的一切社会里,由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或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是无法正确地去认识和利用客观一切规律的。一切规律支配着人,奴役着人,人成了规律的‘奴隶’。当他们谈到未来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时,认为到了那时, 相似文献
13.
坚持实践观点,发展中国美学——与杨春时同志商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读了杨春时同志的文章《超越实践美学,建立超越美学》(《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1期,以下简称《超越美学》),在感佩他的理论家的勇气的同时,也觉得有一些不当之处,特提出一些商榷意见。 众所周知,所谓“实践美学”,简言之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的美学理论体系。它以人类的社会实践(主要是物质生产劳动)为逻辑起点,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建构了完整的美学体系。它发源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过十九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给西方美学带来了革命性变革。在我国,它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和美学大论争之中,并在七、八十年代迅速壮大,形成了好几个影响颇大的流派,如李泽厚的社会积淀美学、蒋孔阳的创造美学、刘纲纪的实践自由美学、蒋培 相似文献
14.
应该如何评价金本《水浒》?这是三百年来争论不休的一大公案。吴志达同志之文读后,恕我直言,堪称丑化论的代表作;文化大革命前,全面否定金圣叹之文虽有,然亦莫能及。此文竟奉胡适之见为圭臬,且又大加发挥,作出金圣叹评点《水浒》就是为了“诅咒农民起义”,“丑化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15.
一、“神魔关系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吗? 从《西游记》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应该看到,《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而“神话并不是根据具体的矛盾之一定的条件而构成的,所以它们并不是现实之科学的反映。这就是说,神话或童话中矛盾构成的诸方面,并不是具体的同一性,只是幻想的同一性。”因此,要把《西游记》中那么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神魔形象,统统“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集团”——“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这就如同把幻想当作真实一样,并非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读了吴小如同志《范仲淹〈岳阳楼记〉考析》(载《语文教学通讯》今年第一期)一文后,获益不浅。但我觉得,该文中的某些观点与分析,似有可商榷之处,特择其要,考析如下,兼请吴小如同志教正。一、《岳阳楼记》的写作目的。吴文认为,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是有它明确的政治目的的”。这个政治目的是什么呢?“这是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对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决不能停在马克思列宁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的理解上,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十四大的精神,概括而言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落后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极大地禁锢着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只有认真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奋勇砸碎本本主义的枷锁,严格从现实情况出发进行大胆的探索,才有可能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做出有价值的科学结论。一、抓住问题的关节点在《改革与战略》1992年第3期上,笔者发表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探索》,此文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是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它包含着“一连串相互衔接的 相似文献
18.
自然美在美学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范畴,历来存在许多争论。陈望衡同志的《简论自然美》(载于《求索》1981年第二期)一文,对自然美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是很有益的。但是他认为自然美产生的根源,“除了人类的生产实践之外,还有别的途径。有很多自然物,虽然人的实践没有能加之于它,但人的审美感官——视觉和听觉能够达到它。它虽不是人们生产实践的对象,却可以成为精神活动的对象”,“自然就通过人的生产活动和精神活动两个途径实现了‘人化’”。这一论点,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对《资木论》中范畴的逻辑顺序和历史顺序问题,人们的看法是有分歧的.一种认为,逻辑和历史相一致是贯串《资本论》首尾的一个原则.另一种认为,逻辑和历史不相一致才是《资木论》方法中的一个原则;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观点,实质上就是逻辑等于历史,是对马克思的方法作了黑格尔主义的歪曲。《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发表的沈佩林的《〈资本论〉中范畴的逻辑顺序和历史顺序问题》一文,就是后一种观点的最新论著。笔者对沈文的基本观点是不赞成的,特作此文与沈佩林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20.
经济科学迄今大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它经过了初创、成长的若干阶段,现已发展成为包括许多分支学科的庞大的经济学体系。在经济学发展的历史中,《资本论》这部伟大著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成为我们进一步发展经济科学的主要依据。经济科学最初是以“混合形态”出现的。例如,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兼·配第的代表作《政治算术》——马克思称做“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分离出来的最初形式”,涉及经济理论、经济政策等多方面的问题,尤以统计学的特色吸引着人们。南方有的学者说《政治算术》是经济计量学的最初尝试。一个世纪以后,古典经济学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