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动物园》讲述了顾零洲的城市生存体验和一段情感经历,在极具隐含意义的文本中表现的是以"出租屋"为特征的城市体验和以"动物园"为符号的"原乡"追寻。于二重叙事空间里,城市体验难以认同,精神"原乡"又终不可达,他终将继续游移、漂泊于现实与想象的两重世界里,身体如浮萍无处安落,心灵似梦幻无地生根,生命的痛苦与爱情的悲剧,大抵上皆源于此。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的内涵无非是使人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作为"人学"的文学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在文学实践中,文学能够影响人的精神,参与人灵魂的构筑,作用于人的人格铸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无可厚非地成了生命教育的另一种途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体验,并充分发挥情感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生命情感。  相似文献   

3.
死亡体验是人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最后感性把握.作者认为一、死亡体验的理性前提是一种包含对生存真谛和宇宙奥秘深刻理解的体验;二、死亡体验作为主体对生命最高最后阶段的亲身感受,具有主体性、情感性、超越性等基本特征;三、死亡体验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不仅能调动主体从内心情感出发积极主动去体验生命最后阶段的意义与价值,而且能帮助主体以审美态度对待死亡进入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4.
城市精神的法治内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它体现民族精神,反映时代要求,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而成的。新时代城市精神的法治内涵包含法治化生存,它是都市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社会的进步使得都市人的情感与认知由感性向理性转变;个人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强化;人格尊严得到弘扬;社会的发展使得都市人具有了宽广的胸怀,表现为中国法律拥有了世界情怀。  相似文献   

5.
舍勒对羞感心理的现象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羞感是指人的精神意向在回首自己的身体时发现自己被束缚在一种动物性生存状态的心理情感体验和生存处境,它对伦理道德的形成和遵守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羞感区分为身体羞感和精神羞感,身体羞感是廉耻之心的生命感觉基础,精神羞感则是一切道德律令有效的灵魂保证.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最基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之一,也是最为扑朔迷离的心理——精神现象之一。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感受与体验,一种对意义的感受与体验,更是一种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感受与体验;人的情感所感受与体验到的之所以是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首先是因为情感与生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其次是因为追寻价值与意义是人的生命的本质特征。人生价值、生命意义实质上是生活价值、生活意义,故情感是对生活意义的感受与体验。  相似文献   

7.
现代的城市建筑往往把人与环境的自然联系割断,使人的生存变得单调、紧张。雕塑作为空间关系中情感交流中心,美的联想的媒介,为城市创造着精神生活的空间,重建人与环境的和谐。因而雕塑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意义,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基调,主要表现为中国美学家们从现实的生存体验和个体感性生命的视角去思考美学问题,这种立足现实生存的美学理论在人生体验、生活改造和生命安顿这几个层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以现代新儒家在这方面的成就最为引人注目。现代新儒家美学源于地理疏离、情感疏离和文化疏离;作为体验之学,审美是对人生意义普遍性的发现;作为生命安顿,审美是对工具主义方法论的超越;由"感"而"信"则彰显了儒学的超越向度。现代新儒家以审美来重塑中国人的生活品格和精神世界,体现了现代中国美学精神的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9.
谈谈社交礼仪课堂中的情感化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定的需要如果得到满足,人便会产生相应的肯定性质的体验,如喜悦、快乐、热爱等;特定的需要如果没有得到满足,人就会产生相应的否定性质的体验,如愤怒、悲伤、憎恨等.情感化礼仪教学也就是在礼仪教学过程中,设法为学生创造现实的情感体验,或利用真实和虚拟两种对立情感的可转换性.努力变否定性质的情感体验为肯定性质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人的生命是一种体验的存在。人只有通过自我感觉,包括生理和心理的体验,生命才是存在的、真实的、可规定的。偶然性是人自然生命的第一体验,苦涩是人不可逃避的生命自然存在形式的体验,而亢奋体验却能使人的生命获得生存的全部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邱华栋是新生代作家的一个重要代表,其小说中游荡者系列形象的塑造是作家试图以边缘化的审美生存为现代都市人在商品与技术的牢笼中重新唤回情感与个性的一个尝 试。游荡者们摆脱了生活必然性的限制,以审美的眼光悠游于都市,其生存挣扎及其价值追寻方式为我们探索新价值的重建提供了启示:边缘化为价值探索提供了合适的角度与场 所,游荡所表征的现代审美意识为在理性化都市中重构日常生活结构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高兴》这部小说通过对城市拾荒者这一特殊人群的生活写照,不仅真实地呈示出富足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另面贫困,而且透过农民工噬魂的遭遇,有力凸现并发掘底层农民工充满盘诘的精神困惑,从中表达作者对中国当下现代化语境中农民的真切关怀与城乡关系问题的深切思考。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不少宋代文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城市,是城市生活的参与者、领导者和解读者。通过文学或非文学的手段,他们融入自己生活的城市,影响和改造着城市与城市意象。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最终的、最圆满的目的就是幸福。幸福需要友爱,友爱是生活中最为必需的德性。有快乐、有用及互知善意三种友爱。友爱不同于爱和友善,友爱是一种品质,是自然感情的理智的表达。友爱是对自爱的延伸,真正意义上的自爱是依照理性生活、公正地行动并培养高尚的特性。幸福的人需要在朋友的实践活动中即友爱中来沉思和实现生命的全面实现活动。从广义上说,公正是德性的总体,但友爱在一定条件下比公正更为重要。有友爱就不会需要公正;而仅只有公正,就还需要友爱。良好城邦的条件之一是公民的善德,这就需要友爱作为保证,因为友爱会激发人身上的好品德,最终促进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达到完善的道德关系从而实现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的张竞生的美学思想,以生命的发生演变来揭示宇宙人生,以人的性心理研究来探索个体的生命形态和“美的人生观”。在这里,生命意识的起源为“储力”和“现力”,“生命力”的“内兴”形式是极端感情、极端智慧和极端志愿的发展,其“外趣”的扩张是生命形态的“美间”、“美流”、“美力”和“动美”、“壮美”、“唯美”。这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面对急剧来临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一种独特思考,其中既携带着一些异端性和偏激性,也蕴含了某种程度的先锋性和现代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的逐步改造在城市化发展中已经是政府的重要工作,城中村改制以及创新社区管理成为当前街道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社区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居民的素质。文章就广州三元里城中村改制的现状、特色以及社区管理提出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的净化理论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归纳起来主要是宣泄、陶冶、审美等观点悲剧作为艺术作品,能够 激起观众内心的快感和痛感,从而使观众的情感达到极致的状态。但是剧本跟现实,主人公跟观众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审美 距离。因此观众作为审美主体有自身的情感关照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8.
社区居民对体育赛事的影响感知体现在六个方面:塑造城市形象、创造经济效益;加剧环境和社会问题;加强环保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剧经济和社会问题;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带动消费、提升服务水准。这些感知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而社区居民对体育赛事的态度则分为漠视、热爱、理性和中立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复出之后的小说创作,通过对底层人物日常生活及民俗民风的描写,体现了其独特的民间情结和审美追求。汪曾祺以文学家特有的眼光,从民间生活中发掘美,进而欣赏美、弘扬美,表现出鲜明的情感价值取向。在时代政治环境及汪曾祺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民间成为汪曾祺真正寄托心灵空间和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