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篇小说《姚内奇》是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创作高峰长期的作品。在契诃夫描写知识分子和揭露庸俗习气为题材的作品中,它完全可以与《套中人》、《醋栗》相(?)美,是颇有代表性的一篇。这篇作品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显示出作家成熟时期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安·巴·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卓越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短篇小说的巨匠。在他从一八八○年到一九○四年这个占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日趋成熟、丰富的创作时期里,契诃夫短篇小说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完全可以说在俄国是前无古人的。为了有效地继承契诃夫短篇小说这个丰富而又精湛的艺术遗产,本文拟就其小说的艺术构思与细节描写两个方面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安·巴·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卓越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短篇小说的巨匠。在他从一八八○年到一九○四年这个占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日趋成熟、丰富的创作时期里,契诃夫短篇小说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完全可以说在俄国是前无古人的。为了有效地继承契诃夫短篇小说这个丰富而又精湛的艺术遗产,本文拟就其小说的艺术构思与细节描写两个方面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万卡》是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名篇,写于1886年。《阿凤》是中国现代著名老作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写于1921年。两篇小说产生于不同年代、出于不同民族作家之手,但在艺术上各有千秋。现就两篇小说的题材处理、思想倾向、人物塑造、叙述方式及文体结构等方面,进行具体异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客观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典范之作──读契诃夫《柔弱的人》李莱《柔弱的人》(以下称《柔》)是1993年出版的全国高校预科一年制教材《阅读与写作》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俄国19世纪杰出的小说家、戏剧家契河夫的作品。此文再一次展示了俄国19世纪后期下层社会小...  相似文献   

6.
俄国作家契诃夫,于1884年写成著名短篇小说《变色龙》,活灵活现地塑造了一个媚上欺下、出尔反尔的丑角形象,读之令人解颐。而早在八百多年前的公元1111年左右,我国北宋时期的江少虞在其《事实类苑》中就写有一则与《变色龙》异曲同工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托尔斯泰和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文坛上的两颗巨星。 关于这两位大作家的关系,苏联文学史界曾有过一种观点:似乎托尔斯泰对契诃夫的影响主要是消极影响,不过契诃夫很快就从托尔斯泰主义的迷惑中解脱出来,并同它做斗争。苏联学者阿·杰尔曼和弗·叶尔米洛夫都持这种观点。苏联四、五十年代的中学文学史课本反映了这一观点。在布罗茨基主编的《俄国文学史》的《契诃夫笔下的托尔斯泰主义和<小事论>》一节中写道:  相似文献   

8.
契诃夫是世界文学中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巨匠,也是俄国十九世纪最优秀的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大师。他以短篇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对当时丑恶的俄国现实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无情地批判。契诃夫创作的一个重要意义,是他在俄国古典作家的基础上,突出地解决了摆在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面前的一个极困难的创作问题——怎样“从美学的观点深入到日常事物中去?”他从自己新的美学观点出发,选取平凡的生活素材,描写普通人物的命运(大胆地摒弃了当时在文学创作上的那种装腔作势和矫揉造作的一切陈规旧套),充分地本质地再现了沙俄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现实,使作家在思想高度和艺术革新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张宇飞 《东方论坛》2023,(6):146-154
周树人、周作人兄弟最早接触俄国作家契诃夫,是在日本留学时期。彼时日本译者翻译的契诃夫小说,大多是根据英国译者罗伯特·朗的翻译集《黑衣僧及其他的故事》转译的。通过文本对比和史料佐证,可以确认收录于《域外小说集》第1册的周作人译《戚施》《塞外》的底本也来自于罗伯特·朗的英译本《黑衣僧及其他的故事》,该翻译集是周氏兄弟留日时期阅读契诃夫的一部重要资料。而周氏兄弟选择《戚施》和《塞外》的原因,就在于《戚施》反映了俄国社会等级森严的状况、《塞外》描述了西伯利亚的流放生活,二者均呈现出《域外小说集》所选小说“结构缜密、情思幽眇”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套中人》(又译为《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十九世纪末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说通过十分富于表现力的情节和细节,运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典型形象。别里科夫的形象在当时的俄国很富于典型意义,今天的中国也还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整篇小说是采取“故事套故事”的结构方法,别里科夫的故事是通过布尔金的口讲出来的。这种方式既显得作者叙述客观,又使作品形式精炼。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部分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被人们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们的中短篇小说独辟蹊经,各呈异彩,脍炙人口,又各具芳香。本文拟从题材、人物、情节几方面,对三位巨匠的艺术海洋作一蠡测、比较。  相似文献   

12.
安·巴·契诃夫是俄罗斯以短篇小说誉满文坛的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也是世界文学中一个杰出的短篇小说巨匠。在他短促的一生当中,小说创作之中富,塑造人物之生动,在世界文坛上都是惊人的。完全可以说,在他的作品中所创造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小市民,以及地主、贵族、沙皇官僚这些众多的人物,构成了一个长长的琳邶满目的艺术画廊,而这个画廊又正好充分本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末沙皇专制制度统治下俄国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契诃夫所创作的小说,有的幽默辛辣,鞭辟入里;有的刻骨镂心,发人深思。而这些作品又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揭示出了生活的真实形态,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正如高尔基所说的:“您的短篇小说,是充满  相似文献   

13.
作为契诃夫第一部出版并上演的正剧,《伊凡诺夫》是契诃夫戏剧风格形成道路上的关键性一步。该剧既是对俄国文学传统的继承,又开启了契诃夫独特的戏剧美学探索,即以独特的笔法在其戏剧中对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象征性的手法为我们了解世纪之交的俄罗斯社会开启了一扇独特之门,同时戏剧中的一些因素又对20世纪现代戏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契诃夫短篇讽刺小说的独特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契诃夫的作品中,讽刺性短篇小说占据重要的一席。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年青的契诃夫就十分关心俄国的命运,他细心观察社会各阶层的状况和生活里发生的一切,满怀激情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讽刺篇章。《查问》、《在敞篷马车上》、《一个官员的死》、《胖子和瘦子》、《变色龙》、《假面》、《普里希别叶夫中士》、  相似文献   

15.
契诃夫一生共写了六部多幕剧:《伊凡诺夫》、《林妖》、《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内中除《林妖》由作者后来改写成《万尼亚舅舅》,不大为人所知而外,其余五部作品均见之于文学史。然而,许多研究者在谈论契诃夫的戏剧革新时,总是首先提到《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比《海鸥》的发表还要早八年的四幕正剧《伊凡诺夫》。文学史家一般都认为,《伊凡诺夫》是契诃夫初次涉足大型剧作时的产品,各方面都不很成熟,因此在论及该剧时,或三言两语、一带而过,或干脆略而不评。其实,依笔者之见,正因为《伊凡诺夫》是契诃夫探索时期的作品,对契诃夫戏剧艺术体系的确立和形成,关系极大,故而更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况且契诃夫倾注于《伊》剧的心血,并不亚于上述诸剧。他在致亲友的书信中提到该剧不下十余处,并专门对剧中人物作了长篇解释和剖析,这在契诃夫的写作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大  相似文献   

16.
"陌生化"(Defam iliarization)由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将日常熟悉的事物加以艺术处理,使之与审美主体保持一定距离,从而使主体获得陌生美感。这一原则可以很好地概括英国17世纪的玄学派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艺术追求,同样也适应于玄学派代表人物约翰.邓恩所创作的散文。以《悖论》(Paradoxes)为例可以阐释玄学思维和陌生化表达在约翰.邓恩散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说:“一切时代和一切国土上的天才是说不同语言的,不过,在他们的心里燃烧的是同一种火焰。”文学是没有国界的,有许多共同性的创作规律会表现在不同国度作家的作品里。十一世纪初日本著名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源氏物语》和中国十八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曹雪芹的《红楼梦》,分别被誉为日本和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两部巨著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诸方面,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双璧。  相似文献   

18.
日本小说《斜阳》巧妙地借鉴俄国作家契诃夫《樱桃园》的主题与创作方法 ,用以反映本国社会现实 ,塑造了母亲、和子这两个颇具日本特色的妇女形象。以母亲之死来表现贵族主义的终结 ,以和子的所谓“道德革命”预示新时代即将开始。通过对母亲和和子两位女性形象的描写 ,表现了太宰治本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9.
安·巴·契诃夫是俄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短篇小说和戏剧创作在世界文学艺术的长廊里,至今依然放射出独具一格的异彩。契诃夫没有写过专门性的文学批评理论文章,他的有价值的文学见解,大都散见在来往的书信上,《契诃夫论文学》(汝龙译,人民出版社出版)就是主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小说,指出“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列宁则称赞“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是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文学作品的最大价值,是他们的作品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作为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一生坚持为文学的真实性而斗争,他的几百篇短篇小说和戏剧,构成了俄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社会现实生活的缩影。而其中他后期的代表作之一《装在套子里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