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已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物权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对国土资源管理影响重大。国土资源是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物”,规定土地产权和矿权保护及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物权法》最重要的内容。《物权法》全面肯定了《士地管理法》确定的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制度,肯定了近年来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所形成的一些重要的土地管理成果。同时,《物权法》确定的不动产登记、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工业用地招标拍卖、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等新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成了中国立法史上惟一一部在三审之后,由于存在巨大争议而向民众征求意见的法律。仅此,足以证明《物权法》的举足重轻。一旦这部法律获准通过,影响到的将是每一个人的财产权利,比如住房、承包地、继承权等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一位多年从事《物权法》立法研究工作的教授说,“如果《物权法》得以通过,就宣告了中国开始步入‘私法’时代”。此言描绘了美好的未来,却也折射出新中国长久以来不重视甚至遏制私有财产权保护的历史背景。事实上,《物权法》相关制度至今仍是中国现有民法制度中最为薄弱的部分,因为传统社会主义公有制与…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是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法律,是调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一些法律专家评价说,中国制定物权法,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构建完善的私有财产保护法律制度,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最终促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相似文献   

4.
来信     
"物权法就是保护私有财产为主的法,按先个人--再集体--再国家来进行法律保护,这才是物权法。因为,先国家--再集体--再个人,就成了是公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宪法》,《国家征用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等才应该适用这样思维。而如果物权法也用了这样的思维,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法"了。非但如此,出台以后,更会为公权侵犯私权提供更大的便利。"品评生存游戏之“吕福山实验”历经5年之久的告状生涯,从一审到二审、陕西省高院裁定、重审、再退回一审,西安三轮车夫吕福山终于从交警部门那里要回了自己被扣去的三轮车。但是为了5年的…  相似文献   

5.
李燚 《现代交际》2010,(6):101-102
《物权法》出台以前,我们只能依据民法通则的解释,针对共同共有的情形对不动产适用善意取得的规定。理论上通说认为不动产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新颁布的《物权法》在我国民法立法史上首次全方位地肯定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是我国物权立法的一个突破,体现了对房屋买受人利益保护的侧重,体现了对不动产交易安全的重视。本文重点探讨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建立、认定以及合理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国家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承包法》)的核心是“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这对确保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实行严格的物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为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的保护,就应当建立一种完备的承包土地“登记发证管理体制”。本人就构建城乡土地登记管理新体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6日上午高票通过物权法。对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给予平等保护,最终在这部法律中得以明确。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普遍要求切实保护他们通过辛勤劳动积累的合法的私有财产。1993年,物权法的起草工作正式开始。随后,这部法律草案历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八次审议,创造了我国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的审议次数之最。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还通过向社会全文公布草案,举行座谈会、论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据此进行了多次修改。除平等保护公私财产外,物权法还加大了对公有财产的保护力度,并回答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是否可以抵押、转让,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如何续期,征地拆迁如何补偿,小区车位、车库如何确定归属等民众关心的问题。物权法共5编247条,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涉及物业权益的纠纷案件数量不断增加,审判实践面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我国《物权法》的出台和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压力,但鉴于其规定的原则性,在《物权法》的实施过程中,社会实践和审判实务对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物权法》的相关规范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5月公布了《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年10月11日施行)(以下简称《区分所有权解释》),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三农”问题,历来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农民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正确履行法律义务?本文结合现行《物权法》对土地承包经营中农民的合法权益与法定义务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是确认和保护多种所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公有制优越性的重要措施。它的颁布将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公民日益关注的对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给予平等保护的理念,最终在这部法律中得以充分体现和真正明确。  相似文献   

11.
据悉,备受全社会关注的<土地管理法>第四次修改已列入十一届人大立法规划.此次修改既要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提出的新要求和<物权法>实施的新情况,又要结合<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一系列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新经验和新政策.  相似文献   

12.
《土地登记办法》,已经2007年11月28日国土资源部第5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部长徐绍史二○○七年十二月三十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土地登记行为,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3.
杨锐 《中外书摘》2010,(10):81-83
《物权法》在2007年3月的高票通过是历史性的革命,也是革命性的历史。它以法律的形式保护了一向受到批判和歧视的私有财产和私营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它是对中共十四大确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进一步完善。它是WTO规定的国民待遇对国内民营经济的法律体现和保护。这是中国渐进式改革在体制上的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截止2005年8月11日,《物权法》草案已经收到来自普通民众的建议稿10032份,与此同时,来自不同学术领域的专家们也在密切关注着这部将对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律。他们对《物权法》又持有怎样的评价呢?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三农”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我国应完善农村土地权利体系和保障机制,并对农村产权组织予以重构。今年年初成都市委出台的“一号文件”——《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的意见(试行)》,吹响了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号角,成都将启动改革开放30年来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重大农村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分四章共五十三条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并己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是我国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后,出台的第二部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的专项法律,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律体系进一步健全,为稳定和完善农村  相似文献   

17.
论语数字     
"中国要完成现在所有历史自然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工作,至少需要一个世纪。"——目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一官员评价中国申遗热。"即使是抢来的财产,也不能被随便抢走。"——著名法学家江平演讲时表示,对没有合法来源的私有财产,《物权法》也照样应该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8.
周斌 《职业》2007,(34):9-11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出台 [回放] 2007年6月29日,《劳动合同法》在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获得通过.此前围绕《劳动合同法》的订立、出台,争议不断,自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后,立法机关一个月内收到了19万余条意见,这个数量甚至超过《物权法》.2007年8月30日,《就业促进法》在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也获得通过.两部法律都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的两会传出消息,《物权法》列入今年立法计划,草案待条件成熟时再提请审议.至此,过去一年关于《物权法(草案)》正反两派的白热化争论似乎有了一个"结局". 但当我们静下心来梳理这场已历时半年多的大论战,透过双方泛政治性的"指控",我们能够看到,《草案》引发的激烈争吵,只是近年来建立在不同利益群体矛盾日益激化的一个表现,是不断升温的"改革成败"争论的一部分. 如何使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不同利益群体和谐相处,而不是草率从事,使这些矛盾和冲突更加表面化和激化,恰恰是通过立法所应该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规范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 会议指出,近年来,各地区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有效促进了耕地保护;同时,一些地方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对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亟需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