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大小是衡量其效率高低的主要指标。近年来,理论界从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成本效率来研究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文献较多,而对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研究则较少。对中国14家商业银行1994-2003年期间的盈利能力进行财务指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ROE、ROA明显低于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市场结构、银行产权性质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其存款市场份额、存款资产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其银行产权性质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国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是提高其盈利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是在特殊的体制和人文环境条件下动作的 ,金融交易和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存款和贷款上 ,加之国有银行、地方政府、企业多元主体参与交易 ,使国有银行金融风险以特有的方式累积。文章从实证的角度出发 ,以较新的充实数据论述了国有银行金融交易量的变化特征和其金融风险之状况  相似文献   

3.
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和财务指标存在较大差别,相应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效率的因素也存在较大差异。文章通过类平均聚类方法,将欧几里德距离较小且具有相似经济背景的银行分为一组,得到五大国有银行类及非国有银行类两类银行。通过逐步回归方法,逐步剔除SFA模型中t检验不显著的变量,保留所有对被解释变量影响显著的解释变量,建立商业银行贷款效率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技术进步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体规模经济、特定产品的规模经济及技术进步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轻微的总体规模不经济、特定产品存在规模经济,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总体规模经济和特定产品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对降低14家商业银行成本具有比较显著的作用。首次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与产权性质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其规模经济系数与产权性质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0—2020年中国225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抑制银行风险承担。相对于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宏观审慎政策对股份制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效应更大。(2)同业负债、贷款集中度及杠杆率在宏观审慎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中承担着多重中介作用,宏观审慎政策主要通过降低银行同业负债、贷款集中度及杠杆率渠道来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宏观审慎政策—同业负债/贷款集中度/杠杆率—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均有效。(3)跨境资本流入对宏观审慎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跨境资本流入规模增大会减弱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4)银行家信心对宏观审慎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银行家信心提升会减弱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该成果将为提升宏观审慎监管效率及防控中国银行业风险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喜霖 《山西统计》2000,(10):36-37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中 ,我国已形成了种类齐全、机构众多的银行组织体系。这些银行类金融体系在金融市场上首先是相互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优胜劣汰的规律已经显现。从银行组织体系与社会公众 (包括企事业单位 )关系来讲 ,银行不倒闭的神话已被打破。众所周知 ,存款是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因此 ,银行倒闭必然使存款人遭受损失。在缺乏存款人利益有效保护措施情况下 ,部分存款人的损失将引起其他存款人的预期行为的改变 ,导致大面积存款挤兑和银行连锁破产 ,对国民经济造成冲击。存款保险制度正是通过提供在银行破产倒闭后对…  相似文献   

7.
企业贷款难与银行放款难——论中小企业资产信用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金融系统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方式进行了重大调整,由过去的信用贷款改为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这使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但表现为企业贷款难,而且也表现为银行放款难。企业贷款难,主要是因为抵押难和担保难,同时还由于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功、事程序复杂。银行放款难,主要表现为不少银行贷款占存款的比例逐渐下降,资金放不出去。其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抵押担保落实起来困难,对贷款责任人追究过重,基层银行授权、授信不足以及金融环境有待改善等。 对这些问题,银行企业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资金的供应方面…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19家商业银行2004~2008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以赫芬达尔指数作为衡量市场结构指标,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处于垄断竞争阶段,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市场绩效明显优于国有银行的业绩表现,市场结构与规模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绩效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敬学 《统计研究》2004,21(5):25-5
一、引言2 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西方国家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对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解释。一种解释是“结构 行为 绩效”假说(Bain ,1 95 1 )认为,在集中度高的市场中大银行间可以无成本的达成合谋协议(Stigler,1 96 4 ) ,通过支付较低的存款利率,收取较高的贷款利率,大银行获得了垄断利润。因此,他们认为是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绩效。另一种解释是“有效结构”假说(Demsetz1 973,1 974 ;Peltzman ,1 977)认为,有效率的银行具有更…  相似文献   

10.
效率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如何提高商业银行效率、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是近年来国际金融界及银行管理部门研究的重点课题。构建多层线性发展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资本积累率等财务指标对中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提高存在显著的影响;人均利润率、营业费用率和流动比率与银行规模效率的斜率无直接关系。同时结合中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现状,提出提高中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9-2015年期间国内50家城市商业银行(城商行)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资产负债结构及其他宏微观因子对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负债及资产结构对城商行的盈利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一般性存款占负债的比重、贷款占资产的比重均与其盈利水平显著正相关;城商行的资产质量及成本控制水平越高,盈利能力也越强;规模越大并不意味着盈利能力越强,那些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因为聚焦于中小客户群体、具有更高的定价话语权而能够获取更高的盈利;GDP增长率、货币政策等外部宏观环境并不会显著影响城商行的盈利水平。因此,城商行不应追求单纯的规模扩张而应着力强化资产负债统筹管理,并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及市场定位,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提出Knight不确定环境下的银行存款保险定价模型,在该模型下存款保费率不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区间。运用该模型真实测算了中国16家A股上市银行的存款保险费率区间,并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不确定性参数对存款保费率区间的重要影响。结果表明:Knight不确定风险对中国银行保费的厘定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随着不确定参数的增大,各银行保险费率区间长度都有增大的趋势,但增大幅度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保费厘定时,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因行而异"。  相似文献   

13.
利用从烟台市某商业银行调研得到的微观数据样本,实证研究中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提前偿付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借款人年龄越大、学历越高,提前偿还贷款的概率越大;贷款数额越大、贷款期限越长,借款人提前偿付的概率越大;首付比率高的借款人提前偿付概率较高;外地人比当地人更具有提前偿付的可能性;借款人的债龄越长,提前偿付的可能性越大;借款人的性别、婚否、家庭人口数量、工作行业和月还款额占家庭收入比率等因素对提前偿付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郭伟 《统计教育》2010,(6):23-27
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储蓄分流成为可能,从而对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业务产生影响。本文首先梳理了储蓄分流的概念、特征及产生原因,并详细描述了我国储蓄分流的发展过程,提出问题:中国商业银行的储蓄分流现象是否由资本市场发展引起的。第二部分通过对中国17家商业银行及资本市场2004-2008年的面板数据做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得出实证结论:我国A股市场流通市值的变动显著的负向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增长率。表明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是储蓄分流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刘弘 《统计研究》2008,25(7):61-65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非常迫切的问题。除了完善信贷管理体制以外,研发信用风险模型以降低信用风险很有必要。鉴于目前的数据情况,现实的选择是研发贷款违约识别系统。本文对神经网络用于贷款违约识别做了实证研究,并与判别分析和决策树做了性能比较,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虑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行为调整的影响,选用国内40家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以2007—2015年为样本期,建立联立方程组检验资本监管硬约束对银行资本、风险和绩效调整的短期效果。实证结果表明:资本监管要求的提高未能降低银行的实际风险,当面对资本监管压力时银行的主要应对策略是增加资本而非降低资产风险,资本充足的银行有更强的风险承担激励。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记入二级资本导致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表现出不同的调整特征。经济下行期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控有助于银行通过增加“分母”平缓信贷风险的顺周期波动,但同时也增加了银行资本调整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选取上市银行2005-2009年的年报数据,通过对净资产收益率、贷款减值准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核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市银行会计政策变更具有集中于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促使上市银行在盈利水平、风险防范及资本质量之间的权衡;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使得上市银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减少,但是仍有空间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The banks have been accumulating huge data bases for many years and are increasingly turning to statistics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customer behaviour, among other things. Credit risk is an important issue and certain stochastic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to describe and predict loan default. Two of the major models currently used in the industry are considered here, and various ways of extending their application to the case where a loan is repaid in installments are explored. The aspect of interest is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he total loss due to repayment default at some time. Thus, the loss distribu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times to default, here regarded as a discrete-time survival distribution. In particular, the probabilities of large losses are to be assessed for insurance purposes.  相似文献   

19.
将Bonus—MalLis模型应用到银行贷款业务,通过调整银行的Bonus-MalLis贷款利率来减少贷款欺诈行为。主要是建立借款人的银行个人信用体系,通过借款人上阶段的还款利率和表现决定其下阶段还款利率,这样就提供了一种与完全审计机制不同的奖惩机制。在一些简单假设下可证明Bonus—Malus利率将会消除所有欺诈行为,而非仅仅减少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