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2):105-113
选取2007—2016年沪深股市的日收盘价时间序列为样本数据,运用小波分析法对时间序列进行了降噪处理,在此基础上,对中证500股指期货推出对中国股市波动的长期与短期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证500股指期货推出对中国股市波动具有长期抑制作用。但是,短期来看,中证500股指期货推出对中国股市波动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且对中证500指数波动的助推力度最大,对深圳成指波动的助推力度居中,对上证综指波动的助推力度最小。中证500股指期货推出后,中证500指数的波动率比上证综指的波动率增大了15%,深圳成指的波动率比上证综指的波动率增大了3%。  相似文献   

2.
刘飞 《统计与决策》2013,(5):162-165
文章针对沪深300指数日收盘数据尖峰、肥尾、偏态特征,利用似然比检验选取广义误差分布作为TGARCH模型扰动分布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RMA-TGARCH模型实证检验了股指期货推出对我国股市波动性和交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股指期货推出降低了股市的波动性,减少了市场风险;(2)波动干扰信息能够更快地反应到现货市场中,改善了股市的交易效率(3)股指期货推出后,波动非对称性有所减弱,但杠杆效应统计检验不显著.以上结论说明我国股指期货虽然上市时间不长,但它的推出加速了信息的传递速度,降低了市场风险,对于改善我国股票市场的交易效率有积极作用.但由于上市时间短,与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国企改革等方面的联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基本构成,并借鉴海外学者就股指期货上市对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的基本结论,以及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股指期货推出对股票市场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提出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并建议尽快推出股指期货以防范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4.
以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股票价格指数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反事实"思想的政策效应评估方法,研究股指期货对股票价格指数波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股指期货的处置效应显著为负,沪深300指数的真实波动率远低于构造的"反事实"波动率,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能降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通过安慰剂检验验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发挥了市场"稳定器"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沪、深股指收益率的基本统计特征入手,用GARCH-GED模型和核估计模型分别估计了其VaR值,并对模型本身及其估计的VaR进行了较为严格的检验.结论显示GARCHGED模型能够反应股市的短期动态特征,而核估计模型估计的VaR反应了股市风险的长期特征,两个模型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6.
我国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推出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这使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质的转变.文章借鉴了大量资料和成果,对引入GARCH模型HS300股指期货影响现货市场波动性的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将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的方法加以运用来研究两市场彼此长期均衡的关系,同时应用多种方法(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分析、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进一步对期货与现货间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喻晓 《统计与决策》2012,(20):168-171
关于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质量的影响,学术界还缺少实证探讨。文章利用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各2年A股市场的日交易数据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上涨期、下跌期、震荡期和总体时期内,期货的推出都降低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提高了市场的信息效率;除震荡期外,期货的推出都减弱了现货市场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8.
股指期货推出对股指波动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沪深300指数期货作为样本,通过建立非对称的GARCH模型,对全样本和子样本分别进行股指期货推出与股指波动率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并未受到影响。同时,股票市场的杠杆效应减弱了。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ADF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非线性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印度股指期货市场对于现货市场的预期效果和引导关系进行了递进和全面的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和现货价格二者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期货价格的价格发现功能良好,能够引导现货价格,并且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存在双向因果性。期望此研究对我国推出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作为回避股市系统性风险的有效工具成为证券界关注的焦点.但股指期货究竟对股票现货市场有多大影响,投资者如何调整投资策略,以保证最大收益,监管部门应采取何种措施,何时推出股指期货,以促进期货、现货两个市场稳定发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依据香港股指期货市场数据,分别对香港恒生指数在指数振荡上行与振荡下降两阶段,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差分解、脉冲响应等方法,对股指期货与股指现货价格的领先滞后关系进行研究,得出股指期货在恒指振荡上行阶段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在恒指振荡下降阶段,现货领先期货,股指期货不具备价格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12.
我国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5分钟高频数据,利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我国股指期货长短期的价格发现机制,并用信息共享模型、共因子模型研究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贡献程度,在此基础上,引入分位数回归,探讨不同涨跌幅度的期现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指数期货和现货价格存在相互引导关系,而现阶段现货市场能更快反应全部市场的冲击,且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的作用相对较大;随着涨跌幅度的变化,现货对期货的影响呈U型走势,而期货对现货的影响呈单边上升走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合约及其相应指数的高频数据,克服了传统BEKK和DCC模型的不足,通过建立VECM-DCC-VARMA-AGARCH模型考察股市危机期间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信息传导关系与风险传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股市危机期间股指期货具有很强的价格引导和风险传染效应,股指期货的持续波动加剧了股票市场的进一步波动。因此,提出风险传染效应与市值规模相关、非对称效应和非预期冲击效应与市值规模负相关、波动的风险传染效应与市值规模正相关。危机时期,应抑制股指期货市场上的过度投机,对股指期货采取限制开仓、提高交易保证金和交易手续费都是正确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监管当局健全股指期货和股票市场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成交量对股票收益率波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带有成交量变化率解释变量的指数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方程EGARCH(1,1)-M,实证分析了上海、深圳证券市场信息到达对波动的影响及杠杆效应,发现在样本期内成交量变化对深圳市场股票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比上海市场更大。  相似文献   

15.
深沪股指收益率波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沪、深两市1991年1月1日至2005年2月18日的股票指数作为样本,运用EGARCH(1,1)模型,研究指数日收益率波动的性质特征,并探讨了不同阶段股市对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的反映。结果表明:不同阶段的指数收益率序列具有结构特征,各阶段沪、深两市指数收益率均与滞后一阶高度相关,且两市指数收益率均具有信息不对称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小麦和大豆为例,研究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特征。首先利用X-12-ARIMA模型对价格序列进行季节调整,然后运用ARCH类模型对剥离季节因素的价格序列进行波动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粮食价格季节性波动逐年减弱;粮食价格具有明显的波动集簇性,前期价格波动和外部冲击对后期价格的影响具有持续性;粮食市场不存在"高风险、高回报"特征;小麦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不显著,而大豆价格波动则呈现明显的非对称特征,且上期价格上涨信息引发的波动要大于下跌信息。  相似文献   

17.
宁瀚文  屠雪永 《统计研究》2019,36(10):58-73
波动率是金融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数据挖掘技术提出股票市场的高维波动率网络模型。首先运用互信息度量不同股票价格波动之间的相关关系,其次对股票市场不同周期下的波动情况建立度的中心势、平均距离、幂律分布等网络拓扑指标,再次根据这些指标利用Prim算法构建出高维波动率网络模型,最后运用Newman-Girvan算法对股票价格波动率的相关性进行分层研究。高维波动率网络模型突破了传统波动率模型关于变量维数的限制,能够在依赖少量假设的基础上,挖掘出多个金融市场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反映金融市场的风险特征及网络拓扑性质。实证结果发现:与常用的Pearson相关系数法相比,在互信息框架下,股价波动的非线性相关关系得到了更好的度量;股票市场的整体波动性与个股波动率相关性变化趋势相反,市场处在高波动时期资产组合分散化效果较好;网络中存在少量度数大的关键节点和中心节点,风险通过这些节点可以迅速传递到整个市场;股票市场的运行具有明显的行业聚集现象;网络分层研究进一步直观的展现了风险在层与层之间的传递规律和与之对应的行业特征。高维波动率网络模型为挖掘股票市场的风险特征与管理金融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非同步交易的国内外期货市场价格发现贡献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庆富  华仁海 《统计研究》2008,25(12):59-65
针对我国期货市场与国际成熟期货市场交易时间的非同步性,本文给出了基于非同步交易的信息共享模型,并对国内、外主要期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贡献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基于非同步交易的信息共享模型可以很好地刻画非同步期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贡献度;并且,国外发达市场的价格发现贡献度要明显大于国内市场,由此表明国外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仍居于主导地位,这进一步支持了价格发现被期望在较低交易成本市场发生的交易成本假说。  相似文献   

19.
徐国祥  李文 《统计研究》2012,29(2):48-57
针对目前我国在金属期货市场价格发现能力的研究中,只局限于单品种研究,而缺乏对整体市场研究的现状,本文首次利用2003年1月2日至2010年12月31日由作者自己编制的中国金属期货价格指数(CMFPI)和国内金属现货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有色金属价格指数(SMMI)的指数数据,构建信息传递效应模型和G-S模型,对我国金属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属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价格引导关系,不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和持续的非对称效应;金属期货市场在经过治理整顿和规范发展的阶段后,其价格引导力度逐渐增强,现已基本具备价格发现能力。最后,根据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燃料油期货市场的动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货市场的风险测度是准确评价市场运行效果的前提。中国燃料油期货市场已经运行了5年多,测度其投机风险对于科学的风险管理和建立全面的石油期货市场都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中国燃料油期货市场的特点,采用基于t分布和时变方差的动态VaR方法和动态Bayes VaR方法衡量其投机风险。结果表明:燃料油期货市场自运行以来市场内部风险一直处于平稳且略有下降的状态,采用动态方法在测度投机风险时更为稳健和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